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德軍對進攻波蘭感到信心不足

2020-12-25 騰訊網

二戰之前的波蘭,完全就是個歐洲小霸王。一戰結束之後,波蘭重新復國,而復國後的波蘭便立刻開始了四面出擊,先是從蘇聯身上撕下一大塊血肉,之後又和德國合謀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不僅自身實力不俗,且和多個國家結盟,乃是個極不好惹的角色。而反觀德國,一戰之後實力大損,雖然經過多年有所恢復,但畢竟還未證明過自己,要與波蘭這個小霸王開戰,德軍心中其實無底。

復國後的波蘭,直接從蘇俄身上撕下一大塊肉

1918年,一戰結束之後,蘇聯承認波蘭人民享有「獨立和統一的不可否認的權利」,而德國也在早先許諾「獨立的波蘭國家」,這為波蘭的復國提供了國際輿論。而戰後,隨著奧地利的崩潰,蘇俄的垮臺、德國的革命,又為波蘭復國提供了國際條件。就這樣,被瓜分長達123年的波蘭,在1918年11月,重新獨立。

巴黎和會

1919年12月8日,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在巴黎和會上通過決議,同意重建波蘭,同時承認波蘭共和國,並建議在蘇俄和波蘭之間劃定一條臨時分界線,也就是「寇松線」。同時,為了達到限制和削弱德國的目的,英法兩國又將德國的但澤劃給了波蘭,結果導致東普魯士地區成為了飛地,德國被一分為二。

通過這些手段,波蘭在英法兩國的扶持下,成為了一個擁有38萬平方公裡的「大國」,波蘭人為此對英法感激涕零,從而與兩國結成聯盟。

不過,波蘭對於所謂的「寇松線」卻很不滿意,它意圖恢復1772年的俄波邊境線。剛剛建立的蘇維埃俄國還比較虛弱,但也不可能同意波蘭的要求,於是波蘭便對蘇俄發動了進攻。

1920年4月,戰爭開始伊始,波蘭進展神速,迅速佔領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廣大地區,蘇聯紅軍一怒之下展開反攻,又一度將戰線推進到了華沙城下,不過由於各種原因,蘇聯紅軍最終在華沙城下敗北。這場戰爭持續時間長達兩年,打到這個份上雙方都不願再打下去了,於是便開始談判。

蘇波戰爭

1921年3月18日,波蘭與蘇俄在裡加正式籤訂《波蘭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和平條約》,即《裡加條約》。在這份條約中,波俄邊境線在寇松線以東150英裡處,波蘭成功從蘇俄手中奪取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

二戰前的波蘭,是歐洲名副其實的小霸王

不知道是否因在蘇波戰爭中成功獲利,波蘭此後的所作所為完全就是膨脹到了極限的表現。彼時的波蘭,甚至可以稱為是一戰後至二戰前這段時間內歐洲最活躍的國家。

1924年,波蘭與法國、捷克斯洛伐克籤訂同盟條約。此後,由於全球金融大蕭條時代的來臨,不論是新興的俄國,亦或是一戰後尋求復興的德國,經濟發展方面都開始受到極大制約,於是這兩個波蘭的鄰國便開始暗中合作。作為被德國和蘇聯夾在中間,且與兩國都有矛盾的波蘭,自然不願意看到兩個國家的崛起,於是在此期間頻頻製造障礙。

如果波蘭能夠堅持這一政策,那麼問題倒也不大,因為這是英法等國願意看到的結果,波蘭為此將得到英法等國的一致支持。然而,事情在進入1933年之後發生了變故,由於與蘇聯之間的關係緊張,希特勒突然一改之前與波蘭的敵對關係,開始尋求與周邊國家的結盟,而波蘭則由於與周邊國家關係較為惡劣(除羅馬尼亞),也開始與德國親近,於是雙方在1934年籤訂了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籤訂《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隨著德國與波蘭關係的緩解,法國精心組建的小協約國聯盟就此告吹,這間接推動了西方國家搞綏靖。在這種國際大環境之下,德國於1938年開始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入侵,吞併了蘇臺德地區。而波蘭也緊隨其後,夥同親德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開進了捷克的切欣地區,並在此後佔領了切申西裡西亞。

