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老僧開示:想要求福報,就要多布施,這樣布施福報才最大!

2020-12-12 老傑說道

一個有福報的人,往往求財富就能得到財富,求名利就能得到名利。

然而,我的一位朋友,已過不惑之年,卻一直窮困潦倒。有一天,他告訴我,最近他去寺廟拜見了一位99歲的老僧,並向老僧請教怎麼才能求得福報。

老僧並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輕輕地翻出《金剛經》,給他看了一段文字: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如是。不可思量。

金剛經

我朋友不理解這段經文的意思,但直覺告訴他,這句經文肯定含有無量的智慧,於是向老僧頂禮,懇求老僧開示。

老僧看到朋友十分虔誠,於是講了下面一些話,這些話就是老傑談《金剛經》第4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想要求福報,就要多布施,這樣布施福報才最大!

老僧說,你已經年過四十,但是一直窮困潦倒,至今一事無成,根本的原因是你在平時生活中沒有修福報。

佛家講究因果,一個人布施什麼就會得到什麼,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一直窮困,福報不夠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布施不夠多。

我的朋友問道:」我已經很窮了,外債纍纍,怎樣布施呢?「

老僧回答說:」布施並不一定是施捨財富,有些事不用花錢也可以布施。比如說,經常以慈祥、善意、明亮的眼光看待父母、師長及周圍一切的人;對待別人和顏悅色;經常鼓勵、讚美別人。這些都是布施。

朋友聽了,恍然大悟。但是,想起剛才老僧讓他看的那句經文,對」無住相布施「還是不太理解。於是再次拜請老僧開示。

於是,老僧繼續說到:想要求福報,就要多布施,布施時要做到」三輪體空「,這樣福報才最大。

第一個是施空。在布施的時候,能布施的這個人,就是你自己,其實是一個假象的」假我「,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成,空無自性。

雖然你是想求福報,但是你在布施時不應該抱有希望通過布施帶來福報的心,也就是說沒有希望得到回報的這種心,要只談耕耘不談收穫。

第二個是受空。對接受布施的對象,也不應該生起執著心。因為你所布施的這個對象,也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成,也是空無自性、了不可得。只有這樣,才能生起平等心,也不會生起輕慢心。

例如,有一個貧困的孩子,他經過你的救濟而長大成人有所成就,如果他對你沒有報恩的想法,你就會對他生起輕慢心和嗔恨心,甚至會說道:「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一點也不知道感恩,當初如果不是我幫你,你也不會有今天」,這是我們普通大眾的心理,這種心理一定不能有。

第三個是施物空。就是指你所布施的那些財物,它從本體上來講都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都空無自性,所以對財物也不要生起吝嗇之心,更不要因為布施了以後而生起懊悔之心。

最後,老僧再次強調說,想要求福報,就要多布施,布施時要做到」三輪體空「,這樣福報才最大。朋友聽了感覺豁然開朗,受益匪淺。

金剛經

最近他給我發微信說,按照老僧的開示,他一直在努力,感覺心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整個人變得更陽光了,人緣也越來越好,自己的境況也在一天天慢慢改變……

