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霍城縣:建成2個珍稀動植物保護小區

2020-12-16 大眾網

  新疆日報訊(記者任江報導)「11月底,我們建成了2個保護小區,對3種珍稀動植物進行保護。保護小區建成,將對霍城縣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髮揮積極作用。」12月11日,霍城縣林業和草原局項目辦主任黃濤告訴記者。

  新建成的保護小區是銀砂槐保護小區、黃喉蜂虎和崖沙燕繁育地保護小區,均位於霍城伊犁河谷國家溼地公園內。保護小區,指微小型的保護區,由於面積小,各種保護措施容易落實。銀砂槐保護小區總面積15公頃,相當於2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黃喉蜂虎和崖沙燕繁育地保護小區更小,僅為6.5公頃。

  銀砂槐是珍稀植物,在我國僅分布在霍城縣圖開沙漠邊緣地帶。黃喉蜂虎在我國僅分布在新疆,是自治區二級保護動物。

  「銀砂槐保護小區採取分塊保護,主要保護銀砂槐集中分布區域、對比恢復區域等,通過嚴格禁牧、自然恢復、人工擴繁等方式進行保護;黃喉蜂虎和崖沙燕繁育地保護小區則重點保護這兩種鳥類的築巢土崖,嚴禁人畜進入,以免踩踏引起塌方,並加強觀測,給鳥兒佩戴環志、追蹤器等。」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沙漠工程勘察設計所溼地保護調查項目辦主任柴永斌介紹。

  保護小區實施最嚴格的保護措施,除科學研究外,禁止一切人類活動,可以實現完全禁牧,能有效保護珍稀或瀕危動植物。而保護小區的選址是針對動植物保護最核心的區域,如動物的覓食、求偶、繁殖、遷徙等核心環節,便於精準投放有限的資源和保護力量,實施「點穴式」精準保護。

  霍城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王健介紹,保護小區將實施微地形改造、食物鏈改造、棲息地改造、生態營造、圍欄建設、增加監測設備等一系列保護措施。「我們將全力保護好伊犁河最完整的河漫灘溼地生態系統。今後,還將在保護小區開展科普宣教及生態體驗活動,並建設地方生態保護、溼地保護志願者體系。」

  保護小區還為將來的生態旅遊開發留有空間。王健表示:「這就把『沉默』的生態資源變成可參觀、可參與的生態旅遊資源,為當地提供新的生態旅遊增長點,是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相關焦點