在一戰後至二戰前的這段時間內,波蘭絕對是歐洲最為活躍的國家,他們先後六次與周邊國家發生戰爭,幾乎與周邊所有國家交惡,再加上其與德國和蘇聯之間的領土糾紛,為其之後被蘇德瓜分埋下了伏筆。

波蘭對德國不虛,德國對波蘭沒底

從1938年10月起,希特勒開始向波蘭提出波蘭走廊的問題,要求波蘭歸還德國的土地。此時的德國尚未制定吞併波蘭的計劃,甚至還承諾將在以後攻打蘇聯時,可以用烏克蘭地區作為補償,但這一提議卻被波蘭給拒絕了。

波蘭元帥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左)

面對德國的戰爭威脅,波蘭又重新回到了英法的懷抱中,重新與兩國籤訂同盟條約。不過,波蘭或許也沒有料到,他們竟然會像捷克斯洛伐克那樣被英法給拋棄。然而,此時的波蘭似乎並不懼怕德國,獨裁者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元帥便宣稱,「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避免,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

事實上,波蘭的自大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自身的實力的確足夠強勁。二戰之前,波蘭的領土面積達到38.8萬平方公裡,位居歐洲第六,與德國不相上下,甚至比英國和義大利還要大。而波蘭的人口也有3500萬左右,同樣位居歐洲第六,僅次於蘇、德、英、法、意五國。此時的波蘭,乃是歐洲名副其實的大國。

在工業和農業方面,波蘭同樣極度發達,它一度是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各項經濟和工業指標均位居世界前列,已經具備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飛機、坦克等戰爭武器已經完全可以實現自產。

閃電戰和蘇聯插手,波蘭的末日

而在軍事方面,波蘭同樣位列歐洲前列,位居歐洲第五。彼時的波蘭擁有100多萬軍隊,如果加上預備役,戰鬥人員則超過250萬。他們還以700餘輛坦克的擁有量排名世界第六,此外還有飛機600餘架,驅逐艦4艘,潛艇5艘,同時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騎兵部隊,數量高達20萬。

而反觀德國,一戰後已經實力大損,雖然此時已經有所恢復,但要對付同樣位居歐洲前列的波蘭,他們也實在心中沒底。事實上,如果不是德國發動閃電戰,而蘇聯又在背後捅刀子,德國想要拿下波蘭,也的確不是太容易。

