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經濟新版圖:中西部崛起改變東強西弱局面

2020-12-17 中國網

《小康》雜誌2009009期封面

中國經濟新版圖

此前三十年,中國經濟這駕高速跑車的引擎來自於強大的外向經濟,驅動中國前進的兩個車輪分布在沿海經濟帶和東部經濟帶。當中國經濟轉向內部,三十年來形成的前進動力正在轉向西部和中部。

本刊記者深入中西部重鎮湖北武漢市、內蒙古包頭市,和一條黃河隔開的晉陝兩省,意圖通過對龍頭城市的標本調查,以及中西部省份的對比,尋找和發現十年來中西部各省在中國經濟地理版圖上的變化規律。

在經濟危機這道大坡上,沿海、中部、西部、東北正在構成了中國前進的「四輪驅動」。中國的復興之夢如果從1840年算起,那是近兩百年的一個超長馬拉松。單靠後輪驅動曾經讓中國跑車駛上了高速路,但在爬坡的時候,四輪驅動將是中國繼續前進甚至超越對手的最好方式。

中西部燦爛初顯

全球經濟蕭瑟之中,中國的表現相當搶眼,其中,中西部各省在2009年上半年有耀眼的經濟增長數字。在改革開放的大戰略中,初期著重於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與當時的內外部環境密切相關。隨著東部沿海地區先行發展,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就顯得極為迫切。中央先後提出了「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兩大戰役部署,經過不懈的努力,中西部的燦爛已經初顯。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當金融風暴來臨時,東部沿海地區大量的外向型加工製造企業受歐美市場的影響衝擊,紛紛停工、關門,大量在東部沿海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打工的中西部農民工也紛紛回鄉,據報導達數千萬之眾。但當近期東部沿海地區的加工製造業訂單增加,經濟回暖的時候,老闆們卻發覺招工困難起來了。

而就在2008年農民工返鄉高峰時,中西部勞動力輸出大省還紛紛提出要想方設法消化回鄉勞動力,努力讓農村勞動力找到新的出路,渡過因金融風暴帶來的對農民工群體的經濟衝擊。

中央在「促轉型,調結構」的戰略部署下,投資4萬億拉動內需、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受益大者,莫過於中西部。因為基礎建設投資的重點,就是中西部,特別是西部地區。對於中西部來說,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歷來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一個是交通,交通弱,則交流弱,人員、物資的流動需求與運能運力的矛盾突出,中部如此、西部更甚。

另一個是資源轉化通道,西部豐富的水電資源、礦產資源,如果能夠就地轉化為電力和高附加值產品,無疑對西部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推動力,而中部地區的重化工優勢、製造業優勢、農產品優勢也有賴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化。

在這一背景下,中西部的機遇必然凸顯,搞建設、特別是搞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而基礎設施狀況的改善,加上中西部產業成本的比較優勢,又吸引了沿海地區、海外的資本向中西部的投資衝動。大幅增加投資帶來的,必然是對勞動力的巨大需求,這也給中西部各省的勞動力帶來了自我選擇機遇。此前公布的統計數據中,中西部的GDP增長,已經遙遙領先於東部沿海。

但是,中西部的發展要有良好的觀念和生態保護意識。也就是要有更高的層次,更加長遠的規劃,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加強烈的市場意識。生態之於中西部特別重要,西部的生態脆弱性,中部的人口承載量,決定了中西部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共處,應該始終貫穿於中西部的振興過程之中,東部的發展某些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高速度」,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借鑑和警示。

