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騎行時,最反感的就是自行車道被停車位侵佔,騎著騎著路就變窄了,甚至要借道機動車道。這樣的窘境,將隨著北京市道路停車改革的推進,逐漸成為歷史。
為充分保障自行車路權,北京市2094個侵佔慢行系統的道路停車位近日全部完成整改。通過採取單側停車、縮減機動車道、車位內嵌等方式,確保自行車道至少保證2.5米的寬度。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今後新增道路電子收費車位將事先進行審查,滿足非機動車道寬度才可設置。
坐標:朝陽區天力街
縮減一條車道為騎行人讓路
天力街,位於朝陽區富力廣場北側,緊挨著東三環中路。過去,由於商圈周邊停車資源緊張,本就不寬的非機動車道常被路邊雙排停車擠佔,甭說騎行人,就連公交車進站停車都很難,常常在機動車道上下客。
「非機動車道寬度不夠,只有一米八左右,因此列入了此次整改範圍。」朝陽區交通委交通科科長祖鋼介紹,這條街過去為雙向四車道,經過前期調研,自西向東去往東三環的車流量遠大於東向西方向,為了拓寬非機動車道,決定縮減一條東向西方向機動車道。
上午10點,記者在整改後的天力街看到,機動車道由四條變為三條,道路中心黃線向北移了一米五左右,這樣一來,兩側非機動車道拓寬至兩米五到三米。從流量上看,縮減了一條車道後,機動車通行依然較為順暢。對於騎行人來說,通行空間則更大了。
「路寬了,騎車也比以前痛快了。」家住富力城小區的居民張先生單位就在國貿,每天騎車上班,他指著拓寬後的非機動車道對記者說,「要是標線能再清晰一些就好了。」
記者了解到,出於耐磨、美觀的考慮,目前交通標線多採用熱熔膠材質,一旦涉及重新施劃,不易徹底清除舊有痕跡。對此,施工部門負責人表示,將儘快通過其他技術手段,完善整改路段的標線。
非機動車道寬了,如何阻止違停車「見縫插針」?祖鋼告訴記者,為了從源頭上杜絕違停車輛侵佔非機動車道,正在推動為路側電子車位的高位視頻設備「賦能」,增加違停抓拍的功能。同時,與屬地交通支隊配合,加強「鷹眼」執法,加大區屬交通協管員巡查巡視頻次,進一步擴充執法力量。
坐標:海澱區魏公村路
雙側停車改成單側停車
在無法縮減機動車道的路段,哪怕取消一側停車位,也要為騎行人讓路。海澱區魏公村路只有一上一下兩條車道,這條路在2017年試點設置了視頻樁電子收費車位,當時在南北兩側共設置了145個車位。
「魏公村路路寬15米,除去兩條3.5米的機動車道、兩側各2米的停車位後,非機動車寬度剩餘約2米。」海澱區城管委靜態交通科副科長劉洋介紹,雖然符合當時車位設置規則,但今年北京市印發了《城市慢行交通品質提升工作方案》,對道路停車位設置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像魏公村這種有獨立非機動車道的道路,如設置停車位,應確保剩餘非機動車道寬度不小於2.5米。因此,魏公村路的車位和慢行就產生了衝突。」
矛盾怎麼解決?管理部門多次到現場研究改造方案。起初,有一版方案是保留雙側車位,通過縮減機動車道寬度釋放空間,以滿足非機動車道寬度要求。但在論證中發現,魏公村路還有幾條公交線路通過,如果縮減機動車道寬度,可能會影響公交車通行安全。因此,最終採取了取消一側車位的改造方案。
劉洋告訴記者,由於魏公村路南側車位多於北側,且距離居住區近,為最大限度滿足居民停車需求,取消了道路北側65個車位,將道路南側車位給予保留,並將車道線順序向北移1米。
記者昨日在魏公村路看到,改造後,兩側非機動車寬度均超過了2.5米,市民並排騎行或者「超車」,都不用再藉機動車道了,沿途還劃有多個醒目的白色自行車圖案。「根據交管部門意見,在重新施劃車道線之前,我們採用了霧封層技術,對原有標線、車位線進行徹底清除,不存在新舊標線共存情況。」劉洋告訴記者。
坐標:西城區南草廠街
兩類車道間「嵌」入停車位
在西城區南草廠街,過去設置在路側的停車位通過內嵌方式,重新施劃在了最外側機動車道上,自行車道空間被徹底釋放。
