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歌】豆豉:漂洋過海來愛你

2021-02-07 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

        在我心裡,豆豉、臘八豆和剁辣椒堪稱湘菜「三絕」。豆豉的香,臘八豆的鮮,剁椒的辣,共同刻入我們的味覺記憶,走遍天涯海角都不會忘記,只要嘗到它們的味道,便知道必是湘菜無疑。
這其中,豆豉的歷史最悠久。儘管其貌不揚,卻是香飄千年、彌久恆新的頭號調味料。

  長沙一家美食網做過一個「小吃排行榜」,請市民投票。排在首位的,居然是瀏陽豆豉,其次才是臭乾子和糖油粑粑。實際上,做臭乾子的滷水主料也是瀏陽豆豉。所以說,瀏陽豆豉在長沙人心目中,絕對是霸主地位。說到豆豉,不得不佩服咱們祖先的智慧。至少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先民便知道用煮熟的黃豆發酵,製成香氣四溢的豆豉。因氣候原因,湘人自古憑藉苦味和辛辣增進食慾、調適身體,以椒(花椒)、姜之辛辣祛寒除溼,用豆豉和野菜(如荼、薺)的苦來清熱降火。所以,豆豉既有食用價值,也有藥用價值  

最早的關於豆豉的記載,出現於屈原《招魂》,其中有「大苦鹹酸,辛甘行些」的詩句,「大苦」就是指豆豉。到漢代,豆豉的名稱明確下來,劉熙《釋名》說:「豉,嗜也。五味調和須之而成,乃可甘嗜也。」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食物中,即有豆豉姜,看來西漢的王公貴族也樂此不疲,死了還要帶進墳墓供其享用。到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介紹的150 餘種菜餚中, 運用「豉」、「豉汁」、「香豉」、「渾豉」調味的菜餚多達近百種。豆豉在調料中的地位,此時已無可撼動。

曬豆豉

  我在外地也嘗過豆豉的滋味,例如粵菜名餚豉汁排骨,確實好吃,但那種淡淡的、略帶甜味的口感,和湘菜的豆豉辣椒蒸排骨比起來,就不蠻過癮了。無論如何,天下豆豉中,最香的還是我們湖南豆豉,特別是瀏陽豆豉。
有這種感覺的,包括了外省人。郭沫若在《洪波曲》裡說:「我同周公(周恩來)到衡山去,記得是七日晚上。那一天晚上唐生智請客,……還吃了有辣味的瀏陽豆豉,……立群說『那實在好吃』,唐孟瀟(生智)便立地命人送了我們兩罐。」郭妻於立群是廣西人,想必是第一次品嘗瀏陽豆豉,大有一見如故的感覺。鄧小平曾四次來湖南,湘菜大師石蔭祥和名老廚師謝正輝都曾為他辦廚。據二老回憶,小平在飲食上很隨和,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只是喜歡吃軟爛一點的菜餚,對豆豉辣椒蒸排骨情有獨鍾,每有這款菜上桌,必頻頻取食,吃得十分愜意。

  多少年來,瀏陽「無豉不成店,處處豆豉香」,其名聲與瀏陽鞭炮相當,有「鞭炮響,豆豉香,一對兄弟走四方」的美談。

瀏陽的名產很多,除了煙花、豆豉,還有夏布、回餅,近些年的花卉、皮革也聞名遐邇,但真正流芳千古的,還是豆豉。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豆豉姜實物來看,長沙地區在漢代應該有豆豉作坊,只是無法證明,這些豆豉來自於瀏陽。

豆豉燜雞

  有據可查的記載,是明初江西人賓枚將豆豉製作技術傳入瀏陽,清道光年間經本地人舒金美研製,色香味更佳,超過了江西、廣東等地的豆豉。1935年《中國實業志》記載,十八世紀時瀏陽有康裕豆豉作坊,主產淡豆豉、五香豆豉;十九世紀發展到34家作坊,其中楊福、朱晉升最出名;清末,很多商家在長沙、上海、天津、廈門等城市設立「瀏陽鞭炮豆豉莊」,將煙花綻放的美色、豆豉的美味一併推向海內外。

