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全球誕生首例立體肝臟 幹細胞研究再現突破

2021-01-09 生物谷

對於再生醫療的探索再現新進展。日本媒體4日報導稱,該國橫濱市立大學教授谷口英樹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使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成功制出能在老鼠體內發揮功能的小肝臟,為世界首例用iPS細胞培養的立體肝臟。這對以iPS等為主體的幹細胞研究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這一成果被刊登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上,在此之前,現有的研究水平已經能夠用iPS細胞培養出肝細胞,但難以制出可在人體內發揮功能的立體結構肝臟。

iPS細胞是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的簡稱,也就是體細胞經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它能發育成各種組織和器官。

在iPS細胞的研究方面,日本一直予以重點關照。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審查委員會在6月26日批准了利用此類細胞開展視網膜再生的臨床研究,成為世界上首個iPS細胞臨床試驗。這也是在誕生六年後,iPS細胞向實用化所邁出裡程碑意義的一步。

而受到這一消息的提振,日本幹細胞概念股也一度出現飆漲行情。6月28日,從事iPS細胞培養液生產及銷售相關業務的ReproCELL公司在日本創業板市場JASDAQ完成首筆交易,此時距離該公司上市已經第三天,此前因為買單遠超賣單觸及漲停板而遲遲未能成交。成交的當天,該公司股票的開盤價為17800日元,約為發行價3200日元的5.6倍。4日,該公司股價小幅下挫至16080日元。

與此同時,利用iPS細胞在其他方面的探索也在進行。今年4月,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宣布,成功利用iPS細胞培育出使手腕及腳踝運動的骨骼肌細胞。迄今,日本科學家已利用iPS細胞培育出血小板、色素細胞、造血幹細胞、人類肝臟組織甚至毛囊等,並表示將臨床研究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

另據日本媒體報導,慶應義塾大學研究小組利用給細胞加電壓時其反應各異的特點,發明了可以從飼養層細胞中簡單分離出所需的ES細胞和iPS細胞的新技術。與以往胰蛋白酶分離辦法相比,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並且不會傷害細胞的優點。此項技術的發現可以提高大量獲取iPS、ES細胞的效率,對以iPS、ES細胞為主體的再生醫療、新藥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iPS細胞被視為開闢了再生醫療的新道路,因而備受矚目。在去年的諾貝爾獎的得獎名單中,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便憑藉在幹細胞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生物谷 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Nature     doi:10.1038/nature.2013.13324

Monya Baker

Miniature human liver grown in mice

Transplanting tiny 'liver buds' constructed from human stem cells restores liver function in mic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Although preliminary, the results offer a potential path towards developing treatments for the thousands of patients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s every year.

The liver buds, approximately 4 mm across, staved off death in mice with liver failure, the researchers report this week in Nature1. The transplanted structures also took on a range of liver functions — secreting liver-specific proteins and producing human-specific metabolites. But perhaps most notably, these buds quickly hooked up with nearby blood vessels and continued to grow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results are preliminary but promising, says Valerie Gouon-Evans, who studies liver 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at Mount Sinai Hospital in New York. 「This is a very novel thing,」 she says. Because the liver buds are supported by the host’s blood system, transplanted cells can continue to proliferate and perform liver functions.

