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顏六色,刷新諸暨人對清明粿的認知!就在大唐

2021-02-27 文明諸暨

在大唐街道府洲路草塔老街附近有一家店,店名叫「九隻艾米果」,專門賣各種口味的米果,有黃色、紫色、白色、綠色。艾米果,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吃的清明餜,而這家店讓大家刷新了對米果的認識。

  

店老闆朱錦奇,他講述了自己和艾米果的淵源。

  

1986年,朱錦奇離開諸暨外出務工,勤勞肯幹的他從最開始的電工學徒,發展到現在擁有6家企業。事業做得越大,肩上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重。「離開家鄉太久了,總想回來做點什麼。」朱錦奇說。

近年來,每逢重大節日,朱錦奇都會主動聯繫老家大唐街道屏塢村兩委會,出資進行各類慰問活動。去年上半年,得知村裡要成立關愛基金,他第一時間響應,捐款10萬元;下半年,又帶義診醫療團隊到村裡,為老人免費體檢。面對鄉親們的感謝,他總說:「有能力更要回饋家鄉,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每年的清明節前夕,很多諸暨人都會忙著做清明餜。在清明時節祭祀祖先、吃清明餜等民俗活動,是諸暨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諸暨人永遠的鄉愁。當然,朱錦奇也不例外。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他萌生了一個念頭:依託家鄉的綠水青山和特色美食,嘗試做高端服務。

  

2017年,在同學聚會上,朱錦奇嘗到了老同學戚偉幸和胡禮花夫婦做的清明餜,皮子Q彈、餡料飽滿,顛覆了他傳統的印象,也想起了小時候在老家時,母親做的清明餜。他當即有了想法:讓清明餜這種令人懷念的傳統美食走出家鄉,讓更多的人品嘗到。

  

那年,朱錦奇正好在杭州虎跑路四眼井開了一家精品民宿餐廳。於是,他就和戚偉幸夫婦商定,為自己的餐廳提供清明餜。那時,清明餜成了餐廳裡的一道特色點心,深受客人們的喜愛。

  

見清明餜深受大家喜愛,2018年6月,朱錦奇又有了在老家辦廠製造清明餜的想法,還專門組建了一支項目團隊,探討清明餜成為商品的可行性。

  

一年時間內,朱錦奇對市場反覆調研分析,戚偉幸夫婦則對產品反覆研發試驗。終於,在2019年8月,「諸暨九隻食品有限公司」註冊成立,並在草塔老街府洲路開了第一家店。「九隻,諧音我們土話講的「諸暨」,也表示它誕生於諸暨。清明餜是諸暨的叫法,我們想把它推向全國,讓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我就想了一個新叫法——『艾米果』,店名為『九隻艾米果』。」

  

隨著公司的成立,朱錦奇還幫助村裡不少閒置勞動力實現就業。

  

清明餜的做法不僅要傳承下去,還得加入新的元素,將它變成健康的傳統美食。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錦奇和戚偉幸夫婦為此吃了不少「苦頭」。

  

一般的清明餜都是糯米製成的,但糯米不易消化,有些人可能吃不了,朱錦奇就改成了粳米,更健康,更適合大眾口味。經過團隊的一次次嘗試和努力,現在做出來的米果皮子軟糯不粘牙,久凍後蒸煮也不會開裂。

  

「諸暨的年糕、藤羹很多都是五顏六色的,那我們的米果也可以啊。」朱錦奇用南瓜、紫薯代替了艾草,做出了五顏六色的艾果。

目前,除「九隻艾米果」一家實體店外,朱錦奇還在天貓、淘寶等線上平臺開設了網店,將產品賣到了北京、重慶、陝西等地。為了能讓上班族吃上方便營養的早餐,朱錦奇採用零下40℃的閃凍鎖鮮技術,快遞到家,只需要加熱10分鐘就能搞定一頓早餐。

  

「軟軟糯糯,還有股淡淡的艾葉清香」「給北方家裡人買的,讓他們嘗嘗南方的小吃,好吃又方便」「味道很正宗,還會再買的」……品嘗後的食客紛紛給了好評。去年,「九隻艾米果」在《傳承中華美食文化·浙江首屆最美味粿》評選中榮獲冠軍。

