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 (1993.04.29)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中國公證員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事宜,經協商達成以下協議:

一、聯繫主體

  ()關於寄送公證書副本及查證事宜,雙方分別以中國公證員協會或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相互聯繫。

   ()本協議其他相關事宜,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聯繫。

二、寄送公證書副本

  ()雙方同意相互寄送涉及繼承、收養、婚姻、出生、死亡、委託、學歷、定居、扶養親屬及財產權利證明公證書副本。

   ()雙方得根據公證書使用需要,另行商定增、減寄送公證書副本種類。

三、公證書查證

  ()查證事由

   公證書有下列情形之一,雙方應相互協助查證:

   1、違反公證機關有關受理範圍規定;

   2、同一事項在不同公證機關公證;

   3、公證書內容與戶籍資料或其他檔案資料記載不符;

   4、公證書內容自相矛盾;

   5、公證書文字、印鑑模糊不清,或有塗改、擦拭等可疑痕跡;

   6、有其他不同證據資料;

   7、其他需要查明事項。

   ()拒絕事由

  未敘明查證事由,或公證書上另加蓋有其他證明印章者,接受查證一方得附加理由拒絕該項查證。

   ()答覆期限

  接受查證一方,應於收受查證函之日起三十日內答覆。

   ()查證費用

   提出查證一方應向接受查證一方支付適當費用。

  查證費用標準及支付方式由雙方另行商定。

四、文書格式

  寄送公證書副本、查證與答覆,應經雙方協商使用適當文書格式。

五、其他文書

  雙方同意就公證書以外的文書查證事宜進行個案協商並予協助。

六、協議履行、變更與終止

  雙方應遵守協議。

   協議變更或終止,應經雙方協商同意。

七、爭議解決

  因適用本協議所生爭議,雙方應儘速協商解決。

八、未盡事宜

  本協議如有未盡事宜,雙方得以適當方式另行商定。

九、籤署生效

  本協議自雙方籤署之日起三十日後生效實施。

談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實施問題

「汪辜會談」正式籤署的《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於今日正式實施。記者訪問了中國公證員協會負責人,請他談談此協議實施的有關問題。

問:對《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的籤署和履行,您有什麼看法?

答:這個協議的籤署將海峽兩岸的關係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對促進兩岸的聯繫和交往,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協議的履行,保證了公證書效力的實現,有利於維護兩岸人民的正當權益。

問:《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聯繫主體、寄送公證書副本、公證書查證、文書格式等九項內容。根據協議約定,中國公證員協會或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寄送公證書副本和公證書查證等事宜進行聯繫,凡發往臺灣使用的或臺灣發往大陸使用的公證書,相互寄送涉及繼承、收養、婚姻、出生、死亡、委託、學歷、定居、扶養親屬及財產權利證明公證書副本。除此之外,對於違反公證機關受理範圍規定、同一事項在不同公證機關公證、公證書內容與戶籍資料或其他檔案資料記載不符、公證書內容自相矛盾、公證書文字、印鑑模糊不清,或有塗改、擦拭等可疑痕跡、有其他不同證據資料等情況的,雙方還可就公證書內容和形式的真實性進行查證。

協議還約定,協議的變更或終止,應經雙方協商同意。對於履行協議中所發生的爭議,雙方應儘速協商解決。協議自雙方籤署之日起30日後生效實施。根據協議的約定,該協議於529日正式實施。

問:為協議的實施,中國公證員協會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答:為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和各公證處正確地理解協議的內容和要求,以便能嚴格履行《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我們專門召開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有關人員參加的會議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實施辦法》,現已印發各公證員協會執行。據了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也召開了專門的會議,研究協議的履行問題,現在各地已經基本上做好了準備工作。

問:《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實施辦法》有哪些具體內容?