中西部的燦爛初顯,但要達到輝煌還任重道遠。

相關焦點

  • 中西部崛起的衝動:經濟「東強西弱」格局在變
    在中國「雄雞」式的地理版圖上,「東強西弱」,「南快北慢」的格局正在改變,中國跑車的「四輪驅動」時代正在開啟  在中國「雄雞」式的地理版圖上,中部省份大多佔據「雞胸」,而東部和西部恰好構成了雄雞的兩扇翅膀,東北三省則處於「雞頭」的位置。
  •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亟待突破「東強西弱」的局面
    新華社合肥5月17日電(記者 蔡敏、姬燁、詹婷婷)正在此間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論壇上,專家們指出,中國體育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目前已有六個省市年體育產業增加值超過百億元。但中國體育產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體育產業亟待突破「東強西弱」局面,實現更大發展,從而促使中國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
  • 中國區域旅遊保持東強西弱總格局 中西部增長迅速
    中國網4月10日訊 由中國旅遊研究院編寫的《中國區域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4-2015)》(以下簡稱《報告》)於近日出版發行。《報告》指出,中國區域旅遊發展仍然保持東強西弱的總體格局,中西部地區增速較快,國家戰略對區域旅遊發展的戰略效應逐漸顯現。
  • 中國發力扭轉對外開放「東強西弱、海強邊弱」
    中國發力扭轉對外開放「東強西弱、海強邊弱」 2016-01-11 22:57:26>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石巖)一份名為《關於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日前由中國國務院印發並予以公布,此舉表明,中國對外開放「東強西弱、海強邊弱」的現狀業已引起決策層高度重視,有望在未來一段時期得以扭轉。
  • 中國乒球領銜亞洲諸強 國際乒壇東強西弱未改變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中國女乒再次無可爭議地捧得考比倫杯,第四十九屆世乒賽女團比賽再次以一種大家可以預料到的結果結束。短期內中國隊一枝獨秀的局面恐難打破,而國際女子乒壇的東強西弱格局仍將繼續。  比賽中,中國女乒5名選手都得到了上場機會,而且均表現上佳,沒有太大紕漏。
  • 口紅經濟「東強西弱」?歐萊雅十年最佳成績單背後:中國市場走強...
    「中國是歐萊雅全球第二大市場,在中國,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和規模。」關於歐萊雅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歐萊雅中國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東強西弱」的區域落差中國女性的購買力從來不可小覷,尤其是在各大媒體「帶貨」KOL的感染之下,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口紅經濟」熱度不減,人們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止。
  • 中國百強城市排名 大城市主導經濟東強西弱
    新華網上海10月21日電 10月20日,「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行,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沈晗耀對外發布「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此外,第二屆中國百強城市全面發展論壇將於12月3-4日在北京舉辦,論壇主題聚焦「城企聯動重振經濟」。
  • 重慶直轄從此西部崛起有了支點!重慶直轄對四川產生了影響呢?
    山河如故,但人間已變了模樣,小小淮河區分南北,兩眼天地;地域不僅僅是生活習慣之別,更多的經濟之分;今天的華夏東強,西弱的局面依舊沒有從質的改變,但一場西部大開發,中國經濟向西移卻為西部崛起悄悄地埋下一顆種子。
  • 北京城「東強西弱」 大望路成為最強地鐵輻射圈
    據悉,DT財經聯合中國城市規劃院、世界資源研究所、高德地圖、美團點評、e成科技、鏈家等多個機構,收集了約1億7千萬條數據。在此數據基礎上,DT財經構建了包含商務、居住、休閒娛樂、商業和交通等幾個大類在內的BLECTS評價指標,力圖呈現出一個全面、立體、鮮活的城市。
  • 今昔對比,看中西部鐵路數字經濟新版圖
    今昔對比,看中西部鐵路數字經濟新版圖[   從關中平原到巴蜀之鄉,從絲綢之路到黃河之都,從八桂大地到彩雲之南,一條條鐵路新線翻過崇山峻岭、穿越沙漠戈壁,如同一隻只溫暖有力的大手,將東部與中西部連接起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改變著中國。
  • 中國民企500強各省市分布揭曉 "東強西弱"仍明顯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日訊(記者 宋雅靜)全國工商聯日前在京揭曉201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錄,中國經濟網記者從這份新榜單發現,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入圍數量達392家,中部地區民營企業入圍數量58家,而西部地區入圍企業僅為50家,「東強西弱」的格局依然明顯。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為何東強西弱?原因在這
