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千年古縣」、「巴蜀才子之鄉」、「中國豆花之城」!

2020-12-13 欣欣說錢

富順縣隸屬四川省自貢市,地處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遊,東鄰內江市隆昌縣,西靠自貢市沿灘區,南接瀘州市,東北與隆昌臨界,西北與自貢市大安區相連,西南與宜賓市接壤,距省會成都約250千米。 2011年末,幅員1333平方千米。居民戶數31.83萬戶,人口107.7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2.55萬人。城鎮化率32.74%。 縣人民政府駐富世鎮。被譽為"千年古縣"、"巴蜀才子之鄉" 、"中國豆花之城" 。富順縣原為古代江陽縣治域。 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劃出富世鹽井及周圍地區設雒原郡及所轄設富世縣。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撤郡存縣,隸於瀘州,縣域約15萬公頃。 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因避諱皇帝李世民的'世'字,更名為富義縣。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升縣為監,隸於梓州(潼川)府路,境域約30萬公頃。 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因避諱皇帝趙匡義的'義'字,易名富順縣,即富順鹽監。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富順鹽監為富順安撫使司,20年(公元1283年)升為州,隸於四川行中書省之敘州。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降州為縣,隸於敘州府。清代因之。 民國前期先後隸於川南道、永寧道。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裁道,隸屬四川省。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隸於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區,縣域331.2萬畝。 解放後,富順縣先後隸於瀘縣、隆昌、瀘州、宜賓。富順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遊,位於東經104°40′~105°15′、北緯28°55′~29°28′之間。

在自貢、內江、瀘州、宜賓四市之間,縣城距宜賓、瀘州機場60公裡左右。 摺疊地形地貌 富順縣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地形以丘陵為主,佔總面積90%以上,丘陵多呈饅頭狀。 摺疊氣候環境 類型 縣境屬亞熱帶溼潤季風型氣候。隆冬無嚴寒,初春氣溫回升不穩定、波動大,夏有酷暑,秋季綿雨不明顯。年內出現寒潮、暴雨、高溫、特大伏旱等自然災害,尤以高溫、伏旱造成危害最嚴重。 光照 2006年,平均氣溫19.2℃,比正常年份偏高1.3℃;年極端最高氣溫41.5℃,最低氣溫1.2℃。;年總日照時數1062小時,比正常年份偏少10%。富順縣累年(1971至2000年)年總日照時數平均在1000小時以上,其中歷年8月日照最多,平均可達191.1小時;7月次之,為175.9小時。

歷年12月日照最少,平均僅35.0小時。年最多日照時數達1418.3小時;年最少日照時數僅876.5小時,月最多日照時數出現在8月份,約為300小時;月最少日照時數出現在12月份,僅為4.9小時。從季節分布看,春季總日照時數佔全年總日照時數的比例為19%,初夏佔22%,盛夏佔31%,秋季佔18%,冬季佔10%。大春生長季節總日照時數為940小時,佔全年總日照時數的比例達80%,而冬半年僅佔20%。全年日照百分率為24%。自10月至次年2月日照百分率均低於20%,1月和12月日照百分率最小,僅有9%。3月至9月日照百分率大都在22%以上,其中4、5月和7、8月均在30%以上,8月日照百分率最大,達到了42%。

氣溫 冬季平均氣溫最低,為8.7℃;從冬季到春季和從春季到初夏氣溫回升均較快;盛夏平均氣溫最高,為27.1℃;由盛夏到秋季和由秋季到冬季氣溫下降迅速。一年當中, 1月最冷,8月最熱,1月平均氣溫最低僅4.8℃,8月平均氣溫最高可達30.0℃。氣溫年較差較小,為19.6℃。在氣溫的旬分布中, 1月中旬最冷,旬平均氣溫為7.4℃;8月上旬最熱,旬平均氣溫為28.2℃左右。累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5℃,出現在9月;累年極端最低氣溫為-2.1℃,出現在1月。年平均最高氣溫為21.6℃。月平均最高氣溫8月最高,為32.0℃,1月最低。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5.2℃,月平均最低氣溫1月最低,為5.7℃,8月最高。 降水 富順縣累年(1971至2000年)年總降水量平均為1028.8mm。

歷年7、8月降水最多; 1、12月降水最少,均不足20mm。年最多降水量為1470.7mm,月最多降水量在448.9mm,出現在8月。年最少降雨量為777.4mm。月最少降雨量為0.5mm,出現在11月,而非出現在12、1月。各季節降水量佔全年總降水量的比例分別是:春季佔9%;初夏佔27%左右;盛夏佔37%;秋季佔22%;冬季佔5%。我縣大春生長季的降雨量為944.7毫米,佔全年的92%,但全年大雨、暴雨均出現在本生產季,較多降水以徑流形式流失,使有效降水明顯減少。小春生長季降雨量為176.5mm,佔全年的17%縣境內河流屬沱江水系,沱江由北向南縱貫縣境,總共有大小溪河351條,其中長50千米以上,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3條,長10千米以上,流域面積在30平方千米以上24條。 沱江幹流富順河段:境內流長87千米,總水面32平方千米。

