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招牌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亮相...

2020-12-24 新華報業網

  細心的市民或許會發現,位於無錫惠山古鎮下河塘的導覽牌上,多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LOGO字樣和圖案標識。據了解,這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標識形象系統,它是由漢字運河組成的水紋,水紋可以首尾連接,連續不斷,象徵大運河延綿不斷地從歷史中緩緩流向未來。目前進行的標識形象系統導入應用將先期在清名橋核心展示園和惠山古鎮核心展示園內呈現,這些標識導覽牌將在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前完成布點設置。之後,無錫將適時優化設計運河沿線景觀風貌,加強點線串聯,充分展示大運河無錫段變遷歷史和無錫城區空間記憶標識,展現無錫深厚的文化底蘊。

  記者從無錫市運河辦了解到,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國家推進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有利於生動呈現運河文化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充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久影響力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大生命力。無錫根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的相關要求,整合大運河無錫段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對一系列主題鮮明、內涵清晰、邊界明確、功能完善的大運河公共文化空間進行梳理,確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無錫建設保護區的主要空間布局結構為「兩園三帶十五點」。

  近年來,無錫市委市政府按照文化遺存保護、文化價值弘揚、生態保護修復、沿線環境建設「四個走在前列」的定位,對照建成「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標準,組織編制《無錫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為彰顯無錫發展品質和特色提供方案指導。設立首期4億元的無錫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基金,為運河沿岸文旅產業提供多樣性、專業化的金融支撐保障。在江南大學成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無錫分院,為大運河傳承保護利用提供智力支持。積極推進闔閭城考古遺址公園、惠山古鎮文化旅遊二期工程、伯瀆河文化公園等一系列大運河重大項目和工程,為建設傳古揚今的文化帶、綠色宜居的生態帶和享譽中外的旅遊帶厚植髮展基礎。

