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辛棄疾究竟在感慨什麼

2020-12-18 寄奴觀天下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近日,去鎮江旅遊,行至北固山,登北固樓,一望長江,正所謂「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辛棄疾,這位南宋時期能文能武,從北方抗金歸來一心想要北伐的英雄人物於京口(江蘇鎮江)寫下了這首傳世之作。孫權、劉裕是備受作者推崇的幾位歷史人物。

鎮江北固山

公元229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孫吳正式建國,築石頭城遷都建業(今南京)。歷史上的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這六朝包括: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這六個短命王朝。就連後世的朱明王朝(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搶奪其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後遷都北京)與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亦不夠長久。建都於南京的王朝註定蒙上了一層悲情色彩。

北固樓

說到孫權所處的三國時期一定繞不開的話題人物:曹操。曹操可以說是後世爭議最大的幾位歷史人物之一。曹操的曹魏政權在當時作為正統的政權存在,直至南宋時期。因金人的鐵騎南下踏破大宋的江山,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不得不南遷至杭州,建立南宋政權。由於南宋軍事的羸弱與北方漢化的少數民族政權的做大做強,使南宋對於北伐的決心越來越弱。正是在這政治背景下,南宋人將罪過歸結於曹操,認為曹操是將中國變成禮崩樂壞的罪魁禍首。

長江盡收眼底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去世後曹丕篡漢自立,自此中央集權的漢朝滅亡。後曹魏政權因司馬家祖孫三代四人欺曹家孤兒寡母,終於司馬炎一代統一,建立西晉王朝。西晉吸取曹魏的經驗教訓,大量分封同姓王以求對中央政權有所保護。可正是司馬炎的一個荒謬決定開始了中國北方長達三百多年的動亂與暗無天日。司馬炎傳位給他的兒子司馬衷,一個先天智力有障礙的人。至此西晉時代的「八王之亂」禍起,嚴重消耗了西晉的國家實力。當真正的外敵長驅直入時,中原大地已無力量抵抗,只能被迫跨過長江,於南京建立東晉政權。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淪為匈奴、鮮卑、氐、羯、羌族一幹少數民族爭奪的地盤。漢民族民不聊生,悲慘過活。筆者認為罪魁禍首應在於司馬炎而非曹操。曹操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坐穩北方且抵禦外敵入侵,而司馬炎不顧江山社稷傳位於不適合之人最終釀成大禍。

