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底撈早上市10年,如今卻閉店300多家,又一火鍋巨頭「隕落」

2020-12-20 財料

它比海底撈晚成立五年時間,卻比海底撈早上市10年時間。2002年,海底撈八周歲,在成都的巷子裡暗淡無光,與此同時,3周歲的小肥羊,已經實現了日營業額超17萬元,在全國開設了六百多家門店,年營收高達25億的成績,成為當時中國本土餐飲裡的王牌企業。然而曾經風頭蓋過海底撈的它,如今已經閉店300多家,小肥羊這幾年究竟怎麼了?

中華火鍋第一股

1999年,小肥羊的創始人張剛去到外地出差,與朋友聚會時,吃到了一款不用蘸料的火鍋吃法,吃過之後這個味道讓他回味無窮,對此念念不忘的他,花重金買下了這個火鍋配方。回到內蒙古後,張剛也想開一家火鍋店,在買來的配方的基礎上,加上了內蒙古的特色,進行反覆的調製和研究,創造了自己的口味。

之後,就在內蒙古開了一家三十桌,幾十個人的「小肥羊」火鍋店。讓張剛沒想到的是,開業第一天,火鍋店的30桌位置都被坐滿了,還有排隊等著吃的顧客。一夜之間,小肥羊突然就火爆了起來,開了一家又一家的分店,從北部開到了南部,從西部開到了東部,甚至還開到了海外,在洛杉磯、多倫多等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2002年,小肥羊這個火鍋界的後起之秀,讓前輩海底撈望塵莫及,一天的營業額超過17萬元,成立三年的時間年營收就突破了25億元,在全國開設了600多家門店,侵佔了中國火鍋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當時的海底撈還在為生計而苦惱,剛剛走出成都的它,並沒有取得什麼好成績,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小肥羊擴張。

2004年,小肥羊的業績又有了質的增長,總營收高達43.3億元,門店數量更是達到了721一家,迎來了門店數量最高峰,成為當時最大的火鍋連鎖餐飲店。到2008年,小肥羊更是更上一層樓,順利了的完成了上市,比海底撈上市的時間早了整整十年,成為我國死一家上市火鍋,也被譽為「中華火鍋第一股」,達到了人身巔峰。

小肥羊變「瘦了」

去年,海底撈上市,在今年的時候也交了自己上市的第一份財報。2019年海底撈財報顯示,海底撈的總營收將近170億元,同比之前增長了59.53%,增長的速度非常的快,公司的市值也水漲船高,高達1600多億港元,其董事長張勇夫婦也在餐飲富豪榜單上有名。

現在的海底撈,正是當年的小肥羊。在海底撈漸漸發展起來的這幾年,小肥羊卻漸漸沒落走下了神壇,「瘦身」了不少。2004年是小肥羊門店數量最多的一年,然而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出現了眾多加盟店關門的情況。到2007年。小肥羊由原來的721家變成了326家,短短幾年的時間就關店可300多家,而且現在還存在關店的情況。迅速走紅的小肥羊,又迅速隕落的小肥羊,究竟經歷了什麼?

其實,小肥羊的創始人張剛一直有一個「百勝夢」,希望自己的品牌也能像肯德基、必勝客那樣遍地開花,可奈何他之前是做包工頭的,在餐飲行業他屬於新生的牛犢。2011年百勝入股了小肥羊,控股量達到93.2%,到2012年下飛揚正式「嫁入豪門」被百勝集團收購,或將成為第二個「必勝客」。

然而有時候大樹底下不一定好乘涼,西方的管理不能適應東方的水土,小肥羊進入百勝後卻頻繁被傳出營業額下滑、總銷售下降、關店等情況。而且當時創始人張剛申請把自己所持股份私有化,成功套現離去,眾多與張剛一起創業份公司元老也紛紛離去,自此小肥羊的狀況就大不如前,一日不如一日,關店、消費者變少也成了家常便飯。

與此同時,海底撈以人性化、優質的服務在火鍋界迅速崛起,其他的魚火鍋、羊排火鍋等被細化的火鍋也正進入了火鍋市場,小肥羊的「舊口味」和「舊服務」漸漸地不能再適應市場的需求,慢慢的也被眾多消費者所「嫌棄」,成為它走下神壇的重要原因。

創業容易,守業難,面對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如果沒能保持住自己的特色,在傳承下創新的話,那麼被市場淘汰是遲早的事情。小肥羊現在雖然還在市場上還佔據一定的地位,可是昔日風光早已經不在,在層出不窮的餐飲市場,小肥羊應該怎樣轉型迎接挑戰?

