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高燃料成本煎熬 全球航空業要減肥輕身

2020-12-20 民航新聞

  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給全球航空業帶來沉重打擊,2003年的伊拉克戰事和「非典」讓航空業進一步陷入低迷。今年初,飛機燃油價格衝破每桶140美元的價格,讓業績開始出現起色的航空業面臨新一輪壓力。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簡稱「國際航協」)總監吉比西格那尼(Giovanni Bisignani)有個很形象的比喻。他說,航空業就像是希臘神話中的西緒弗斯(Sisyphus),這個雙目失明的神話人物不斷推巨石上坡,最終卻還是無可避免地得承受巨石滾下山谷的結局;而航空業也一樣,永遠得克服出現在前方的障礙。

  在上個月的國際航協年度大會暨世界航空運輸峰會上,吉比西格那尼透露,燃油價格每上漲一美元,航空業的成本就會增加16億美元,估計全球航空業今年的燃油帳單將高達1760億美元(以每桶106.50美元的油價計算),比2007年多了400億美元,佔總營業成本的34%。他指出,如果油價持續在每桶135美元的水平,航空業今年的虧損將高達61億美元。

  國際航協企業公關(亞太區)經理鍾接慶告訴《聯合早報》:「自2001年以來,各大航空公司展開多種削減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措施——燃油效率提高了19%,非燃油成本也下降了18%,它們已沒有可削減的多餘部分。航空業必須進行重大改革,以便在現今的嚴峻形勢生存下去。」

  據航空雜誌《航空商務》(Airline Business)提供給本報的最新名單,2007年淨盈利最高的十大航空公司依序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Deutsche Lufthansa AG)、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 Airlines Corp.)、美國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Inc.)、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簡稱「新航」)、阿聯航空公司(Emirates,簡稱「阿航」)、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ACE航空控股(ACE Aviation Holdings,加拿大航空母公司)、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AirFrance-KLM)、香港國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imited,簡稱「國泰航空」)和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 Ltd.)。

澳洲航空等陷入財務困境

  在這份名單中,曾在2006年排在第七位的澳大利亞澳洲航空公司(Qantas Airways Ltd.),意外被擠出十大排行榜。這家澳大利亞第一大航空公司剛在上周宣布,將在全球裁員1500人,並取消來年的業務擴充計劃。在這之前,澳洲航空公司已經兩度調高飛機票價格,並兩度減少航班。

  事實上,澳洲航空公司並不是唯一陷入財務困境的航空公司。有關各大航空公司絞盡腦汁,通過各種方法削減成本以緩解油價上漲壓力的新聞,近來不絕於耳。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 Lines, Inc.,簡稱「美聯航」)周二剛宣布裁員7000人;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 Inc.)和美國大陸航空公司(Continental Airlines Inc.,簡稱「大陸航空」)上個月也分別宣布裁員2000、1700和3000人。

  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 Airlines Corp.)本月初透露,將在基層和管理層裁員2500人,同時收取15美元的首件行李託運費。為了減輕飛機重量,西北航空也在國際航班廁所內少放了25%的水;該航空的14架客機也將停飛。

新航:提高燃油效率 減輕飛機重量

  新航公共事務部副總裁福肖(Stephen Forshaw)受詢時說,燃油佔新航營業成本的四成,如何提高燃油效率因此成了新航的當務之急。他說:「新飛機的燃油效率比舊飛機來得高,因此,我們計劃在兩三年內逐步淘汰波音747-400型號,改而使用更新、更有效率的空中巴士A380和波音777-300ER客機,這將使每名乘客每公裡的燃油效率獲得雙位數的提高。」

  此外,新航也設法減輕飛機重量,原本裝滿的三個水箱,如今只有兩個局部裝了飲用水;新航也選擇不在新的客機上提供淋浴服務。福肖說:「我們還在尋找飛行更短航線,以減少使用燃料的途徑……尋找從A地點更快抵達B地點的方法意味著可以使用更少燃料,不過也需要同全球空中交通管制者、軍方和政府進行更多磋商,讓他們開放更多領空給民航客機。」

  為環球航空業提供24小時網上專家服務的「航空運輸情報」(Air Transport Intelligence)區域執行總編艾奧尼迪斯(Nicholas Ionides)受訪時說:「所有航空公司都受到燃油價格高漲的嚴重影響,而在成本增加的同時,需求又開始下降,這成了令人擔憂的雙重問題……許多航空公司採取的立即措施包括減少運輸容量,例如讓多餘客機停飛、提前讓老舊飛機退役等,以及減少虧錢的航線,調高飛機票價格。不過,這其中需要取得微妙的平衡。如果價格上漲得太快,這可能立即對需求造成衝擊。」

