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區中品味書香,在書籍中享受時光,這是詩與遠方的完美結合。
近年來,青秀區高度重視文旅融合發展,發揮「旅遊+」綜合帶動功能,依託優勢資源,在全域旅遊方面不斷提升旅遊品質,同時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示範區,讓市民和遊客充分感受「旅遊+文化」的魅力。
近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公布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單位名單,青秀區圖書館成功入選國家級試點單位。這是我區唯一入選國家級試點的圖書館。按照「宜融則融,能融則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青秀區通過民辦公助、合作共贏的辦館模式,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青秀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遊更加富有魅力,形成良好社會效益。
讓圖書館「走」出去 處處充滿書香氣息走進青秀區圖書館,一本本擺放整齊的書籍映入眼帘。這裡圖書資源豐富,既可以閱讀人文社科書籍,也可以閱讀專業書籍,開闊視野,獲取知識和信息;這裡硬體設施建設注重人性化設置,館內環境幽雅,採光良好,具有良好的通風換氣功能,館內每一幅畫、每一扇窗、每一盆花、每一張桌椅的造型擺放都蘊含著工作人員巧妙的心思,充滿了人性的關懷。
文旅融合是當前社會文化發展、科技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發展等多重作用下的產物,以文化賦予旅遊靈魂,以旅遊傳播文化是其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圖書館作為文化資源高度聚集的場所,在文旅融合的推進中扮演重要角色。青秀區圖書館成立於2005年5月,毗鄰邕江,與新興苑、新新家園等小區隔街相望,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現有藏書超過50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8萬冊,電子圖書35萬冊,報刊400餘種。近年來,青秀區圖書館多方爭取資金,配備各類電子設備近20臺,採購電子圖書、報刊、視頻、音頻資源近百萬冊(部/集)。2020年新增紙質圖書近1.5萬冊、電子圖書(鏡像)5萬冊、報刊200種及10萬餘部(集)數字資源採購任務,完成分館、流動點圖書更新、配送1萬餘冊。每周免費開放超60小時,累計開放時長超3000小時,開架書刊達到總藏量的100%,全館每年接待閱覽、外借、諮詢的讀者超2萬人次。
「在文化和旅遊融合的背景下,怎麼盤活圖書館資源,如何使文化推動旅遊和社會發展,怎麼把書送到讀者身邊,實現從『人找書』到『書找人』的轉變,我們做了許多嘗試。」青秀區圖書館副館長範豔瓊說,「以往圖書館總是被動等候讀者上門,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也應該主動『走出去』,儘可能貼近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今年5月,青秀區圖書館入選國家級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單位後,青秀區制定相關工作方案,推進總分館制建設,策劃和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閱讀推廣活動,積極打造特色「文旅閱讀」示範點,將城區圖書館打造成為集文化體驗、休閒旅遊於一體的主體化、多元化、品質化、特色化文旅融合示範點,為讀者提供近在咫尺的高品質閱讀環境,力爭實現商圈、景區、經營戶、讀者及政府部門多方共贏。
「讓書香豐富和溫暖旅途時光。」範豔瓊說,現在的青秀區,鄉村有農家書屋,商圈有書香空間,在民宿、景區有星級書舍,人民群眾在哪裡,圖書館的公共服務就在哪裡落地生根。
開設7個分館組建閱讀聯盟 拓寬公共文化旅遊服務半徑欣賞精美的古代服飾、聆聽現代鋼琴的天籟妙音、親近駱越的悠久文化……走進周末的古嶽坡,濃厚的文化氛圍讓人在此流連忘返。而在此設立的青秀區圖書館古嶽坡分館則與此地的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這裡的文化氣息更濃更醇。圖書館借閱設施齊全,布置清新、舒適。遊客在大廳的木質靠椅上坐下來,清茶一杯、書卷在手,悠閒愜意。
「以前我們常開玩笑說『好山好景好無聊』,因為有些風景雖美,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在青秀區,圖書館走進景區,景點不僅有了美麗的外表,也有了豐富的內涵,文化範兒更足了,全新的體驗提升了獲得感和幸福感。」遊客王女士說。
