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文化公園 深秋城中領略 黃土高原景觀

2020-11-04 正北方網

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很少見過的農具——石碾

向山頂走,沿路都是這樣結了果實的粉紅色小花。

山頂種植著大片松樹,在陽光的照射下有著不一樣的美。

公園裡的壁畫

籬笆牆

站在這裡有沒有一種身處在陝北旅遊景區的感覺?

彎彎曲曲的石頭路勾起了許多人兒時的記憶

站在塬文化公園裡仿佛置身於黃土高原

很多人每次經過科爾沁快速路都會看到一座座窯洞,仿佛將黃土高原的景觀搬到了城市。深秋,記者帶您遊覽一下這個塬文化公園。

塬文化公園位於科爾沁快速路以西、秀水街以南,佔地面積約9公頃。公園由快速路東線的渣土堆場改造而成,基址原貌堆放了最大高差約20米的建築渣土。設計之初,結合公園原有土方立壁陡坡較多的地形特點設計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徵的塬上文化最顯著的元素——窯洞。在建造過程中,利用窯洞這一特色文化元素強化了山體公園的特質,向遊人展示了豐富的塬上民俗文化。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王劭凱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到過黃土高原,不知道還有個黃土國家地質公園。走,帶你去看看
    到過黃土高原,不知道還有個黃土國家地質公園。走,帶你去看看說到黃土高原就想到陝北,說到陝北洛川就想到洛川蘋果。洛川隸屬陝西延安,地處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的核心地帶。1947年,一個叫李新安的洛川人,從河南靈寶帶回200棵蘋果樹苗,致力於當地的栽培推廣,於是拉開了陝北蘋果種植的新紀元。
  • 黃土高原為什麼這麼苦?
    (陝西澄城縣破敗的古村落,人們印象中的黃土高原類似於此,攝影師@李傑)其二,中國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人們對其大美風光無不如數家珍,唯有對黃土高原的認知相當單調,似乎遍地只有乾旱貧瘠的黃土。
  • 慶陽黃土第二塬是早勝塬
    慶陽有個董志塬,廣袤、平整、肥沃聞名於世,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塬其實,在慶陽域內的黃土大塬不止於此,類似董志塬的還真不少,有慶陽黃土十二塬之說。只寧縣境內,就有緊挨董志塬的和盛塬、土地肥沃的早勝塬、長藤串瓜的九峴塬、氣候溫涼的盤客塬、地面欹側的南義塬、錐形塬頭瓦斜塬及面積最小的金村塬。
  • 延安大部分縣城在山溝溝裡,只有這個縣城是一馬平川的塬
    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是黃土高原地貌的代表性區域;洛川萬鳳塔,記錄了這裡曾經的輝煌;洛川會議紀念館,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轉折性會議召開地。塬是四周陡峭,頂上卻非常平坦的一種地貌。洛川縣城所在的塬,是陝北比較大的一個塬。延安十幾個區縣,大部分縣城都在山溝溝裡面,唯有洛川是在一個平坦的塬上,視野非常開闊。這是我們無人機拍攝的洛川,遠處那個就是縣城。可以看到,縣城所在的地形非常平坦,而四周比較陡峭。
  • 黃土無價--洛川縣興建黃土國家地質公園紀實
    公園以黃土剖面和黃土地質地貌景觀為特色,並伴有脊椎動物化石,保存有極其特殊的典型黃土景觀遺蹟,剖面出露清楚、地層連續完整,真實地記錄了第四紀以來古氣候、古環境、古生物等重要的地質事件和地質信息,是研究中國大陸乃至歐亞大陸第四紀地質事件最為典型的地質體。溝谷切深80至100米,谷坡較陡,受自然降水及地表水的侵蝕,形成了獨特奇異的黃土喀斯特地貌。
  • 從水土流失到綠色新生,黃土高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海潮青年:中學地理課本中的黃土高原,是被治理的對象,故給人的印象是水土流失、乾旱貧瘠、生態惡化、生活艱苦,其實,這些只是黃土高原的一面;黃土高原還有另一面,你是否會想起它曾育養早期文明之曙光,華夏古文明之搖籃,除了豐富的礦產,你是否還會想起它別樣風土人情和尚未被周知的地貌景觀,你是否會回顧它從哪裡來,是否會想像它到哪裡去?
  • 黃土高原上的陝西關中小城,藍得純淨、美的大氣,大多數人想不到
    之後,從唐家大院自駕經旬邑縣城前往馬欄革命舊址,行經陝西最美鄉村公路之一的「旬馬公路」,從南到北橫穿了旬邑縣,完成了一次穿越黃土高原溝壑區的旅途。在旬邑的一路自駕,可以算是深切感受到了陝西黃土高原的大氣之美。而這種美,和我們大多數人想像中的並不相同。
  • 黃土高原|中原之上的屋脊LessPlateau
    慢慢地,沙塵沉到湖底,一點一點,一層一層的累積起來,天長日久,經過上萬年的積累,湖底的積塵日漸豐厚起來,積了幾百米乃至上千米,由於這一地質期十分寒冷,大路上吹的是幹寒的西北風,所以風沙塵粉多是由西北向東南運行,在塵粉的運行過程中,大的顆粒總是先落下來,中小的和小的依次而落,落進了廣袤的黃土原湖,這樣在這湖泊的底部就形成了以西向東,泥土由粗到細的格局,靠近西北部的地方,泥的顆粒較粗一些,
  •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約750公裡,東西寬10公裡至70公裡,主要分布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鹹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布,出露面積達4000餘平方公裡。整個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分布,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蹟景觀帶。
