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閩南漳州古城之四:八卦樓及齊天宮

2021-01-13 深圳新行者

(本文由深圳新行者原創,歡迎關注和分享

在古漳州城的東南角城牆上,四百多年前的官府曾經修建了一座古城的最高建築,它就是八卦樓。八卦樓是它的俗稱,時至今日,它的官方名稱卻還一直都是威鎮閣。據說八卦樓始建於公元1572年,而後歷經多次的損毀和重建。1999年重建的八卦樓雖處於古城之外,但也只是隔了一座戰備大橋而已。

從戰備大橋上仰望威鎮閣

尋路走到八卦樓的入口處,你會發現入口廣場的東側有一座嶄新的小廟,它便是與威鎮閣同時重建的『下沙齊天宮』。看見『齊天』二字,很容易讓人聯想道齊天大聖孫悟空。這當然是錯誤的聯想,裡面實際供奉的是海神媽祖,所以本地也有人稱它為齊天宮媽祖廟。至於為何要取名為『齊天宮』,已無從查證了。據說2014年10月曾經有人找到了一塊石碑,石碑上記錄了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漳州廿八都流傳保玉洲上社的信女陳門潘氏,將自己買的房屋捐獻給齊天祖宮的事跡。但那石碑也只能證明原先的廟名是『齊天祖宮』而已,至於為何有『齊天』二字,至今還是一個謎。

下沙齊天宮

離開東側謎一般的齊天宮,你回到西側的榕樹下,沿著正中間的臺階拾級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間的簡潔牌坊,你會看見牌坊中間刻著『威鎮閣』三個字,據說那是啟功老先生的筆墨。當然古時候是沒有這個牌坊的,那時候的閣樓是直接建在城牆之上的。

威鎮閣小牌坊

據《漳州府志》記載:「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漳州知府羅青霄以巽隅窪甚;乃撤城上舊樓,建層閣。」就是說,那時候的知府覺得城牆東南角的角樓比較矮,所以把舊樓拆掉,建成了三層的閣樓。而後有據可查的是清初順治九年(1652年),鄭成功與清軍在漳州城交戰時,威鎮閣被大火焚毀。乾隆二年(1737年),漳州知府劉良璧依舊制重建。重建時先砌石為基(與城牆齊高),然後在基石上重建八角三層樓閣。這樣閣樓就相對獨立於城牆主體,所以當年陳炯明拆城牆修建馬路時八卦樓就得以保存了下來。

八卦寶鼎及左右涼亭

上行到閣樓底座時,你應該暫時忘卻歷史上的興興廢廢,回首看看自己剛才所走過的路,也許你會很阿Q地產生出『君臨天下』的錯覺。古時候的官員願意修建閣樓,大概是因為既可在樓上飲酒作樂,又能登高望遠、塵慮盡消。

回望小牌坊

現在重建的八卦樓,基本上是鋼筋水泥,當然可以建得比以前的木製閣樓更加雄偉壯觀(以前主樓大概只有二三十米高,現在卻高達五十多米),但仍是八面開窗,取象八卦。遺憾的是,即使你現在在基座上兜了一圈,也找不到當年威鎮閣樓上的那副對聯:「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風煙連海峰;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獻甲閩甌」。

近看威鎮閣

更遺憾的當然還是勝景不再,你的眼前基本上都是高樓大廈和寬路窄道,你只能到你的夢裡去追尋那幾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和古城風貌了。