  航空業陷入自「9.11」恐怖襲擊以來最艱難的困境,澳洲航空公司總裁狄克遜周二警告,全球航空業將在高油價的壓力下進行大整合;今年底之前,航空業的裁員人數可能多達10萬。

併購重組 擺脫困境

  誠然,一些航空公司已試圖通過併購重組來擺脫困境。美國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 Lines, Inc.,簡稱「美聯航」)與美國大陸航空公司(Continental Airlines Inc.,簡稱「大陸航空」)上個月宣布開展廣泛合作,統一兩家公司的全球航線網絡和飛行服務。

  今年4月,美國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Inc.,簡稱「達美航空」)和西北航空也獲得雙方董事會的同意,聯手組建一家全球最大的航空企業。

  在歐洲,曾同大陸航空探討合作機會的英國航空,在會談無法取得成果後,如今正同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 Inc.),探討進行更緊密合作的可能性。

  在接下來一兩年內,航空業通過重組與合併來增強實力,看來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業內人士告訴本報:「重組與合併是任何陷入財務危機的公司都將經歷的自然過程。一些公司在合併後財務狀況有所改善,一些則陷入更大的危機中。」

  航空公司能否通過整合來渡過這場危機,誰也說不準,不過,愛爾蘭廉價航空瑞安(Ryanair)總裁麥克奧利裡說得好:「油價在每桶130美元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少聽一些向航空業徵稅的廢話,也可以看到航空業淘汰無效率的機制。」

  從危機中尋找轉機,或許這是航空公司能否繼續生存下去的關鍵。

逆流而上的奮進者

  油價高漲對航空公司的衝擊顯而易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已有至少25家航空公司停止營業或倒閉。這些航空公司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不過,即使是在市場需求增幅高於全球的亞洲航空市場,情況也不太樂觀。

  香港國泰航空本月初已對上半年盈利發出預警;《印度時報》也報導,印度兩大主要航空印度航空(Air India)和印度捷特航空公司(Jet Airways(India)Ltd.)如今每天的虧損個別高達200萬美元。

  不過,也有逆流而上的例子。上周在英國法恩伯勒舉行的國際航空展上,阿聯國營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公司(Etihad Airways)就籤發了214億美元的確定訂單和215億美元的意向訂單。

  另一家阿聯廉價航空FlyDubai則訂購了54架波音737;同樣來自中東地區的沙烏地阿拉伯航空(Saudi Arabian Airlines)和卡達航空公司(Qatar Airways)也同波音和空客籤署了訂單。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1至11月,中東航空公司的搭客總量同去年同時期比較增加了18.8%,是全球7.5%平均水平的2.5倍。

  阿聯航空公司(Emirates Airline)最近宣布連續第20年取得淨盈利,2007/2008財政年的淨盈利高達13億7000萬美元,比上個財政年多了62.1%。

  阿聯航空公司企業資金高級副總裁傑弗裡,上個月接受世界商業航空領域權威財經雜誌《Airfinance Journal》訪問時,將該公司的成就歸功於幾個因素:「我們的品牌、我們的地理位置、杜拜的成長、以及一個優質的多類型產品,都是我們取得盈利的關鍵。」

  此外,阿聯航空公司也積極進行燃油的套期保值交易。傑弗裡說:「我們的套期保值交易在過去兩年,每年為我們節省了2億多美元。」

  阿聯航空公司發言人向本報透露,燃油成本如今佔該公司總營業成本的四成。他說:「我們已加強成本控制……並將繼續努力保護我們的客戶免受巨大的油價波動所影響。」

  歐洲最大廉價航空瑞安航空(Ryanair)是少數能在低迷的航空市場中突圍而出的歐洲航空公司。瑞安上個月初剛宣布取得4億8100萬歐元(約10億3100萬新元)的全年盈利,比上個財政年增加了20%。

  英國航空業諮詢公司「Ascend」首席經濟學家莫裡斯,就給予瑞安很高的評價。他說:「瑞安在賺錢方面是相當了不起的。它們取得了大約20%的盈利……擁有低成本模式和經濟效益的廉價航空,不管在任何情況都是可以生存下去的。」

