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天氣真的開始變冷,古人說的「數九寒冬」,便是從這一天開始的。
在南方地區,普遍的習俗是吃湯圓。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著家庭和諧、吉祥。
2020年即將邁入尾聲,在12月除了要過聖誕節、跨年之外,別忘了還有冬至要吃湯圓!
而湯圓跟奶茶也很配。不少品牌也推出了湯圓奶茶,也出現了以湯圓為主打的奶茶品牌。在小紅書上搜「湯圓奶茶」,已經有1萬+篇的筆記。
圖片來自小紅書
去年,湯圓這個輔料就火了一把。當時最火的做法是,將湯圓串起來,做成頂料,提升一杯茶飲顏值的同時,拿起來就能吃,更新鮮、更有趣。
而現在,湯圓用在底料中,而且直接打出「湯圓奶茶」這個概念。
和很多小料相比,湯圓有具有先天認知優勢和情感連結,而且帶餡、不帶餡,有多種玩法,適配性強,也有很多玩法。
而且,相比做成頂料,把湯圓加入到茶飲中,更容易用茶湯來調節湯圓的溫度,口感更佳。
作為底料的湯圓小料,為了食用方便,做成小顆粒狀,並非是我們平日所食用的湯圓。
1、備料快,但最佳賞味期短
拿備料來講,煮好一份珍珠,加上用糖醃製,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左右,而湯圓僅用幾分鐘即可煮好。
備料煮製的時間短,但口感上的最佳賞味期也短,因為糯米本身的特性,湯圓煮好保溫30~60分鐘是最佳賞味期。
而在門店中,煮好的珍珠,一般4個小時以內皆可使用。
圖片來自小紅書
2、技術壁壘不高,難做出突破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不管是小湯圓還是大湯圓,本身技術壁壘不高,難做突破。和小芋圓、珍珠類產品對比之下,湯圓類的綜合性價比偏低,投入產出比不高。
或許正是因此,目前市面上多數品牌沒有在湯圓小料上做大的投入。
3、親切的口感,也是把雙刃劍
湯圓小料的一大優勢是情感連接。在過去,湯圓大多只有過節才能吃到,它是團圓、甜蜜的象徵。
但現今湯圓已不再那麼稀缺,親切熟悉的口感,像是一把雙刃劍,使得湯圓產品不容易做出價值感。
這也導致湯圓奶茶的評價兩極分化:
本身就喜歡湯圓軟糯口感的顧客,喝一杯「湯圓奶茶」會收穫1+1>2的快樂;而對湯圓無感的顧客,也很難被「湯圓奶茶」撩動。
圖片來自小紅書
不管湯圓是否有「短處」,它已經成為眾多奶茶類型中的一個音符。
在冬至、元宵節等節氣節日的時候我們會吃湯圓,它本身具備節日屬性。
奶茶店可以季節限定推出湯圓產品,比如冬至、元宵節,能把人帶回熟悉且懷念的味道,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感情。
1、團團圓圓豆花奶茶
A51植脂末 40g
紅茶水 250ml
果糖 15ml
豆花布丁 80g
芝士奶蓋 60g
白丸子串 3粒
熟豆粉 適量
熱水 50ml
製作步驟:
1、在奶昔杯中加入熱水、植脂末,攪拌均勻;
2、再加入紅茶水、果糖,啟動奶昔機攪拌均勻;
3、在打包杯底加入把豆花布丁;
4、再把奶昔杯中出品倒入打包杯;
5、倒上芝士奶蓋、放上一串白丸子;
6、在表面撒上熟豆粉,完成了!
2、歲歲平安紅莓茶
草莓肉 4個(搗汁)
果糖 25ml
草莓醬 20ml
毛尖茉莉茶水 250ml
冰塊 200g
芝士奶蓋 80g
紅丸子 串3粒
草莓幹碎 適量
製作步驟:
1、在奶昔杯中加入草莓搗碎;
2、依次加入果糖、草莓醬、茉莉茶水攪拌均勻;
3、再加入冰塊、啟動奶昔機攪拌;
4、把奶昔杯中出品倒入打包杯;
5、倒上芝士奶蓋、放上一串紅丸子;
6、再撒上草莓幹碎裝飾,完成了!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繫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