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對於老子這個人,我們大家應該是都不陌生的,但是關於老子的思想,除了大概了解些他的思想精髓是「無為」之外,他其他的思想內容總是覺得很難理解。相比較孔子的一些淺顯的直白的表述,老子的許多思想我們總覺得晦澀難懂。但是,其實,老子才真的是一位擁有大智慧的人物。
在《老子》中有這樣一段話,「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句話前面一句的含義是,天地宇宙,是這世界上最為長久的東西,而天地之所以能如此的長久,原因在於他不是自己刻意追求的生,所以才能夠得以長久。而這句話的後半段將這種天地的意義,延伸到人的身上,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太過刻意。通俗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低調,有時候低調才能成就一種大智慧。總而言之,就是要向天地學習這種低調的精神。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說:「水利萬物而不爭」。不爭無用之爭,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大智若愚」並不是真的愚鈍,而是包含了一種策略,雖然外表看起來柔弱,但內心實則自幼韜略。因此,後世許多軍事家把它看作軍事的謀略,不爭無用之爭,因而能夠以弱勝強。在將這種道理回歸到人的身上,會發現我們回顧古今名人志士,但有成功者,無一不是真正虛懷若谷,謙虛低調的人。
如果對老子這一想法不明白,或者嗤之以鼻的人。看一下這個人物就知道了,大家知道三國裡面有一個人物,名叫楊修。熟悉《三國演義》的小夥伴們應該這道這個人的事例。楊修確實是一個智慧博學的人才,很聰明,也很有智慧。但大家也都知道,他最後被曹操殺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過於顯擺自己的才能,恃才傲物,無時無刻的不在別人面前賣弄自己的博學。曹操呢,一代梟雄,才華也不錯,但是呢作為一個上位者,怎麼能容忍有一個比自己聰慧的人呆在身邊呢?這不是隨時準備打臉嘛!所以最後,楊修被殺了。這個歷史故事足以說明太過「高調」也是一種罪過,低調行事才是王道。
我們有一句老話叫做,「悶聲發大財」。就是說,有時候不說話、不張揚才能不招人嫉妒,不惹人眼紅,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自己能夠維護好自己的利益。老子的智慧,人都應該學會「愚」,只有「愚」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者。不要把任何小聰明都「秀」在表面,要明白「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一個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有修養的君子,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參考文獻:
《老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