0薦聞榜

(新加坡《聯合早報》,

相關焦點

  • 疫情下悲慘的全球航空業
    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影響  新冠疫情讓許多行業都飽受衝擊。其中,航空業受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最明顯的是,大家對病毒傳染的擔憂與恐懼。  航空公司一直在比較每個座位裡程的營收(RASM)和每個座位裡程的成本(CASM)。阿布拉菲亞稱,「只要RASM比CASM高,那就值得開心。」  在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除了幾次價格暴漲以外,航空燃料(業界稱Jet-A1航空煤油)的價格一直都非常便宜。因此,業界希望,保持RASM高於CASM不需要過多地依靠燃料成本。
  • 成本決定一切 美國航空業巨頭怎樣控制成本
    在商業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如果說「成本決定一切」,恐怕很難有人反對——你不降低成本,就不會贏得價格上的優勢。  關注航空業的人士都不會忘記——2005年9月14日下午,在一個小時之內,先後有美國達美航空公司(DL)和美國西北航空公司(NW)兩家著名航空公司相繼申請破產保護,而起因都有燃料成本高漲的因素。
  • 物聯網對航空業到底起到了怎麼樣的作用
    全球航空業規模巨大,2017年,全球航空業共有43億乘客和6250萬噸貨物被運送到不同的地方。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預測,2018年全球工業淨利潤將增至384億美元,同時該行業創造了27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並支持了3.5%的全球經濟活動。 多年來,航空業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並提供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然而,仍有改進餘地。
  • 航空業受損,越南財政部建議延長對航空燃料減徵環保稅期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1月24日報導,越南財政部日前向政府提議延長對航空燃料減徵30%環保稅期限至2021年底。此前,越南國會常務委員會已批准自2020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減少30%航空燃料環保稅,即從3000越盾/升降至2100越盾/升。航空燃油稅減少30%會導致財政預算收入每月減少約800億越盾,相當於2020年最後5個月財政預算收入減少約4000億越盾。
  • 綠色航空2050技術願景:全球航空業應對氣候變化2050路線圖報告
    該路線圖指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第二輪大流行捲土重來,航空運輸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聯繫世界各國人民和經濟的同時,航空業對於氣候變化的行動承諾決不能改變,要在疫情後實現「綠色復甦」。其目標是,到2050年全球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一半。在此基礎上,再過十年左右達到淨零碳排放。
  • 挪威奧斯陸機場全球率先定期供應生物燃料
    據ATWOnline報導,挪威奧斯陸機場將在2015年成為全球首家定期供應生物燃料的樞紐機場。根據北歐航空、漢莎航空和荷蘭皇家航空和奧斯陸機場運營商Avinor與航空燃料提供商Statoil Aviation公司籤訂的協議,Statoil Aviation公司將於2015年3月起為奧斯陸機場供應250萬升含50%生物燃料的航空燃料,為期12個月。
  • 全球航空業今年損失「史無前例」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5日在年度大會上表示,全球航空業今年的收入將比去年減少六成,需要額外的財政支持。IATA指出,儘管業者每天削減10億美元的成本、機隊停飛、大裁員,但仍面臨著龐大且前所未有的虧損。今年全球航空業收入預計達3280億美元左右,淨損失將達1185億美元,遠比6月所預估的843億美元虧損要差。 全球航空業2019年收入曾達到8380億美元。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
  • 世界航空業「迫降」之後 2021如何尋求復甦?
    來源:央視原標題:世界周刊丨世界航空業「迫降」之後 2021如何尋求復甦 端2020年12月29日,全球航空數據公司發布了《2020航空洞察報告》,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與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客運量下降了約67%,降至上世紀末1999年的水平。在這樣一場「緊急迫降」之後,進入2021年,航空業會迎來轉機嗎?
  • 公務航空可持續航空燃料聯盟發布新的可持續航空燃料指南
    可持續航空燃料是傳統噴氣燃料的可靠替代品,有助於降低航空業的碳排放,其組成包括生物基或其他循環經濟原料。與傳統的噴氣燃料相比,這些低碳原料通常可減少50%以上的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行業創新者還計劃生產可降低更多排放量的SAF,甚至超過100%,達到燃料碳負能源效果。自2016年以來,部分機場已在持續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其產量將大幅增長。
