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是什麼?

2020-12-17 異美名匠

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東、印度、中國和歐洲這四塊地區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歷史上偉大的文明。這些文明使歐亞大陸成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歷史中心地區。

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四大古文明的三支已經消亡,唯有中國的主體民族和主體語言沒有變化,文明的根基沒有改變,從古至今一脈相承。

但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歷史、舊中國的落後把中國人民一度推向極端反傳統文化的行動中去。1966年的破四舊風潮席捲中國大地,讓紅衛兵從學生循規蹈矩的行為規範、習慣裡掙脫出來,打破了種種文明禁忌,把虛妄的階級鬥爭從理念轉化為實行踐履的狂熱。無數古籍文物被焚毀,歷史古蹟被破壞,使中國原本就被洗劫摧殘的文明瑰寶遭到更為嚴重的破壞,給中國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和面貌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毀滅性打擊,流傳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遭受了空前的質疑和破壞,至今無法恢復。對國人精神面貌和民族信仰的摧殘更是延續的幾代人的時間,至今都無法估量其破壞程度和波及後果。

時至今日,中國的經濟與科技發展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作為中華民族靈魂與精神歸宿的中國傳統文化依然佝僂一隅,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苟延殘喘。破碎的中國文化風雨飄零,難以被人撿拾,傳統藝術被棄之如敝履,中國貌似再也難以重回文化輝煌的時期,重新去影響世界。

但是,正如原上青草,山間之木,雖經烈火,春後猶盛。

近些年隨著中國人民民族自信的提升,文化意識的覺醒,以及國家政策的加持,越來越多的人重新對傳統文化藝術持以欣賞的態度,並且很多有心意有力量的人都在著力恢復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粹。

但冰凍三尺,難一朝消融,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之路還漫漫且修遠。發掘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這一極具生命原力的文明,使其重新立於世界文明之巔,這是我們應該也必須要做的事情,是新一代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

