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針
今天時針和大家一起嘮一嘮唐朝的那些事兒,唐朝在我的印象裡和其他的朝代真的不一樣,其餘的宋、元、明、清等可以說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外來入侵,然後統治被掀翻,完成了改朝換代。
可是時針認為唐朝並不是這樣,唐朝雍容華貴,崇尚武力,從唐初到唐末,哪怕一直到五代十國時期,唐朝的名將從沒有斷過,這個朝代是被自己從內部瓦解的,因為他強大到只能自己走向滅亡的地步了。
唐代的文化是一種開放式的文化,在唐朝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極大地提高,湧現出一批傑出的女性,而站在這個金字塔頂端的就是武則天。並不是說武則天當上了皇帝才使得唐朝女性的地位得到發展,而是唐代女性的發展使得武則天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
武則天手中的皇位該何去何從?
武則天從李治的手裡,一步步的掌握了朝堂的實權,之後乾脆登上了皇位,建立大周。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這成就是可以拿出來說道說道的。但是女皇帝有一個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如何傳位的問題。
按照中國古代傳統思想,父業子承,天經地義。幾千年的觀念就是這麼傳承下來的,但是強勢的武則天打破了世俗的偏見,成了第一個女皇帝。她建立的武周,也想一代代傳下去。可是女子不方便的地方在於,她的兒子還是姓李,沒有周氏什麼事。
如果傳給兒子,那麼將來還是李唐的江山,自己在兒子手裡將江山搶過來折騰一圈,然後又還回去,對於強勢的武則天來說,是有點不樂意的。那麼最終為何她又將江山還回去呢?據記載是狄仁傑一句話,改變了武則天的主意。
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狄仁傑
意思是這樣的,老媽和姑媽到底哪個關係近呢?如果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您可以永享太廟,如果立自己的侄子呢?我從沒聽說過誰將自己的姑媽供奉在太廟的。
如果當時武則天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侄子,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在武周的初年,武三思為了堵住天下之口,必然會將武則天放入太廟之中。那麼將以什麼身份,的確是一個傷腦筋的事情。
一般太廟會供奉祖和宗,武則天創立武周,屬於開國高祖,但是武三思即位,又涉及到該怎麼安置自己父母這一問題。按照以往的慣例,都會追封自己父母一稱號,並且供奉入太廟。這樣她一個姑媽就顯得有點尷尬了,放在那裡總會顯得有點不倫不類。「皇太姑」的稱號也有些不倫不類。本來是武周高祖的功績,結果換來一個「皇太姑」的名頭實在是委屈。
一般給祖宗上香,都是自己的直系後代,武則天本來有自己的而已,但是如果被供奉在武家的祖廟裡,那麼她就沒有了直系後代,這樣隨著時間的發展,她的位置就會變得越來越尷尬,不出幾代,她就會被武家的後代給踢出祖廟,誰會在意一個去世了的人呢?況且過了幾輩之後,與她的血緣關係淡的幾乎沒了。
如果當時武則天傳位給侄子,如果武三思願意,她應當以高祖身份入太廟,而不是什麼「皇太姑」,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她會很快就被踢出太廟,哪怕是不被踢出,也沒辦法享受自己後代的祭祀,這對一個老人來說,真的是一個很難接受的現實。
時針說
其實想一想狄仁傑的這一句話直接戳到了一個老母親的痛處,自己的侄子怎麼可能比自己的兒子還親。哪怕是自己再有本事,在中國傳統思想上,自己的家業還是想完全交給自己的兒子傳承下去。這符合傳統,也符合人性。
正因為如此,武則天選擇最終將皇權再還給自己的兒子,然後以皇后的身份陪葬,永遠享受後代的祭祀與香火,不得不說這個選擇真的很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