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法失策,德軍繞過重要軍事要塞!法國無險可守,敗局已定

2020-12-12 小狐說歷史

話說德國雖然接連攻克了數個國家,但是希特勒最忌憚的還是法國這個陸地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陸軍的戰鬥力絕對不輸給德國。並且在勝利之後還在德法邊境修築了一道堅固的軍防工程馬奇諾防線,進一步加強了法軍的防禦能力。

希特勒對法國早已是恨之入骨,二十多年前的戰爭不僅使德國賠了很多金錢,土地,連正常的軍事科技能力也被死死地束縛著。為了打破困住自己的牢籠,利用前期英法採取的綏靖政策,德國在暗中建造了大量坦克、飛機與大炮。

在西線戰幕拉開後,德軍開始有計劃的進攻看似強大的法國。考慮到馬奇諾防線的強大作戰能力,為了能減少傷亡,德軍開始進攻名不見經傳的彈丸小國盧森堡。歐洲打得熱火熱荼的時候,盧森堡為了自保早早就宣布了中立,既不參加同盟國也不參與軸心國。但是這只是盧森堡的一廂情願,由於它的重要地理位置,德國還是對這個小國家展開了軍事行動。

弱國無外交這句話適用於任何時候,沒有絕對實力的國家,別國欺負你只有挨打的份。盧森堡人口只有30萬,並且沒有軍隊,只有維持秩序的警察機構,面對強大的德軍時連招架之功都沒有。

由於同盟國的誤判,橫跨比利時、法國與盧森堡的阿登山沒有引起法國的注意,德軍的勝利大都是隆美爾指揮坦克軍隊採取的閃電戰取得的。由於阿登山山陡林密,不適合大規模坦克兵團的行進,只有比利時派遣了很小一部分軍隊防守陣線,這就給了德軍可乘之機。

當德國的坦克摩託化軍團闖入阿登山繞過馬奇諾防線的時候,只受到了零星的抵抗。並且為了保護坦克機械化軍團的安全,德國還派遣了數百架戰機搶佔制空權。數千輛德國坦克龜速在阿登山脈的山路上,為了節省時間當坦克拋錨了不維修直接推下深深的山溝。就這樣德軍耗費了三天時間,輕鬆繞過了法國專門為了防守德國所建造的馬奇諾防線也是令人吃驚不已。

德軍坦克軍團下了阿登山之後直接向著最後一道障礙--馬斯河。如果通過馬斯河,法國廣袤的平原地區便無險可守,而德軍的坦克機械化軍團便能暢行無阻,發揮出最大的戰力。更何況坦克軍團的指揮是作戰剽悍、有勇有謀的隆美爾。

1940年5月13日凌晨4時30分,隆美爾下令強渡馬斯河。這時防守的比軍開始向正在渡河的德軍發起了猛烈地進攻,一時間德軍運兵的橡皮艇被擊沉了很多艘。隆美爾眼看自己的士兵損失慘重,直接呼來空軍和炮兵前來支援,一時間比軍的防守陣地被炸彈和炮彈的轟擊下摧毀了大半。德軍趕緊爬上岸,向著比軍的陣地發起了猛烈地衝鋒。眼看馬斯河防線不保,英法的空軍數百架飛機開始支援比軍,可是面對著強悍的德軍,為時已晚矣。

更不好的消息傳到了英法聯軍的耳朵裡,14日色當方面的德軍已經在馬斯河防線撕開了一個長50公裡、寬近30公裡的口子,同中路和右翼共有7個坦克師、3個摩託化師成功越過馬斯河防線,向著法比防線進攻。

短短幾天時間,法國的腹地就暴露在了德軍面前。接下來英法會對他們的誤判承擔嚴重的後果,法國已無險可守,危矣!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演義》