答:實施辦法要求,凡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聯繫寄送公證書副本和查證公證書,由中國公證員協會或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進行,任何個人、公證處或省以下公證員協會不得向海基會寄送公證書副本或答覆查證事項。同時要求各公證員協會應有專人負責登記、寄收公證書副本、答覆查證函。

為使各公證員協會和公證處進一步明確所寄送公證書副本的種類,以利於協議的履行,實施辦法將應寄送的公證書副本加以具體化。包括:用於繼承的親屬關係公證書、委託公證書,以及根據案情需要辦理的出生、死亡、婚姻等公證書;收養、婚姻、出生、死亡、學歷、委託書公證書;用於大陸居民赴臺灣定居,或臺灣居民赴大陸定居的親屬關係、婚姻、出生等公證書;用於減免所得稅而辦理的扶養親屬公證證明,包括親屬關係、謀生能力、病殘、成年在學公證書、繳納保險費或繳納醫藥費公證書;以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所享有的財產權公證證明,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等有形財產和專利、著作、商標等無形財產權。

寄送副本的具體操作程序是,凡公證處出具的上述發往臺灣使用的公證書,在發給當事人使用的同時,由出證的公證處將公證書副本寄送所屬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統一將公證書副本寄送海基會。各公證員協會收到海基會寄來的在大陸使用的公證書副本,應進行登記並根據公證書用途轉寄公證書使用部門。

對於需要查證的公證書的操作程序是,凡海基會的查證函寄到中國公證員協會的,中國公證員協會應當在三日內轉出證的公證處,同時抄送公證處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公證處在收到查證函後,應當在十日內將查證結果報中國公證員協會,同時抄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由中國公證員協會答覆海基會。

海基會的查證函直接寄給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應當在三日內轉出證的公證處。公證處收到查證函後,應當在十日內將查證結果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答覆海基會。

對海基會要求查證的公證書,必須符合協議第三條第一項所約定的事由,凡不是該七種情形之一的不予查證。海基會的查證函未寫明查證事由,或要求查證的公證書上加蓋其他證明和印章的,也不予查證。海基會將查證函直接寄到公證處或通過當事或其他單位轉交的,公證處不予答覆。

公證書使用部門需要向臺灣出證機關進行查證的,應將需要查證的公證書複印件寄送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或中國公證員協會,並說明要求查證的事由。公證員協會審查認為符合協議第三條第一項規定的情形的,應登記並出具查證函轉寄海基會。海基會答覆後,應將查證結果即轉公證書使用部門。

公證員協會寄送查證函時,不得在公證書副本上加蓋任何其他印章。公證書副本寄送函、查證函和查證回證必須依照規定的格式書寫。

問:對於《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生效實施以前,海基會轉回要求查核的公證書應怎樣處理?

答:對於在協議生效實施以前海基會轉回來要求查核的大陸各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在協議生效後,中國公證員協會將清查清楚予以答覆。

 