相關焦點

  • 99歲老僧忠告:窮人想翻身,就去做這2件事,再忙也要看看
    很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想要求菩薩幫自己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獲取財富,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前幾年我也想脫離貧窮,我也去寺廟裡求了菩薩,可菩薩並沒有賜給我財富,反而是一位老僧的話,讓我脫離了貧窮。
  • 不是花很多錢去布施福報才會大,你要這樣做!
    有人說多布施就能發財,於是很多人開始布施,卻沒有變得富有。這是為什麼呢?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和尚去挑水,卻發現水缸怎麼都裝不滿,他就想也許是桶太小了,於是換了一隻大桶挑。就像很多人只注重布施,卻不知道還存在漏洞,如果裝福的容器有漏洞,福報就會積累不起來。沒有福報,我們如何發財呢?所以我們應首先把漏洞補上,這樣才會有福報。可是,如何填補漏洞呢?既布施也持戒,這樣才能填補漏洞,而且福報功德福報更大!
  • 佛教:用這種方法去布施,福報真的會越來越多!
    布施是增加福報最快的方式之一,佛家有這樣一句話:少施多報,多施少報。布施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對就會出現你布施很多,卻回報很少,若是方法對了,你布施很少但回報卻非常大。布施是獲得福報以及獲得財富最快的方式,因為布施是用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去幫助他人,這樣做不但可以去除自己的貪心,還能從中獲得很多好處。那些財富積累越多的人,越喜歡去布施。學佛人一定要知道,布施並不是布施越多越好,反而剛好相反,布施的越少福報或許會更多。
  • 怎樣布施,福報功德才會最大?
    所以他們對「布施」很在意,布施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種行為,是用來幫助我們積攢人緣福報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佛家的五種「布施」,多做這五種行為,不用刻意,也能得到很好的福報。你多說好話,讚美別人的話,那麼你的生活也會充滿正能量;而如果你成天抱怨,斤斤計較,那你的人生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 102歲老僧開示:拜觀音菩薩時,牢記2個字,福報自然來!
    我對他說:你可以去普陀山拜一拜觀音菩薩,但要謹記,拜菩薩之前先去寺廟裡拜訪一位老僧。那位朋友聽了我的建議去了普陀山,到了普陀山沒有急著去拜觀音菩薩,而是去寺廟裡拜訪了一位老僧,那位老僧今年102歲。朋友對老僧說:求高僧開示,我最近經常遇到倒黴的事情,該如何化解?老僧告訴他:你可以拜一拜觀音菩薩。
  • 懂布施的人都知道,存錢不如存福報
    佛教中的布施又分為三種 財布施 法布施 無畏布施 財布施 大家通常知道得比較多的是財施,財施還分為內財施和外財施。
  • 佛教:布施如何才能獲得福報?最簡單有效的五個方法!
    對於布施,不由多說。大家都有去做過,但效果如何「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在行布施所獲福報的基礎之上,行布施的方式方法也有不相同之處。從而導致了布施所獲福報大小也不相同。關於布施的方式方法,佛在《優婆塞戒經》之中講到過這麼五個方法,其也是最簡單有效的五個方法!一、至心施!
  • 佛教:布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和福報的大小嗎?
    佛教:布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和福報的大小嗎?布施,是佛教中的經典術語。布施是一種行為,是指將自己的金錢、實物分享給別人,尤其是那些有需要的人。在大乘佛法中,布施的種類有三種,一種是財布施,一種是法布施,另外一種是無畏布施。不過,對於眾生而言,一般最常見的還是財布施。不過,在進行財布施裡,往往也有些人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認為布施的東西越多,質量越好,所得到的功德和福報也就越大。相反,功德和福報也會變小。那麼,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故事吧!
  • 布施供養的時候,只要做好這一點 福報就是不可想像的
    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項主要內容,也是我們學佛的要做的,平時我們布施或者放生都會覺得沒有時間,或者沒有金錢,但是布施主要看的我們的發心,發心做好才是圓滿的。於是下一道命令,作為限制,說若有人布施佛陀飯食,聽佛陀講演,罰金五兩。  佛陀進入城內,向各家乞食,給民眾培植福田,以便使脫離苦海。民眾因法令森嚴,見佛陀到來,紛紛關門閉戶,不敢布施食物供養佛陀。佛陀環行全城一周,並無一人理踩,於是就想拿著空缽出城而去。  有一個做傭的僕人,很希望布施佛陀及僧眾,但她窮得一無所有,因此,總不能實現她的願望。
  • 70歲老僧告誡我:佛家有六戒,其中前三戒最消耗福報,要注意了