文明興則民族興,文明亡則何以為族?這便是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哪些傳統文化應該復興
    中國的哪些傳統文化應該復興?來看看網友們的觀點。網友一:傳統文化裡面一般有兩套東西,一套是要復興和發展下去的,一套是應該消亡和重建的。這些東西是曾經有過它的正面社會意義的,並不是一出來就是糟粕。中國從茹毛飲血的狩獵時代進入小農時代,這些東西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世界之所以有宗教這種東西,因為95%的人是不會去思考為什麼的,多數人只是想知道怎麼去做。
  • 趙公明財神廟開園 為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推波助瀾
    、中國太湖文化論壇常務理事胡小偉先生圍繞「財富文化與財神信仰」的主題,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講座,與600多名現場觀眾分享了他的現代財富觀念以及財富文化最新趨勢。  講座中,胡小偉先生旁徵博引、侃侃而談,從中國財神文化淵源、正財神趙公明、財神譜系、中國式財富想像到樓觀道文化展示區建設與趙公明財神廟開放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精彩的講述,妙語連珠,高潮不斷,特別是其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趙公明和財神譜系的深入淺出的講解,對中國財富信仰的由來與演變,以及對樓觀道文化展示區建設的意義做了深入思考,其風趣的語言風格以及對中國財神文化的深入研究,讓聽眾對中國流傳千年的財神信仰和財富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這樣的「文化復興」,也讓很多人思考一個問題,這場由一個小眾群體發起的漢服復興,到底是為了復興「當代網紅」,還是真的復興「傳統文化」?一、復興漢服第一人接觸漢服的人,應該都知道王樂天,他是第一個再次把漢服穿上街頭的人,也被稱之為「漢服第一人」!
  • 清明節的復興對中國社會文化的意義
    傳統民俗節日的定性   對文化的定性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文化的問題逐漸變得有優先性。作為傳統節假日,它從來就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問題。它是社會價值體系一種神聖的、核心的表達。
  • 傳統工藝的文化復興與「非遺」實踐
    揭示並釐清傳統工藝復興的兩個階段,有助於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的生產性保護與本土化實踐,有益於深刻認識因文化復興所帶來的傳統手工文化自信與價值理性。即便是這一時期所大力強調的傳統工藝保護,也往往是與傳統工藝開發聯繫在一起,在深度挖掘其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的基礎上,不忽視「傳統工藝所蘊存的巨大的經濟價值」。傳統工藝生產復興的首要原因是應對國內外市場需求,尤其是國外市場,由此將之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產業支脈。胡平曾對20世紀中國傳統手工藝百年發展史進行了總結。
  • 《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力求復興優秀傳統音樂文化
    專家們指出,非遺音樂具有複雜性、豐富性等特點,希望該項目挖掘其背後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最終以開放性的形態呈現。研討會分為探索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具體呈現模型與研究方向、歷史傳承與發展現狀以及平臺資源數據標準等三部分。與會專家分別從各自專業領域視角出發,就初步成型的項目模型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
  • 中華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尤其北歐4國由「海盜文化」進化成今天類似社會主義的形態,確實有很多成份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借鑑。勤勞的中華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漢語和書畫藝術都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之一。近年來,在社會各界及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文化藝術事業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局面。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意義
    它並不是回歸中國昔日輝煌,而是中華民族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重新走在世界各國前列;它不僅是某些經濟發展指標的簡單放大,而且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外交和國防等諸多方面的整體意義上的全面繁榮和進步;它是和平發展,是中華民族重新開始對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而不是對任何別的國家乃至對世界的威脅;它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發展和創新,而不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背離
  • 海派空間|復興古典山水畫傳統的意義
    復興古典山水畫傳統的意義圖文/王品康一、五代宋代山水畫傳統精華所在 山水畫經隋唐至五代宋代幾百年漫長歷史時期,逐步發展到一個成熟的高峰。仿宋人山水冊頁 紙本 王品康仿宋人山水冊頁 紙本 王品康仿宋人山水冊頁 紙本 王品康仿宋人山水冊頁 紙本 王品康隨著文化革命結束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人民安居樂業,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大潮
  • 臺灣「文創教母」:以「文創+」復興傳統文化
    原標題:臺灣「文創教母」:以「文創+」復興傳統文化  中新網紹興5月20日電(見習記者 潘沁文)「傳統文化復興,就是以文創手段將抽象文化精神具象化、商業化、產業化。」在19日於浙江上虞舉辦的2018中國・紹興(上虞)孝文化論壇上,臺北市前副市長、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在作主題演講時表示,在大文創時代,文創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新型的城鄉發展策略,傳統文化復興要從鄉村開始。  上虞是中華孝德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此番上虞之行,李永萍走訪了中華孝德園,聆聽「孝女曹娥」歷史典故和當代孝德人物事跡,生生不息的孝文化使其頗受感動。
  • 【海洋文化】建設中國海洋文化基因庫 復興中國傳統海洋文化
    但是,中國近40年的工業化進程,在極大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破壞了中華大地上包括海洋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資源。而對於所存無幾的海洋文化因素,又往往以農耕文化的標準任意對其施以「改造」,使之失去了海洋文化應有的內涵。建設海洋強國,實現「一帶一路」美好願景,必須建設基於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海洋文化;中國的海洋傳統是建設當代中國海洋文化的本民族的文化資源。
  • 詩心不老 情懷依舊——從《中國詩詞大會》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
    我們應以何種姿態面對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走上復興之路?    3  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繼承發展    《中國詩詞大會》過後,對於古詩詞能否在民眾中熱起來,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有效載體,不少人對此寄予期望,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議。
  • 在傳統文化中,蓮花含有什麼文化意境?有什麼現實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蓮花含有什麼文化意境?有什麼現實意義?我是大夫覺成,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歡迎關注。前言蓮花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中,所具有的作用無可替代。02蓮花在中國寓意廣泛1.在中國傳統文化習俗中,荷花有吉祥如意之寓意。蓮花代表了一種人格。「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寓意潔淨、聖潔、美麗、重生。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入了苗族社會經濟中,新的科學生產技術和現代生活用品大量引入,苗族青年接受現代學校教育,這一切變化使得苗族原始巫文化對其服飾文化的主導作用逐漸削弱,而現代文化對其影響作用則越來越明顯。苗族服飾傳統意義的弱化表現在苗族服裝製作的傳承機制的沒落、傳統服飾禮服化、商品化等現象上。
  • 如何看待西方的文藝復興和現在我們中國的復興傳統文化
    現在我們中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乃至我們的國際影響力也隨之增強,我們的文化輸出也今非昔比,不可否認,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很多人都說,我們的傳統文化復興之路,堪比西方的文藝復興。我個人對於文藝復興和傳統文化復興,進行了一些比較,雖然並非專業人士,但還是願意盡綿薄之力,讓各位看官貽笑大方了。
  • 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裡程碑。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傳承發展了革新開放的文化傳統,使中華民族最大程度上接近了復興的目標。
  • 復興傳統文化 貴州在行動
    復興傳統文化 貴州在行動野馬《我在夜郎遇見你》主題歌在貴陽首發2018年1月27日,由貴州省音樂家協會,多彩貴州文化旅遊研究院主辦,貴州勁泓集團承辦的夜郎文化高峰論壇主題歌《我在夜郎遇見你》在貴陽首發。由貴州本土音樂人,中國土家族歌王野馬演唱。
  • 紅豆集團復興七夕節 為傳統文化著色添彩
    七夕節的復興,與紅豆集團弘揚傳統文化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紅豆七夕節」先後被評為「改革開放30周年30個最受關注節慶」、「2010中國十大著名節慶品牌」、「2018最負盛名十大節慶」等, 2010年,七夕節、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中華傳統節日被中央七部委聯合發文確定為「我們的節日」。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擁有5000年悠久的歷史與鮮明的民族特點。人類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只有長達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作為主體保留了下來。
  • 半月談專稿:文化復興為民族復興鑄魂
    文化自信步履的從容,繫於文化復興藍圖的展開。文化復興潮起泱泱之際,也正是民族復興雄雞高唱之時。文化復興的主軸與紅線,即是謀求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全球文化日新不已的今天,我們當如何萃取傳統文化蘊含的精華元素,如何將之與時代現實相融相通,舊有文化血脈如何賡續「其命維新」的活力,重啟「以文化人」的偉大篇章?這些,是今日文化復興擘畫的首要課題。
  • 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城市更新的意義在於城市的文化復興...
    峰會圍繞商業企業轉型、不動產資產模式、管理創新等相關的熱點話題進行了研討。鳳凰網房產全程直播。在峰會上,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共享際創始人毛大慶表示,城市更新裡面的意義在於城市的文化復興,城市更新其實遠不僅僅是商業方式的改造,而且它更多的是一個城市文化復興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