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小夥瞞家人捐造血幹細胞 屬彝族撒尼人首例

2020-12-21 騰訊網

李俊林接受幹細胞採集

雲南網訊(記者 李星佺 通訊員 明軍 劉明久)「醫生,快開始吧,我準備好了。」面對即將開始的造血幹細胞採集,在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血液科採集室裡李俊林顯得迫不及待,他告訴記者,自己非常珍惜這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機會,「無損身體,但可以救人一命,何樂不為呢。」

李俊林來自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是彝族撒尼人,今年26歲。2013年7月從西南大學會計專業畢業的他目前在家鄉創業,養了100多頭羊。除此以外,李俊林還有另一重身份,雲南省2015年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雲南省第11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彝族撒尼人首例、中華骨髓庫第4683例捐獻者。

2012年,李俊林到雲南師範大學呈貢校區和同學聚會的時候,相約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採集入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正式成為中華骨髓庫大家庭的一員。

2014年11月底,在家創業的李俊林接到雲南省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分庫通知,自己的白細胞抗原與廣東中山市人民醫院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醫生告訴我這概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太難得了。」他告訴記者,自己初中時候的一位女同學,就因為身患白血病不幸離世的,這讓他觸動很大,如今有機會幫助白血病患者恢復健康,他當即語氣堅決地表示願意為捐獻造血幹細胞。

然而,李俊林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決定卻遭到了家人的堅決反對。「爸媽認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傷害肯定很大,死活不願意讓我捐獻。」 李俊林告訴記者,父母對造血幹細胞移植並不了解,所以堅決反對。然而,家人的阻撓並沒有讓李俊林放棄,向父母解釋無果後,李俊林借著到昆明考駕照的時機,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捐獻。

2015年1月1日,李俊林孤身一人來到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進行捐獻前的相關準備。造血幹細胞的採集需要通過注射「動員劑」,使位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轉移到外周血中,注射三天後,李俊林出現腹瀉、脊柱酸痛等反應,這是藥物的短暫作用,他都堅持下來了。並且期間還堅持進行了路考,於1月4日如願拿到了駕照。他說:「比起拿駕照,捐獻幹細胞更讓我開心,畢竟可以挽救別人的生命。」

1月5日早上10點到下午3點,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血液科,在志願者和雲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伴下,正式開始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採集過程中,李俊林始終微笑著,不時與旁邊的人談笑風生。1月5日下午5點10分,成功採集的造血幹細胞由志願者乘坐飛機送至中山市人民醫院,為35歲的男患者進行移植。李俊林說:「配型成功是一種緣分,希望受捐的叔叔可以早日恢復健康,獲得新生。」

「捐獻造血幹細胞無損捐獻者身體健康,但是可以挽救別人的生命,我呼籲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血液科劉林醫生告訴筆者,許多人對捐獻造血幹細胞存在誤解,認為對身體傷害很大,即使已經配型成功的,也有因為個人原因或家庭阻力而悔捐的現象。希望大眾走出誤區,參與到造血幹細胞捐獻中,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相關焦點

