周末去朋友家玩。
為了不讓4歲的兒子吵到我們聊天,同時抱著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希望,朋友很熟練地打開了學習機,按下了「讀繪本」按鈕。
當學習機裡抑揚頓挫的聲音伴著背景音樂響起時,原先很吵鬧的小男孩也安靜了下來。
我問朋友:你平常都是用學習機給他讀繪本嗎?
朋友說:是啊,一開始會自己給他讀紙質的繪本,但後來工作太忙,就買了學習機,其實效果是一樣的,大人還不累。
自己給孩子講繪本,和用學習機講,效果真是一樣的嗎?
於是,我悄悄地觀察了一下朋友兒子的表情。
一開始,孩子的注意力還很集中,大約過了10分鐘,他的小手和小腳開始不自覺的動來動去,又過了5分鐘,雖然故事還在聽,可他的注意力已經被一旁的小玩具給吸引走了。
在小小兜6個月大的時候,我就給他買過一支能聽會唱的「故事筆」。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發現故事筆裡的故事已經不能讓他保持一個專注的狀態了,就像朋友家的兒子一樣,過了一個時間點,他就開始對學習機以外的東西產生興趣,做事情「心不在焉。」
於是,我開始反思自己用錯了方法,我收起了故事筆,開始堅持給他讀紙質的繪本,果然,小小兜在聽我講故事的時候,專注力要比對著故事筆強很多,而且還會積極地和我互動。
雖然忙了一天再給他講繪本會有些累,但他專注的表情讓我決定把這件事情堅持下來。
現如今,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又趕上了「人工智慧」浪潮式的發展,許多育兒類的電子產品都宣稱可以解放爸爸媽媽的雙手,來替代或者輔助親子教育。
於是,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家長用學習機將音頻打開,播放故事給孩子聽。又或者是用平板打開一個故事類視頻,像是放動畫一樣讓孩子看。
不少家長都認為這樣的音頻更加生動,而且是專業的播音員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這些電子產品也可以讓我們自己偷點懶兒,一舉兩得,豈不妙哉?
但兜媽想說的是,任何的有聲閱讀產品,都替代不了父母親自給孩子讀繪本,因為親子共讀的意義不僅僅是在講故事,而是不可缺少的親子互動時光。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把繪本講得生動有趣,讓孩子愛上閱讀並持之以恆呢?
一、父母先通讀整本書
就像是學習新課之前要預習一樣,建議爸爸媽媽們在給寶寶講繪本之前,自己先把整本書都看一遍,明白要說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書中有趣的,值得重點講述的是什麼內容。
二、找到故事的核心
每本書都有一個核心內容,也就是我們講故事的重點。例如在低齡兒童閱讀讀物《抱抱》這本書裡,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小猩猩從沒有媽媽的失落中一下子看見了媽媽,通常孩子聽到此處,就會非常開心。
把握住故事的核心,重點描述和表達,這對孩子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三、用自己的話來講故事
繪本的故事一般都很簡單,爸爸媽媽們看完故事之後可以用自己的話去和孩子講故事,這樣非書面化的語言更利於孩子接受,也更有親和力。
另外,用自己的話來講故事也給孩子做了一個示範,今後也可以啟發孩子用自己的話去敘述一個故事,提高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親子互動很重要
將講繪本看做一項親子互動遊戲,爸爸媽媽們在讀到一些和生活相關的情節時,可以做一些延伸性的話題互動。比如:「小兔子家的冰箱是紅色的,我們家的是什麼顏色呢?」「大象最愛吃的水果是蘋果,你最愛吃什麼水果呢?」
當讀到一些轉折類的情節時,我們可以讓孩子來猜猜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也可以讓他們來想想辦法。
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提問和交流,可以增加孩子的投入度和專注度,也可以幫助孩子加深理解,既能讓孩子思考,同時也能鍛鍊想像力。
五、重複閱讀
很多爸爸媽媽會說,為啥我家孩子總是要求重複讀一本書,有時候我都讀的要吐了,她還樂此不疲?
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本身就不如大人,每次可以接收到的信息量也有限,所以一個看似很簡單的故事,他們可能每次都能從中發現新的奧妙。
這就像我們對待喜歡的電影一樣,一刷二刷都不會覺得厭煩,反而還會從中體味到更多的樂趣。因此,面對孩子重複閱讀的需求,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耐心,反覆講一個故事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次次灌輸知識的過程。
那麼,你們的寶寶都喜歡讀哪些繪本呢?在評論裡推薦給大家吧!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