責任編輯:高萌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公證書查證制度」造福兩岸百姓
    自1993年4月第一次「汪辜會談」籤署「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至今,兩岸關係雖歷經起伏,但此項協議的執行與落實卻幾乎從未受影響,成為兩岸關係發展中難能可貴的一抹亮色——不論結婚、出生、收養、繼承,只要涉及兩岸人民的身份權益事項,都循制度性機制辦理。
  • 臺灣海基會: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往來件數近380萬
    臺灣海基會: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往來件數近380萬 2011年05月06日 08:0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海基會稱「兩岸公證書協議」合作經驗難能可貴
    臺海基會稱「兩岸公證書協議」合作經驗難能可貴 2010年05月11日 07:5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廣東省涉臺公證書副本查驗10分鐘可搞定
    據悉,自1993年5月以來,省公證協會開始負責向臺灣海基會寄送我省公證機構出具的涉臺公證書副本和查證核驗在我省使用的臺灣地區公證書,共為臺灣同胞寄送公證書副本30多萬份,查驗臺灣地區公證書13萬多份,分別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和八分之一。
  • 司法部關於向海基會寄送企業資格證明等公證書副本的復函
    原標題:司法部關於向海基會寄送企業資格證明等公證書副本的復函 天津市司法局:你局津司公管發〔1993〕145號《關於當事人要求寄送企業資格證明等公證書副本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現答覆如下:一、企業資格等證明屬於法人或其他組織所享有的財產權利證明,因此根據《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第二條(一)和《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實施辦法》第三條(五)的規定,企業的資格、資信、法定代表人、授權委託書,以及生產許可證、生產企業合格證、產品檢驗報告書等公證文書,屬於協議約定應寄送副本的範圍,可以向海基會寄送公證書副本。
  • 歷史上的今天1993年4月10日海峽兩岸就公證及郵件查詢事宜籤署協議
    歷史上的今天1993年4月10日海峽兩岸就公證及郵件查詢事宜籤署協議 2013-08-15 11:35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關於臺灣地區出具的十四類公證書在江蘇使用須經江蘇省公證員協會...
    《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規定祖國大陸以中國公證員協會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的名義與海基會聯繫,分別履行公證書副本寄送和查證事宜。協議規定雙方相互寄送涉及繼承、收養、婚姻、出生、死亡、委託、學歷、定居、扶養親屬及財產權益證明等十類公證書副本。1995年1月20日開始又增加寄送涉及病歷、稅務、經歷、專業證書等四類公證書副本。隨著海峽兩岸經濟交流、民間交往的日益密切,上述十四類公證書的使用範圍已延伸到兩地人民和經濟主體民事、商事、訴訟活動以及社會管理等諸多領域。
  • 海基會29日將舉辦汪辜會談20周年紀念活動
    海基會29日將舉辦汪辜會談20周年紀念活動 2013年04月26日 11: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22年間兩岸公證文書副本寄送逾320萬份
    原標題:22年間兩岸公證文書副本寄送逾320萬份  新華網北京4月15日電(記者徐磑)記者日前從中國公證協會了解到,自1993年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籤署以來,據不完全統計,22年間大陸寄往臺灣使用的公證書副本超過200萬份,臺灣方面寄往大陸的公證書副本超過120萬份,直接造福了兩岸同胞的福祉。
  • 請問赴臺團聚,結婚公證書的公證在哪辦理?如何辦理?收費怎樣?
    心橋編輯                          2004 年12 月13 日 附  「司法部關於印發《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實施辦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     海峽兩岸共同商談達成的《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已於
  • 臺灣地區公證機構出具的公證書正副本核驗工作指引
    為防止海峽兩岸的公證書相互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假錯證問題,確保文書真實性,根據1993年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
  • 臺灣海基會:兩岸18年文書查驗往來逾200萬件
    中新社臺北5月5日電 (記者 路梅)臺灣海基會統計,1993年「汪辜會談」籤署之《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生效實施以來,至今年4月底,兩岸文書查驗往來逾200萬件。海基會與中國公證協會公證業務參訪團,5日下午在臺北舉行兩岸文書查驗證業務座談會。
  • 珍貴畫面揭秘 1993年 "汪辜會談"始末
    1993年4月27日,位於新加坡亞歷山大路456號的海皇大廈,成為世界各大媒體的聚焦所在,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在這裡舉行。上午10點剛過5分,時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以及18位兩岸代表,緩緩步入會場。雙方坐定之後,位居正中的汪、辜二位老先生站起身來,隔著會議桌、面帶微笑,向對方鄭重地伸出了右手,緊緊地握在一塊。
  • 海協致海基會「有關繼續進行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問題商談的函件...
    海峽交流基金會:  10月28日—30日,我會、中國公證員協會人員與貴會人員就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問題進行了工作性商談,同時也就開辦海峽兩岸掛號函件遺失查詢及補償問題交接了意見。這次工作性商談,不但在具體業務問題上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而且也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上取得了進展。這是有關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
  • 《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
    (1993年4月29日)1993年5月29日《人民日報》第4版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中國通信學會郵政專業委員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掛號函件查詢及補償事宜,經協商達成以下協議:一、開辦範圍
  • 2008年12月15日:兩岸大三通全面啟動_資訊_鳳凰網
    就兩岸紅十字組織參與見證主管部門執行海上遣返事宜進行了協商,就見證遣返的原則、對象和遣返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保證了兩岸遣返作業的順利進行和兩岸同胞的生命安全。 「金門協議」雖然是以兩岸紅十字組織的名義籤署的協議,但卻得到兩岸官方的認可和授權,為其後兩岸的授權民間機構的商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如何辨別委託公證書的真實性?
    該制度的規定,香港居民在內地實施法律事務所需公證書,須由中國司法部任命的委託公證人出具公證文書。而經中國委託公證人出具的公證文書,還需經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加章轉遞,才能發往內地使用。2、澳門特區實施的是與香港特區一致的「內地認可的公證人」制度,也是由司法部任命的委託公證人出具公證文書,並經中國法律服務澳門有限公司加章轉遞,才能在內地使用。3、臺灣地區實施的公證制度比較特殊,既不同於大陸地區的公證制度,也不同香港、澳門實施的「內地認可公證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