  • 雲南小夥瞞家人捐造血幹細胞 系彝族撒尼人首例捐獻者
    今年26歲的李俊林來自昆明市石林縣,是彝族撒尼人,2013年7月從西南大學會計專業畢業的他目前在家鄉創業,養了100多頭羊。他告訴記者,自己非常珍惜這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機會,「無損身體,但可以救人一命,何樂不為呢。」李俊林是雲南省2015年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雲南省第11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是彝族撒尼人首例、中華骨髓庫第4683例捐獻者。
  • 小夥為新加坡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能給人生的希望很幸運」
    3月19日上午,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血液採集室內,80後濟南小夥高翔宇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採集,他的「救命種子」將輸入一位新加坡患者的體內。等了三年:一直期盼著能配型成功並捐獻高翔宇是高新區管委會投資促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平時就樂於助人,多次獲得高新區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 從1到100的生命接力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從2009年11月濟南首例大學生捐獻者盛翔到第100例捐獻者「95後」小夥濮益鑫,11年來,我市奉獻了100份「生命種子」,捐獻者們用「紅色火種」點亮了生命之光,讓生命得以延續,讓溫暖永駐泉城。「後來,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得知,捐獻造血幹細胞,於己無大礙、於人能救命。」田博說,她也希望通過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行為,一方面傳遞出新時代年輕人的正能量,倡導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希望喚起更多人對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關注,用可以再生的細胞,挽救那些寶貴的生命。年輕幹練的24歲小夥濮益鑫,是一名家居銷售管理人員。
  • 青島嶗山區23歲小夥赴濟捐獻造血幹細胞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實習生 呂曉彤12月4日,嶗山23歲的90後小夥張同軍將奔赴濟南捐獻幹細胞,用他的熱血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捐獻成功後,張同軍將是青島市第101例、嶗山區第1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全國首例!姐妹花捐獻造血幹細胞:希望生命因善舉而重生
    2008年3月,燕萍和燕寧兩姐妹雙雙採樣,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2010年5月,姐姐燕萍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如今,妹妹燕寧與一位血液病患兒匹配成功,5月31日,燕寧赴柳州某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為血液病患兒帶去生命的希望。兩親姐妹為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在我國尚屬首例。
  •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從2009年11月濟南首例大學生捐獻者盛翔到第100例捐獻者「95後」小夥濮益鑫,11年來,我市奉獻了100份「生命種子」,捐獻者們用「紅色火種」點亮了生命之光,讓生命得以延續,讓溫暖永駐泉城。在獻血時,她巧遇濟南市紅十字會的志願者在泉城廣場愛心獻血屋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宣傳活動,當她了解到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時,便當場決定用自己綿薄之力去拯救更多的人。田博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了造血幹細胞入庫志願者。面對造血幹細胞採集,年輕而懵懂的田博起初是很懼怕的。
  • 造血幹細胞跨國入湘 韓國小夥送來"生命之血"
    這一場橫跨中韓兩國間的國際愛心傳遞,也讓王欣即將成為首例中國接受外國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  自體移植後復發  王欣是湖南湘陰人,經商有道,事業成功。2009年8月17日,王欣發現身上皮膚出現血點,便來到湘雅醫院檢查。
  • 我市第83例捐獻者 28歲女西點師捐造血幹細胞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文/圖 見習記者 黃琬鈞 記者 黃語晴)24日上午,28歲女西點師高偉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始了造血幹細胞的捐獻。採集分為兩天進行,首日290毫升,次日87毫升——每天的採集完成後,她捐獻的造血幹細胞便立即由受捐者醫生送往蘇州,拯救一名患白血病的22歲男子的生命。據悉,高偉是我市第83例、全省第236例、全國第891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一份捐獻 一次新生——煙臺高新區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田亞今日在...
    齊魯網訊(通訊員 許加薇 許鵬)6點,最後一次動員劑注射;8點半,開始第一次採集……10月23日上午,煙臺高新區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田亞在濟南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0醫院採集200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成功捐獻給了一名血液病患者—一名花季少女將重獲新生
  • ...成立造血幹細胞採集工作站 想當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去博物館獻血屋