豆豉燜帶魚

  瀏陽豆豉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要歷經三十多天、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先用一個大甑,將乾淨豆子蒸成半熟,倒入缸內浸泡30分鐘再復蒸,蒸熟攤涼後進入黴房發酵3至7天,豆子長出黃色麴黴後還要用清潔水洗黴,再經過大竹盤、過桶、出曬等工序。其中曬豆很關鍵,必須在大太陽下一天曬乾,否則將前功盡棄,又要重新發酵。曬乾後,再回放到大木桶裡貯存半個月,才能包裝上市。其中最優質的叫「窠心豆豉」,是在大木桶裡發酵後中間的那一部分。真正的好豆豉,只要在水豆腐中放上幾粒,整碗水豆腐都是香的。

  豆豉的用途廣泛,無論是蒸泡鮮汁還是直接使用,都有醬油、味精所不及的鮮香。湘菜的獨特風味,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豆豉。誰都知道湘菜味辣,但實際上,辣椒和豆豉的絕配,才使得湘菜辣得更豐富、更深沉,也更香豔。沒有豆豉,辣椒會顯得很孤單,像紅花沒有綠葉映襯,主角沒有配角陪襯。     豆豉辣椒被稱為「正宗毛家菜」。豆乾、芹菜、大蒜、肉絲、豆豉、指天椒、紅椒,油渣合炒,味濃油重,平實樸素。此外,豆豉辣椒蒸排骨、豆豉辣椒蒸扣肉、豆豉辣椒蒸臘肉、豆豉辣椒蒸魚、豆豉辣椒炒苦瓜、豆豉辣椒炒油渣、豆豉辣椒蒸肉皮、豆豉剁椒蒸香乾,數不清的經典湘菜,幾乎都離不開豆豉。可以說,掌握了豆豉的用法,就探窺到了湘菜的秘訣。怪異的是,有些湘菜館居然不用豆豉,連辣椒炒肉這道菜都不放。理由居然是: 豆豉的看相不好。為了看相而犧牲口味,難以理喻,有點像歌手為整容而犧牲歌喉,本末倒置。何況,用豆豉汁代替豆豉,完全不影響看相,還能保證口味,何樂不為? 應當知道,豆豉的醇香早已浸入到湘人的細胞,成為湘菜的標誌性佐料,任何做湘菜的人都能忽視。

對我來說,當豪華盛宴漸成應酬和擺設,酒足飯飽之餘,還是想念家裡的那碗豆豉辣椒炒大蒜。四海漂泊,夢裡聞到的,依舊是廚房裡飄出的豉香和嗆人的辣味,痛痛快快打幾個噴嚏,噪雜的世界便遠離而去。走遍天涯海角,吃遍山珍海味,總要懷念飯桌上豆豉蒸臘肉的醉人香氣,恨不得立刻回到鄉間瓦屋,重拾少年時光。

