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申遺成功已經四周年,科技日益代替人力,24節氣你還需要嗎

2020-12-06 浮生又四日

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選標準主要有兩個,其一為具有傑出的文化代表性,對有關群體和文化多樣性具有特殊價值;其二為需要保護的緊迫性,特別是因面臨社會變革等因素缺乏保護而將消失的文化藝術形式。

今天是24節氣申遺成功的整整第四年,農業生產逐漸的科技化,24節氣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影響逐漸縮小,24節氣你還知道是哪些嗎?你還需要24節氣嗎?

肯定需要的,24節氣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悠久農耕大國的證明,是我國天文氣象學的輝煌成就,更是擁有五千年歷史底蘊的中華民族的驕傲。

二十四節氣的涵義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這種方式影響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農事活動以及傳統耕作形式,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發明了測定節氣的方法和儀器。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變化,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連續兩次測到的圭表影子長度,最長值或最短值之間相隔的天數是 365天。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1天為夏至,最長的 1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概念。

我國農曆上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三百十天的構成都是根據太陽運行黃經的軌跡來計算的。

由於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引發地面氣候變化的不同次序,以及天氣和動植物生長等一些自然規律的密切關係,將一年平均分為二十四等份,從春分點開始,每前進 15度為一個節氣;

運行一周後又回到春分起點,正好是 360 度太陽一周年的運動,並根據物候變化來命名不同節氣,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編排是根據天文學計算得來的,與季節、溫度、降水及物候的變化密切相關,是一套科學的農事指導方法。

二十四節氣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每一個節氣的名字都與節氣的特點相關,為了方便記憶,民間通常流傳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上半年是六一,下半年來八甘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二十四節氣所有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氣象檢測等現代科技手段逐漸取代二十四節氣的作用,但由於二十四節氣本身所具有的文學內涵和歷史底蘊,使得它在千年後依然在散發魅力。如今,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生活中,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符號。

