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大城市的上班族,不少人會選擇地鐵,因為開車實在是太堵了。確實地鐵對於大城市的普通白領來說無疑是一個必需品。不過地鐵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開發。
軌道交通是一種利用軌道列車進行人員運輸的方式。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準點、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用地等特點。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
上海雖然是我國第一大城市,同時地鐵裡程也是世界第一,不過上海還是有幾個區目前,並沒有通上地鐵,為此,上海正建設了多條地鐵線路,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這其中一條。
地鐵的起源絕不是在中國,我國第一條地鐵在1971年才建成,但是要說如今哪國的地鐵技術最成熟,那一定的是中國。
不僅如此,全球地鐵裡程第一的城市也在中國。這就是上海。
據悉,目前地鐵的運營總裡程達705千米,共有415座地鐵站。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海還有多條地鐵線路在建,今天就帶著大家去認識其中一條。
上海地鐵是指服務於中國上海市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世界範圍內線路總長度最長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國際地鐵聯盟(CoMET)的成員之一, 其第一條線路上海地鐵1號線於1993年5月28日正式運營,使上海成為中國內地第三個開通運營地鐵的城市。
上海地鐵崇明線
上海地鐵崇明線,是中國上海市一條尚未開通的軌道交通線路。
上海地鐵崇明線呈「東北-西南」走向,西南起於浦東新區金吉路站,東北止於崇明區長興島站,聯通了浦東新區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外高橋保稅區微電子產業基地、曹路鎮、崇明區長興鎮等。
截至2020年7月,上海地鐵崇明線一期工程全長22.3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全線設5座車站,全部為地下站;列車採用市域A型車6輛編組;全線設東靖路車輛段1座車輛段 。
很多人對於上海軌道交通崇明線的認知有誤區,認為它是類似嘉閔線、機場聯絡線一樣的市域鐵路,其實崇明線並非市域鐵路,而是與16、17號線類似的線路。
城市軌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經濟特徵:
1.城市軌道交通是準公共產品
從經濟學角度看,地鐵項目兼具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特性,即地鐵運輸服務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有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徵,屬於準公共產品。理論上純公共產品由政府提供,純私人產品應由民間部門通過市場提供。準公共產品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給予補助的條件下,由私人部門通過市場提供,即政府和民間合夥的方式。
2.城市軌道交通的外部效應主要是正外部效應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能誘發沿線土地升值,促進沿線房地產、商業等行業的加速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能增加城市的社會經濟福利,帶來巨大的正效應。
3.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徵
城市軌道交通發揮作用以網絡規模為前提,覆蓋面越大,城市軌道交通效率越高。由於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正外部性的存在,其社會效益大於經濟效益,項目盈利差,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帶來的總收益不可能全部量化為項目投資者的帳面收益,如城市軌道交通到達地區房地產升值的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的暢通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時間成本的節約,城市軌道交通的建成對城市交通及環保的貢獻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經營具有時空局限性,盈利空間有限。
但是,城市軌道交通權益具有放大性,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強。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流動增大、路網增加,以及服務水平的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將吸引更多的客流,票款收入從長期看具有一定的增長趨勢。而且城市軌道交通的洞體使用年限長達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升值潛力巨大。因此從長期看,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權益可以不斷放大,資產具有很強的保值增值能力。
上海地鐵崇明線線路站點
上海地鐵崇明線車站列表
崇明線一期工程設地下站5座,最大站間距為12.2千米,位於凌空北站~長興島站區間;最小站間距為1.1千米,位於申江路站~高寶路站區間;平均站間距5.1千米 。
車站名稱 換乘線路 所在區
金吉路站 上海地鐵9號線 浦東新區
申江路站 上海地鐵12號線 浦東新區
高寶路站 浦東新區
凌空北路站 浦東新區
長興島站 崇明區
上海地鐵崇明線車站點位
車站名稱 車站位置
金吉路站 申江路、金海路交叉口東南側地塊內
申江路站 申江路、巨峰路交叉口北側,申江路東側綠帶內
高寶路站 申江路、高寶路路口東北側,高寶路路中
凌空北路站 東靖路、凌空北路交叉口東側,東靖路路中
長興島站 潘圓公路、永衛路路口北側,永衛路路中
地鐵的特點
地鐵是一種電氣化鐵路系統,運能與輕軌相比較大。它必須有單獨的道路;車輛由多節車廂組成,速度及加速都較快;有複雜的信號系統;並需有較高的站臺上下客。行駛的道路一般在地面、地下和高架線上。國外交通系統包括了市郊列車、地鐵列車等。如上海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都屬於這一類。
軌道交通建設是近年來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重點,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住宅區、交通運輸中心和工作地點之間提供了一個快捷便利的連接。由於軌道交通造價高昂,籌集建設資金成為制約軌道交通發展的首要障礙。為了拓展資金來源,提高建設、運營效率,一些國家或城市在傳統的「國有國營」模式的基礎上對城市軌道交通的融資渠道、建設和運營環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建立多種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社會投資,同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達到對地鐵項目市場化運作的目的。
從一定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不僅是一個公共客運系統,而且是一個經濟系統、一個社會系統。因而它不僅具有交通特性,而且表現出相應的經濟特性和社會特性:
1、交通特性
(1) 提供高效、優質的出行服務。高效體現在速度快、容量大;優質體現在方便、舒適等。
(2) 節約資源(特別是節約城市稀有的土地空間資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耗低,二是佔地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採用的是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且採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因此單位乘客的能耗是其它任何一種城市交通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佔用的城市土地空間資源也是最少的。