    龍頭新聞訊(記者 霍營 文/攝)記者從14日舉辦的"黑龍江省造血幹細胞採集工作站"授牌儀式上了解到,以後有想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者的市民,可以隨時到博物館愛心獻血屋,留下6-8毫升血樣,就可以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了!
  • 關於彝族撒尼人,社會文化的變遷,長知識了
    彝族撒尼人的婚姻一 婚姻制度與通婚範圍新中國成立前,彝族一些支系的婚姻並不能自主,等級森嚴,其類型概括起來有:宗支外婚,同族內婚;姨表不婚,姑舅表優婚;同等級互婚、配婚;異族不婚,同姓不婚。石林彝族撒尼人傳統上多實行同姓不婚的氏族外婚原則,以前盛行姑舅表優先婚制,即姑舅表兄弟姐妹有優先婚配的權利,通常由父母代為包辦。
  • 越秀區開展區屬醫療衛生機構2020年無償獻血暨造血幹細胞採樣活動
    參加越秀區屬醫療衛生機構2020年無償獻血暨造血幹細胞採樣活動。本次活動由廣州市越秀區衛生健康局、廣州市越秀區紅十字會主辦;由廣東省眼庫、越秀區暐傑志願服務中心聯合協辦。活動一定程度緩解了疫情防控時期血庫缺血的狀況,彰顯醫務工作者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的博愛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 揭陽最年輕志願者吳梓壕赴穗捐獻造血幹細胞
    5月19日上午,揭陽市第十一例(非親緣)、揭東區第一例、揭陽市大學生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吳梓壕同學將赴廣州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為一位血液病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揭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為他舉行簡單而溫馨的歡送儀式。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2016年,杭州市作為全國戶籍制度改革的試點城市,將捐獻造血幹細胞納入積分內容,幫助有意落戶的捐獻者成功實現「安家」願望。江幹區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粟俊銘,成為浙江省首位積分落戶政策享受者。通過宣傳折頁、倡議書和宣傳展板等多種載體,將捐獻知識送進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區、學校等,深化宣傳力度,拓寬宣傳範圍,提高公眾對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的知曉率。以餘杭區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靳毅、解陽建為原型,首部反映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感人事跡的公益電影《遇見陌生人》登上愛奇藝公益視頻,得到多位知名主持人、演員大咖的傾力點讚,點擊量破萬。
  • 兩市民捐獻造血幹細胞 給陌生人送去生的希望
    趙夕周吳升根近日,合肥市兩位志願者吳升根、趙夕周分別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成為合肥市第73、74例造幹捐獻者。面對等待救治的陌生患者,他們義無反顧捐獻出健康的「血液種子」,為患者送去了康復的希望。據合肥市紅十字會統計,今年以來,合肥市已有17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創歷史新高。如果能配上,願意再捐吳升根在合肥從事建設工程管理工作,平時業務比較繁忙,和妻子兩人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兩個孩子,常常是忙得團團轉。
  • 柯橋區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張林海:以我之熱血續他人之生命
    張林海是柯橋區第一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性格爽朗的他快人快語,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六年一晃而過,但每次回想起當年的經歷,仍然歷歷在目。故事要從2014年講起。當年7月5日,區紅十字會通知,他與鄭州一位18歲的白血病女患者配型成功。經兩輪配對,張林海前往杭州準備採集工作。鮮紅的血漿注入血袋,裝入特製的小箱子。
  • 雲南有一座石頭凝固成的村寨,彝族撒尼人的原始村落
    在雲南昆明石林彝族自治縣圭山鎮的西邊有一個用石頭壘起的彝族撒尼人村落,坐落於綠樹蔥鬱的群山懷抱之中,叫糯黑村,又名「石頭寨」,距昆明120多公裡,距離石林風景區30公裡左右。
  • 威海文登小夥推遲婚期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
    中國山東網5月17日訊(記者 馬文文)「捐獻完造血幹細胞,我就可以踏實地去結婚了」,5月16日上午,威海文登區小夥兒林亞軍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一名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林亞軍是文登文隆電源集團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林亞軍和同事們報名參加造血幹細胞捐獻,將自己的血樣納入了「中華骨髓庫」。今年4月初,接到紅十字會初步配型成功的消息後,林亞軍毅然決定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他人的生命。   為了此次捐獻,原定於5月16日結婚的林亞軍推遲了婚期,「患者急需捐獻,救人如救火,家人們都很支持我去捐獻。」林亞軍說。
  • 石林彝族撒尼人《阿詩瑪》在日韓美出現研究熱
    這部由雲南石林彝族撒尼人用自己的母語創造  因為對《阿詩瑪》研究的痴迷,日本愛知大學講師武內剛多次到雲南石林,已能講一口流利的彝族撒尼語。  韓國中央大學民俗系教授金善豐說,韓國對《阿詩瑪》的研究較晚,但非常深入。除了對其結構進行分析,還從比較文學的角度於韓國代表性古代小說《春香傳》進行比較分析。
  • 江陰市周莊鎮「85後」小夥赴泰州捐獻造血幹細胞
    外表樸實的顧金富是領導眼中的好員工、同事眼中的熱心人。不過,直到這次江陰市紅十字會送去了造血幹細胞捐贈喜報,大家才知道了他的「熱血行為」。「根據身體狀況,我幾乎每隔一年都會去獻血。2018年,在江陰市紅十字血站採樣時,我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顧金富說,他的獻血行為是受母親的影響。原來,早在2000年,母親陸美琴首次參加了村委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之後,她連續6次帶著顧金富一起參加無償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