年平均流量400立方米/秒左右,年徑流總量129.3億立方米,最大峰量152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6.72立方米/秒。 釜溪河:沱江一級支流,建國前自貢食鹽運輸之通道,故又稱鹽井河。源於旭水河、威遠河,在自流井鳳凰壩匯合後,名釜溪河。該河經自貢市南折由互助鎮力和村入縣境,在永年鎮李家灣匯入沱江,全長73.3千米,縣境內長32千米,天然落差19.1米,平均比降0.27‰,河道迂迴曲折,沿江多系低山淺丘,河谷開闊,岸邊多臺地,比降平緩極易受沱江洪水倒灌。 鎮溪河:是釜溪河一級支流,源於自貢市沿灘區仲權鎮鐵匠灣,由自貢、宜賓、富順邊界流經合水橋、富全鄉黑水凼,入宜賓孔灘、草堂、王場鄉進入本縣富和鄉,流入木橋溝水庫後,在李家灣鎮溪口注入釜溪河,再下流400米處匯入沱江。全長75千米,境內長60.5千米,流域面積43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天然流量6.12立方米/秒,是縣城飲水水源。

相關焦點

  • 千年古縣、才子之鄉-富順,被稱為中國豆花之城
    富順自設縣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和國家民政部聯合評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稱號。富順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巴蜀地區有名的才子之鄉,自宋以來,一共產生了230多位進士,800多位舉人,著名的有明朝「景泰十才子」之一的晏鐸,「西蜀四大家」之一的熊過,「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近代民主革命先驅雷鐵崖、鄧萍、江竹筠,四川報業始祖宋育仁,厚黑學創始人李宗吾等。
  • 自貢管轄的大縣 人口107萬 是「千年古縣」,「巴蜀才子之鄉」
    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因鹽設縣,劃出富世鹽井及周圍地區,設雒原郡及所轄之富世縣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因避太宗趙光義之諱,富義監改名為富順監,富順縣名始由於此。1983年3月,富順縣劃歸自貢市,成為市轄縣。
  • 江蘇南通的一個縣級市,被譽為「長壽之鄉」,你去過嗎?
    在南通市境內,有一個縣級市,即如皋市,這裡被譽為「長壽之鄉」,不知道你去過嗎?這樣的千年古縣,自然是歷史文化豐富,在如皋境內主要景點有水繪園、定慧禪寺、內外城河風光帶、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如皋古城東大街、東方大壽星園、靈威觀等等。
  • 它被譽為5A級景區,千年古縣,被評為「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閬中古城閬(làng)中古城,它是國家5A級景區,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四大古城之一。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遊,閬中古城「5A」景區總面積達4.59平方公裡,古城核心區域2平方公裡,截止到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
  • 山東千年古縣,著名長壽之鄉,名字還和秦始皇有關
    山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置縣超過千年且千年不改名的古縣多達74個,佔據我國千年古縣總數的半壁江山,憑實力成為全國擁有千年古縣最多的省份。今天我們說說膠東半島為數不多的千年古縣中的一個。它地處膠東半島東端神奇的北緯37度,煙臺、威海、青島三市的中心區域,與韓國隔海相望。
  • 山西的一座千年古縣,因帝堯長子而得名,被譽為「中國青椒之鄉」
    長子縣不讀長子,讀長子是帝堯長子被封命名的,所以大家絕對不要讀錯, 長子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自上古丹朱分封至今已有5千多年歷史,名副其實的千年古縣, 長子縣是山西省很少見的避暑勝地,其三面環山,只剩下南邊廣闊的平原,隔絕了來自西北地區的風沙,所以長子縣冬天沒有寒冷,夏天沒有炎熱,氣候舒適, 另外,由於該地形對農作物的生長也非常有利,長子縣的農業也非常發達
  • 臨川--才子之鄉
    早在唐朝,著名才子王勃在他所寫的傳世名作《滕王閣序》中,就發出過「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的由衷讚嘆,「臨川之筆」成了「臨川才子」的代稱。至宋,又因科舉連捷,流光溢彩,被著名學者董震譽為「人才之鄉」(見《候鯖錄》)。到了明朝中葉,隨著贛東民謠:臨川才子金溪書的廣泛傳播,「人才之鄉」便被人民大眾改稱為「才子之鄉」。長期以來,臨川人民既引以為榮,又深感過譽,一直把它作為鼓勵鞭策、奮勇上進的精神力量。
  • 才子之鄉話撫州
    江西自古就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之美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騰王閣,因少年才子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揚天下。江西還是古代書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義門東佳書院和高安桂巖書院是中國設立最早的書院之一。
  • 千年古縣富順縣,最出名景點富順文廟實況,是這樣的!你去過嗎?