  • 破產保護與訂單取消 全球航空業忙自救
    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集團發表新聞公報說,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1.5萬人。從航空公司到飛機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新冠疫情已在全球航空業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為擺脫危機,眾多業內企業展開自救,同時積極尋求政府援助。破產保護與訂單取消由於各國為遏制疫情蔓延紛紛發布旅行限制令,航空公司航班大面積停飛,飛機訂單被取消或被無限期推遲,全球航空業遭受重創。
  • 美國航空業高利潤與差服務並存
    ,絕對是全球最糟心的出行體驗之一。基本經濟艙的推出,就好比在肯德基只賣漢堡,然後再問顧客是否要薯條,是否要可樂……最後的付費一定高於標準套餐價格。這種增收方式近年來在美國航空業大行其道:機票只是最基礎服務,要選座加錢,要帶行李加錢,要改籤加錢,要帶寵物加錢,兒童獨自坐飛機加錢……航空公司標榜說機票越來越便宜,但乘客的實際出行成本其實越來越高。
  • 全球氫燃料電池市場深度解析
    氫燃料電池汽車無汙染、高效率、載重高、加氫快和續航長優點,未來將 全面替代內燃機汽車。2018 年 全球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達 1.29 萬輛,車企巨頭豐田、本田、現代、奔馳、 寶馬和上汽紛紛發力燃料電池汽車,推出量產或者實驗車型;發動機企業 濰柴動力和康明斯也通過投資併購切入燃料電池領域。 燃料電池發電具備清潔環保、效率高和無間斷髮電等優點,在固定式發電 領域和家用熱電聯產增長迅速。
  • 美國航空業的未來
    如果航空業要繼續擴大和發展擔當美國經濟的先鋒,它需要政府政策的改弦更張,去除不必要的、成本高昂的和負擔重重的法規,降低殘害航空公司競爭力的稅收和費用,改善空中交通管制基礎設施,並承認美國每天面對激烈的外國競爭。美國航空公司行業不要求政府採取傾斜式的支持,只需要公正的政策,從而使整個行業履行它的潛力,創造良好就業,讓社區受益。
  • 碳中和+|國際航空業在碳排放和環保上,仍熱衷於「作秀」?
    首先,漢莎航空如果執行100%碳中和航班,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供給難題。 當前,整個航空行業SAF燃料的全球年產量約為1億升,大概是航空行業年消耗燃料總量的千分之一。這只是數字上的比例。
  • 德國航空業:2020年將是艱難的一年
    民航資源網2020年1月7日消息:據Simple Flying報導,德國機場協會預計,2020年對於德國航空業來說將是「黑暗和負面的」一年。2019年底,德國國內旅客運輸量大幅下降。德國機場協會執行長Ralph Beisel接受法蘭克福當地報紙FAZ採訪時表示,2020年,德國航空業將無法保持近年來的增長勢頭。Ralph Beisel預計2020年德國的旅客運輸總量將下降0.7%。如果2020年旅客運輸量下降,這將是德國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 燃料油期貨為航空公司控制成本提供良機
    上海期貨交易所即將上市的燃料油期貨合約,為國內航空公司利用期貨套期保值交易來控制航空煤油成本,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鑑於航空煤油與燃料油上遊產品的同源性以及價格的高度相關性,利用燃料油期貨進行航空煤油的套期保值應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使航空煤油現貨價格的風險得到有效的控制。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國際航協)最近發布的全球航空市場分析報告,2020年10月全球航空客運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70.6%,較2020年9月72.2%的同比降幅繼續收窄。各國國內航空運輸恢復是行業復甦的主要驅動力。業內人士預計,新冠疫苗推廣使用將有效增強民眾出行信心,2021年全球航空業有望減少虧損,但要完全擺脫疫情陰霾,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想減肥又要吃的營養?看這裡,分享每周7套便當食譜「持續更新」
    減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吃吧,長肉~不吃吧,影響健康~別人饕餮盛宴,自己只能看著,內心飽受煎熬~雖然說減肥講究「管住嘴,邁開腿」,但對於一個吃貨來說,嘴管不住,腿倒是管的嚴嚴的。其實,健康減肥並不是節食,而是減少脂肪的攝入,也就是多食瘦、高蛋白,少食或避免肥、高脂肪。其實我一共準備了100套減肥套餐,以周為單位持續更新。為什麼準備這麼多?是為我老婆準備的,她在懷老二時就計劃孩子斷奶後減肥。所以,我要提前給她備好減肥期間的營養飲食,即要減肥,還得吃的好。
  • 德國最大航空公司要裁員2.6萬 全球航空業或損失...
    實際上,國際航運協會預計,全球航空業今年的損失或將衝擊六千億人民幣,日均虧損16億,政府的援助只能緩解燃眉之急,或難以根本地解決航司面臨的困境。最近兩個交易日,瘋狂反彈的航空股也連續大幅回調,小摩更是警告:航空業的漸衰期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