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福報的人,往往求財富就能得到財富,求名利就能得到名利。
然而,我的一位朋友,已過不惑之年,卻一直窮困潦倒。有一天,他告訴我,最近他去寺廟拜見了一位99歲的老僧,並向老僧請教怎麼才能求得福報。
老僧並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輕輕地翻出《金剛經》,給他看了一段文字: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如是。不可思量。
我朋友不理解這段經文的意思,但直覺告訴他,這句經文肯定含有無量的智慧,於是向老僧頂禮,懇求老僧開示。
老僧看到朋友十分虔誠,於是講了下面一些話,這些話就是老傑談《金剛經》第4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想要求福報,就要多布施,這樣布施福報才最大!
老僧說,你已經年過四十,但是一直窮困潦倒,至今一事無成,根本的原因是你在平時生活中沒有修福報。
佛家講究因果,一個人布施什麼就會得到什麼,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一直窮困,福報不夠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布施不夠多。
我的朋友問道:」我已經很窮了,外債纍纍,怎樣布施呢?「
老僧回答說:」布施並不一定是施捨財富,有些事不用花錢也可以布施。比如說,經常以慈祥、善意、明亮的眼光看待父母、師長及周圍一切的人;對待別人和顏悅色;經常鼓勵、讚美別人。這些都是布施。「
朋友聽了,恍然大悟。但是,想起剛才老僧讓他看的那句經文,對」無住相布施「還是不太理解。於是再次拜請老僧開示。
於是,老僧繼續說到:想要求福報,就要多布施,布施時要做到」三輪體空「,這樣福報才最大。
第一個是施空。在布施的時候,能布施的這個人,就是你自己,其實是一個假象的」假我「,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成,空無自性。
雖然你是想求福報,但是你在布施時不應該抱有希望通過布施帶來福報的心,也就是說沒有希望得到回報的這種心,要只談耕耘不談收穫。
第二個是受空。對接受布施的對象,也不應該生起執著心。因為你所布施的這個對象,也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成,也是空無自性、了不可得。只有這樣,才能生起平等心,也不會生起輕慢心。
例如,有一個貧困的孩子,他經過你的救濟而長大成人有所成就,如果他對你沒有報恩的想法,你就會對他生起輕慢心和嗔恨心,甚至會說道:「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一點也不知道感恩,當初如果不是我幫你,你也不會有今天」,這是我們普通大眾的心理,這種心理一定不能有。
第三個是施物空。就是指你所布施的那些財物,它從本體上來講都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都空無自性,所以對財物也不要生起吝嗇之心,更不要因為布施了以後而生起懊悔之心。
最後,老僧再次強調說,想要求福報,就要多布施,布施時要做到」三輪體空「,這樣福報才最大。朋友聽了感覺豁然開朗,受益匪淺。
最近他給我發微信說,按照老僧的開示,他一直在努力,感覺心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整個人變得更陽光了,人緣也越來越好,自己的境況也在一天天慢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