豆豉蒸肉

豆豉蒸腊味

相關焦點

  • 漂洋過海來愛你
    2017年6月12日,電影《漂洋過海來愛你》在中國上映。該片改編自上世紀90年代末發生在巴東神農溪的真實事件,主要講述了一名日本少女愛上中國縴夫,並漂洋過海追尋愛情的故事。神農溪畔泛漣漪1999年3月,神農溪畔鶯歌燕舞,正是旅遊的好時節。
  • 一部電視劇叫「漂洋過海來愛你」在湛江就有個地方可以漂洋過海
    看過一部電視劇叫「漂洋過海來愛你」,在湛江就有一個地方可以漂洋過海。作為本地知名景點,這裡也深受湛江人和外來遊客喜愛。當來到這個碼頭,門口就排放著大大小小的旅遊大巴,可以想像的出這裡的人氣多火爆了。碼頭邊上停放著各種各樣的遊艇,花一定的費用,就可以乘坐遊艇漂洋過海了。碼頭的旁邊,設計了類似深洞空間的區域,沿著洞穴下去就可以到達地下商場。這個碼頭可以看到無敵海景,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這裡是位於湛江市霞山區的漁人碼頭。
  • 《漂洋過海來愛你》曝主題曲MV 菊地圭介操刀
    網易娛樂6月6日報導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由導演童江南執導,水原碧衣、楊鈞丞、劉偉、葛凌芮、黃橙橙、劉川主演的電影《漂洋過海來愛你》將於6月12日上映。今日片方曝光了同名日語版主題曲MV,由亞洲著名音樂製作大師菊地圭介操刀打造,曲風婉轉動人、畫面秀美壯闊。
  • 漂洋過海來愛你第四集:把愛留在帕米爾高原
    也讓漂洋過海來愛你第四集順利的告一段落了,我們也真誠的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企業家加入到助學公益的行列中來,用實際行動來參與公益,讓更多的普通民眾了解公益,倡導人人公益隨手公益的理念,讓公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鄭凱空降《漂洋過海來愛你》小獵豹提攜新人大談生意經
    《漂洋過海來愛你》5月2日,由小獵豹文化出品,鄭愷擔任出品人、張殿倫擔任總製片人、周德華執導的青春愛情電影《漂洋過海來愛你》在京舉辦媒體探班。當天,主演杜天皓、羅悠月等主演悉數亮相,為該片客串的鄭愷也空降現場,眾主創與現場的媒體分享拍攝心得以及幕後故事。
  • 漂洋過海來愛你第三集:520最摯的愛送給小渠子學校兒童
    2018年5月18日下午14時,新疆助學志願者聯盟的漂洋過海來愛你第三集:520最摯愛的民族團結情送給小渠子學子的活動順利展開了。何女士家人和孩子們都非常開心,滿眼裡都是對孩子們熱切的關愛,語重心長的告訴孩子們,要努力學習,爭做民族團結進步的典範,積極身體鍛鍊,用學習來創造個人美好的未來。
  • 漂洋過海來看你
    然而,哪怕時光已老,歲月成了故紙堆,但只要心中有愛,穿越大半個中國去愛你,從來就不是難事。就像,從蛇口的招商到呈貢雨花路的翰林大觀。小哥費玉清曾唱過:琴聲何來,生死難猜,用一生,去等待。回望是一條長長的路,遠眺是一片藍藍的海。對於今天的呈貢,對於今天的雨花路,對於今天的翰林大觀,她值得你漂洋過海來看他。
  • 《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背後的真正意義
    小編覺得:女人如果對一份愛投入的太徹底,最終受傷的只是自己。娃娃就是這樣的傻女人。為了這段異地戀,娃娃漂洋過海的為見對方一面,踏越千山萬水,只為了與自己朝思暮想的男人相見。娃娃本來就不知道對方是早已結婚的人,其實她的愛的是純粹的,但是只是她自以為是的純粹,在這兩年的時間為了對方用了半年的積蓄,飄洋過海地去看心愛的人。
  •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在抖音,漂洋過海見證愛情!
    是穿越大半個地球,只為遇見你;是在疫情的非常時期,隔著玻璃親吻你;是準備了三年,只為給你一個愛的承諾。關於愛情的千百種模樣,關於相見的意義,關於久別重逢的美好,這個七夕,在抖音一起見證美好愛情。男方漂洋過海來看你,女方至死不渝許終身。事後夏先生表示:「兩人異地戀八年,由於自己職業的原因無法陪伴在戀人左右,這些年沒能好好陪伴對方,練就了對方女漢子的性格,看到她等待我八年,並向我求婚,自己其實滿是疼惜與愧疚,感謝抖音網友一起見證我們的愛情,也在抖音給我們兩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 小貓教你在家製作豆豉香辣醬,做法簡單,學會就不用去買來吃了
    我是「小貓愛廚房」的小貓,最近天氣真的很熱,沒有一點食慾,也不想做飯,尤其是不愛炒菜,每次做完一頓飯下來,衣服都溼透了,看著桌子上做的飯菜,一點胃口也沒有,由於孩子住校,基本上就我和老婆大人2個人,每天也不知道吃啥,尤其是老婆整天吵吵減肥,所以很多時候吃飯就是我一個人的事情。對於1個人吃飯來說,做菜好像就有點多餘,而且大汗淋漓的忙完,也沒有什麼胃口,於是就想起來自己愛吃的「豆豉香辣肉醬」了。