    區域經濟新情況改革開放40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但也出現區域經濟分化的新情況。新形勢下,中國區域經濟如何持續健康發展?各大經濟板塊之間的差距是否進一步拉大?當下發展區域經濟應該抓住哪些機遇?
  • 記者手記|「東強」崛起,要有響噹噹的硬實力
    第三天的觀摩評議主要集中在濟南東部以及東南部,這裡是「東強」戰略的主戰場。到鋼城區、萊蕪區、章丘區、城區的15個重點觀摩項目現場「身臨其境」,大家對「東強」崛起的信心更足、期待更高。信心和期待何來?而菜鳥網絡·中國智能骨幹網項目,將依託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打造成為面向未來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對於「東強」戰略的實施,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做強東部的科創實力和產業能級,以三大國家級開發區為載體,推促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做大做強先進位造業,催生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打造智造濟南、科創濟南東部隆起帶。
  •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東強西弱」,學生發展面臨兩難選擇
    全國31個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存在差異,顯現「東強西弱」特徵。東部11個省份,6個在第一類,4個在第二類,1個在第三類;中部8個省份,有5個在第二類,3個在第三類;西部12個省份,有1個在第一類,6個在第二類,5個在第三類。2.基本條件存在明顯差異。
  • 中國中西部最大的城市,武漢重慶成都,你覺得誰更優秀?
    我國一直在創造發展奇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高,我們的國家曾經是典型的東強西弱,由於東部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海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走在我國的前列,這個問題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最典型的例子是武漢、重慶、成都,它們都是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都市,但是你覺得中西部最大的城市是誰?
  • 山東發展出現青島濟南等四強爭霸局面,中西部能效仿嗎?
    山東省一直是中國經濟大省,這和他多中心發展是分不開的,不同於中西部省份單一中心,山東省走出了多中心、多強市的發展格局。很多中西部省份的人覺得,多中心發展是不可能發生的。在城觀(城市文化觀察)看來,在中西部的情況下當然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山東並非中西部的情況。
  • 國內醫藥出口呈東強西弱格局 五大難題亟待解決
    沿海省市出口回暖,東北及中西部冷熱不均  東部沿海地區歷來是我國醫藥產品主產區。1-9月,出口佔據前五位的是江蘇、浙江、廣東、上海和山東,其中排名第一的出口大省江蘇增幅為14.95%。東北三省和中西部省區則對比鮮明:寧夏增長28.32%,新疆增長18.18%,貴州和雲南也由今年一季度的下降54.68%、26.83%收窄為目前的4.8%和2.89%;東北三省則全線下跌,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出口額分別下降19.98%、12.58%和2.76%。東強西弱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變。
  • 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經濟格局呈現「西快東慢、南強北弱」
    5月11日,2019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國土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成都召開。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首席顧問、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指出,新時代下,區域發展呈現新的發展特徵,東南西北各區域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
  • 985高校「西學東漸」,中西部高校的無奈與衝動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原標題:985高校「西學東漸」,中西部高校的無奈與衝動只有當國家經濟社會整體發展上去後東西部的經濟鴻溝慢慢彌合中西部高校的這種衝動才可能慢慢消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一次畢業生和老師拍攝全家福
  • 西安城北旅遊終於崛起,這個景區的開業,將改寫南強北弱的局面
    但是,如果大家對於西安旅遊有一定了解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城市的旅遊市場,其實發展得非常不平衡,就如同這座城市的建設一樣,屬於「南強北弱」的局面;縱觀西安的眾多景點,最熱鬧的基本都位於城南,比如大雁塔、陝西歷史博物館、小雁塔、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南門城牆等一堆熱門景點,包括商圈也是如此,小寨、中貿、SKP等高端、熱門都在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