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難!李帥無奈吐槽:有駱駝,可以走絲綢之路

2020-12-11 直播吧

直播吧12月9日訊 申花、恆大、上港三支已經結束亞冠徵途的球隊,仍然滯留多哈,等待包機航班通過審核。申花門將李帥在微博上進行了頗為無奈的互動。

在航空博主曬出相關入境新政策消息後,中國足球界就進行了交流關注。在微博互動中,李帥無奈地表示:「有駱駝,可以騎駱駝走絲綢之路。」而且,還調侃道:「黃沙百戰穿金甲,過了樓蘭終不還」。

此前,韋世豪、何超、楊立瑜等人已經通過微博表達了想要回家的急躁的心情。

相關閱讀:韋世豪:今年大半年時間都在酒店見不到家人 我想回國

(博伊德沃特)

相關焦點

  • 航空博主:包機不再審批 李帥:騎駱駝回國
    據知名博主「空中的士馬宏」的消息,從12月8日開始,民航局將不批覆載客國際入境航班,有入境接收函也不批覆,結束時間待進一步通知(包括:香港、澳門);2、國際調機入境航班正常審批(總結:出境可以,入境不行);3、如果你身邊有人說可以搞定公務機包機回國,請務必珍惜,那是通天的大神,建議把他(她)照片掛牆上每天三拜。
  • 駱駝:古絲綢之路的不朽象徵
    駱駝的奇特之處    《史記·匈奴列傳》稱駱駝為「奇畜」,奇就奇在它超乎尋常的生物特性。駱駝四肢修長,善走,役用性能良好,是乘、挽、馱的良好役畜。
  • 一位單身女性,如何騎著駱駝走絲綢之路
    我想,如果一個外國人可以做成這件事,那一個蒙古人也可以。如果一個男人可以做成,那女人也行。駱駝是蒙古人非常倚重的生物,我覺得,由它們來完成這次旅行,再合適不過了。2016年,我遇到了卡爾·布希比。二十年來,他一直在徒步旅行,想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雙腳環球旅行的人。他那時候剛剛穿越了西伯利亞。我們倆在烏蘭巴託喝了一杯。我和他說了我的想法,但馬上又說那是不可能的。
  • 天馬與駱駝——漢代絲綢之路標識符號的新釋
    〔圖一〕 絲綢之路駱駝風景 (漢代符號)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究竟是什麼時間進入中國北方的?仍然是一個議而未決的問題。有人提到在內蒙古朱開溝遺址發現有屬於商周時期雙峰駝的上臼齒,但研究者認為它是先民狩獵的獵物。
  • 聲聲駝鈴響徹漢唐,絲綢之路的行舟:「胡漢」交融的載體——駱駝
    而這次出使,張騫可謂是歷經多重艱難險阻,最終打通了絲綢之路。眾多使者出使大月氏,對於交通工具有著深層次的考量,路途長遠加之氣候環境十分的惡劣,駱駝是首選,駱駝可以在沙漠中不間斷行進數日,其駝掌十分寬大,易於在沙漠中行走,其獨特的「儲水」功能,可以應對乾旱的沙漠環境,其耳朵內部毛髮較多,可以很好的應對風沙。綜合這些因素,出使西域,駱駝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 平涼】「重走絲路」大型駱駝商隊途徑「隴上旱碼頭」抵達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平涼
    「涇陽茯磚茶」絲綢之路文化之旅一行138人,80匹駱駝、20多倆隨行車輛經過長途跋涉,於2014年11月9日下午抵達平涼市崆峒區雙橋路彩虹橋附近,並在這裡安下營寨,修養整修。平涼城區很多人聞訊前去觀看,更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去近距離接觸駱駝,和駱駝合影,看駱駝進食。
  • 以駱駝為雕刻的石雕作品有何意義