相關焦點

  • 海底撈出局?從閉店數據看不至於-虎嗅網
    世上雖不缺巨頭倒下的案例,但2020年的瓜明顯水分太重。瑞幸沒下神壇,反而開始盈利;喜茶拓店雖慢,卻依舊狂賺熱搜向廠牌轉型。但在8月底,海底撈發布上半年財報顯示在餐飲業集體低迷的大背景之下,它仍然新開了173家門店。全球門店總數從去年年底的768家增長至935家,平均算下來,每1.05天就有1家新店開業。對比往年的官方發布的開店數據,2018年淨開店193家,2019年淨開店302家,今年的開店看起來速度比過去兩年都快!
  • 消失的中國火鍋之王:火爆曾遠超海底撈,後被賣給外國巨頭終隕落
    不過,要說現在的中國火鍋之王,還是要數海底撈。去年,海底撈在香港上市,上市之初,其市值就突破了千億,可見海底撈的受歡迎程度。不過要說起來,海底撈出名也才近三年的時間,而在海底撈之前的那個中國火鍋之王,不僅曾經在火爆程度上遠超海底撈,而且還是「中國火鍋第一股」,然而,其最終卻在被賣給外國巨頭後隕落。這個火鍋品牌,就是小肥羊。
  • 曾經的火鍋王,比海底撈更早上市,如今屢戰屢敗
    從98年創立到如今,呷哺呷哺的品牌已經走過近20年的風雨歷程。然而從上市後呷哺的境遇幾乎算得上每況愈下,所有大展宏圖的求新抱負,都變成了困獸掙扎。口碑下滑,利潤縮水,屢發安全事件,這個曾經的北漂第一火鍋,到底怎麼了?
  • 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閉店,如今又一零售巨頭「敗走」中國
    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在我國並不成熟的零售市場上瘋狂吸金。看到兩大巨頭的成功,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來到中國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卻悄然發生了變化。如今,中國的傳統零售業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寒冬。隨著電商的崛起,各大傳統零售巨頭閉店的閉店,虧損的虧損,倒閉的倒閉,無一倖免遇難。
  • 又一火鍋巨頭崛起,門店比海底撈還多356家,一年營收超60億
    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的呷哺呷哺,將吧檯就餐與傳統火鍋相結合,創造了新穎的一人一鍋分餐制火鍋,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十大火鍋品牌,以及餐飲百強企業,還是國內第1家上市的火鍋企業,目前擁有1124家餐廳,比海底撈的768家多出356家,毛利率長期保持在60%以上,去年達到了63.1%,同樣高於海底撈。
  • 新鄉大商百貨海底撈發布閉店公告!4樓影城即日起開始辦理退卡
    2月27日,新鄉大商百貨門口豎立著一面閉店公告牌:海底撈大商百貨店於
  • 又一火鍋品牌崛起:五年席捲400座城市,海底撈或迎勁敵
    如今火鍋佔我國餐飲市場的比重不斷提升,根據《2019年中國餐飲業年度》顯示,2018年,全國火鍋市場總收入為8757億元,佔全國餐飲總收入的20%左右。提起我國的火鍋品牌,相信海底撈大家已經十分熟悉,作為火鍋界的「霸主」,海底撈過去一年攬下170億元,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火鍋之王。
  • 繼「海底撈」之後,又一火鍋爆紅,一個人就能吃「一頭牛」
    隨著人們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飲食條件也越來越好,可供選擇的美食也越來越多。在我們生活中,火鍋是最常見的一種美食,一年四季都很受歡迎。一般情況下,人均五十就能吃飽。火鍋的種類有很多種,知名的有海底撈,小肥羊等。
  • 開了13年,成都財富中心閉店了
    探吃/資訊/ 剁手 / 實測 / 周邊遊 - q i u y u a n y u a n - 成都開了13年的商場閉店了 就是青石橋背後的財富中心 家樂福、巴黎貝甜、小米、熱風 這些店基本都關了 目前只有幾家店還能去吃 ... ...
  • 繼海底撈火鍋後,又一火鍋走紅,1份198元,看到實物後:真好意思
    推薦語:現在的很多餐廳為了吸引顧客到店消費,真是各種花樣都擺上桌了,吃一頓火鍋,一份肥牛都擺得和牛的形狀一樣,真是讓食客大開眼界!這樣有花樣的火鍋你們吃過嗎?下文轉載自作者:天天D農家小院繼海底撈火鍋後,又一火鍋走紅,1份198元,看到實物後:真好意思!
  • 上島咖啡這個曾經3000多家店的「咖啡巨頭」是如何隕落的?
    上島咖啡,這個曾經3000多家店的「咖啡巨頭」,到如今的衰敗,它留給行業哪些警示呢?上島咖啡,曾經是多數人心目中高逼格的消費場所,如今一群人出門,去的最多的還是商場的星巴克。咖啡巨頭的由盛轉衰1968年,陳文敏在臺灣地區創立上島咖啡。1997年陳文敏到海口考察咖啡西餐業市場,一年後就在海南開出了第一家店。
