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75%地區年降水量低於250毫米,為何還有25%的土地是耕地

2020-12-09 橋川野鴿

提到巴基斯坦,大夥一定會想到它的別稱「巴鐵」(因為和我國的關係非常密切,在國際上非常支持我國)。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巴鐵」是一個降水稀少且氣候乾燥的國家,近四分之三的土地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50毫米,只有在靠近北部高原地帶(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在此交匯),年平均降水量突破500毫米,在山峰的迎風坡可以達到1000毫米以上。就是這麼一個乾旱缺水的國家,筆者在查閱資料後發現,巴基斯坦的耕地面積居然佔到了國土面積的25%左右(大約2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陝西省的面積)還能對外出口糧食。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僅佔到了國土面積的13%左右,相比之下「巴鐵」的耕地面積同國土面積的佔比幾乎是我國的兩倍。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巴基斯坦有如此多的耕地面積呢?

地形

我們先來看巴基斯坦的地形,其地形是北高南低,中南部地區是大面積的平原(如果沒有河流,那將是戈壁荒漠),最南端是印度洋。雖然平原地帶的氣候是乾旱少雨的,但是印度洋氣流在遇到北部山區的高山之後,會形成降水,因此在北部山區降水量是比較豐富的。我們從太空的鳥瞰圖中就可以看到,其北部地區幾乎都被綠色所覆蓋。特別是克什米爾谷地,四周被雪山環繞,水源充足,谷地內海拔在1600米左右,大部分土地可以耕種,這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區。地形也導致了北部山區的水能夠沿著地勢流向南方,方便灌溉。

河流

在巴基斯坦境內,最大的河流就是印度河。其年徑流量在2070億立方米左右,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我們可以看到,巴基斯坦的農田主要沿著印度河的流向分布,特別是印度河中下遊地區,從高空看去沿河流分布的農田就像一條綠色的紐帶鑲嵌在周圍土黃色的沙漠當中。正是因為有了印度河的河水,使得原本乾旱的荒漠變成了可供耕作的土地,也養育了巴基斯坦2億人口。不單單是印度河幹流,在其東北部印度河支流流經的地區,也給當地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在東北部的旁遮普省,印度河的支流奇納布河和象泉河等河流滋潤了近1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幾乎80%以上的糧食都產自旁遮普省,因此旁遮普也是巴基斯坦最為重要的「糧倉」。其隔壁印度的旁遮普邦也是印度的糧倉(兩地氣候,水源,土地肥力都非常的相似)。

人工改造

為了獲得灌溉如此多土地的水資源,巴基斯坦每時每刻都在為獲得水資源而「奔波」,包括同隔壁印度爭奪印度河上遊的水源。在1960年,印巴兩國籤署了《印度河水域條約》後,巴基斯坦獲得了印度河上遊在東北部的80%的水資源,為耕地的耕種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時,巴基斯坦人民通過修建引水渠道的方式把河水引到平原的各個地方,因此造就了20萬平方公裡的耕地。巴基斯坦還在河流的上遊山區修建了兩個大型水庫門格拉水庫(85億立方米)和塔貝拉水庫(137億立方米),總的蓄水量超過220億立方米。如此巨量的水資源也保障了巴基斯坦耕地的安全。目前巴基斯坦,雖然有2億人口,但是糧食自給率達到了113%,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出口國。

