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2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標題:
周晉峰會環保志願者,談瀕危動植物多元化保護,助力長江、黃河流域大保護2019年12月12日,資深綠會志願者邵文杰到訪,與周晉峰博士暢談甘肅天水市五小葉植物保護研究所的發展、中衛騰格里沙漠汙染場地後續治理、荒野保護業務促進、長江黃河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基因多樣性對生態安全的重要性。
會面首先談到中衛騰格里沙漠汙染場地後續的治理。周晉峰及邵文杰都肯定了綠會志願者在巡護方面所做的工作。周晉峰博士提出:綠會將努力保持自身的生命力及影響力,努力給志願者們提供最強有力的保障。同時也希望志願者們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綠會的品牌,志願者與綠會之間好的互信、互動、互相支持,以生態文明為目標,將更有利於團隊發展。
甘肅天水市五小葉槭的保護,雙方也有共識。雖然依託綠會「中華五小葉槭保護地」成立了天水市五小葉植物保護研究所,但雙方都認為,五小葉槭的成功保護,還應該保護它們的野外種群和棲息地,應該開創瀕危植物保護的先河,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所有瀕危植物的保護,以植物為主,多元的保護都可以運作起來。
雙方還提到了荒野保護業務的促進,並且都對2020年3月世界荒野大會WILD 11感興趣。此次會議將在印度召開。如確定成行,將開始著手準備參會等工作。綠會也將在參會支持上給予邵文杰協助,綠會的「走出去」辦公室綠援系統已相對成熟並且能給與足夠的支持。
邵文杰還提出了雙方都高度關注的河流生態面臨的問題,表示要投入更多精力推動河流生態系統的保護。他談及從重慶等地小水電站開始,推動國家對各地對小水電下洩生態流量加強監管。他關注極危魚類川陝哲羅鮭的命運,它最後家園或被水電站毀掉。川陝哲羅鮭是長江上遊旗艦物種,目前人工繁育沒有出現第二代。
在就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進行的探討中,周晉峰和邵文杰均澄清了保護的一個誤區:即人工繁育不能代替野外種群保護、野外棲息地保護。因為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存在的基礎,是確保生態安全的「銀行」。而人工繁育不僅將讓棲息地保護失去緊迫感,而且讓物種的基因多樣性喪失。這一點務必警惕。
雙方提出希望以野外旗艦物種、標誌性物種為抓手,像保護穿山甲、江豚等旗艦物種一樣,來系統的達成生態保護的目的。周晉峰還指出:紮實做好旗艦物種棲息地的保護比人工繁育來的更有意義。公眾的了解、參與、推動相關政策制定,相關設施的完善,才能真正落實長江、黃河大保護。要透過野外旗艦標誌性物種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進步。可以通過地方保護機構的牽頭,成立中華保護地等多種形式促進物種保護。
希望更多的志願者,兄弟單位都可以參與進來,建言獻策,共同促進長江、黃河流域的大保護。
文/penny 審/花花、SWJ 責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