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話:道教的五帝四海龍王,你都了解多少?

2020-12-19 道家文化漫談

有句俗語叫「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識自家人。」龍王廟供奉的是龍王,而龍王的職責就是興雲降雨,故有此一說。龍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西遊記》中,龍王有多次出場,而且不止一位,既有東海龍王等四海龍王;也有如跟袁守城打賭犯天條的涇河龍王;還有在烏雞國井中遇到的井龍王……除了文學作品演義以外,在民間和道教都有對龍王的信仰崇拜。

龍作為古代的一種神獸可以變化萬千、興雲降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古代的農業社會,由於缺少現代化設備,適逢乾旱少雨,人們會去龍王廟祈求龍王顯聖降雨。根據道教典籍《太上洞淵神咒經》記載,「國土炎旱,五穀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道教尊神元始天尊會乘著五色祥雲降臨世間,與諸位龍王宣說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龍是道教的四靈之一,四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它們的起源是來自於天上星宿的神格化崇拜。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所以道教的龍王有很多位,根據《太上洞淵神咒經》記載,主要分為五帝龍王和四海龍王。道教認為,凡是有水的地方,無論江河湖海,都有龍王的存在。

其中,以方位為名的五帝龍王是東方青帝青龍王,南方赤帝赤龍王,西方白帝白龍王,北方黑帝黑龍王,中央黃帝黃龍王。以海洋為名的四海龍王是東方東海龍王、南方南海龍王、西方西海龍王、北方北海龍王,又稱東海廣德龍王、南海廣利龍王、西海廣潤龍王、北海廣澤龍王。

古代的皇帝自稱為真龍天子,歷代帝王都有關於龍王的信仰與敕封。唐玄宗李隆基時,非常重視龍王信仰,他專門擺壇用祭風伯雨師的儀式來祭祀龍王。並且按照傳統的五行思想,將龍王分為青龍、赤龍、黃龍、白龍、黑龍。到了道教興盛的宋朝時期,宋徽宗更是將唐代的五龍之制神格化並加以敕封: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朝時期的道教逐漸沒落,不過在清同治年間對於運河的重視,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

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西遊記》等中有多位龍王的出場,不過很多時候,龍王在作品中被塑造成了各種配角,形象也不是很正面。孫悟空大鬧東海龍宮拿走定海神針金箍棒;西海龍王三太子觸犯天條被玉帝貶下凡間化作白龍馬;涇河龍王與袁守城打賭篡改下雨點數被斬……雖然這些作品將龍王以人格化展現出來,但是也淡化了龍王的行雲布雨、消災降福神職。

龍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也是道教信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龍在道教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助道士上天入地,溝通鬼神。也是被作為神仙的一種坐騎,乘龍者遊洞天福地,一切邪魔精怪都不敢侵犯,無論到哪裡,都會有神祗出迎。龍被道教視為得道升仙的一種媒介和工具。在道教的高功法衣上除了繡有鬱羅蕭臺、日月星辰等以外,還會繡有金絲龍紋。另外道教的建築及壁畫等都有龍的出現。

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解更多的道教文化知識,歡迎大家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相關焦點

