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街道府洲路草塔老街附近有一家店,店名叫「九隻艾米果」,專門賣各種口味的米果,有黃色、紫色、白色、綠色。艾米果,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吃的清明餜,而這家店讓大家刷新了對米果的認識。
店老闆朱錦奇,他講述了自己和艾米果的淵源。
1986年,朱錦奇離開諸暨外出務工,勤勞肯幹的他從最開始的電工學徒,發展到現在擁有6家企業。事業做得越大,肩上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重。「離開家鄉太久了,總想回來做點什麼。」朱錦奇說。
近年來,每逢重大節日,朱錦奇都會主動聯繫老家大唐街道屏塢村兩委會,出資進行各類慰問活動。去年上半年,得知村裡要成立關愛基金,他第一時間響應,捐款10萬元;下半年,又帶義診醫療團隊到村裡,為老人免費體檢。面對鄉親們的感謝,他總說:「有能力更要回饋家鄉,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每年的清明節前夕,很多諸暨人都會忙著做清明餜。在清明時節祭祀祖先、吃清明餜等民俗活動,是諸暨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諸暨人永遠的鄉愁。當然,朱錦奇也不例外。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他萌生了一個念頭:依託家鄉的綠水青山和特色美食,嘗試做高端服務。
2017年,在同學聚會上,朱錦奇嘗到了老同學戚偉幸和胡禮花夫婦做的清明餜,皮子Q彈、餡料飽滿,顛覆了他傳統的印象,也想起了小時候在老家時,母親做的清明餜。他當即有了想法:讓清明餜這種令人懷念的傳統美食走出家鄉,讓更多的人品嘗到。
那年,朱錦奇正好在杭州虎跑路四眼井開了一家精品民宿餐廳。於是,他就和戚偉幸夫婦商定,為自己的餐廳提供清明餜。那時,清明餜成了餐廳裡的一道特色點心,深受客人們的喜愛。
見清明餜深受大家喜愛,2018年6月,朱錦奇又有了在老家辦廠製造清明餜的想法,還專門組建了一支項目團隊,探討清明餜成為商品的可行性。
一年時間內,朱錦奇對市場反覆調研分析,戚偉幸夫婦則對產品反覆研發試驗。終於,在2019年8月,「諸暨九隻食品有限公司」註冊成立,並在草塔老街府洲路開了第一家店。「九隻,諧音我們土話講的「諸暨」,也表示它誕生於諸暨。清明餜是諸暨的叫法,我們想把它推向全國,讓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我就想了一個新叫法——『艾米果』,店名為『九隻艾米果』。」
隨著公司的成立,朱錦奇還幫助村裡不少閒置勞動力實現就業。
清明餜的做法不僅要傳承下去,還得加入新的元素,將它變成健康的傳統美食。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錦奇和戚偉幸夫婦為此吃了不少「苦頭」。
一般的清明餜都是糯米製成的,但糯米不易消化,有些人可能吃不了,朱錦奇就改成了粳米,更健康,更適合大眾口味。經過團隊的一次次嘗試和努力,現在做出來的米果皮子軟糯不粘牙,久凍後蒸煮也不會開裂。
「諸暨的年糕、藤羹很多都是五顏六色的,那我們的米果也可以啊。」朱錦奇用南瓜、紫薯代替了艾草,做出了五顏六色的艾果。
目前,除「九隻艾米果」一家實體店外,朱錦奇還在天貓、淘寶等線上平臺開設了網店,將產品賣到了北京、重慶、陝西等地。為了能讓上班族吃上方便營養的早餐,朱錦奇採用零下40℃的閃凍鎖鮮技術,快遞到家,只需要加熱10分鐘就能搞定一頓早餐。
「軟軟糯糯,還有股淡淡的艾葉清香」「給北方家裡人買的,讓他們嘗嘗南方的小吃,好吃又方便」「味道很正宗,還會再買的」……品嘗後的食客紛紛給了好評。去年,「九隻艾米果」在《傳承中華美食文化·浙江首屆最美味粿》評選中榮獲冠軍。
來源:諸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