  下一步,按照規劃要求,無錫將強化精品理念,高質量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無錫建設保護區建設工作,確保於2021年完成建設任務。建設過程中將注重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提升配套服務功能、合理組織交通流線、豐富文化體驗活動、加強整體風貌控制,力爭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示範展示區,進一步展示「千裏運河·獨此一環」的獨特魅力,擦亮叫響「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品牌。(韓玲)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無錫設立首期4億元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基金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7日訊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消息,無錫市委市政府按照文化遺存保護、文化價值弘揚、生態保護修復、沿線環境建設「四個走在前列」的定位,對照建成「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標準,組織編制《無錫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為彰顯無錫發展品質和特色提供方案指導
  • 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江南水弄堂 運河絕版地
    核心提示: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該市南長區,它以清名橋為中心、古運河為軸線,素有「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之美譽。2007年年底,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修復工程正式啟動。  古運河上的清名橋  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該市南長區,它以清名橋為中心、古運河為軸線,素有「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之美譽。
  • 淮安在全省率先導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識別系統
    近日,我市在清江大閘、中洲島、文廟、御碼頭、楚秀園、清晏園等地新建了多處導覽導視牌,標牌的醒目位置標有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LOGO字樣和圖案標識。目前,我市已經全面完成清江大閘核心展示園、總督漕運公署核心展示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識別系統的導入工作,成為全省率先完成今年任務的地級市。
  • 江南視點 | 無錫「江南水弄堂 運河絕版地」的華麗轉身
    但黃埠墩並非無錫最古老的運河遺蹟,「早在公元前11世紀末,泰伯、仲雍兄弟禪讓王位,南奔吳地,定居於無錫梅裡,率領民眾興修水利,開鑿了泰伯瀆。」無錫市原市水利局副局長、水利專家徐道清告訴我們。在無錫段運河遺產點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乘船遊覽,船駛過清名橋便能看到左側一條河流匯入運河,這就是泰伯瀆,也稱伯瀆河,東起漕湖,西至運河,全長80餘裡。
  • 「財經縱橫」戴斌 :文化公園·運河旅遊
    戴斌 :文化公園·運河旅遊財經縱橫更加令人開心的事情是,納入國家戰略體系的大運河、長城和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在設立工作專班、資源普查、發展規劃、項目建設等方面已經有了早收清單。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部署和親自指揮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曙光在前,即將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江南水弄堂 運河絕版地
    運河從南長橋到清名橋一段,水面寬約20米,河道兩岸民居鱗次櫛比,並有寺、塔、橋、窯、坊、街、驛館、碑等等夾雜其中,稱江南水弄堂,也是無錫「運河絕版」 !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留下詩句:「兩水迴環抱一洲,不通車馬只通舟。」元代,浙江海鹽書畫家趙孟頫有詩:秋滿梁溪伯瀆川,盡人遊處獨悠然。
  • 全省率先導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系統!打造淮安樣板!
    近年來,淮安高效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在全省率先導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系統
  • 無錫市清名橋街區:江南水弄堂 運河絕版地(圖)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據史料記載,3200多年前,泰伯奔吳定居梅裡(今無錫梅村),於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內開鑿了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伯瀆港,後吳王夫差開鑿無錫古運河,至隋、元時期,伯瀆港、無錫古運河與京杭大運河連通,成為貫通中國南北水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 「財經縱橫」戴斌:文化公園·運河旅遊
    戴斌 :文化公園·運河旅遊財經縱橫★★★★★(本文為作者在大運河文化旅遊產業投資合作論壇上的主題演講)尊敬的無錫市人民政府杜小剛市長更加令人開心的事情是,納入國家戰略體系的大運河、長城和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在設立工作專班、資源普查、發展規劃、項目建設等方面已經有了早收清單。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部署和親自指揮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曙光在前,即將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南長街 江南水弄堂 古城
    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 無錫大喜事: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錫開幕
    他說,大運河無錫段是文字記載開鑿最早的江南運河一段,積澱了無錫歷史的深厚底蘊、彰顯了無錫文化的獨特韻味、濃縮了無錫生態的亮麗風景、滋養了無錫經濟的興盛土壤,在千百年的滄桑巨變中造就了無錫「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的美譽。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 舟行碧波上,運河絕版地!運博會嘉賓暢遊無錫古運河,打開城市千年文脈
    在悠揚婉轉的《古運河之戀》歌聲中,前來參加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的中外嘉賓由無錫運河公園碼頭登岸,踏上了一艘艘江南畫舫,開啟了夜遊無錫古運河的神奇旅行。「3000多年前,被譽為『江南人文之祖』泰伯來到吳地後,帶領吳地先民開鑿了無錫歷史上第一條人工河流伯瀆河,後來成為無錫古運河的前身,由此孕育出無錫這座擁有3100多年文字記載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無錫:從「江南水弄堂」走向「運河大天地」
    8月12日,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於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等標誌性項目,辦好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打造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江蘇樣板」。
  • 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此文章來自於馬蜂窩博主——彪標清名橋古運河景區清名橋 古運河景區是 中國 大運河申遺的首批申遺點,被譽為「運河畔的露天博物館」。據史料記載,3200多年前泰伯奔吳定居梅裡(今 無錫 梅村),於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內開鑿了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伯瀆港,後吳王夫差開鑿無錫古運河,至隋、元時期,伯瀆港、無錫古運河與京杭大運河連通,成為貫通中國南北水道的重要組成,至明代街區已經達到鼎盛。從「運河古邑」牌坊走過,遊客便進入了上塘區。
  • 第二屆運博會|戴斌:建設文物有保護、文化得傳承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戴斌認為,大運河具有2500年的漫長歷史,但時至今日,大運河有的軍事、漕運、水利等功能已經被鐵路、公路、南水北調等工程所取代,全面恢復歷史盛景已經不再具有現實可能性。在他看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目標不可能也不必要穿越歷史回到過去,而是要在功能重構的基礎上賦予文化遺產以當下的意義。
  • 江蘇無錫:第二屆運博會將開幕 「江南水弄堂」迎來「高光」時刻
    2020年9月3日,江蘇省無錫市,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外辦、省文聯、無錫市人民政府、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運博會」),將於今晚在無錫梁溪清名橋開幕。「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 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梅耀林、姚秀利、劉志超、索超)《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範式與實施路徑,為大運河沿線兄弟省份,以及長徵、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編制提供了經驗借鑑。
  • 無錫: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更有大運河穿城而過,縱觀無錫幾千年文明史,水一直是其社會發展和文化積澱的基本載體。這裡不僅擁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秀麗風光,更有延綿千載的水文化傳承。如今,無論是「太湖美」的市歌,還是「充滿溫情和水」的旅遊詞,都充分表明水文化 在這座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太湖的浩瀚寬廣與運河的靜美豐饒,更完美地結合在無錫獨一無二的氣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