宋武帝—劉裕

然而漢民族並未完全屈服於外族的鐵騎之下,長江以南的人民北伐之心日漸高漲。劉裕,南朝的創建人,小名寄奴。劉裕的北伐給了無數漢民族的人民以希望。然而在當時的條件下劉裕的北伐並未成功但依然使中原兒女看到了南方朝廷對於收復失地的決心。辛棄疾所處的南宋與當年的境地是何其相似,然而其對於南宋的不抵抗政策感到失望至極。辛棄疾是多麼想像當年劉裕那樣「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現實的殘酷只能讓他站在京口,北望中原大地發出一聲聲感慨,後世亦扼腕嘆息。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氣吞萬裡如虎,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是南宋的一位愛國詩人,他寫出了很多愛國詩篇,他的詩詞表達了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他渴望一統山河,希望為國效勞,但是無情的現實讓他壯志難酬。 辛棄疾六十四歲的時候,也就是在宋寧宗嘉泰三年,辛棄疾被任命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
  • 這部拍辛棄疾的動作片,可真是氣吞萬裡如虎,謝苗南笙主演
    辛棄疾,作為南宋最著名的愛國詞人,被後世公認為是一代文化巨匠。 可是鮮為人知的是,20歲出頭的辛棄疾,其實還是一位勇武的熱血少年。 正如其筆下所言:氣吞萬裡如虎。
  • 辛棄疾最給力的十首豪放詞:氣吞萬裡如虎
    辛棄疾最給力的十首豪放詞:氣吞萬裡如虎辛棄疾文武雙全,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熱血男兒辛棄疾也是宋詞的集大成者,是當之無愧的豪放詞巨擘。辛棄疾不但能寫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婉約詞,更有「醉裡挑燈看劍」「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15首豪放詩詞,氣魄山河值得收藏!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代: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 大吳哥城的鬥象臺,氣吞萬裡如虎
    我們想像一下吳哥的國王在這上面檢閱部隊是什麼場面?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只可惜,俱往矣,當年無論如何叱吒風雲也化作一捧黃土。仍然留在世上的只有這一塊塊石頭。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辛棄疾66歲時懷著一腔壯志、擔憂等複雜的心情時寫下的。辛棄疾66歲時,韓侂胄執政,積極籌劃北伐,即使年近古稀,辛棄疾依然一腔熱情。辛棄疾被重新啟用為漸東安撫使,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棄疾固然想要收復河山,可是,對於韓氏冒進的做法又十分擔憂,懷著複雜的心情,他寫下了這首名作。
  • 李白PK辛棄疾,誰做的詩狂傲無比 網友:還是他的詩狂,李辛不能比
    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這首辛棄疾寫的是不是更狂,特別是最後一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這是多麼的豪邁,放蕩不羈,點出作者內心的雄心壯志,有氣吞萬裡山河的氣魄,李白的眼中,只有一人,而辛棄疾的眼中整個天下,他的格局不知道比李白大了多少。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裡的寄奴、元嘉、佛狸都是誰?
    南宋詩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極為著名。尤其是那句「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更成千古名句。但這首詞裡涉及到的人物相當之多,有孫仲謀、寄奴、元嘉、廉頗。還有一位,不看注釋估計讀者都不知道這其實指的是一歷史人物:佛狸。大家對孫仲謀和廉頗二位是耳熟能詳,但剩下幾位則鮮為人知。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只是開頭七個字,便氣吞萬裡如虎!
    所以李白的詩歌作品,無論是歌詠自然風光,還是抒發內心的情感,都具有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如李白的經典詩作《望天門山》。《望天門山》是李白初次出蜀途徑天門山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李白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在這首詩中,你既能看到天門山雄奇壯觀的景色,也能體會到江水浩蕩向東奔流的磅礴氣勢。
  • 今天是辛棄疾誕辰880周年,你可知這位詞人將領的故事?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很多人都能背出辛棄疾的詩詞。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5月28日,是著名詞人辛棄疾880周年紀念日。
  • 辛棄疾最幸福的一首詞,寫出了真正的詩和遠方,800年來廣為流傳
    提起辛棄疾,更多人沉迷於他的豪放和霸氣:"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 【好詩】辛棄疾: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想當年,他騎戰馬披鐵甲,刀槍空中舞,氣吞萬裡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學黷(dú)武,效法漢將伐匈奴,沒能夠封山紀功狼居胥,卻要倉皇向南逃,時時回頭向北顧。我登上山亭望江北,還記得四十三年前的舊事一幕幕:烽火連天鏖(áo)戰苦,揚州一帶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顧?拓跋燾(tāo)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誰能派人來探問:廉頗將軍雖年老,飯量還好嗎?
  • 辛棄疾描寫中秋月,滿堂燭花歌從容,送給期盼團圓的您
    南宋詞人辛棄疾本想如往年一樣,在中秋之夜美美地欣賞那明月的清輝,最後卻悵然若失,一起來看看到底什麼原因。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棄疾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
  • 辛棄疾經典的詩詞是什麼?看看這幾首詩如何
    辛棄疾,人中之傑,詞中之龍,文能執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你認為辛棄疾最經典的詩詞是什麼?其他答案,歡迎評論區補~~1、《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辛棄疾有首詞,五句話抄了五個人,沒有一字是原創,卻成永恆經典
    在寫詞這件事上,辛棄疾絕對是個天才。在豪放詞領域,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寫有名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在婉約詞領域,他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寫有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讀解中華古詩詞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上)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記得在高中時,就在語文書上學過,也曾經跟老師和同學們,為這首詩詞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如今想來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在讀古詩詞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張白紙,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不了解的典故可以查資料,千萬不要被語文老師所介紹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給自己造成了先入成見,尤其是關於作者內心思想的先入之見。
  • 南宋詩詞的家國情懷與金戈鐵馬
    辛棄疾作為一介書生,投筆從戎,立下了恢復中原的鴻志,積極投身到抗金的隊伍。然而,他「醉裡挑燈看劍,夢裡吹角連營」的豪情壯志卻不被朝廷重用,賦閒在家的他壯志難酬,發出了「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無奈感慨!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辛棄疾很「滑稽」的兩首詞,初讀開懷大笑,再讀黯然神傷
    但對辛棄疾來說,同很多大詩人一樣,他寫詞不過是消遣而已,實際上,辛棄疾是一個軍事家,都說辛棄疾與蘇東坡都是豪放派詞人,其實兩人對軍事都有很深的造詣。而且辛棄疾自己也帶過兵,戰鬥力出眾,他自己就幹過「踏破聯營」的事,他的朋友朱熹(朱子、聖賢那個)都敬他為「辛帥」。
  • 硬漢柔情 辛棄疾那些柔情和小清新的詩詞
    那麼今天我們便不談那個「醉裡挑燈看劍」的辛棄疾,也不談「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辛棄疾。我們了解一個柔情似水,熱愛生活的男人。二:想當年金戈鐵馬,而今驀然回首硬漢也有柔情時,辛棄疾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柔情在他筆下讓人駐足留戀,沉浸其中。而要說柔情,我們首先會想到那首《青玉案 · 元夕》,那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紅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