    駱駝,對人非常的忠誠,駱駝熟悉沙漠裡的氣候,有大風快襲來時,它就會跪下,旅行的人可以預先做好準備。駱駝走得很慢,但可以馱很多東西。它是沙漠裡重要的交通工具,有「沙漠之舟」的美譽,駱駝有耐性,能吃苦耐勞!駱駝有兩種精神:一是,相信沙漠的那邊是綠洲,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堅定的信念;二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向希望的綠洲。所以現代人喜歡加工出石雕駱駝的造型擺放在廣場,擺放在沙漠入口,在中國,西北沙漠地帶,駱駝的石雕被當地人跪拜。人稱駱駝為神,保佑人們可以走出沙漠。一直到今天,依然人們會跪坐在石雕駱駝前方,祈求庇護。
  • 中超亞冠4隊回歸難!祈禱國安走到最後,恆大申花球員無奈吐槽
    現在的情況是申花上港和恆大希望國安可以在亞冠走的更遠,因為根據記者的報導稱,中超BIG4下榻的酒店只接待他們,不對外營業,而一旦國安也出局的話,那麼48個小時之後酒店就會對外營業了
  • 一起聆聽關於駱駝的故事
    還記得原來一首《沙漠駱駝》火遍大江南北,有很多文人,及旅遊愛好者喜歡駱駝這種動物,我想他們並不是僅僅喜 歡他們的高大威武,更是喜歡駱駝那種執著與堅韌的精神。駱駝自古就有沙漠之舟的稱號.在古代的戈壁灘和沙漠應該 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它忍飢耐渴耐寒性強.是古絲綢之路商人的親密朋友。
  • 雙峰駱駝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雙峰駱駝
    漢代時就有「乃非駝難入之漠」的名句,以形容通往西域途中的沙漠及戈壁。到唐代,外交頻繁,「絲綢之路」上,駱駝商隊絡繹不絕。中國歷史上,駱駝長期充作沙漠地區的交通工具。該物種與產於阿拉伯、印度及非洲北部的單峰駝不同,中國及中亞細亞溫帶荒漠地區的駱駝均為雙峰駱駝。中國的雙峰駱駝集中分布於內蒙古西部、寧夏、新疆、甘肅的溫帶荒漠和荒漠草原區,佔全國總駝數的95%。
  • 重走絲綢之路· 11天的石窟之旅
    佛教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沿著河西走廊抵達中原腹地的長安(西安)。如今反走這條路恰好追溯一段中國石窟的發展史。第6天去劉家峽水庫,乘船探訪中國現存最早有明確紀年題記的炳靈寺石窟。第8天可以在酒泉或嘉峪關停留,從這裡前往剛剛開放參觀的文殊山石窟群相當便利。之後前往瓜州,包車遊覽低調的榆林窟,這裡西夏至元代的壁畫、彩塑正好彌補了莫高窟的缺失。當晚可以抵達敦煌。
  • 代駕司機返程難?滴滴推組隊返程功能
    代駕司機返程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0日19時05分訊(記者 劉豔)今(10)日,滴滴發布「小桔燈2.0」計劃,推出「騎行超速實時預警」、「騎行顛簸預警」、「司機組隊返程」等功能,並為全國司機免費提供代步車檢修服務,保障師傅們的安全。
  • 馬可波羅 | 重走絲綢之路,用腳丈量自然與文化之美
    絲路之旅:以簡潔明了的地圖設計方式,重點突出絲綢之路的途經城市,並將地域特有建築與紋飾作為點綴,整齊的駱駝商隊開啟漫長的商業之旅。陸上絲綢之路沿線:畫面將陝西、寧夏、內蒙古等三座城市的特有建築元素融合在一起,組合構建出新的絲綢之路沿線城市風貌。這得源於馬可波羅瓷磚「重走絲綢之路」徒步活動的開展。
  • 大西北之旅:走河西走廊,遇見胡楊之蘭州的駱駝巷
    大西北之旅第一天 飛往蘭州,休整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駱駝巷(2020年10月10日) 18:00,晚霞已經落山,飛機轟鳴著帶我飛向萬米高空,我閉目養神以期渡過這漫長的三小時旅程。幸好兩地之間有城際高鐵,間隔半小時發車,40分鐘時間就可以到達蘭州西站。蘭州西站是甘肅省最大規模的鐵路客運站,是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位於蘭州市七裡河區西津西路,我們的酒店也在附近。 40分鐘後從蘭州西站出來,在站內打上計程車大約10鐘的時間就到達酒店。