  • 是豆豉不是豆鼓
    可是既然擺出來賣,一定是能吃的,興衝衝要去買,被小湯一把拉住:那是一種難吃的豆豉。  我覺得他在忽悠我。豆豉不是黑色的嗎?而且哪有難吃的豆豉呢?  有天我們去外面吃飯,回鍋肉裡有豆豉,黃色的,其實並不難吃,只是比我印象中的豆豉要幹硬一些,有點象超市貨瀏陽豆豉。
  • 教你做博山人愛吃的豆豉鹹菜
    博山人愛做各種小吃,在生活中變著法做些小菜,即豐富了餐桌,又適合口味,即經濟又實惠比如豆豉鹹菜就是其中的一種。我家每年立冬之後都要做些豆豉鹹菜,除了自己吃之外還要送一些給親戚朋友。每天早上來碗荷包雞麵條或泡上個煎餅湯,再來上點豆豉鹹菜可真是舒服可口。老婆是做豆豉鹹菜的好手,每年都是她親手製做,她做的豆豉鹹菜清香可口,鹹淡適中。
  • 豆豉鯪魚罐頭,依水而生,填滿的是那顆思鄉的心
    雖然罐頭的製作工藝是向外國人學來的,但是裡面的食材則是就地取材,頗符合中國人特別是當時廣東人的胃口。 鯪魚和豆豉各自打磨好,於是在精煉豆油的撮合下合體,在油的浸漬中,又經過真空密封、洗罐、驗罐,高溫殺菌等等工序,魚汁、豆豉、豆油互相融合吸收,煥發出甘甜回香的豆豉鯪魚,而魚骨頭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分解軟化,讓魚肉油潤,透著豆豉的香氣,豆豉則添加了魚油魚汁的豐腴,美味便應運而生。
  • 漂洋過海來歌唱
    曾經,臺灣著名音樂人李宗盛為歌手娃娃譜寫的歌曲《漂洋過海來看你》紅遍兩岸三地,情感隨音樂與歌聲「漂洋過海」到了許多人心裡。如今,歷經八年的海峽兩岸合唱節讓越來越多內地和臺灣的合唱團互相漂洋過海聚集歌唱,用歌聲架起一座兩岸藝術文化互通的橋梁。
  • 《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的背後,故事讓人難以理解
    《漂洋過海來看你》是由臺灣著名音樂人李宗盛作詞作曲,原唱是金智娟,也就是娃娃。金智娟,藝名娃娃,中國臺灣人,歌曲《為何夢見他》曾紅遍大街小巷,是臺灣搖滾女歌手第一人,現主要從事音樂製作的幕後人。《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曲非常的特別,背後的故事讓人蹉嘆不已。曾有一位前衛詩人,叫阿櫓,這人很特殊,在此我不想多說,只是簡略一下,詩人麼,思想前衛,腦袋裡的神經不同於常人,比如顧城等。
  • 《漂洋過海來看你》的兩個翻唱版本,周深和李宗盛誰更入你心?
    不管是歌曲故事性,還是詞曲質量,《漂洋過海來看你》都屬於情歌裡的經典典範。「音樂教父」李宗盛的代入式刻畫,將一段異地戀情詮釋地刻骨銘心,也賦予這首歌深入人心的能量。同樣,《漂洋過海來看你》也吸引了諸多歌手的翻唱演繹,其中就包括李宗盛本人以及「空靈嗓音」周深。
  • 豆豉
    孝婦河裡有好幾種魚,孝魚、豆豉、白條、傻瓜、泥鰍、鯽魚、嘎丫,水深的地方還有鯉魚、草魚、鰱魚和猴子。豆豉比白條大,比傻瓜小,唇吻邊也長著兩撇鬍鬚,尾巴不是剪刀燕尾型而是圓弧狀,近似泥鰍。淡褐色背部有不規則烏黑斑點,類似豆豉鹹菜裡的黑豆粒。豆豉或由此得名,博山人極富想像由此可見。既然與黑豆類似,不將魚名直呼黑豆,而取作豆豉,更見博山人觀察事物之細緻入微。
  • 李宗盛作詞並演唱的歌曲《漂洋過海來看你》背後的辛酸往事,你知道...
    其中《漂洋過海來看你》是一首久久不衰的經典情歌,由臺灣著名音樂人李宗盛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入專輯《理性與感性 作品音樂會》。 今天之所以提到這首歌,其背後的辛酸歷程故事,值得回味。眾所周知李宗盛寫過很多經典的歌,其中一首《漂洋過海來看你》是他為金智娟量身打造的一首歌。
  • 世界上第一個「豆豉鯪魚」罐頭,配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美味誕生於1893年的廣州
    某美食家說:天寒地凍,當肚子餓時,來一大碗熱騰騰的白飯,夾一塊豆豉鯪魚吃,絕對沒有比這更美妙,更令人滿足的餸菜。
  • 坐船去一次鼓浪嶼,來體驗一回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浪漫
    坐一次船,體驗一次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浪漫。漫步風格迥異的老別墅,切身體會「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的鼓浪嶼。鼓浪嶼,與廈門隔鷺江相對,面積1.78平方公裡,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