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兩天後,英國履行了之前答應維護波蘭領土完整的承諾,向德國宣戰。之後法國也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在當時許多歐洲人心目中,波蘭算得上是一個擁有較強實力的國家,即使它無法打敗德軍入侵,但至少也能將德軍拖入持久戰的泥潭之中。然而令英法兩國政治家都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一個月時間,波蘭就已被徹底擊潰。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法國。當時法國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邱吉爾也曾在1938年稱讚法軍是「歐洲訓練最完善和機動力最可靠的軍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天下無敵」軍隊的法國,卻在面對德國入侵時潰不成軍。6月14日,德軍進入巴黎,法國政府垮臺。
為什麼德軍能在二戰前期迅速擊潰波蘭和法國?是德軍擁有壓倒性優勢兵力,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當時雙方的兵力對比。
二戰爆發前夕,波蘭陸軍共有30個常備師,10個預備師,以及12個騎兵旅。此外,波蘭方面還宣稱擁有250萬經過訓練的人員,隨時可以動員投入戰鬥。
法國作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國,共有65個常備師,45個預備師。扣除了需要駐守在法國南部和北非地區的防禦部隊外,法國能投入到法德邊境線上的軍隊仍可達到85個師。
德國在二戰爆發前夕能動員的軍隊共有52個常備師,46個預備師。值得一提的是,德國52個常備師中包括了6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師,4個摩託化步兵師。
從雙方兵力對比上來看,波蘭加上法國能投入到戰場上同德軍作戰的部隊約有125個師,這還不包括戰爭爆發後英國支援的軍隊。而德國總兵力只有98個師,並且它還面臨著兩線作戰的尷尬處境。因此光從兵力方面分析,德國完全處於劣勢,尤其是在西線,法軍似乎擁有壓倒性優勢。然而,結果卻是德國先擊潰了波蘭,後擊潰了法國,並將整個西歐都置於德軍的鐵蹄之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許多人認為德軍之所以能在二戰初期勢不可擋,主要歸功與他們在武器上的優勢。可事實上,當時德軍的武器裝備與法軍比起來,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真正造成雙方實力差距的其實是彼此在軍事思想方面的認識。
在二戰爆發前夕,波蘭的指揮官們仍深信騎兵衝鋒的價值。他們沒有裝甲師,沒有摩託化師,卻一直維持著數量龐大的騎兵部隊。這種軍事思想幾乎落後了整整一個世紀。
另一方面,法國在武器裝備上並不遜於德國,但他們卻無法將其組織成為一個整體。比如法國擁有的坦克數量比德國還要多,但法軍指揮官們卻將坦克當成是步兵的輔助,將坦克分散在密集的步兵之中。這與德軍利用坦克集群作戰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無論是波蘭還是法國,陸軍部隊都缺乏空軍的支援,所以使得戰場局面變得更加糟糕。波蘭因缺乏工業基礎,因此無法發展空軍是情有可原的。然而法國卻是由於陸軍話語權過強,從而限制了空軍的發展。結果等到戰爭爆發時才發現,德國空軍在法國境內如入無人之境。
因此,波蘭被擊潰除了軍事思想落後外,自身實力不足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原因。而法國被擊潰的主要問題則都是出在他們自己身上。明明手裡有一副「好牌」,卻因「牌手」水平太差,結果打成了「爛牌」。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