  •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強化就業政策 端穩百姓「飯碗」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強化就業政策 端穩百姓「飯碗」 2020-10-12 00: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羅布人村寨景區迎來秋季旅遊熱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羅布人村寨景區迎來秋季旅遊熱 2020-09-25 13:3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成都先後規劃建設四個自然保護區
    成都因獨特的地貌類型孕育了豐富的植被,保存了眾多的生物物種,目前已記錄的高等植物佔全國種數的十分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58種……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市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我市先後規劃建設了4個「森林及野生動物保護類型」
  •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2016年,中國森林總面積2.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1.93%。然而這個數字只是表面現象,主要集中在東南一帶,西北相對貧瘠,因此相對資源就比較緊張。第二就是針對動植物資源保護的整體觀念較差。
  • 浙江烏巖嶺頻現珍稀動植物 區域生態保護成效漸顯
    植物新種浙南木犀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此間珍稀動植物頻頻現身露相,該保護區管理中心相關科研人員表示,「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表明浙南片區生態保護的成效漸漸顯現。」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泰順縣西北部,西與福建省的壽寧縣、福安市接壤,北與浙江省的文成縣、景寧縣相鄰。
  • 基層動態 | 霍城縣法院以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 探索...
    基層動態 | 霍城縣法院以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 探索多元解紛新措施 2020-12-05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南嶺地區經濟生態發展共贏
    南嶺生態旅遊公路規劃626公裡,將充分利用既有國省道、縣鄉公路等路產資源,合理運用公路技術標準,配套相應的安全設施和,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南嶺地區公路的交通、景觀和遊憩功能有機結合,有效提高公路的通達性、舒適性和安全性,提升粵北生態發展區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推動南嶺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綠色發展要聞|​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野生動植物保護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會通過的決定,必將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保障,必將對加快實現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們必須將生態文明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才能加快推動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北崇禮:塞北小城華麗蝶變
    塞北小城華麗蝶變——崇禮借力冬奧機遇奮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2020年9月1日,無人機航拍張家口市崇禮區太舞滑雪場。冬季滑雪、夏季避暑、秋季賞景,如今的崇禮已經成為人們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河北日報資料圖) 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崇禮,這個曾經鮮為人知的塞北小城,因籌辦2022年冬奧會而迅速蛻變,故事多多。
  •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陸港區:加速挺進核心區標誌性工程
    這套信息化系統打通了物流信息鏈,實現了中歐班列運行體系跨國家、跨關區、跨場站、跨公司的無縫對接和智能高效運行,屬全球首創,是陸港區智能場站平臺建設的亮點,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2019年是陸港區高質量發展年。」
  • 用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發展主題是對發展方向、內容和目的的總規定和要求,是推動發展的基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強調指出,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 組圖| 海口這麼多溼地公園和溼地保護小區,你知道幾個?
    近年來,海口把生態建設作為當前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開展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全市將建設50餘個溼地公園和溼地保護小區。全市的溼地得到有效保護,溼地保護率達到55%以上,維持溼地的生態特徵,提高溼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對海口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起到舉足輕重的保護作用。
  • 石必成:保護長江,開啟石首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新華網 連迅 攝  新華網武漢1月17日電(劉曉麗)日前,湖北省人大首次開啟「代表通道」,石首市委書記、市長石必成就推進長江大保護、推進石首綠色崛起等話題接受了媒體採訪。  石必成介紹說,石首市地處鄂南湘北,橫跨荊江兩岸,坐擁90.3公裡的長江雙岸線,是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之一,圍繞「萬裡長江、美在荊江」的發展目標,石首市壯士斷腕,發出了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最強音。  石必成舉例說,在石首市的長江邊,一家骨幹化工企業長期以來因環保問題飽受非議。「痛定思痛,他們一次性投入一億多元對環保問題進行了深入治理,走上了良性發展之路。」
  • 伊通縣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伊通滿族自治縣緊密結合當前發展實際,準確把握上級要求部署,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加快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把綿陽建成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作為綿陽「班長」的劉超,又將如何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在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徵程中,通過高質量發展,把綿陽建成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談「高質量發展」率先建成四川經濟副中心翻閱2019年綿陽「大事記」,「推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綿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話題。
  • ...發展有底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_7x24...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2、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3、汲取中國的發展智慧(國際論壇);4、中國在環境治理上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5、中國代表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抗疫情;6、阿根廷與中企籤署四項鐵路合作協議;7、青島等五市握指成拳,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建設——融入新格局 培育增長極
  • 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野生動植物保護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會通過的決定,必將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保障,必將對加快實現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們必須將生態文明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才能加快推動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 布小林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強調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為新時代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十抓十促」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之應城鹽化工轉型升級路
    「鹽海」的綠色蝶變——「十抓十促」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之應城鹽化工轉型升級路  應城素有「膏都鹽海」美稱。  該市建成以製鹽為基礎、以兩鹼為主體的全省最大鹽化工業基地,年產原鹽佔到湖北全省鹽產量的八成。  2007年,應城市化工產業集群被確定為湖北省首批重點支持產業集群之一。
  • 藏著1000多種珍稀動植物!陽江這裡有個「世外桃源」
    藏著1000多種珍稀動植物!20多年來,在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下,大批珍稀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群眾同守共護的網絡格局日益完善。主要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目前,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1075種,隸屬於615屬、187科,分別佔廣東省維管束植物種類7055種的15.3%、1645屬的37.4%、280科的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