  • 道教文化 || 五帝四海龍王
    龍王廟供奉的是龍王,而龍王的職責就是興雲降雨,故有此一說。龍是一種勝利者以及神一般的存在,人們就將想像的各種高超的本領和優秀的品質美德都集中到龍的身上,以龍為榮、為尊。龍驍勇善戰,而智慧威嚴。他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秋分潛伏深水,春分騰飛蒼天,吞雲吐霧,呼風喚雨,鳴雷閃電,變化多端,無所不能。它能預見未來,並且象徵著地位、富裕與吉祥。
  • 道教中的「四海龍王和四瀆神」指的是哪幾位?何為「龍生九子」
    常見的有九位龍王,使其澤瑞下界,滋養下界生靈。九位龍王為:五帝龍王【陸地、天】一共五位,記載於《龍王品》。四海龍王【海洋】一共四位,記載《太上洞淵神咒經》。由於四海龍王是海洋之神,遠離天界,在神靈中身份比較特殊,保持著較大的自治性,天宮對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龍王育有龍子龍孫,安居下界。
  • 道教傳說中的水神都有哪些?很少有人知道
    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道教的水神吧。道教較早遵奉的神仙之一為水官,為三官大帝之一,這三位神仙的出現比三清道祖還要早,在道教中有著極高的地位。水官主要掌管水系,全稱是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可以調遣諸位水系神仙。
  • 中國道教神話文化:龍王為什么姓敖?其實中國的龍本沒有姓
    而根據一些古典文學著作中大部分人都得之龍是姓敖的,比如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四海龍王: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再加上白龍馬本為西海龍王三太子,名為敖烈。而《封神榜》中的龍族人物也都姓敖,所以就導致了現在許多人都認為龍都是姓敖的。
  • 四海龍王的傳說你聽過嗎?
    你別看這佛經中的龍王都有名字,翻譯明白了之後,不過一樣是「東方東海龍王」的構詞結構,你這龍王是阿耨大泉的幹活,就叫你阿耨達龍王吧,瞧這樣多省心。不過民間人士可不吃這一套。在元代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中,四海龍王總算有了姓名:東海龍王叫做敖廣;南海龍王叫做敖閏;北海龍王叫做敖順;西海龍王叫做敖欽。
  • 道教佛教的龍王寶誥是什麼
    最早記載龍王的大概是宋代佛道名書《太平廣記》。其「震澤洞」條雲:「震澤中,洞庭山南有洞穴,深百餘尺,旁行升降五十餘裡,至一龍宮。蓋東海龍王第七女掌龍王珠藏,小龍千餘衛護此珠。」這裡首次提到了「東海龍王」,首次提到了「龍王第七女」,首次提到了「小龍千餘」。明代作家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讓龍王廣為人知。
  • 【走進道教】王侯臘日,五帝朝會,定人間福禍
    「三元五臘」均為道教重要節日之一,既是道教神明聖誕和傳統節日,也可以看做是道教神明考校信眾,降福人間,陟罰臧否的好時機。道經《赤松子章歷卷二》中著重記載了王侯臘的重要性,「十二月八日為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降注三萬六千神氣,其日可謝罪、求延年益壽」。其中,五帝為道教神明中五方上帝,也稱五方五老,均為道教先天神明,神階崇高。
  •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細數東海龍王與諸神的兩場大戰
    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華夏兒女自稱為龍的傳人。傳說中的龍可以興雲吐霧、變化萬千,在民間是一種祥瑞的象徵。古代人們出於對龍神的崇拜就有了龍王的神話傳說,根據《太上洞淵神咒經》記載,主要分為五帝龍王和四海龍王。道教認為,凡是有水的地方,無論江河湖海,都有龍王的存在。
  • 中國道教神仙級別
    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層次之分。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神話小說中提到的鴻鈞老祖,在道教典籍中沒有記載,道教也不承認有這麼一位大能。那麼道教神仙級別從高到低都有哪些人?最高級別是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乃是造化之根,造化之本,萬物之主。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印度神話以其奇譎瑰麗的想像力,資料保存的完整性,神仙體系的龐雜性在世界神話體系中獨樹一幟,不過說起印度神話,很多中國人還是很陌生的,比如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溼婆,毗溼奴,很多人就不是很了解。二.中國本土神話,蓬萊神話與道教傳說關於中國神話,中國人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關於盤古,伏羲,女媧這些神話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了,姑且不論是不是受到其他神話的影響,這些文化早就成為了中華文化的瑰寶。