相關焦點

  • 二戰前,法國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為何僅43天就被德國幹掉?
    ,空軍與德國也不分上下,如果一旦打起來,法國還有英國、荷蘭、比利時等國的幫忙,因此德軍很難佔到便宜,如果不是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打了法軍一個措手不及,法軍是不會一個回合就被幹掉的,即便是英法荷盧比聯軍被德軍擊敗後,法國仍有一定的實力,法國之所以選擇投降,是因為法國人不願意抵抗了,如果法國人拼死抵抗,估計德軍也得崩掉幾顆牙,到二戰結束時,法國流亡政府仍擁有兵力120多萬,是西線盟軍第四大軍事力量,這也是戰後法國能躋身五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二戰時德軍所向披靡,橫掃大半個歐洲,為何拿不下英倫三島?
    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  1939年10月6 日波蘭被德國和蘇聯消滅後,英法兩國政府想當然地認為德國的下一個目標應該是蘇聯,但是他們錯了。經過半年的休整和秘密的軍事調動,1940年4月9 日,德軍開始實行「威塞爾演習」計劃,進攻丹麥和挪威,丹麥當天投降,挪威一直堅持到 6月10日才投降。  德國進攻北歐的重點是挪威,攻佔丹麥只是為進攻挪威提供進一步的跳板。
  • 一戰失敗了,短短二十年,德國二戰為何那麼強?
    說二戰,先從一戰開始講。 在一戰之前,德國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已超越英國、法國、俄國等傳統強國,按照實力比較,德國理所應當認為自己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霸主。
  • 二戰時的荷蘭有多強:比英法僅差一線,整整擋了德國四天
    文/寂寞的紅酒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是二戰前歐洲實力較強的一個國家。二戰前的荷蘭雖然不復三百年前 「海上馬車夫」的榮光,已經從世界霸主的寶座上跌落下來,但也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二流強國。二戰前的荷蘭本土面積雖然只有4.19萬平方公裡,只有四分之一個貴州那麼大,但在海外擁有富庶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阿魯巴和荷屬安的列斯等殖民地,尤其是控制著讓日本垂涎的南洋油田。二戰前荷蘭擁有非常發達的農業、商業、航運業和金融業,是歐洲乃至世界的貿易、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又是西歐的糧倉,經濟總量位居世界前列。
  • 擁有二戰最強軍力,為何無法徵服世界?盤點二戰德國三大軍事敗筆
    值得注意的是,在記憶之外,還有不少網友對於二戰的結果表示好奇,稱為何當時的德國坐擁世界最強軍力,最終卻無法徵服世界?其實此前曾有專家對此解答,並盤點了二戰時德軍的三大敗筆。資料顯示,二戰時,德軍出動的一線作戰士兵高達900萬,此外還有羅馬尼亞等國的支撐,總作戰人數大約多達2000萬,而在動員之外,德國還造了大概114000多架戰機,比如梅塞施密特戰鬥機以及容克轟炸機,當然德軍的裝甲軍團更是不可小覷,數量已超過5萬,就連最不拿手的水面戰艦,德軍還裝備了大概4500艘,被稱作二戰最強軍團並不為過。
  • 二戰法國悲慘的女人們,為德軍生下20萬混血兒,戰後的下場很悽涼
    一戰爆發的初期,由於法國的防線極其薄弱,強盛的德軍得以長驅直入攻到巴黎外郊,佔領整個東北部,法國死了約130萬人,因此讓法國呈現出了集體厭戰心理,戰後法國調整了軍事戰略,開始把防禦建設看得無比重要。二戰爆發後,在德軍進攻法國之前,法國的總兵力超過了330萬人,有1.4萬門火炮,5800輛坦克,1500多架飛機,英倫三島還有2000多架戰機可以隨時進行支援。法國雖然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和武器裝備,然而在質量上卻不敢恭維,再加上嚴重的厭戰情緒,法國迅速敗下陣來,成為別國口中長久的笑柄,這一切都是如何發生的呢?
  • 為什麼德軍能在二戰前期迅速擊潰波蘭和法國?雙方兵力對比如何?
    在當時許多歐洲人心目中,波蘭算得上是一個擁有較強實力的國家,即使它無法打敗德軍入侵,但至少也能將德軍拖入持久戰的泥潭之中。然而令英法兩國政治家都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一個月時間,波蘭就已被徹底擊潰。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法國。
  • 二戰前法國是歐洲第一,為何44天就遭德國滅國?原因無非4點
    法國和英國要求德軍在48小時內撤離,可151萬人的軍隊豈是說撤就撤的?9月3日,德軍果然沒有撤離,法、英正式對德宣戰。如果法軍能在這個時候向德國本土進攻,德軍勢必處於兩面夾擊的窘境。可是法國人卻認為法軍不適合進攻,所以放棄了這次天賜良機,放任德國吞噬波蘭,最終自食其果。
  • 法國號稱第一陸軍強國,為何毫無戰鬥力,二戰迅速向德國投降?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軍按照曼施坦因計劃,主力A集團軍群衝出阿登森林,攻克法國著名要塞色當,在12日抵達馬斯河北岸。第二天,法國戰役的關鍵之戰,強渡馬斯河的戰役打響,德軍名將古德裡安和隆美爾的部隊一舉渡過馬斯河,撕開法軍中央防線。至此,德軍向北可以包抄比利時境內的英法主力軍團,向南能夠包抄據守馬奇諾防線的法軍。
  • 希特勒進軍萊茵蘭非軍事區,英法為何沒阻止?多虧了義大利!