把圖書館開到景區裡,是青秀區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的有益嘗試,也是青秀區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一項創新舉措。青秀區圖書館相繼成立了鳳嶺北分館、邕州書院分館、成長灣分館、城市書房分館、403禾集分館、喀拉蚩遇分館、古嶽坡分館等7個分館。
目前,在南陽鎮古嶽坡,青秀區圖書館分館展示地方特色民俗的攝影展、非遺專題展等,增加民宿的文化底蘊;在毗鄰青秀山的邕州書院、喀拉蚩遇景區,青秀區圖書館分館則推出以旅遊、科普等為主題的研學親子活動,將休閒娛樂和文化體驗融入圖書館;在403禾集、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青秀區圖書館分館以「城市書房」形式開辦,不定期推出戲劇演出、作家面對面閱讀分享等活動,為商圈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青秀區還充分利用館藏特色文獻、專題文化展覽、獨特的角色體驗單獨或與博物館、景區景點組合成為一條文化旅遊線路,將文化旅遊活動融入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中,創建「走讀青秀」「閱美青秀」「雲遊青秀」文化旅遊活動品牌,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展覽、書畫比賽、朗誦比賽等活動,為市民遊客提供高品質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吸引廣大市民走進景區,為文化引入龐大的消費市場,為旅遊注入文化力量,實現「功能拓展、構建平臺、服務創新」的文旅功能融合。
為提升公共文化旅遊服務水平,青秀區組建了閱讀聯盟,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策略,尋求跨界合作,走出圖書館,與各相關單位、企業、協會、機構等合作,策劃融合互動項目,聯合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講座、地方特色民俗展、攝影成果展覽等系列公益文化活動10餘場,共同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創造文旅融合新機遇。
跳出傳統圖書館圈子 讓旅行與書香相伴「在這裡可以盡情玩耍,參加親子活動,還可以看書,放鬆身心。」市民趙小穎帶著孩子一起參加了喀拉蚩遇分館開設的「科普課堂」,在明媚的陽光與縷縷書香中,與圖書館來了一次特別的邂逅。
參加了青秀區創意生活節戲劇活動的潘飛,對摩天大樓下聽戲劇的創意稱讚不已:「如果圖書館多舉辦這樣的活動,我們這些『90後』也願意多聽傳統戲劇。」
「在景區公園聽講座、參加讀書會,既長知識又輕鬆,對平時學習工作都很忙的我們而言,一舉兩得。」新媒體從業者田芳的感受代表了很多市民的心聲。
隨著文旅融合的不斷推進,青秀區圖書館跳出「傳統圖書館的圈子」,走進民宿與風土民俗結合,走進景點與文創產品結合,走進公園與地方文化結合。新鮮有趣的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其中,並且成效立顯。「走,到圖書館去旅行。」正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一個新選擇。如今,在城市書房一天的接待量可達數百人,常常一座難求。「我們朋友聚會也漸漸喜歡選擇圖書館,因為這裡有安靜的交流空間。」家住鳳嶺北的黎博說。
「古嶽坡分館的建立,讓鄉村的品位得到了提升,更豐富了周邊群眾的文化生活。」南陽鎮施厚村的村幹說。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做好圖書館的宣傳和推廣工作,讓公眾接受並享受到豐富的均等的文化服務。」範豔瓊說。青秀區目前正在通過製作文旅融合宣傳片,植入文化培訓、旅遊導賞等內容,以時下最熱門的短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示文旅融合成果。
詩與遠方融合併行,好書美景合二為一,更能不負時光召喚,不留一絲遺憾。下一步,青秀區繼續深耕「總分館+酒店」「總分館+交通」「總分館+景區」「總分館+民宿」建設,將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傳承紅色記憶、科技發展相結合,推進青秀區現代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體系構建,完善文旅融合基礎功能建設,為將青秀區打造成廣西乃至全國知名的文旅融合示範區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本報記者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