來源:諸暨日報

相關焦點

  • 諸暨文化禮堂變身「小劇場」,上演民俗清明望囡
    3月26日上午,諸暨市次塢鎮裡祠堂內,一出「清明望囡花粿情景劇」正在上演,村民們把這個臨時搭建的「小劇場」圍得水洩不通,吃著花粿,看著熱鬧。清明,是緬懷前人、感悟生命的時節,而在諸暨市次塢鎮,清明節卻沿襲著一個「望囡」的習俗。父母望囡,女兒探娘,是次塢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
  • 艾草綠了,龍遊清明粿香了
    年年艾草綠,清明粿泛香 又是一年清明至 清明粿——龍遊人清明標配美食 每年這個時候3月30日上午9點,在龍洲街道後田鋪村,村民汪越一家的廚房都早已騰出空間,長輩們正忙著揉面胚,因為疫情原因在家的汪越也加入到製作清明粿的行列中。「還是第一次親自動手做,以前都是吃現成做好的呢。」他說道,老一輩製作清明粿的一些工藝年輕人都不了解,剛好趁著難得的機會學一學傳統美食製作手藝。
  • 清明食葉!清明時節,你吃了樸籽粿、粽子嗎?
    潮汕有句老話,叫「時節做時粿」,指的是潮汕人遵循自然規律,按不同時間與節氣,利用時令植物來做粿品的習俗。清明期間,潮汕地區獨具特色的樸籽粿等應節粿品就十分熱銷。在潮汕地區,每到清明,樸籽粿就會成為很多家庭的必備粿品之一。最近,在市區各大粿品店,前來購買樸籽粿的市民不少。
  • 清明節吃清明粿,閩南的風俗
    清明粿是一種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清明草是清明粿的主要原材之一。清明粿的做法多樣,閩南這邊的清明粿是清明草(也就是鼠麴草),跟糯米粉揉成粉團,綿軟的粉團在手裡不斷捏揉,隱隱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揉好的粉團,取一小塊往裡面加入餡料,餡料可根據自己口味的喜好來添加可甜可鹹。
  • 清明節吃清明粿,閩南的風俗
    清明粿是一種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清明草是清明粿的主要原材之一。清明粿的做法多樣,閩南這邊的清明粿是清明草(也就是鼠麴草),跟糯米粉揉成粉團,綿軟的粉團在手裡不斷捏揉,隱隱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揉好的粉團,取一小塊往裡面加入餡料,餡料可根據自己口味的喜好來添加可甜可鹹。
  • 【清明】回平和! 咬一口艾草粿,春天的味道~
    現如今很多傳統的東西都逐漸開始消失傳統工藝承載著人情的記憶是一個時代留下來的標誌清明時節,平和人喜歡做艾草粿、吃艾草粿特別是用傳統工藝做成的艾草粿更是勁道爽口入口留下滿嘴的青草香或許就是最撩人的鄉愁小溪鎮高南村盧小斌一家人三代堅持用傳統手藝作
  • 包清明粿的葉片到底是什麼?
    包清明粿的葉片到底是什麼植物?今天的談天說地,就讓我們來聊聊福州清明節被誤讀的植物。鼠麴草艾草 各有美顏在清明節前後,清明粿上市,和福州傳統祭祀用的白色外皮的「[米][齋]」不同,它有綠色的外衣。福州本地的菠菠粿,外衣顏色是黃綠色的。而在一些烘焙店,出售的青團,顏色更接近於墨綠。
  • 舌尖上的清明美食: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怎麼做?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麥餡粿等清明小吃在平時也能吃到。日前,他向記者介紹了這幾種美食的做法。
  • 南方,到底有多少粿粿粿粿粿粿?
    圖/視覺中國 無米粿中有一種「水晶粿」,用番薯粉、生粉和面,餡用韭菜、胡蘿蔔、玉米、紫薯等調製,蒸熟後粿皮晶瑩剔透,粿餡五顏六色,食用時還要淋上一勺用蒜末、小蔥、豬油調製的滷汁。
  • 泉州石獅老街的「粿」香「粿」味(組圖)
    發粿   清明時節的石獅鳳裡老街,熙熙攘攘,人們忙碌著選購清明用品。除了石獅人清明必備的潤餅菜,一些粿品也十分暢銷,這不但是一種特色食品,還是石獅人逢年過節用的祭品,更是海外遊子心中的思鄉情愫。   1老街裡的多樣粿品   說起「粿」,大家都會想起石獅甜粿,大米加上白砂糖、金橘等輔料,經過制粉、溶糖、混合、入盒、上蒸籠等工序製成的粿品,是石獅特產的名片之一。