  • 白素貞為何能驅使堂堂四海龍王去水淹金山寺?原因在此,且聽道來
    且聽筆者悔昔繼續道來:在原著之中,被白蛇驅使的正神有黃巾力士,還有四海龍王。然而黃巾力士我們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在我國古今神魔小說之中,黃巾力士似乎地位不高,而且還是個勞碌命,只要有人會作法驅使黃巾力士,黃巾力士便會出動,比如在《水滸傳》中,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這樣一個凡人都能念咒驅使所用,故而一千八百年道行的白蛇驅使他們就不在話下了。
  • 探訪華山道教文化 深挖華山道教文化內涵
    為了深挖華山道教文化內涵,保存最完整的的道教資料,為華山旅遊發展提供全面的文化理論。華山景區,依據景區景點特色,組織員工分組專人實地走訪考察,通過諮詢道長、實地收集內容等方式,將華山道教文化做系統全面的補充和完備。
  • 群仙會蓬萊,五帝朝玉京——你不可不知的臘月上旬兩大道教盛事
    臘月初一群仙會蓬萊,五方五老上帝朝玉京——你不可不知的臘月上旬兩大道教盛事時光荏苒,轉眼之間到了戊戌年之歲末,每年的歲首和歲尾,總是特別的繁忙和熱鬧,臘月裡和道教相關的習俗也特別的多,正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其中許多的民俗其實都有著豐富的道教內涵,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來慢慢發現吧!
  • 中國正統道教神仙彙編,其各自神位排行大盤點
    中國正統道教神仙彙編,其各自神位排行大盤點 4、四御、神霄九宸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四御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
  • 《山海經》四海之神,古典中的四海龍王,神話傳說的媽祖,誰更強
    縱觀中國神話系統,很多的神話故事既是神話傳說也是歷史記錄。在中國上古神話中,「海洋之神」其實就有很多。除了《山海經》裡記載的四海之神,還有《莊子》裡記載的海之神「若」。到了漢末以後出現的四海龍王,唐宋以後的瑪祖等等。由於中國疆域遼闊,除了上述這些,只要有江河湖海的地方,百姓都會創造出「水之神」「河之神」「海之神」等神話傳說!
  • 四海龍王都是管什麼的?又有什麼特殊能耐?
    在我們中國神話中,一直都有龍的存在,而且比較尊貴;在人間更是崇尚龍神,像皇家都以龍為聖,穿的衣服也稱之為「龍袍」。提到「龍」那就是厲害的象徵,了不起的存在。在神話中龍的種類非常多,像「燭龍、應龍、青龍、蒼龍等等」太多了。
  • 為何四海龍王在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地位如此低下
    神話裡的龍都沒啥正面形象《西遊記》乃至很多古代神怪小說中,水裡的龍普遍在仙界的地位都很底下,比如成為唐僧坐騎的小白龍敖烈;比如不按時辰下雨的涇河龍王;比如因為女婿偷東西卻被豬八戒打死的萬聖龍王我們在《西遊記》中涇河龍王向唐太宗求情的橋段就能了解到這一點。涇河龍王向唐太宗求救,而李世民則問他是何人,龍王答道:「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 《西遊記》五大組合,四海龍王皆知,卻不曉四大神猴和四大菩薩
    摘要:《西遊記》五大組合,四海龍王皆知,卻不曉四大神猴和四大菩薩。而就是這樣一部藝術作品,很多人對其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知道唐僧師徒四人和四海龍王,卻連最簡單的四大金剛和四大神猴都不曉得。本期作品帶領讀者充分吸收西遊文化,了解劇中的五大組合。
  • 神話中涇河龍王和四海龍王的遭遇,都體現出其神界地位不高
    貞觀時期,涇河龍王化作一秀士與一卜卦者袁守誠打賭,為了贏得此賭,在接受玉帝聖旨之後,故意把下雨的時機和雨點數改變了,結果卻被發現。後龍王得到卜卦者指點,要想不讓「武曲星」魏徵斬龍,便求得李世民幫助。李世民與魏徵同下一盤棋,想穩住魏玄成,豈料魏徵打瞌睡,在夢中還是揮劍斬了龍王。後來鬼魂經常去找唐太宗哭冤。
  • 道教神仙體系及等次劃分
    道教是一個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而來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還包括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為天庭秩序之外的「散仙」。還有地方百姓信仰的神仙以,如媽祖、關帝等都屬於道教的神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