  • 烏「新絲綢之路」赴華列車將不會返程 只因無貨可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鵬飛】據烏克蘭《經濟真理報》3月28日援引Zammler公司研究中心消息稱,從烏克蘭出發繞過俄羅斯的「絲綢之路」貨運列車,因缺少客戶而不會再執行從中國始發的返程路線。由20節車箱組成的貨櫃試運列車,於1月底從伊利喬夫斯克港出發,沿「絲綢之路」的新路線,「烏克蘭——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中國」(途經裏海和黑海)行駛。這一路線中包括黑海和裏海的渡輪運輸(伊利喬夫斯克至巴統和阿利亞特至阿克套港)。烏克蘭基礎設施部網站2月1日發布公告,該列車已於1月31日抵達目的地中哈邊境城市多斯特克。
  • 申花1-1客平鹿島,莫雷諾頭槌+傷退,李帥神撲
    李帥第85分鐘神撲救主。全場比賽結束,上海申花客場1-1戰平鹿島鹿角,收穫本賽季亞冠第1分。【比賽亮點】●難迎開門紅!申花時隔7年重回亞冠正賽,首戰客場取得1分●難贏鹿島!申花延續對鹿島15年來不勝紀錄,上次贏日本球隊已過14年●土帥不敗!吳金貴作為中超四隊唯一的中國教練,客戰日本亞軍不敗●真大腿!
  • 重走絲綢之路 荒涼但不悽涼的大西北別有一種感覺
    離開青海湖,已不見一絲綠色,兩邊都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天氣也沒了青海的涼爽,車馳騁在去敦煌的路上,看到有一段路上的柏油路瀝青都出油,可以想像我們五個人坐一輛下車裡,簡直快被烤熟了。我原以為來西北是來避暑的,結果沒想到會曬成狗。此時的天氣恐怕以有40度了,實在受不了了,我們到瓜洲補給了下。
  • 敦煌徒步,重走絲綢之路戈壁徒步有感
    麻黃草、駱駝刺、紅柳、沙拐棗,一棵兩棵零零星星點綴著這無邊無際的戈壁,多多少少帶來了些許的生氣,尤顯彌足珍貴,只有置身其中,才讓人真正領會。滿腦子應勁往前走,只聽到自己的腳步,心跳和呼吸聲。因為有目標,因為相信每多走一步,距離終點就近一步。堅持,再堅持,靠著必到終點的信念。第四天20公裡的徒步路線,挑戰依然艱巨,但路況比此前好很多了,景色也美的不要不要的。但疲憊的身軀容不得有半點麻痺放鬆,在終點未到達之前,一切美景都是「浮雲」,專註腳下,心無旁騖,走好每一步。
  • 全城熱益:駱駝雙峰全球僅有880峰,很幸運,在中國國內就有470峰
    世界上有一種動物比大熊貓都更稀缺,那就是駱駝雙峰全球種群數量約730-880峰,很幸運,在中國國內有420—470峰駱駝雙峰,別名叫野駱駝,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喝鹹水和吃鹽鹼性植物生存的珍奇動物
  • 絲綢之路行記
    南方航空放出了快樂飛套票,於是我也有了到全國各地走一走的想法。第一個方向,我選擇了絲綢之路,想看看絲綢之路上的多元文化。從先前的西安,銀川,到這次的西寧,張掖,嘉峪關,敦煌,烏魯木齊至於伊寧,算是走過了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的舊地。漢代張騫通西域,開始了絲綢之路,但是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遠早於此。來自歐亞草原的青銅文明,曾經在歷史上是非常先進的文明,中國也在交流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