相關焦點

  • 臍帶血裡面的幹細胞能治療什麼疾病?
    臍帶血裡面有造血幹細胞,這已經被很多人所知道。隨著科學的發展,幹細胞已經成為了醫學發展的熱點問題,除了臍帶血之外的其他組織來源的幹細胞也漸漸為大眾所知。這也就導致人們有一些困惑:臍帶血和其他組織來源的幹細胞有什麼不同,都能治療什麼疾病?
  • 案例分享:幹細胞治療在八大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二、免疫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銀屑病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團隊合作的「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臨床研究的開展,意味著被稱為「不死癌症」的銀屑病(又名牛皮癬)迎來了治療的新希望
  • 三大作用機制,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前景廣闊!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肝病大國」,肝病患者人數約佔全球總人數的二分之一。臨床上常見的肝臟疾病包括B肝、A肝、C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在眾多的肝臟疾病患者中,以肝炎患者居多。而肝炎可以說是肝臟病變的第一步,肝臟的最初感染反應出來就是肝炎,若不加以控制,肝炎會進一步轉化為肝硬化和肝癌。
  • 雲南小夥瞞家人捐造血幹細胞 屬彝族撒尼人首例
    面對即將開始的造血幹細胞採集,在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血液科採集室裡李俊林顯得迫不及待,他告訴記者,自己非常珍惜這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機會,「無損身體,但可以救人一命,何樂不為呢。」李俊林來自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是彝族撒尼人,今年26歲。2013年7月從西南大學會計專業畢業的他目前在家鄉創業,養了100多頭羊。
  • 雲南小夥瞞家人捐造血幹細胞 系彝族撒尼人首例捐獻者
    他告訴記者,自己非常珍惜這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機會,「無損身體,但可以救人一命,何樂不為呢。」李俊林是雲南省2015年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雲南省第11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是彝族撒尼人首例、中華骨髓庫第4683例捐獻者。2012年,李俊林在雲南師範大學呈貢校區參加同學聚會時,相約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採集入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正式成為中華骨髓庫大家庭的一員。
  • 臨床研究成果: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安全有效!
    隨著幹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幹細胞分離、培養、移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應用于越來越多疾病的治療,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心肌損傷、骨關節炎、卵巢早衰、黃斑變性、糖尿病、肝臟疾病
  • 全國首例!姐妹花捐獻造血幹細胞:希望生命因善舉而重生
    2008年3月,燕萍和燕寧兩姐妹雙雙採樣,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2010年5月,姐姐燕萍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如今,妹妹燕寧與一位血液病患兒匹配成功,5月31日,燕寧赴柳州某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為血液病患兒帶去生命的希望。兩親姐妹為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我國尚屬首例。
  • Nature:終於逮到你了!腫瘤幹細胞
    癌症研究人員可以測定腫瘤細胞基因組的序列,掃描其異常的基因活性,剖析其突變的蛋白質和研究它們在實驗室培養皿中的生長,但研究者一直無法跟蹤細胞形成腫瘤的過程。現在三個獨立研究小組在小鼠體內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研究結果支持這樣的觀點:一小部分細胞驅動腫瘤的生長,而想要治癒癌症可能需要將這些所謂腫瘤幹細胞清除。目前還無法確認,這些從腦瘤,腸癌和皮膚癌研究的結論是否適用於其他類型腫瘤,但是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路易斯·帕拉達認為,如果它們適用於其他腫瘤,"將深刻地改變目前的化療療效評價和臨床療法的制定標準"。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12月11日,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200例捐獻者成功是餘杭一名國企的員工,也是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得知自己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時,他說:「這是緣分,我必義無反顧!」
  • 英研究人員成功利用肝病患者皮膚細胞培育出肝臟細胞