  • 最是那清明艾草粿,解我思鄉情愁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踏著春天的節奏,4月5日(三月初三)我國又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清明節氣,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時,氣候溫暖、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清明時節,閩南有吃清明果艾餈的風俗習慣。
  • 以「清明」之名品嘗春天:潮汕做時粿 閩南潤餅菜
    以「清明」之名品嘗春天:潮汕做時粿 閩南潤餅菜 2017年03月28日 16:27 來源:羊城晚報
  • 清明最該吃的葉子,加米粉做成「樸籽粿」,消痰清熱,吃過都說好
    導讀:清明最該吃的葉子,加米粉做成「樸籽粿」,消痰清熱,吃過都說好。3月轉眼已經過去,迎來了芳菲的四月,進入四月的第一個節日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有很多關於飲食方面的傳統習俗。其中有一種就是潮汕人常吃的『樸籽粿』。
  • 清明最該吃的葉子,加米粉做成「樸籽粿」,消痰清熱,吃過都說好
    導讀:清明最該吃的葉子,加米粉做成「樸籽粿」,消痰清熱,吃過都說好。3月轉眼已經過去,迎來了芳菲的四月,進入四月的第一個節日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有很多關於飲食方面的傳統習俗。其中有一種就是潮汕人常吃的『樸籽粿』。
  • 泉州石獅老街的「粿」香「粿」味(組圖)
    發粿   清明時節的石獅鳳裡老街,熙熙攘攘,人們忙碌著選購清明用品。除了石獅人清明必備的潤餅菜,一些粿品也十分暢銷,這不但是一種特色食品,還是石獅人逢年過節用的祭品,更是海外遊子心中的思鄉情愫。   1老街裡的多樣粿品   說起「粿」,大家都會想起石獅甜粿,大米加上白砂糖、金橘等輔料,經過制粉、溶糖、混合、入盒、上蒸籠等工序製成的粿品,是石獅特產的名片之一。
  • 諸暨23個鎮街「美食地圖」……
    >對於全體吃貨的諸暨人來說一天三頓不吃這些美食總覺得會缺點什麼那麼,各鎮鄉街道的人都會幹些什麼飯呢?說到應店街美食,最出名的就是應店街狗肉,這是不少諸暨人喜歡的冬季美食。諸暨人愛吃狗肉不僅是一個飲食文化,也是有很久遠的歷史淵源。一到冬天氣溫驟降的時候,一碗熱騰騰的狗肉,香味四溢,入口大嚼,絕對讓吃貨們大呼過癮。
  • 來「襪都」諸暨,一定要逛逛大唐襪業城,物美價廉實在是太贊了
    不知道從啥時開始,大唐襪業城就成了旅遊景點,第一次來到大唐,傳說中的襪業基地,小襪,中襪,長襪,褲襪……各種襪,琳琅滿目,實在是太贊了,物美價廉!大唐襪子市場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從最初的馬路市場發展到現在的中國大唐襪業城
  • 艾草粿飄香,老手藝最棒!
    有一種粿,叫艾草粿,寄託一份不變的鄉愁,更是遊客必品的美食...... 每逢清明, 艾草一出, 平和縣的村民為了紀念先祖的功德, 都會親手做艾草粿(又稱清明粿), 將其作為清明祭祀時的供品。
  • 潮汕人過清明節,食薄餅和蒸樸籽粿,濃濃的家鄉味!
    潮汕人以愛吃「粿」而聞名海內外。有一首潮汕歌:「潮汕人,想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候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潮汕的「粿」系列有著龐大的家族。清明節是祭祖的時節,潮汕人清明食薄餅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沿變來的。此外清明還蒸樸籽粿。
  • 諸暨大唐溪南村:相傳星墮於此
    諸暨市大唐街道溪南村就是這樣的一個村莊,這裡躺著傳說中的來自星星的石頭,這裡誕生過力大無窮的拳師,這裡生產的水果最遠賣到東北……鬥轉星移,世事滄桑,可以從溪南村窺見一斑。這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在諸暨縣誌上有記載,傳說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清朝《康熙諸暨縣誌·古蹟志》載:「落星石,在十七都,相傳星墮於此。石傍築淨舍,名星石庵,庵外有石楹,土名石扁擔。」清朝《光緒諸暨縣誌·山水志》亦載:「相傳星附墜於此,化為石,俗稱石扁擔。旁有星石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