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孫源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於玉金 北京報導
化妝品集團歐萊雅集團(股票代碼:LRLCY)2019年的上半場收穫近十年最佳成績單。
近日,歐萊雅集團公布2019年上半年財務數據,集團實現銷售總額148.1億歐元,同比增長7.3%,為十年來最高數據;營業利潤達28.88億歐元,同比增長12.1%,營業利潤率達到19.5%,創下歷史新高記錄;淨利潤達23.26億歐元,營業現金流增加23.2%。
集團表示,業績增長的推動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亞太市場、旅遊零售、電子商務以及護膚品。「中國是歐萊雅全球第二大市場,在中國,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和規模。」關於歐萊雅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歐萊雅中國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
「東強西弱」的區域落差
中國女性的購買力從來不可小覷,尤其是在各大媒體「帶貨」KOL的感染之下,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口紅經濟」熱度不減,人們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止。
據歐萊雅披露,2019上半年,亞太市場營收高達46.26億歐元,同比上漲24.3%。亞太市場除了為集團貢獻三成營收外,增幅也位列所有市場之首,且將與北美市場的差距拉大至8億歐元以上。2017-2019的三個上半年區間內,西歐市場增速分別為1.6%、負0.8%和1.0%。歐萊雅也坦言,今年第二季度,高檔化妝品部門在品牌大本營法國市場遇到困難。
半年報報告期內,歐萊雅亞太地區的所有事業部都實現了雙位數增長。根據歐萊雅歷史財報,2018年上半年,亞太市場首次與北美市場持平;2018年,亞太超越北美成為歐萊雅第二大區域市場,中國區業績增長33%,達近14年新高;2019年第一季度,亞太趕超西歐成為第一大市場。
電子商務對業績增長功不可沒,而電商渠道的業務發展主要來自中國。據悉,歐萊雅中國的在線渠道銷售額佔比已達35%,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市場,中國較成熟的電子商務渠道有助於歐萊雅集團將產品拓展到更小、更偏遠的地區,歐萊雅方面表示,這些電商經驗也會在日後應用於其他市場的發展中。
不過,雖整體銷售額同比上漲7.3%至148.1億歐元,但北美和西歐市場銷售慘澹,受化妝品需求放緩的影響,北美市場幾乎無增長,上半年同比增幅為零,二季度甚至獲1.1%跌幅。西歐市場銷售額僅有1%增長。
所以,西歐、北美、非洲市場的低迷仍是歐萊雅需繼續關注的弱項。上述情況或許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投資者擔憂,歐萊雅股價自7月31日開盤至8月6日收盤,自53.66美元下跌至51.20美元,跌幅4.58%。
對於如何扭轉「東強西弱」的區域業績落差,歐萊雅中國方面對記者表示中國區目前只有立場回答歐萊雅中國的相關問題。
高端護膚品亞太受寵
歐萊雅財報顯示,高檔化妝品部業績同比增長13.2%至51.5億歐元。除了強調中國市場的推動力,歐萊雅還在財報中指出,蘭蔻、聖羅蘭美妝、阿瑪尼美妝等高端護膚品在亞太業績最好。
歐萊雅中國上述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確認稱:「蘭蔻、聖羅蘭美妝、阿瑪尼美妝、赫蓮娜等高檔品牌成績突出;其中,蘭蔻、聖羅蘭美妝、阿瑪尼美妝在中國已成為十億俱樂部成員;蘭蔻、聖羅蘭美妝、赫蓮娜更將中國發展成為了品牌全球最大的市場。」
7月2日,歐萊雅宣布已與嬌韻詩集團進行獨家談判,擬收購Mugler和Azzaro品牌,繼續拓展高端品牌。
除此之外,在大眾消費品部方面,去年4月,歐萊雅宣布以3.75億美元收購三熹玉70%股權。歐萊雅中國方面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巴黎歐萊雅品牌和出色業績以及新品牌三熹玉(3CE Stylenanda)的強勢開局帶動了大眾化妝品部的增長。
歐萊雅競爭對手雅詩蘭黛在今年年初發布財報時亦稱,相比過去爆發式增長的美妝品類,護膚品在當下乃至未來都會是增速最快的品類。
值得關注的是,歐萊雅中國區CEO費博瑞於7月1日上任,他此前表示,未來將在中國的美妝科技方面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更好地利用數位化接觸所有不同特點的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消費無縫連接的體驗。
歐萊雅半年報數據顯示,歐萊雅研發費用支出4.59億歐元,佔銷售額的3.1%。歐萊雅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成立於2005年,目前已是歐萊雅集團在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研發員工最多、涵蓋研發技術最全面的科研創新中心。
「雖然我們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化妝品集團,但所觸及的還只是冰山一角。今天,我們僅服務了超過一億中國消費者,至少還有5億消費者的需求等待被挖掘和滿足。」展望未來,歐萊雅中國如此表示。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