相關焦點

  • 二戰前,德國人對進攻波蘭信心不足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142字,閱讀約5分鐘二戰前,波蘭是歐洲的惡霸。同時,英法為了限制和削弱德國,將但澤劃給波蘭,導致東普魯士成為一塊飛地,德國被一分為二。通過這些手段,波蘭在英法兩國的支持下,成為擁有38萬平方公裡的"大國",波蘭對此心存感激,從而與英法兩國結成了同盟。然而,波蘭對所謂的"寇松線"感到不滿,並希望恢復1772年的俄波邊界。
  • 二戰爆發前,德國為何會對攻擊波蘭信心不足?原來波蘭以前也強過
    二戰爆發前,德國為何會對攻擊波蘭信心不足?原來波蘭以前也強過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國閃擊波蘭作為標誌開始的。當然了波蘭騎兵拿刀砍德國騎兵的傳聞是虛構的,波蘭當時的軍事實力排名歐洲第6,軍工業十分發達,能夠獨立生產飛機坦克,就算是放眼全世界也勉強算得上列強行列。況且波蘭當時還和英國法國結成盟友,一旦德國膽敢入侵,英國和法國按理說會立馬從背後攻擊德國。波蘭當時看起來那麼強大,德國在入侵波蘭前可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一開始都不敢對波蘭發動進攻。
  •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要進攻波蘭?因為波蘭是德國人的最佳目標
    他決定利用優勢繼續進攻,波蘭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2、這是"鷹擊羔羊"1939年4月,德國制定了入侵波蘭的周密計劃,並於當年夏天開始了與蘇聯的密切外交活動。波蘭原本以為可以對英法的承諾充滿信心,但事實上,這一承諾並不能成為波蘭的保護傘。當時波蘭只有一絲兵力,對德軍幾乎沒有抵抗能力。
  • 戰史今日9月1日:德軍進攻波蘭 二戰爆發
    閃電式進攻」。法西斯德國對波蘭的侵略戰爭,是希特勒稱霸世界的戰爭總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波蘭位於歐洲東部,東接蘇聯,西臨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瀕波羅的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上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
  • 波蘭戰役兩天後,蘇聯仍按兵不動,德軍司令部:只沿鐵路線進攻
    波蘭戰役爆發之後不久,希特勒便開始秘密催促蘇聯,從東部進攻波蘭,按照合約,蘇聯應該在恰當的時候從東面向波蘭發起進攻,但是史達林似乎並不著急,這是因為蘇聯高層認為這場戰爭有可能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演變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陣地戰。
  • 二戰時面對來勢洶洶的德軍,波蘭搬出了大殺器「鐵道裝甲混合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波蘭遭到了德軍的全面進攻,進行了不到一個月的抵抗之後,波蘭戰敗。這一期間大家最感興趣的就是波蘭的騎兵是如何的勇猛,是如何用馬刀砍坦克的,以至於造成了波蘭很落後的印象。
  • 二戰中的波蘭:最早破譯德軍密碼的不是圖靈,而是波蘭數學家
    維託爾·烏爾班諾維茨,二戰中波蘭著名的王牌飛行員之一,他在整個二戰期間確認擊落17架敵機。中國人對于波蘭二戰史的誤解從任何單一方面看待波蘭二戰史,一定會帶來種種誤解。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講述在1939年9月英勇的波蘭騎兵用長矛衝向德軍坦克的故事。
  • 二戰時閃擊波蘭的只有德國自己?波蘭其實是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
    一提到1939年的波蘭,人們就會不禁想到的是,德國閃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波蘭被德國法西斯佔領等等歷史課本上耳熟能詳的事件,可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也是1939年的波蘭。與大家的認知不同,今天講的波蘭是被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二戰功勳蘇聯同時瓜分歷史事件。
  • 向前進攻,詳解二戰德軍步兵營的進攻戰術
    導語:在戰爭史上發生的所有陸地戰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步兵之間的較量,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出現了很多現代化的裝備,以及由此裝備衍生出來的兵種和戰術,但是二戰中的大部分陸地戰鬥仍然是由步兵來實施的。作為二戰當中表現最出彩的德軍,擁有著最強的步兵進攻戰術,雖然他的步兵被坦克的光芒所掩蓋,但是不能忽略的事實是:如果坦克沒有步兵的配合很難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且戰爭越往後發展,越是如此。當然本文的主旨還是講述德軍步兵的進攻戰術,暫時不會涉及步坦協同戰術,這個以後會寫;由於步兵基本的戰術單位是步兵營,因此本文就以步兵營為例講述德軍的步兵進攻戰術。