    富順縣是「千年古縣」、「巴蜀 才子之鄉」,有「豆花之鄉」的美譽,富順文廟位於富順縣城中心,是中國保存完好、規模宏大、建築精美的宋代建築!五、崇聖祠上裸體男童之「謎」。在崇聖祠正脊梁三重琉璃亭塔式寶鼎中有一尊古銅色裸體男陶像,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封建意識比較濃厚,但是在文廟這樣一個富有文化氛圍的地方,居然有一個裸體男童像,這實在是令人費解,這個雕像一經發現,就轟動了全國,馬上就被列為了巴蜀之謎,至今仍未有人解開這個謎底!
  • 福建三明面積最大的縣,為一個千年古縣,素有「中國綠都」之美譽
    三明位於閩中,雖然在經濟總量上趕不上泉州、廈門、漳州,但作為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這裡山川秀麗,風光獨特,同時為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之一,素有「中國綠都」之稱,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個縣,為福建三明面積最大的一個縣,而且該縣也是一個千年古縣,素有「中國綠都」之美譽。
  • 河北一千年古縣走紅,中國龍的發源地,還是「中國鴨梨之鄉」
    河北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在它境內的千年古縣或者是千年古村,並不在少數,很多這樣的地方,現在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景點,吸引了不少外來的遊客。邯鄲下轄的魏縣就是這樣一個千年古縣,是一個在漢代就已經存在的縣城,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年的歷史。
  • 河北一千年古縣走紅,中國龍的發源地,還是「中國鴨梨之鄉」
    河北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在它境內的千年古縣或者是千年古村邯鄲下轄的魏縣就是這樣一個千年古縣,是一個在漢代就已經存在的縣城,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年的歷史。除了這些之外,這裡還是「中國鴨梨之鄉」,因為地形和氣候的影響
  • 臨川才子之鄉多才子
    江西省臨川縣(現屬撫州市臨川區)有歷代「才子之鄉」的殊榮。早在唐初的四傑之一王勃就贊道:「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臨川山環水抱,人傑地靈。臨川縣被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就有一百三十多人,其中唐宋八大家就佔兩位:王安石、曾鞏。
  • 河南焦作的首批千年古縣,卻有樂聖之鄉的美譽,堪稱中國的達文西
    沁陽市是河南省轄縣級市,晉豫交通的重要門戶,因故城位於沁水之北而得名,古稱河內或者懷慶府。另外沁陽也是中國首批「千年古縣」,素有「覃懷古郡,河朔名邦,商隱故裡,樂聖之鄉」的美譽。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沁陽曆代名人也不少。
  • 「千年古縣」、「中山國」!
    」和「地名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對象鑑定標準」,在中國現存的800多個上千年的古縣中,優選出100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地名文化內涵豐富的古縣,進行「千年古縣」的重點保護和國內外宣傳工作。目前,河北省共有17個縣被國家民政部列為「千年古縣」。河北的17個千年古縣河北省定州市定州市是河北省中部區域中心城市。它是一座具有26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帝堯始封唐國之地,公元前649年,管仲在今定州境內築一城,即今天的定州城,屬中山國。
  • 增城:千年古縣彌散生態之美
    擁有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全國第五個國家級僑商產業聚集區「僑夢苑」,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牛仔服裝名城、新興的汽車產業基地和生態旅遊示範區。2019年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17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30位。
  • 耒陽憑什麼成為「千年古縣」
    從京港澳高速耒陽出口下來,往城區方向的大橋入口,屹立著一座大氣古樸的牌坊,進入牌坊後,你就進入了「千年古縣,中國耒陽」。2014年,耒陽被正式評定為「千年古縣」。消息傳來,全市歡騰。當時全省只有三個「千年古縣」,耒陽就是其一!這是塊金字招牌,這是整個耒陽的驕傲,那麼,你知道「千年古縣」這四個字背後承載了什麼嗎?
  • 千年古縣、中國古堡之鄉……山西這4個縣的美景終於藏不住了
    1、交城縣交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隋開皇16年置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孕育和匯集了10萬年的舊石器文化、7000年的彩陶文化、5000年的灰陶文化、3000年的道教文化、2000年的冶煉文化、1500年的佛教文化,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和國家民政部聯合命名的「千年古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