俯瞰戰備大橋

相關焦點

  • 這處名樓貫穿了四個世紀-漳州八卦樓
    漳州八卦樓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新華南路,始建於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由漳州古城城牆東南角樓改建而成,因為樓體為八角形三層木結構樓閣,故而稱為八卦樓。作為一座有著400年歷史的古代樓閣,也在改朝換代中遭受戰火的洗禮和重生。
  • 漳州齊天宮媽祖廟:上千臺胞信眾來朝拜(圖)
    閩南網3月31日訊 「噼裡啪啦」,舞獅隊伍躥上跳下,舞龍隊伍搖曳擺尾,大鼓涼傘和鑼鼓隊齊賣力,還有那戴著墨鏡的哪吒跳起《小蘋果》……昨天上午10點半左右,漳州薌城區下沙路到齊天宮媽祖廟門口,迎來了上千臺胞和信眾朝拜。
  • 細讀閩南漳州古城之三:漳州文廟及泮池廣場
    (本文由深圳新行者原創,歡迎關注和分享提及漳州古城,你可能有些好奇,它的核心地帶是哪裡呢?相信大多數漳州人都會告訴你:那當然是孔子廟了。他們口中的孔子廟,指的就是漳州文廟。同大陸其它地方的孔子廟一樣,五四運動以來,漳州文廟也經歷了九死一生,據說民國期間,漳州文廟被佔為軍隊營房,後來又成為了警署。1949年以後被改成西橋小學的校舍(文廟西側的府學則被改成了教室等)。
  • 閩南漳州古城
    風景圖集:濱州有多美之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於「海濱鄒魯」、國內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A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舊古城原貌漳州古城地處商貿繁華的城市中心區,又是歷史建築、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五大特色非常鮮明,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 漳州八卦樓新裝亮相 你知道八卦樓的前世今生嗎?(圖)
    經過一個月的修繕,漳州地標建築之一——八卦樓新裝亮相咯!換上新紅裝的八卦樓格外顯眼,站在老遠就能看到。 ­  本次八卦樓外部修繕工程總投資40萬元,主要對牆面、立柱塗料,門窗油漆,琉璃瓦面進行修繕維護。­  今兒個一早,海都攝影記者就給大家發回最新的八卦樓靚照。大家一睹為快吧!(海都記者 戴江海 文/圖)
  • 細讀閩南漳州古城之五:中國首座中山橋
    (本文由深圳新行者原創,歡迎關注和分享在漳州古城的香港路南端,隔著江濱路有座兩三年前才重新開放的步行橋,老一輩的漳州人都稱它為『舊橋』。這是一座有故事有風景的舊橋,你可以慢慢靠近它,不要急著滿足你那『一目了然』的熱望,這樣也許會更好玩一些。
  •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
    漳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漳州古城地處九龍江西溪北岸,位於漳州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自唐代以來即為州、郡、路、府之治所。現存老城區面積約0.86平方公裡,至今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唐宋以來「枕三臺、襟兩河」的自然風貌、「以河為城、以橋為門」的築城形制和「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
  • 起底漳州「八卦樓」舊照 國內還有仨同名八卦樓
    原來——  它是座瞭望樓 還能發現火情 「八卦樓舊照大起底」追蹤  海峽都市報12月12日訊(記者 曾炳光 文/圖)八卦樓可以說是漳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昨天,它的舊照起底。除了這八卦樓,能不能再來點各領域訴說漳州歷史的老照片?  編讀往來  讀者來電  為何建八卦樓?它有啥功能?  吳先生,平時愛好文史。  他說,漳州歷史積澱很深,作為漳州人,特別想了解漳州歷史。
  • 站在漳州網紅彩虹橋一定要看這個地方,400多年歷史的八卦樓
    漳州八卦樓是漳州名勝古蹟之一,早期建於公元1572年,是把漳州古城城牆東南角樓改建而成的八角形三層木結構樓閣,題名「威鎮閣」。因八面開窗,取象八卦、雄偉壯觀,故又名「八卦樓」。當時樓上有副對聯云:「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風煙連海峰;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獻甲閩甌」,是對漳州重建八卦樓,先砌石為基(與城牆齊高),然後在基石上重建八角三層樓閣,高出城牆6丈有餘(約20多米)。
  • 漫遊漳州古城,感受「明清街區、閩南韻味」,千年歷史文化深厚