  • 為什麼德軍能在二戰前期迅速擊潰波蘭和法國?雙方兵力對比如何?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兩天後,英國履行了之前答應維護波蘭領土完整的承諾,向德國宣戰。之後法國也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序幕。在當時許多歐洲人心目中,波蘭算得上是一個擁有較強實力的國家,即使它無法打敗德軍入侵,但至少也能將德軍拖入持久戰的泥潭之中。然而令英法兩國政治家都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一個月時間,波蘭就已被徹底擊潰。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法國。
  • 二戰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進攻——「藍色方案」始末
    在二戰初期,德國是最早認識到機械化部隊重要性的國家之一,在他的軍隊中包含了大量的機械化部隊,諸如摩託化師和坦克師,還有用來運輸補給的汽車運輸營。 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軍隊一共裝備了51385輛全履帶裝甲、123314輛半履帶車輛、812216輛輪式卡車和1186691輛摩託車,在執行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德軍一次性便動用了
  • 二戰;德軍攻勢下的波蘭剪影,淪為廢墟的華沙
    德軍閃擊波蘭正式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面對強大的納粹軍團,波蘭幾乎節節敗退。圖為1939年,從一架德軍中型轟炸機機艙看到的尚未遭襲的波蘭城市。面對德軍強大的制空能力,波蘭政府毫無辦法。圖為納粹德軍入侵波蘭時的先頭部隊。
  • 二戰各國有多不靠譜,一場波蘭戰爭呈現得淋漓盡致
    就這樣在波蘭戰爭開始之前,波蘭獲得了英法的「官方保護」,但是失去了蘇聯的幫助;德國看清了義大利投機主義的把戲,但是卻獲得了一個暫時的盟友蘇聯。按照這個態勢,波蘭戰爭爆發後德國首先進攻波蘭,英法進攻德國,蘇聯進攻波蘭,理論上的戰爭流程應該是這樣的。但是實際結果是,波蘭被裝進了「謊言的口袋裡」。
  • 二戰中,波蘭的悲慘命運
    1939 年,從一架德軍中型轟炸機機艙看到的尚未遭襲的波蘭城市。1939 年,波蘭軍隊仍保留了許多騎兵部隊,這些部隊在 1921 年波蘇戰爭中還發揮過作用。曾有流言說波蘭騎兵向入侵的德軍坦克發起決死衝鋒,慘死在裝甲車輛之下。
  • 二戰德軍被蘇聯反殺不是因為天氣,或是被100多萬騾馬拖累?
    二戰蘇德戰爭導致德軍兵敗莫斯科城下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天氣的提前到來,不過說實話,即便德軍佔領了莫斯科,最終的結局和拿破崙沒什麼區別,只有蘇聯不投降,德軍佔領莫斯科就不能擴大實際戰果,耗是耗不過蘇聯的,而且造成德軍在天氣巨變前還沒打下莫斯科的一個原因是,德軍進攻其實是「緩慢」的,裝甲部隊再快,打得再猛都是無用的
  • 1939年德國為何選擇進攻波蘭,而不是英法?因為一戰埋下了禍根
    說到二戰,波蘭似乎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它給世人留下的教訓是永遠不要將本國安全寄托在別人身上。波蘭是歐洲一個面積較大的國家,二戰前的波蘭是世界上十大工業強國之一,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100多萬軍隊,連同預備役軍隊數量也超過了250萬,整體軍事實力位居歐洲第五。
  • 老照片,二戰時期,被德軍佔領的波蘭首都華沙
    1、二戰最先倒黴的國家,被德軍佔領的波蘭首都華沙。圖集整理:普希金皇村2:1939德軍佔領下的華沙,市民在殘破的城市中生活3:1939德軍佔領下的華沙,市民在殘破的城市中生活4:1939德軍佔領下的華沙,市民在殘破的城市中生活5:1939德軍佔領下的華沙,市民在殘破的城市中生活6:1939德軍佔領下的華沙,市民在殘破的城市中生活7:1939德軍佔領下的華沙,市民在殘破的城市中生活
  • 二戰德軍最後1次垂死掙扎的進攻:1945年3月6日巴拉頓湖戰役爆發
    二戰德軍最後1次垂死掙扎的進攻:1945年3月6日德國軍隊向匈牙利巴拉頓湖地區的蘇軍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巴拉頓湖戰役爆發。巴拉頓湖戰役,是二戰德軍最後一次進攻。德軍在阿登戰役的慘敗,除了實力不足以外,還在於嚴重缺乏油料。
  • 二戰中的「絞肉機」,傷亡三百多萬,如此慘痛的代價換來了什麼?
    當年九月份,德軍集結了眾多人員裝備進攻波蘭,雖然遭到了波蘭軍的奮力抵抗,但因武器裝備和戰術的遠遠落後,根本無力抵擋德國的「閃電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不久,國家淪陷。
  • 二戰時,德國人為什麼首先選擇進攻波蘭?
    滑稽的是正是因為這些敲骨吸髓的條件,反倒激發了德國的民族主義,導致了德國的反彈,希特勒上臺,爆發二戰。巴黎和會給德國上了枷鎖,但這個枷鎖是用條約的形式套上去的,很明顯,這並不安全。而且德國是歐洲傳統的軍事強國,極為善戰。為了防止他再次崛起,就必須再上個保險,就是波蘭!英美法對德國進行了削弱,然後再扶持波蘭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