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2日20時訊(記者 李華僑)今(12)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百川歸海——天津博物館藏明清書畫展」媒體見面會。據悉,這是繼「新春系列展:靈鼠迎新」之後,該博物館的又一新春檔展覽。該展覽從1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一直持續到4月12日。
展覽從1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一直持續到4月12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周盈 攝
記者了解到,該展依託天津館藏資源優勢,從明清紛繁複雜的繪畫流派入手,梳理各流派的藝術特色,選取以戴進、沈周、董其昌、藍瑛、龔賢等所代表的「浙派」「吳門」「松江」「武林」等十一個畫派作品進行展示。展覽在闡述繪畫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的同時,也勾勒出明清中國繪畫的總體面貌。
在此次展出的藏品中,有一幅名為「洪井圖軸」的作品,作者為清代書畫家鄭旼。洪井又名洪井洞、洪崖洞,是傳說中上古仙人洪崖修道煉丹之處,在南昌市灣裡區翠巖路北側山谷中,本圖即描繪了這一名勝。
展覽勾勒出明清中國繪畫的總體面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周盈 攝
對於來自安徽的「洪崖洞」來到重慶,天津博物館書畫研究部副主任邢晉表示:「這幅作品描繪的修仙地點,正好與重慶的洪崖洞重名,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希望能夠吸引重慶市民參觀。另外,從藝術創作上來說,這幅畫採用了比較簡潔的筆觸,山石表面基本上不做皴法,只是勾勒山的輪廓,也值得書畫愛好者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以繪畫流派為話題的展覽,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已展出的諸多書畫展中尚屬首次。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展覽每幅藏品的簡介,不僅包括了作者生平、藏品簡析等,甚至還囊括了題跋、款式、作者創作時的年齡等更為詳細的信息。觀眾能從清晰的線索中理清中國繪畫的發展軌跡、師承關係以及流派之間的風格差異,從另一個側面了解中國繪畫的藝術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