以上就是筆者所思考的巴基斯坦為何有如此多耕地的原因,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為何赤城無法雨露均沾,旅遊雪國崇禮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新發現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新發現!為何赤城崇禮無法「雨露均沾」在河北張家口市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雪友在崇禮滑雪時發現,明明兩地相鄰,可經常在赤城縣漫天雪花時,崇禮的雪卻往往「按兵不動」,令滑雪者失望不已。這究竟為何?
  • 1969年的巴基斯坦村莊:土坯房織布機,河流不多
    在巴基斯坦,降水不多水資源比較珍貴,看看1969年的村莊。植被分布點綴,很少有生氣盎然的綠色。雖然是夏天,土地山地並沒有我們熟悉的季節特徵。上世紀60年代,一個普通的巴基斯坦農村。民居看起來也都是土坯房,不過樣式有些不一樣,道路兩旁稀稀落落幾棵大樹。
  • 煙臺市普降小到中雨 平均降水量1.9毫米
    8月14日6時~15日6時,煙臺市大部分地區降小到中雨。據市水文局統計,全市平均降水量1.9毫米,最大點降雨量為芝罘區黃務站14.0毫米,較大點降雨量有:龍口市下丁家鎮大園站12.5毫米,開發區農海局站8.5毫米,龍口市蘆頭鎮遲家溝水庫站7.5毫米。
  • 和我國的北方地區幾乎同緯度的韓國,為何降水量如此豐富
    我們從我國的年均降水量分布圖中可以看到,在我國的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年降水量基本都低於800毫米這個界限(除了在我國東北的長白山地區)。於是國家對於缺水這一問題,修建了利國利民的「南水北調」工程,使水資源從豐富的地區人為的引向水資源缺乏的地區,來解決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
  • 2020年青島全市平均年降水量970.6毫米 較歷年偏多41.9%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近日,青島市水文局公布2020年水情年報。2020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970.6毫米,較歷年偏多41.9%。降水方面,2020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970.6毫米,較歷年偏多41.9%,較去年偏多146.3%,在1952~2020年共69年降水系列中由大到小排第4位,降水偏多。嶗山區平均降雨量最大,為1257.8毫米,萊西市平均降雨量最小,為790.1毫米;城陽、即墨、青島西海岸新區、嶗山4區年平均降水量較歷年偏多5成以上,膠州、市區、平度偏多3-4成,萊西偏多1成以上。
  • 老照片:1957年的巴基斯坦,天氣乾旱駝隊成群
    巴基斯坦,向來都是我國的好朋友,鐵哥們,近期受蝗災的影響比較大。這裡有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957年,看看那時候的巴基斯坦是什麼樣子。圖為行進在沙漠之上的駝隊,一眼望去,少有綠色。1947年的時候,印巴分治,1956年的時候成立了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 河南省迎來強降雨 南召縣降水量為195毫米
    7月6日,省氣象臺發布數據,7月5日17時至6日17時,除信陽地區和南陽部分地區外,我省其他各地出現雨量分布不均的陣雨、雷陣雨。  地市平均降水量前三位依次為:平頂山77.4毫米,許昌49.8毫米,漯河36.2毫米。國家自動站降水量前三位依次為:南召195毫米,葉縣151毫米,襄城142毫米;鄭州降水量為20毫米。
  • 香港還有75%土地未被開發
    香港還有75%的土地還未被開發經濟網訊(記者 張璐晶)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人把這裡戲稱為水泥森林,也有人把這裡稱為商業文明的巔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香港僅用了約25%的土地,還有75%的土地未被開發。
  •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降水量居然能超五千毫米,成就了「溫帶豪雨林」
    從乾濕地區角度來看,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屬於溼潤地區;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間,屬於半溼潤地區;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之間,屬於半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小於200毫米的地區,屬於乾旱地區。
  • 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來尋找中國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區
    一個地區每月降水量平均值的總和就是「年降水量」,一個地區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是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通常「年降水量」反映的是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多少情況,比如我國的平均年降水量約為730毫米。
  • 貴州2020年春末夏初全省平均降水量544.1毫米 為1961年以來歷史...
    2020年汛期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貴州省更是總體偏澇。據貴州省氣候中心統計,自5月20日第一場區域性暴雨過程開始至7月10日間(下文稱春末夏初),貴州全省平均降水量為544.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值。
  • 2020年山東汛期的平均降水量有多少,分布趨勢是怎樣的?
    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最新公開信息顯示: 山東的整體氣溫較往年偏高,而2020年汛期的平均降水量也會增加2成的樣子,降水量的分布趨勢預計是西多東少。
  • 四周環海,降水量第一的臺灣,為何會遭遇旱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民眾用水受限」,「日月潭見底」,這段時間臺灣省中部因乾旱陷入了缺水危機,這場旱災對於臺灣省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僅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各行業產業的用水也受到了影響,據統計今年臺灣省有7.4萬公頃的土地將沒有水來灌溉
  • 今年夏季,甘肅降水量六十年一遇
    新甘肅客戶端9月4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今天,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今年夏季我國氣候概況指出,2020年夏季(6月—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373.0毫米,較常年同期(325.2毫米)偏多14.7%,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甘肅、四川、湖北、安徽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 世界大米出口最多的五個國家:印度、泰國、越南、美國和巴基斯坦
    按道理說,印度應該不太可能有糧食出口,但是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由於其地形條件較好,恆河平原和德幹高原,海拔都不高,地勢平坦,所以印度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加上印度地處熱帶地區終年高溫,使得印度的複種指數較高,一年可以種植兩至三季水稻。
  • 黑龍江2019年平均年降水量753毫米 系59年來最高
    1961年至2019年黑龍江省年平均氣溫歷年變化圖(單位:℃)。(黑龍江省氣象局提供)中新網哈爾濱6月4日電(吳殿峰 姜輝)4日,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2019年《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19年黑龍江省平均年降水量為753.1毫米,比常年偏多43%,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1位;2019年黑龍江省年平均氣溫為4.1℃,比常年高1.1℃,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3位。
  • 今年汛期預計大部地區降水量為500毫米至600毫米
    記者5月30日從市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我市今年於6月1日起正式進入汛期,預計今年汛期我市中南部降水量略偏多,北部地區正常,汛期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的一半左右,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存在過程性強降水,有局部澇的可能。針對今年的防汛形勢,我市未雨綢繆,多措並舉,確保全市安全度汛。
  • 13年來北京年降水量首次超過700毫米
    今年北京降水量偏多,截至目前,年降水量已達703毫米,較常年的567毫米偏多23%,13年來首次超過700毫米。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該事件已列入「2011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候選事件。  據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介紹,今年我國平均年降水量創60年來新低,截至目前,全國平均降水量544.6毫米,較常年同期的599.3毫米偏少10.8%,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其中春季降水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夏季降水為1993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
  • 煙臺大部分地區降小雨 龍口市平均降水量最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屈晨晨 通訊員 畢庶剛 煙臺報導6月18日6時~19日6時,煙臺市大部分地區降小雨。據市水文局統計,全市平均降水量1.0毫米,最大點為龍口市北馬站和萊州市梁郭站,均為3.0毫米,較大點有:招遠市辛莊站2.5毫米、張星站2.5毫米,棲霞市蘇家店站2.5毫米。
  •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
    森林自然帶多分布在溼潤和半溼潤地區、草原自然帶多分布在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荒漠自然帶多分布在乾旱地區。從降水量的角度來看,荒漠自然帶多分布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區域,甚至很多地區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