    英國劍橋大學8月25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成功利用肝病患者的皮膚細胞培育出肝臟細胞,這樣得到的肝臟細胞與病人肝臟中的細胞高度相似,將有助於對特定肝病患者進行研究並開展治療。 公報說,研究人員從7名有遺傳性肝臟疾病的患者身上提取了皮膚細胞,先將其改變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然後培育成肝臟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是2007年日美科學家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它可以對皮膚細胞進行改造,使其具有與幹細胞相似的功能。
  • 西藏首例克隆藏豬在林芝誕生
    中新社拉薩12月4日電 (張偉)記者4日從位於西藏林芝的西藏農牧學院藏豬研究中心獲悉,西藏首例克隆藏豬近日誕生。據悉,這是體細胞克隆保種技術在西藏第一次成功運用,也是海內外相關領域首次迎來克隆藏豬的誕生。
  • 中大育出「猴鼠嵌合體小鼠」取得幹細胞研究新突破
    據新華社廣州1月19日電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日前成功培育出帶有雄性恆河猴基因的小鼠,由此證明猴的表皮幹細胞在活體內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以分化為角膜上皮細胞、神經細胞、血液細胞等。這為人工培育再生器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幹細胞治療心衰的臨床研究:回顧與進展
    ,發病率在全球非傳染性疾病中居首位。幹細胞移植是指把具有自我更新與分化能力的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修復或替換受損的心臟細胞,包括心肌細胞、內皮細胞等,進而增強和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進行性重構,阻止心衰患者病情的惡化與發展。幹細胞移植已成為當前心血管病領域研究的熱點。幹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多能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下文將從這兩類細胞出發,談談各自的臨床研究進展。
  • 一份捐獻 一次新生——煙臺高新區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田亞今日在...
    齊魯網訊(通訊員 許加薇 許鵬)6點,最後一次動員劑注射;8點半,開始第一次採集……10月23日上午,煙臺高新區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田亞在濟南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0醫院採集200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成功捐獻給了一名血液病患者—一名花季少女將重獲新生
  • 世界首例!新加坡批准"實驗室培養雞肉"公開銷售
    在全球範圍內,超過20多家公司正在測試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魚肉、牛肉和雞肉,希望打入替代肉類市場。巴克萊(Barclays)估計,到2029年,替代肉類市場的規模可能達到1400億美元。Eat Just的許多競爭對手也吸引了知名投資者關注。
  • Nature:大師級牛人用CRISPR構建癌症類器官
    人們發現,腸道的隱窩幹細胞(Crypt stem cell)可能起始腫瘤形成,在腫瘤細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中發揮重要作用。用含有幹細胞巢蛋白(WNT、R-spondin、表皮生長因子EGF)的培養基,可以長期培養小鼠和人類的腸道幹細胞,生成遺傳學和表型穩定的上皮類器官。
  • ...美國首例接受胎盤幹細胞治療新冠患者出院 10天就摘掉了呼吸機
    眾所周知,新冠病毒會影響含有ACE-2受體的細胞,包括肺臟、心臟、肝臟、腎臟、血管。使用間充質幹細胞靜脈注射的事例也沒有副作用,它可以抵抗炎性風暴卻不像激素那樣帶來明顯傷害。這些都為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帶來了新希望。
  • 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進展!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高強度的工作與生活壓力以及不良的作息與飲食習慣,給人們的肝臟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引起諸多肝臟問題的出現。有數據顯示,80%的年輕人,肝臟都存在問題,長期損傷會導致各種肝病。據估計,在我國各類肝病患者總數高達4億,其中以慢性肝病居多。
  •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研究表明,普洱茶能降三高,治療肥胖
    該研究證實,普洱茶中的茶褐素,能夠調節腸道菌群和膽汁酸代謝,從而減輕高膽固醇血症。經本研究發現,是普洱茶中活性含量最高的成分之一——茶褐素,改變了人體腸道菌群結構,與膽鹽水解酶(BSH)活性有關的細菌豐度顯著降低,通過進一步結合元基因組學研究顯示,BSH活性功能亦明顯下降,迴腸結合型膽汁酸水平升高,從而抑制腸內FXR-FGF15信號傳導途徑,導致膽汁酸肝臟生成和糞便排洩增加,肝臟膽固醇含量降低,脂肪生成減少。
  • JCB:胚胎幹細胞維持其多能性的奧秘
    生物谷Bioon.com 訊 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加強細胞間的相互聯繫,維持幹細胞的多能性。對於胚胎幹細胞而言,與其周圍細胞保持接觸聯繫是至關重要的。中國學者李棟等人發現了有助於細胞接觸生長並能保證他們維持其多能性的一個調控網絡。該項研究成果發布於10月25日的《細胞生物學雜誌》(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