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旅遊,名氣極大的莫高窟定是首選,那參觀莫高窟後再去哪?當然就是鳴沙山、月牙泉了。
對年輕人、孩子們來講,鳴沙山騎駱駝、玩沙或許將有著比莫高窟更大的吸引力,考慮到這一點(莫高窟太精華,時間不可壓縮),這來到敦煌的經典第一日應安排早起早出發,為下午的行程預留更多時間。
大約下午16點前可以結束莫高窟的參觀,乘坐景區區間車返回售票處停車場,開車前往鳴沙山景區,夏季敦煌的日落時間為晚21點左右(景區的營業時間也相應到這個點),下午17點前趕到鳴沙山進入景區,遊玩時間也就基本夠用。
許多人會覺著這方案累?決定自駕出發的那一刻就應有了心理準備了,一生可能只來一次敦煌,這點累算個啥?車上有舒服地吹著空調休息調整的時間。
鳴沙山位於敦煌城南約5公裡處,已形成了3000多年。其名字來自於沙山上那些無數以石英為主的細沙粒,於風起時滑落間相互摩擦,以及在氣流中旋轉造成「空竹」效應,發出的嗡嗡響聲。
除卻敦煌鳴沙山,國內較著名的還有寧夏中衛市的沙坡頭、內蒙古達拉特旗的銀肯塔拉響沙群、新疆巴裡坤鳴沙山三大鳴沙。
敦煌鳴沙山的遊玩管理已非常成熟,第一首選項目毫無疑問是統一購票、沿固定沙道騎駱駝上山,騎至半山腰,駱隊的牽引人會安排短暫停留拍照。其後是騎駱駝下山,步行去往山下另一側的月牙泉。
月牙泉有如鳴沙山的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並立於荒漠戈壁。有史料記載,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得天馬於渥窪池中,後人疑月牙泉即漢渥窪池,遂立一石碑曰「漢渥窪池」,「四面風沙飛野馬,一潭之影幻遊龍」。由是,性靈的月牙泉更添了幾多傳奇色彩。
自漢唐已為景觀的月牙泉,南北長約百米,東西寬二十幾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達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的它,內中生長著眼子草、輪藻等,南岸有茂密的蘆葦,所以即使四周被流沙環抱,而泉歷幾千年不被掩蓋。
專家對月牙泉的神奇存在,有過四種研究解釋,一說是古河道殘留湖,認為月牙泉是附近黨河的一段古河道,河流改道後月牙泉一段因地勢較低,地下潛流出露匯集成湖。湖水不斷得到地下潛流的補給,因而不會枯竭;二說是斷層滲泉,認為月牙泉南側有一東西向的斷層,斷層上盤抬高了地下含水層,下盤降到附近潛水面時,潛流通出成泉;三曰風蝕湖,即原始風蝕窪地隨風蝕作用的加劇,當達到潛水面深度時,在新月形沙丘內灣形成泉湖。由於環繞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間低,自東吹進環山窪地風會向上方走,風力作用下的沙子總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會刮到泉裡,沙山也總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狀,這才形成沙泉共存的奇景;四曰人工挖掘,認為月牙泉形狀與半輪新月惟妙惟肖,好似人工刻意修飾的結果,加之古籍中有「沙井」的記載,既然稱井必須是人力勞作的結果。
月牙泉之後再必不可缺的項目,就是沿自沙山頂鋪設下來的索杆棧道上爬山感受沙山的獨特;上山後有著溜沙、滑翔機等花樣可暢玩。此時,太陽已開始西下,並不很熱了,身在高處、西風暢爽中,俯瞰月牙泉與遠處的敦煌城………紅色夕陽斜射沙漠,光線恰好!盡情的拍照吧,大美!
這「孿生姐妹」的月牙泉、鳴沙山遊賞完畢,就將是21點多了,其實還不算晚!本地人的夜生活剛剛開始,去「敦煌夜市」吧!各種經典麵食、燒烤、炒菜可選擇,還有各種文玩小玩意可以採購!
限於篇幅,在此無法一一詳述旅途線路等細節,感興趣的朋友們請留言提問,老畢定將盡力逐一答覆。謝謝大家關注!期待大家的互動。
「跟著老畢去旅行」往期部分目錄:
沙面:一個媲美八大關、鼓浪嶼,起源於帝國主義侵略的歐式街區
天堂鎮:甘肅、青海交界處的藏傳佛教秘地,大西北的「小江南」
玉門關前的「烽燧堡」:《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的血戰原型地
九龍瀑布群:深藏在滇桂黔三省交界,淺灘、深潭串起的十級明珠
破色戒、創造「愛河」一詞:發明「未來、苦海」的和尚比唐僧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