  • 曾經要開300家店,如今只剩3家,樂天百貨在中國經歷了什麼?
    曾經要開300家店,如今只剩3家,樂天百貨在中國經歷了什麼? 天下網商實習記者 章航英「我們很遺憾地通知大家,我店將於2019年3月31日當日閉店後停止營業……」天津市民看到樂天百貨發布這條公告,應該會覺得熟悉。去年12月,天津的另一家樂天百貨天津東馬路店也以同樣的方式關店。
  • 中國水餃巨頭倒了?曾開店450家年賺15億,如今為何紛紛關閉
    尤其是中國企業,因為缺乏資金而選擇向巨頭妥協的例子,並不少見。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品牌,本來是水餃行業的巨頭,坐擁450家門店,一年能賺15億元。但最終因為資本力量的介入而逐漸沒落,如今門店紛紛關門,它就是大娘水餃。創辦於90年代的品牌對於國人來說,逢年過年吃水餃已經成為常態。
  • 它力壓海底撈半年拿3億融資,外賣年入10億,如今拖欠300名員工工資
    媒體拿到的其中一份《供應商還款計劃》顯示,麻辣誘惑此前承諾在2020年1月20日前,參照欠款總額按比例償還總計300萬元的部分貨款,剩餘欠款部分自2020年3月起用一年時間償還。儘管在場的供應商對既沒有蓋章、也沒有籤名的還款計劃並不放心,但是也並不想把麻辣誘惑逼入絕地,也讓媒體鬧大,否則徹底攪黃了麻辣誘惑,自己貨款就更沒有著落了。
  • 海底撈臺灣玩「變臉」,明年要開10家店
    第二,我們總主編胡燕平先生就是海底撈出來的,他最熟悉的就是海底撈,所以就是這麼任性。廢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看臺灣媒體是如何報導海底撈的,海底撈進軍臺灣市場第一站選擇了就在臺北最繁華的信義商圈、三年前俏江南的原址,2015年9月14日開始試營業了。店址還是那個店址,餐廳已經換了主人,俏江南風光不再,海底撈卻悄悄走向海外。
  • 星巴克在加拿大狂關200家店 海底撈卻霸氣開分店 華人吃貨激動了!
    本周三(10日),國際咖啡巨頭——星巴克(Starbucks)表示,受疫情影響,人們配合政府居家隔離,外出次數大大減少,更加不會在公共場所逗留過長時間,星巴克在全球生意嚴重受損根據星巴克本財年度的計劃,未來18個月內北美地區將有400家門店會面臨關閉,此後會有約300家全新的「星巴克外帶咖啡店」出現。
  • 海底撈550家店暫停營業 品牌餐企紛紛停業支持政府
    2、外婆家200餘家門店主動停業 4、局氣,20家店暫停營業,初八恢復營業  6、喜茶武漢門店閉店7、花家怡園8家門店閉店,開業時間待定 除了海底撈向湖北慈善總會捐贈500萬元款物;瑞幸咖啡已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確認捐贈1000萬元;星巴克中國已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確認捐贈人民幣300萬元;喜茶已緊急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款100萬元;「鮑師傅」糕點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款100萬元及防控物資;西少爺捐了5000公斤豬肉外,又一批餐飲企業加入到了助力武漢的陣營當中。
  • COSTA連鎖咖啡店迎關店潮,星巴克曾宣布美洲永久閉店近400家
    據央視財經報導,由於門店客流減少,英國老牌連鎖咖啡COSTA,如今也加入了關店「陣營」。目前,COSTA在中國多個城市的關店數量,約佔到全國門店的10%左右。其中,青島門店已全部關閉。COSTA咖啡成立於1971年,這一與星巴克同歲的連鎖咖啡品牌目前在全球有3000多家門店,而自從2006年進入中國,COSTA就把星巴克視作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從選址到門店擴張策略,COSTA一直都想藉助星巴克的知名度在中國打開自己的市場。
  • 又一日本巨頭「敗走中國」:裁員、閉店,它為何會在中國失利?
    現如今,又一日本巨頭裁員、閉店,「敗走中國」,他就是世界著名便利店7-11。7-11可謂是傳統零售業的鼻祖,2016年全年淨利潤超100億。但2019年年底,7-11母公司伊藤洋華堂公司宣布,將對7-11進行內部調整,預計到2022年裁員4000人,閉店1000家。7-11便利店誕生於美國,前身是南大陸製冰公司。
  • 海底撈就漲價道歉 即日起門店菜品價格將恢復到1.26閉店前標準
    海底撈就漲價道歉 即日起門店菜品價格將恢復到1.26閉店前標準時間:2020-04-10 19:03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底撈就漲價道歉 即日起門店菜品價格將恢復到1.26閉店前標準 今天下午,@海底撈火鍋 在微博發布致歉聲明,針對此前的菜品漲價道歉,稱海底撈門店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