    三、戒淫邪70歲老僧說「第三戒,要戒淫邪」。萬惡淫為首,人一旦有了淫念之心,見到女色無法自持,就會做出有被道德良知之事。所以淫邪也是非常折損福報之事,要早早戒掉才是。四、戒妄語70歲老僧說「第四戒,要戒妄語」。俗話說禍從口出,說多無益。佛家主張要管住自己的口,莫要造下口業。「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 如何布施才有最大的福報?
    那麼,這種含芥蒂的「異化」布施會有福報嗎?學佛人到底該如何行布施?《增一阿含經》上有這麼一則故事:一個叫阿那邠邸的長者來到祇樹給孤獨園禮佛。佛問:「長者,你家常行布施嗎?」長者回答:「是的!只是我家不寬綽,所布施的飲食簡單粗鄙,多寡不一,只怕換不來多少福報。」
  • 一位老僧說:燒香拜佛時,牢記3句話,福報不請自來
    在我們老家有個習俗,每到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就會有很多人去寺廟裡燒香拜佛,有人會為家人祈求平安,也有人為自己求福報和好運,卻很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到底怎樣燒香,才能得到菩薩的保佑呢?一位老僧曾經提醒過我,燒香拜佛其實是講究方法的,不能盲目的求佛保佑,而是要在燒香時,牢記三句話,福報就來了。第一句話:相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燒香拜佛的目的,不是為了求佛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是為了要在佛前提醒自己,要相信因果,做一個善良的人。
  • 貧窮布施難,不一定非要財布施,布施一個笑臉都是福報
    貧窮,是因為過去慳貪,沒有修布施、沒有修供養,今生就會感的貧窮的果報。為什麼「貧窮布施難」?一者因為過去慳貪的習氣還存在,二者因為已經很貧窮了,沒有餘力可以布施。一般人不了解,布施能夠把貧窮、慳貪舍掉;假使把慳貪布施掉了,貧窮也會跟著布施掉。一般人到廟裡拜拜,都會祈求佛菩薩、神明賜給他好運、賜給他財寶,但是要他布施卻不太容易。
  • 想要福報,就要知道「業」與福報的重要關係!
    佛教在中國有著近兩千年的歷史,說起福報,就不得不提到佛家。歷史記載著福報的歷史文獻就有許多。張公禮《龍藏寺碑》:「故知業行有優劣,福報有輕重。」所謂的「業」就是人們所作所為有著莫大關係。那麼,業與福報都有什麼關係呢?
  • 一位老僧說:一個人的福報漏掉前,往往有這3個徵兆,不可不防
    但是可惜的是他持才自傲,不斷的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這種惡行不經意間又讓自己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福報流逝。我曾有幸在揚州禪智寺中拜訪了一位得道老僧,就此事向他請教過,老僧認為 :教授的打壓只是表面原因,自造業障,消磨福源導致福報竭盡,這才是他始終沒有得到升任的根本原因。
  • 101歲老僧的告誡:福薄命苦之人,牢記三句話,好運就來了!
    我在杭州西湖的靈隱寺,看到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雖然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我們還是不想生活又苦又累。杭州靈隱寺,住著一位101歲的老僧,老僧曾經告誡我:福薄命苦之人,牢記三句話,好運就來了。
  • 佛教:這則故事告訴你,布施給什麼人功德大,能快速得大福報!
    佛教:這則故事告訴你,布施給什麼人功德特別大,能快速得大福報!深信因果的人,今生能夠幸福,來世也能成就。所以,想要今生或者是來世生活幸福,福報深厚。那麼,一定要學會積累福報。那麼,福報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不是天天燒香拜佛就可以求來福報呢?答案是否定的。佛經有云,我們世間人的福報都是前世修來的。譬如說有人出身貴族,有人出身豪門,可是也有人出身貧窮。有人可以成為赫赫有名的企業家,擁有巨大的財富。這一切,都是前世修來的,甚至是經過了很多世累積起來的。
  • 福報是自己修來的,而不是自己求來的
    有人問上師:當今社會很多人燒香磕頭,祈求菩薩佛祖保佑升官發財,這樣做到底有意義嗎?上師答:去寺廟上香,拜佛,不能說沒有意義,因為這也是虔誠心的一種表現。但是凡夫俗子求的都是物質層面的東西,而不是心靈上的。求,本身就是一種苦,佛講人生八大苦,求不得就是其中之一。
  • 現如法師:想要獲得福報 去布施就對了
    他講到,縱觀佛教兩千多年的發展,寺院的運轉離不開居士信眾的布施。關於布施的類別,佛教中常見的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是一種獲得福報的善行。修布施,需要注重實踐和修煉,通過舍卻自己的財物等去布施供養給他人,從而達到自利利他的結果。
  • 怎樣布施獲得8種現世報?
    首先必須對『現世報』的定義加以說明,再來肯定布施絕對能獲得現世報的道理,你便會無話可說!所謂現世報的獲得,可大可小,可近可遠,可深可淺;不是一定要在布施後獲得大富大貴的事實,才叫做現世報。相對的,也不是一定要用財物布施,才叫做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