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銅催化不對稱炔丙基轉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

2021-01-10 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銅催化不對稱炔丙基轉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邵龍 4月19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胡向平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在銅催化不對稱炔丙基轉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運用一種脫矽活化的新策略,成功實現了Cu-催化的炔丙醇酯與β-萘酚及富電子苯酚間的不對稱[3+2]環加成反應,相關研究結果以通訊形式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德國應用化學》上。

 

在炔丙基轉化反應中,有效形成亞丙二烯基銅活性中間體是實現反應的關鍵。針對傳統的由端基炔丙基化合物形成亞丙二烯基銅活性中間體能力不足的缺點,該研究利用銅能高效促進Csp-Si鍵開裂的特點,提出以三甲基矽基保護的炔丙醇酯為底物,通過脫矽活化的策略,實現亞丙二烯基銅活性中間體的不可逆形成。基於這一反應策略,研究人員利用自主發展的高位阻手性P,N,N-配體,成功實現了炔丙醇酯與β-萘酚及富電子苯酚間的不對稱[3+2]環加成反應。這是該研究團隊繼2014年提出脫羧活化的炔丙基轉化策略(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410-1414)後,在炔丙基轉化反應中實現的又一催化活化策略。這些反應策略的提出與實現有效拓展了催化不對稱炔丙基轉化反應研究探索了新的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金玉奇、李剛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於霆和復旦大學教授叢春曉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
  • 大連化物所模擬自然光合作用體系光電分解水制氫研究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模擬自然光合作用體系光電分解水制氫研究獲進展 2018-02-2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太陽能研究部研究員李燦指導的博士生葉盛等人,在模擬自然光合作用構建高效的人工光合體系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法國裡昂催化研究所所長訪問大連化物所
    12月11日,法國裡昂催化研究所所長、中法催化聯合實驗室(LFCC)法方主任Thierry des Courieres博士對大連化物所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工作訪問。訪問中,大連化物所李燦研究員主持了LFCC合作研究項目進展討論會,承擔LFCC的主要科學家參加了會議。
  • 大連化物所發表C-S鍵催化活化研究綜述文章
    大連化物所發表C-S鍵催化活化研究綜述文章 2020-07-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過渡金屬促進的C-S鍵催化活化與轉化」的綜述文章,系統介紹了自2012年底以來,該領域涉及均相過渡金屬催化與促進的C-S鍵催化活化交叉偶聯形成碳-碳鍵與碳-雜原子鍵研究的進展。
  • ACIE:惰性化學鍵催化活化研究新進展
    通過在烯烴分子的一端引入給電子的二硫烷基、在另一端引入吸電子的羰基來活化內烯烴碳-氫鍵的策略,研究人員高效實現了鈀催化的內烯烴碳-氫鍵與端烯烴碳-氫鍵的直接偶聯反應,合成了多官能團化的丁二烯衍生物。這是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餘正坤研究組、孫承林研究組和陳吉平研究組合作的惰性化學鍵催化活化研究最近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確認半導體光催化劑活性晶面依賴的本質原因
    大連化物所確認半導體光催化劑活性晶面依賴的本質原因 2020-03-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李仁貴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暴露晶面的本質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蘭州化物所C-N鍵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漢民帶領的研究小組在1,3-二胺的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過渡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由基元反應構成,整個催化過程所涉及的金屬親核試劑的產生、轉化和淬滅等都是通過基元反應來實現。其中通過基元反應形成金屬親核試劑是反應得以發生的關鍵,而一個新的基元反應的建立往往能夠促使新的化學反應的誕生。
  • 光催化劑晶面間電荷分離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紀念郭和夫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和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化物所舉行
    1949年他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來到大連,為大連化物所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在此後的45年的時間裡,郭和夫一直從事有機化學、石油化學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將大連化物所的絡合催化科研水平提高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接著,研究員陸世維介紹了郭和夫的學術成就,深情回顧了郭和夫將科學研究與國家需要相結合,為研究所學科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
  • 化學所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
  •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還原一氧化碳直接制乙烯
    央廣網大連12月20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陳瑞雪 高鶴華)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鄧德會研究員團隊成功實現電催化一氧化碳高選擇性直接製備乙烯,為高選擇性、低能耗地通過一氧化碳製備乙烯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石腦油催化裂解是工業上製備乙烯的主要方法之一,該方法通常需要8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還會產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廢氣,帶來環境汙染的問題。近年來,研究人員也發展了非石油路徑。
  • 科學家綜述C-S鍵催化活化研究
    最近,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有機金屬催化與合成研究組相關惰性C-S鍵催化活化的研究工作受到關注。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煤取代石油」制烯烴技術機理研究再升級
    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忠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員的團隊,在甲醇制烯烴的生成機理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這一技術進步我國石化產業發展,實現「石油替代」戰略,保證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這一團隊又創造了新的功勳。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現代化學工業的發展對低碳烯烴的需求日漸攀升,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 分子篩催化劑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日前,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領導的研究組,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UV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Active Sites and Synthesis Mechanisms of Transition Metal-Containing Microporous
  • 高比能量鋰硫二次電池研究獲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15Ah鋰硫電池充電(08-21-16-48-49)   科學網大連8月22日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王崇) 8月2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陳劍研究員帶領先進二次電池研究團隊,在高比能量鋰二次電池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製成功額定容量15 Ah的鋰硫電池,並形成小批量製備能力。
  • 萬華集團總裁丁建生訪問大連化物所
    8月25日,萬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建生一行3人到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訪問。座談會上,副所長劉中民對丁建生的到訪表示歡迎,並介紹了研究所在相關領域的科技進展。丁建生介紹了萬華集團的主營業務、發展戰略和此行來訪的目的,表達了在化工、新材料及資源環境等領域與大連化物所開展合作的迫切願望。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03-20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ClCF2H(簡稱R22)曾經是應用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一類傳統製冷劑,近年來,由於國際環保政策調整,R22作為製冷劑的用量逐年減少,為了開發R22的新用途,化學家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家雞矮小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央廣網昆明9月26日消息(記者李健飛)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家雞矮小化研究中獲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進化生物學領域雜誌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人類的馴化和選育使得家雞成為表型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