(3) 輕度汙染——體現在噪聲、震動、空氣汙染程度小等。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一般採用電力牽引方式和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因此,每運送一位乘客所產生的汙染微乎其微,通常被稱為「綠色交通」。
(1) 屬巨額資金密集型系統。首先,初期建設投資需要巨額資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要求高、施工難度大、設備的技術標準也高,常常成為一個城市中有史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因此,一個城市若沒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和財政基礎是無法進行大規模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的。
其次,運營成本也相當高。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源消耗絕對量相當大,包括列車牽引、環境控制、車站機電設備及通信信號設備等日常運轉的能耗。另一方面高標準的防災系統的投資成本與維護保養成本也很高。同時,大量運營管理與服務人員的開支、設備的運行費用也使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2) 企業財務收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相差懸殊。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具有較強的公用性,強調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使得運營企業無法按運營成本制定票價,因此運營企業極易虧損,即便是運營成本的回收都幾無可能,常常需要依賴國家、政府、社會提供大量的補貼。
3、社會特性
(1)具有公用事業的性質;
(2)具有基礎設施的功能。
這些特性是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進行觀察與分析得到的,對於探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管理體制很有裨益。
上海地鐵崇明線線路走向
崇明線一期工程設計起點位於金吉路站南端車站內壁,設計終點位於長興島北井北端內壁。線路主要走向沿金吉路站——申江路——高寶路——東靖路——長江南港——永衛路——長興島北井。一期工程線路長約22.3千米,全部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其中南港穿越長江的隧道長9.702千米。全線除穿越長江南港的區間採用直徑13.0米大盾構形式外,其餘地下區間雙線均採用直徑6.9米單圓盾構法施工的結構型式 。
崇明線一期工程途經浦東新區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外高橋保稅區微電子產業基地、曹路鎮、崇明區長興鎮等 。
上海地鐵崇明線設備設施
上海地鐵崇明線車輛設施
崇明線擬選用市域A型車,最高運行速度120千米/小時,6輛編組,DC1500V接觸網供電,專用回流軌回流 。
上海地鐵崇明線運行系統
崇明線一期工程設車輛段1座,即東靖路車輛段,位於外環高速、東靖路、華東路、趙家溝合圍地塊內,接軌於凌空北路站。控制中心設於蒲匯塘車輛基地C3大樓內 。
崇明線一期工程設2座主變電所,其中新建主變1座,位於長興島站附近;另共享14號線在建金橋主變電所 。
上海地鐵崇明線價值意義
崇明線是連接中心城和崇明兩島的市域軌道交通。通過沿線串聯崇明兩島主要城鎮及浦東地區重要功能組團,接入中心城區軌交網絡,促進崇明兩島間的聯動發展及與市區的快速聯繫。
上海軌道交通崇明線東灘站已經正式開工,東灘站位於上海市崇明區的崇明島上面,它對於崇明區和崇明島有裡程碑意義。
上海市崇明區一向被認為是偏遠的郊區,隨著崇明線的建設,崇明區崇明島部分地區將於上海市中心連為一體。上海軌道交通崇明線的制式類似上海的市區地鐵,它不僅僅到達了崇明區距離市區比較近的長興島,而且也到達了「名副其實」的崇明島。
崇明區
崇明區,隸屬上海市,位於長江入海口,全區地勢平坦,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位於東經121°09′30″—121°54′00″,北緯31°27′00″—31°51′15″,總面積1413平方公裡, 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衝積島, 也是繼臺灣島、海南島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島。 崇明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溼潤,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6.5℃, 年平均降雨量1128.9毫米。 截至2018年,崇明區轄16個鎮、2個鄉,區政府駐城橋鎮。 截至2018年,崇明區戶籍人口67.8萬人。
五代十國時期,與錢氏吳越在長江口一帶爭戰,靜海都鎮遏使姚彥洪(治所在今南通市)於楊吳天祚三年(937年)在西沙設立崇明鎮,崇明沙洲始有建置。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崇明鎮升為州,隸屬揚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崇明降州為縣,仍隸揚州路。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崇明撤縣設區」工作大會,改崇明縣為崇明區。境內有G40滬陝高速,S128陳海公路是崇明南部橫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 崇明主要景點有崇明學宮、唐一岑墓、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崇明獲得中國長壽之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榮譽稱號。
2018年,崇明區地區生產總值332.84億,比上年增長6.8%, 完成增加值351.1億元,比上年增長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47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4元,增長9.9%。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上海
上海,經濟高度發達的國際大都市,也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其上海港輻射範圍廣,吞吐量大,為貿易的開放提供了有力的航運支持。金融業發展迅速,金融機構遍布全市。著名景點有陸家嘴,外灘,東方明珠塔等。
上海,簡稱「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國家物流樞紐 。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萬人,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
上海地處中國東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中國海,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戰國時,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別稱申。晉朝時,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遊一帶稱為「扈瀆」,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
上海,上海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會展和航運中心,是世界上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