下期筆者將繼續介紹24節氣作為文化符號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祝賀「廿四節氣」申遺成功!
    祝賀「廿四節氣」申遺成功!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廿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已有幾千年歷史的廿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小精靈科學室—24節氣的由來及劃分,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節氣嗎?
    一年共有個24節氣,你們知道24節氣都有哪些嗎?24節氣的由來是什麼?24節氣是怎麼劃分的及24節氣的意義都是什麼。接下來,讓小精靈嘟嘟來告訴你們吧!24節氣由來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成為中國古代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 「二十四節氣」十年申遺歷程綜述
    「從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到今天申遺成功,整整十年。」最早承擔這項工作的中國農業博物館陳列部前主任肖克之參與了此次申報工作的前期準備,「雖幾經曲折,但我始終相信這項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一定會被世界認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添「中國符號」。而「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則是多年來全社會各方面群策群力的結果。
  • 值得銘記—四年前的今天,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今天是2020年11月30日,我仍舊很清晰地記得,四年前的今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一刻,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感覺特別自豪。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是我們重新理解傳統文化的契機
    在中國民俗學會成立的申遺代表團從會議召開地點衣索比亞返回後,在中國社科院民俗學會召開了關於「二十四節氣保護」的專家座談會。借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喚起當代人日漸丟失的傳統知識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中國繼中醫針灸、珠算後第三項「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的代表作。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同學,你知道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嗎?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了,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農耕文明智慧的結晶,是華夏民族在長期自然環境中不斷總結、推演、歸納出來的。二十四節氣對人們的生活、農耕都有著極為科學的指導意義。即使是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依舊是如此。春季立春:鬥指寅;太陽黃經為315度。
  • 利用華邦四位機實現帶農曆24節氣萬年曆的低成本設計
    對於萬年曆的產品市場上已經有了很多,但是帶有農曆24節氣,同時用LED數碼管顯示的萬年曆在市場上的銷售價明顯偏高,究其原因是因為如果將農曆24節氣設計加入其中,就要增加軟體程序,這樣就會使相應的程序存貯空間加大,自然硬體成本就會隨之增加。所以,最好可以找到一種既可以實現其功能,又可以節約成本的單片機來實現。
  • 中國傳統的24節氣,精解
    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 農曆與24節氣的由來
    農曆其實是陰曆(月亮歷),24節氣其實是陽曆(太陽曆)。今天農曆,其實是清順治年間的《時憲歷》,是由德意志傳教士湯若望同志搞出來的,冬至日的測算是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準。與中國古代的平氣法測算二十四節氣完全不是一碼事。
  • 農曆24節氣兒歌
    雨水節氣回娘家,帶上娃娃看爸媽;一段紅綢一罐肉,春意濃濃綻新芽。 註:雨水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我國北方雨水節氣的一個主要習俗是出嫁的女兒要和丈夫回娘家探望父母,給父母送一段紅綢和燉一罐肉.
  • 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憶二十四節氣申遺,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的魅力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還原二十四節氣申遺的現場,「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 環球網文化頻道: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文化部非遺司組織了歷史、民俗、天文力學、氣候氣象等各領域的學者專家,還得有非遺保護的專家用教科文關於非遺的語境和術語表達出來。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關於24節氣,你知道多少?
    我們的祖先又智慧地在這4個節點的基礎上向下細分,將每個季節平均分成6段,全年為24段,一段為15天左右,如此便有了「二十四節氣」。除了「節氣」與「中氣」之分,古人還將每個節氣的15天分為三候,即通過自然萬物的變化規律,將每個節氣分為三個階段。如立春的三候為:「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 遠古智慧的迴響:重讀二十四節氣
    編者按:要不是各地剛剛經歷建國以來最寒天氣,大寒當天北京零下23度,創歷史新低,大家幾乎忘記什麼是寒冷、什麼是暑熱,更加要忘記24節氣這個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的天人觀念。反季節、反時令的科技讓我們吃飽吃好,24節氣還重要嗎?科技讓人能上雪山、能下大洋,越來越自由,我們該怎麼看待自然?2016年,24節氣申遺成功。
  • 24節氣是「陰曆」?19年會有「倒春寒」,專家的預測老農認可嗎?
    24節氣是「陰曆」?19年會有「倒春寒」,專家的預測老農認可嗎?大家好,這裡是「更三農」,每日分享農村新鮮事,更有趣味冷知識!如果大家想持續看到更多農村新鮮事,請記得點上方「關注」呀!眼下,寒冬臘月裡,村民們也開始「備貨」過年了,如今距離新年已經不足一個月,農村的大集上也變得越來越熱鬧了!冬至數九開始,小寒今年交「三九」,在這段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裡,很多村民希望「逢九天降雪,來年豬狗不吃黑」,也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哪?(圖)
    關於24節氣,始終有一個小小的問題一直贏繞在我們的腦海裡,那就是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的哪?>     而24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24節氣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考研英語閱讀能力提升需要不斷地積累練習,通過閱讀來積累詞彙量,提升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衝刺階段,閱讀力度要加大,新東方網考研頻道持續分享一些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體育、科技等方面的文章,大家要多多拓展。下面一篇文章是關於24節氣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宅男吃貨福利貼:美女插畫師繪24節氣美食圖
    原標題:宅男吃貨福利貼:美女插畫師繪24節氣美食圖   24節氣美食圖   24節氣美食圖   李曉林,工業設計專業,北京自由插畫師。最近,她的手繪作品被各方網友瘋狂轉載!而近日,她的24節氣美食習俗手繪系列作品即將出爐。
  • 24節氣:秋分,中秋節的前奏!
    秋分節氣來了!2020年9月22日21:30:32,星期二,農曆八月初六(乙酉月戊辰日)龍雞六合日,將迎來農曆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金秋的第四個節氣「秋分」。秋分節氣,陰陽平衡,涼風徐來,南方也正式步入涼爽的秋季,馬上喜迎國慶71周年,一年中最隆重、歡悅的時光,來了!一.秋分綜述秋分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對應天秤座,北鬥七星指向地支「酉」位。
  • 大廚林述巍 把24節氣烹出「24味」
    在《中餐廳》中被眾人熟識 出版《林大廚的24味》回味酸甜苦辣 大廚林述巍 把24節氣烹出「24味」《中餐廳》第三、第四季主廚林述巍首部自傳式美食作品《林大廚的24味》,近日由北京出版集團-京版梅爾杜蒙(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出版,書中記錄了林述巍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轉中尋找優質食材,將中西方飲食文化融會貫通製作出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創意美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