記者在南草廠街看到,內嵌式車位位於南向北機動車道外側,「嵌」於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內嵌車位兩側地面均劃有白色緩衝帶。
西城區城管委停車管理中心吳瑋頔介紹,按照規定,內嵌式停車位施劃標準為長6至6.5米,寬2至2.5米,原則上靠近非機動車道一側緩衝帶不小於0.75米,避免乘客在下車時對騎車人形成安全風險;靠近機動車道一側緩衝帶寬度不小於0.5米,保證停車人安全以及正常行車秩序。
「過去騎車,碰到有人停車入位,要麼停在車後頭等著,要麼繞到機動車道繼續騎。停車位從馬路牙子邊挪走後,騎車暢快多了,只有到了路口等信號燈才需要停車。」市民劉先生說,這些內嵌車位還能起到隔離機動車的作用,讓騎車人更安心,應該多加推廣。
記者了解到,內嵌車位不僅對道路寬度有要求,由於設置在路口會影響車輛拐彎,因此會比正常設置在路邊的車位數量少。拿南草廠街來說,改成內嵌停車後,減少了十餘個車位。「我們正在研究在周邊胡同設置夜間臨時車位,滿足居民停車需求。」
吳瑋頔告訴記者,西城區將結合正在打造的道路「林蔭計劃」,繼續選擇有林蔭覆蓋的道路設置內嵌車位。「過去,停車位在樹蔭下,夏天車曬不著了,騎車人還在太陽底下。改成內嵌車位後,非機動車道在樹蔭下,夏天騎車也不曬了,進一步提升騎行品質。」
據介紹,這個「林蔭計劃」將利用3年時間,打造99條慢行林蔭路,完成林蔭補種、樹池加篦子、無障礙設施優化,推進平房區停車綜合治理等慢行林蔭品質提升工作。在這些道路上,將實現「兩全」,即道路林蔭全覆蓋、慢行道路寬度全達標;「兩無」,即步道和非機動車道路權無侵犯,步道設施無佔用。
非機動車道寬度超4米
才能設置路側停車位
北京市交通委靜態交通管理處處長趙震介紹,今年,市交通委和市公安交管局聯合制定了《保障慢行優先規範道路停車位設置條件的通知》,重新規定了道路停車位設置條件,將保證非機動車道通行寬度由兩米提升至2.5米。按照這個標準,全市各區對已經實施道路停車改革的電子車位進行了巡查,並列出了不合規停車位整改清單。
資料圖 曲經緯 攝
據介紹,2094個整改車位解決的是「存量」問題,今後隨著全市道路停車改革的深入推進,新增道路電子收費車位將事先進行審查,滿足非機動車道寬度才可設置,所以不會出現「增量」問題。
趙震告訴記者,《通知》還對車位類型進行了明確,北京市道路停車位主要有白實線的全時車位,以及白虛線的限時車位。其中,限時車位又分為夜間限時車位和尖峰時段限時車位,用於解決停車矛盾較大路段的停車需求。從設置思路上來說,今後北京市將以內嵌式作為全時停車位的優先施劃方式,以路側式作為限時停車位的優先施劃方式。
「並不是所有路段都適合設置內嵌車位。」趙震解釋道,設置內嵌車位首先要考慮整個車道分布和機動車流量,道路要足夠寬,至少有兩條以上機動車道,而且車流量不能非常大。此外,非機動車道寬度在4米以下的不能設置路側式停車位,4至4.5米寬度可以設置限時停車位,4.5米以上寬度可以設置全時路側停車位和限時停車位。
違停佔道高位視頻也能抓拍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部分完成整治的路段,「加寬」的非機動車道有時仍會被違法停車佔用。如何避免違停車侵佔非機動車道?
「北京市道路車位電子收費設備,也就是高位視頻,正在陸續實現對違法停車的拍照取證功能。」趙震介紹,目前東城區、昌平區高位視頻計費設備已經增加抓拍違停功能,各區計費設備也將逐步增加「電子警察」職能。
需要提醒市民的是,路邊停車敞開後備箱蓋、騎上人行步道、不停在車位線內這些「小心機」別再耍了。高位視頻設備運維方介紹,每個高位視頻設備可以覆蓋8至12個車位,同時每6個視頻設備組成一個區域網,也就是說,即使一個視頻設備沒拍到,車輛行駛及停車入位、出場過程也總能被拍到車牌。
除了「賦能」,還將進一步「賦權」。各區將賦予街巷長、停車管理員執法權,全面加強對違法停車、特別是佔用慢行系統違法停車行為的查處力度。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宏陽
監製:蘇越
編輯:張楊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