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吃了自助早餐後,早上8:00導遊就帶我們正式開啟清邁之旅。由於每年的6月到10底是泰國的雨季,經常下雨,當天沒有看到藍藍的天,而是有點要下雨的感覺,溫度28~29度,體感還是挺舒適的。
清邁城市不大,從酒店出發開車一刻鐘左右就到了清邁古城的中心,來到了今天的第一個遊覽景點:【帕辛寺】。
帕辛寺(Wat Phra Singh)坐落於古城的中央,是清邁地位最高、同時也是最大的一間寺廟,與雙龍寺、契迪龍寺(又名:大佛塔寺)並稱為「清邁三大寺廟」。這座寺廟始建於1345年,是帕邀王(Pa Yo)為紀念他的父親並用於供奉其父親的骨灰而建,後多次擴建,因供奉著城市裡最受崇敬的佛像—獅佛帕辛而得名。聽導遊說金色佛塔內珍藏有釋迦摩尼的舍利子。
寺廟門票是20泰銖,但感覺是開放式的,可能是憑自覺買票的。門口相對有點雜亂,有不少小店鋪,這裡香火很旺,遊客眾多。據說每年的潑水節期間,帕辛寺是人們慶祝的主要地點之一。
看到這個寺廟的第一感覺就是金碧輝煌,尤其是那高約20米的金燦燦的佛塔,有種土豪感,但走近就能感受到各個廟宇建築的精緻與細膩。按照泰國的禮儀,如果要進入殿內的話,是需要脫鞋的,而且不能穿得太暴露。殿內有工藝精湛的木雕、細膩精緻、栩栩如生的壁畫,值得好好觀賞。恰逢上周開始主殿進行長達10個月的裝修,所以沒能進入主殿參觀。
參觀完【帕辛寺】後,我們就來到不遠處的【契迪龍寺】(門票40銖)
契迪龍寺(又稱大佛塔寺):始建於1411年,高達85.4米,是座宏偉的四方形佛塔。1545年清邁發生了一次大地震,佛塔的尖頂被震毀。雖然如此,大佛塔依然是清邁城內最宏偉的建築。
當我們走進寺廟,近距離地仰視它的時候,給人一種宏偉古樸,高聳入雲的感覺。那長滿青苔的磚塔,崩塌的塔頂,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雖已是殘垣斷壁,但依然雄偉壯觀,令周圍的建築都黯然失色。在四方形佛塔的後面有兩座殿堂,在每座殿堂中間的玻璃櫥中端坐著身披迦裟的高僧的蠟像,目光炯炯,栩栩如生。寺的前後各有一棵橡膠樹,據導遊說有400多年樹齡,同樣高聳挺拔,與不遠處的大佛塔相得映彰。
另外這個寺廟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這個寺廟上洗手間時是要換鞋的,穿在門口放著的拖鞋才能進去。
參觀完上面兩座寺廟後,基本上到了午飯時間,第一天上午的行程也就在圓滿結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