    文/滅霸他爸1936年3月,希特勒命令德軍開進萊茵蘭非軍事區,英法為何沒有阻止?多虧了「豬隊友」義大利的幫忙。萊茵蘭位於德法交界,東北是德國魯爾工業區,西南為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位置極為重要,但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萊茵蘭被設置為非軍事區,德國不得派部隊進駐。
  • 二戰時,法國250萬大軍被德軍42天打殘,僅因一本書?太天真
    戴高樂但當時法國在馬奇諾防線的投入已十餘年,突然說這個並不重要,還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去組建一支現代化軍隊,代價太大。因此當時的法國高層軍官並沒有聽取戴高樂的意見。這樣一看,似乎法國的條件更加優越,那為何還是敗於德軍?而且只用了42天。計中計:「曼斯坦因方案」在攻打法國前,希特勒曾有兩套作戰方案擺在眼前。其一為一戰時「施裡芬計劃」2.0版的「黃色方案」,利用閃電戰快速的優勢,攻佔比利時後迅速對法國發起總進攻。
  • 日軍奉行向英、德學習,但為何二戰的武器裝備卻是法國風格
    比如拿日本海陸軍兩件標誌性武器——海軍的96式25毫米高射炮(即著名的「九六神炮」)和陸軍的92式重機槍(即抗日軍民俗稱的「雞脖子」)來說,其分別脫胎於法國的哈奇開斯25毫米機關炮和哈奇開斯Mle1897機槍。然而我們知道,日本所奉行的強軍理念是「陸軍師法德國,海軍師法英國」。 可為什麼到了二戰時,日軍會留有這麼濃厚的法國風格呢?
  • 二戰德國的火炮都是怪物嗎?德軍最強火炮和蘇聯最強要塞的對決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1942年,蘇聯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已經成為了德國鬼子的眼中釘。這個堡壘因為處在要害位置,堡壘群裡藏匿著數量數不清的炮兵和步兵。即使德國人從這裡附近繞過去,蘇軍一樣可以從堡壘群裡出動人馬對德國的側後翼戰線進行襲擾。
  • 二戰瑞士「全民皆兵」神話:1940年大批逃難山裡,德軍預估打6天
    在二戰剛開始時,瑞士已將國防政策完全依賴於法國,甚至是義大利的支持。在1939年,瑞士就和法國籤訂了秘密協定:當德國入侵瑞士時,法國將迅速提供遠程炮火支援,瑞士將打開法軍增援的通道。 但是,1940年法國的崩潰,以及義大利投入到了德國陣營,瑞士的國防戰略瞬間變成了一張白紙。
  • 二戰時德國有沒有接近勝利的時刻?如果有,是在什麼時候?
    畢竟一戰雖然也是輸了,但一戰沒有波及德國本土,一戰的主戰場在法國、比利時和沙俄境內,德國本土幾乎沒有遭到破壞,而戰後所割讓的土地也在可接受範圍內。 然而二戰的結果就不一樣了,直接將德國代入地獄,並且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德國必敗的結果。
  • 二戰維希法國作惡多端,活到95歲竟成罪過——貝當元帥(3)
    前兩期我們講的一戰「法蘭西救星」貝當元帥;以及二戰初期法國軍事上脆敗、丟失巴黎的情況底下,成為政府總理的貝當,他上臺之後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德國議和,最終籤了投降書。當然客觀的講,當時法國的狀況是軍事上沒有什麼底牌可以打了,所以貝當也以這個理由為自己辯護,他認為選擇投降的出發點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全當時法國的國土和軍民的生命安全。
  • 巴黎投降前,邱吉爾為何三番五次到法國?400名德軍飛行員是關鍵
    但在德軍的打壓下,儘管他苦口婆心勸告法國人抗戰到底,但對方堅稱敗局已定,唯有投降一條路。此時,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1940年6月10日,隆美爾的裝甲師已經攻到距離巴黎50公裡處,法軍已是最後的掙扎了。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天,義大利向法國、英國宣戰,從阿爾卑斯山進攻法國。眼看法國岌岌可危、大勢已去,但海峽另一邊的邱吉爾並不打算放棄。 第二天,邱吉爾在12架戰鬥機的掩護下飛往巴黎。
  • 二戰時法國擁有非常強大的陸軍,為何迅速投降?有這樣四大原因!
    而且法國三分之二地區是平原,也不能像中國那樣打遊擊戰。在德軍入侵法國後,沒有抵抗的力量,也沒有抵抗的條件。 法國投降之前,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全部投降,英軍對法國愛莫能助。 法軍傷亡、被俘210萬人,精銳部隊不復存在。
  • 無刃之劍,二戰初期的法國轟炸機
    被閃電戰打懵了的法軍高層將轟炸機主力用於白晝無護航低空突襲德軍縱隊,結果在德國戰鬥機和高射炮的打擊下損兵折將一無所成。 開場白說完,我們開始介紹型號,因為過多過雜,同樣難保沒有遺漏。 1.阿米奧飛機Amiot 143M
  • 敗局已定的1944,為何德軍死戰不退,拒絕投降,背後有三大原因
    然而,二戰中的德國可謂是打到了最後,直到1945年4月下旬希特勒自殺身亡,柏林實際被蘇軍用蠻力攻克的情況下才終於放棄抵抗。從作戰的角度看,德軍是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才投降的。從當年的情況看,其實到了1944年,甚至1943年下旬,任何人都看得出來戰爭形勢發生了逆轉,決定性地不利於德國,單純按照參戰國的綜合工業能力和人口規模來算,德國就像一隻蒼蠅一樣會被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