    漳州市區最知名的景點,大概要提古城了,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伽藍廟上方,望向古城,有種分不清是古代還是現在的恍惚之感,近處是400年的牌坊,參差不齊的老房子,遠處卻又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 漳州古地標:龍文塔與威鎮閣
    作者在龍文塔前(右一)(1968) 龍文塔與八卦樓是漳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 八卦樓建於公元1572年,是把漳州古城城牆東南角樓改建而成的八角形三層木結構樓閣,據《漳州府志》記載:「明神宗成歷六年(1578年),漳州知府羅青霄以巽隅窪甚;乃撤城上舊樓,建層閣。」這就是威鎮閣,當時威鎮閣的建造藍圖出自漳州同知(知府副手)羅拱宸之手。
  • 地處「閩南金三角」的漳州,古蹟林立、海灣眾多
    地處「閩南金三角」的漳州,古蹟林立、海灣眾多。蚵仔煎、肉粽、三角餅,獨到風味數不勝數。聽海打石濤,食古早風味,登奇石頂峰,賞特色建築,沉浸在漳州的千年歷史之中。1 天漳州滷麵&手抓面 小米七號漳州滷麵是漳州地區獨有的麵食。需要使用鹼面(即油麵),煮後爽口彈牙。
  • 漳州自由行之—【住市區遊古城爬雲洞巖】
    漳州這裡是「閩南金三角」,這裡是廈深高鐵、龍廈高鐵、鷹廈鐵路交會的重要樞紐城市,這裡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
  • 最不「閩南」的閩南,福建漳州為什麼這麼「土」?
    它由一方、四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被攝影愛好者親切地稱為 「四菜一湯」。攝/馮木波,圖/《地道風物·閩南》 漳州,最不「閩南」的閩南 土樓:漳州最「土」 你可能沒來過漳州,但一定見過土樓。
  • 閩南千年古城:全國第一個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最原始的閩南味
    而說起廈門的特徵,海鮮和閩南話,相信也是最為典型的,而且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廈門人也稱為是閩南人,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閩南人不僅是在廈門,在福建的另外兩座城市,還擁有比廈門更為悠久的閩南文化,而這就是泉州和漳州。所以,今天我要給大家說的一座閩南千年古城,也不會在廈門,而這就是漳州古城。
  • 漳州古城夜色
    古城流光溢彩,遊人如織。李林 攝茶之序的南詞表演吸引市民駐足 張旭 攝小姐姐們在古城石牌坊前「打卡」留念 張旭 攝來源:閩南日報-漳州新聞網
  • 喝茶聽曲兒~漫步漳州古城,「泡」上愜意時光
    該中心包括「四館一集」,即名優茶市集、漳州功夫茶館、茶盞藝術文化館、清風茶學堂,以及有專屬茶業IP的漳州首個茶文化探索體驗館。該活動由漳州茶之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圖特文教用品開發有限公司主辦,希望藉此普及推廣中國古建築歷史知識,讓更多人都能了解古建築歷史,提升大眾的人文修養,積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講座地點:漳州市古城修文東路6號樓茶之序(漳州市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中心)二樓清風茶學堂3.
  • 古城故事 | 漳州古城一城一廟 一橋一港一山……
    ,自此漳州古城規模基本形成。直至1918年,粵軍陳炯明駐漳,以城垣阻礙交通為由拆除古城,修建堤岸,拓寬道路,使這座歷經900多年的古城從此湮沒,只留下東橋亭西橋亭兩段壕溝。世界,我是福建漳州》的思路(一城、一廟、一橋、一港),咱們一起來看看古老美麗的漳州城。一城‍——漳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指臺灣路,香港路,芳華橫路,始興南北路,修文東西路等老街,較好地保留了「唐宋古城,明清街區,民國風貌,閩南韻味」的特點。2004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榮譽獎」。
  • 四座橋串起「古」與「今」 見證漳州40年的變遷
    漳州市檔案館供圖  新貌:從東往西遠眺,璀璨「四橋」競妖嬈  戰備大橋:漳州首座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橋  老漳州人對戰備大橋情有獨鍾。每當夏秋之交,勞作了一天的人們,總喜歡到大橋上散步,領略江上的漁火,沐浴涼爽的江風。
  • 漳州三條最美公交路線,讓你拍照玩不停,每到一處都是不同心情
    ,早期建於公元1572年,原名威鎮閣,因其八面開窗,氣勢恢宏,整體造型古樸典雅,像八卦,所以又叫八卦樓。地址:中山公園站下車,往中閩百匯方向走10米就能看到漳州古城往相同方向走,就是漳州超有年代感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