  • 遊洛川黃土地質公園記,作者:靳夢虎
    在2020年2月國家第二批公布的國家地質公園33家名單中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名列其中,其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有較高的文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蹟,並融合當地山溝地形成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一種特殊的自然區域,是人們學習地質遺蹟景觀,觀光旅遊休閒,野外拍照與寫生的好去處。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黃土高原和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範圍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古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黃土高原最大的特色,就是表層覆蓋有厚厚的黃土土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而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總面積可達64萬平方千米。
  • 黃土地貌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
    ·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分布。·黃土的礦物成分與當地基巖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地區的戈壁、沙漠礦物成分相似。·黃土高原自西北向東南的黃土顆粒逐漸變細,呈現出「沙黃土帶—黃土帶—黏黃土帶」逐漸過渡的分布規律。
  • 慶視微評:愛塬,保塬,美塬——四論慶陽生態環境保護
    愛塬 保塬 美塬四論慶陽生態環境保護鞏曉鳴慶陽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塬是它獨有的地貌特色。塬面面積在1萬畝以上的大塬有37個。塬面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植被稀疏,土壤侵蝕劇烈,水土流失面積達9218.48 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96.36%。
  • 延安有一「特殊」縣,有陝西最長的河流,縣城建在塬地上
    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東方的美,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延安,處在黃土高原的地區洛川縣處在黃土高坡的高原溝壑區,而縣城則處在一個典型的塬地之上,還是陝北地區面積最大,土層最厚的一塊塬區。也正是這樣的塬地,讓當地的農業發展有著不錯的成就。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來欣賞我國傳統民居——黃土高原的窯洞。什麼是窯洞?+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 這個公園,很多人專門來逛
    很多人每次經過科爾沁快速路都會看到一座座窯洞,仿佛將黃土高原的景觀搬到了城市。深秋,記者帶您遊覽一下這個塬文化公園。塬文化公園位於科爾沁快速路以西、秀水街以南,佔地面積約9公頃。公園由快速路東線的渣土堆場改造而成,基址原貌堆放了最大高差約20米的建築渣土。
  • 黃土高原上的奇特建築,塞北風情的奇觀「地下四合院」
    其實,並不是真的沒有房子,而是那些房子都在地下呢,這種房子就是中國黃土高坡有名的地坑院。地坑院又叫天井院,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早在古代時期,就已經有了地坑院這種標誌性的建築物。在黃土高原上,因為氣候的原因,夏天非常炎熱而冬天又十分寒冷,我們聰明的祖先便發明了這種建築,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 森林公園成為中國黃土高原新「風景線」
    當地政府新聞中心供圖新華社太原5月30日電(記者呂夢琦)在中國持續數十年推動植樹造林後,世界上曾經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最脆弱的地區之一——中國黃土高原地區正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森林公園,以至於66歲的呂梁市離石區居民王愛娥感嘆說:「終於可以在山頂上深呼吸了!」一個小雨過後的清晨,這位退休女教師和她的丈夫把車停在半山腰的停車場,然後悠閒地漫步在平坦的小道上。
  • 這個公園,很多人專門來逛~
    很多人每次經過科爾沁快速路都會看到一座座窯洞,仿佛將黃土高原的景觀搬到了城市。深秋,記者帶您遊覽一下這個塬文化公園。塬文化公園位於科爾沁快速路以西、秀水街以南,佔地面積約9公頃。公園由快速路東線的渣土堆場改造而成,基址原貌堆放了最大高差約20米的建築渣土。
  • 歷史時期黃土高原環境變化之爭
    第一,植被演替:森林景觀說和草原景觀說。自19世紀後半葉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渭河流域厚層黃土上無林的觀點後,丁文江、楊鍾健等提出與之相近或相左的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就黃土高原的植被演替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