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方傳統情人節,是一個充滿溫馨甜蜜而浪漫的節日,所以小編靈機一動,想和大家一起走一趟位於廣州的西式建築大觀園,從中感受這份屹立了百年的氣息。
提起位於廣州的西式建築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沙面,沒錯,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成為眾多準新郎新娘拍攝婚紗照「必選景」的沙面。
1930年沙面航拍照片
沙面原是廣州珠江畔的一個小島,清朝中後期,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加之下達禁海令,清朝與洋人通商,唯一的口岸便是沙面。自1859年成為英法兩國共同的租界後開始建設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的這段時期,正值西方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也是西方建築思潮非常活躍的時代,出現了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折衷主義和現代主義等,因此在沙面形成了反應這些風格的建築群,法式、仿哥德式、阿拉伯式、仿巴洛克式、仿古希臘式應有盡有。
1865年的沙面租界(攝於沙面西橋旁的運河街)
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面的中央大街
全島共有150多座西式建築,每座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如沙面大街2-6號的紅樓是法式建築,14號的天主教露德聖母堂尖頂是哥德式,沙面南街50號是唯一的一座大麻石砌的建築,其屋頂是一對阿拉伯式的蔥頂。
沙面大街2-6號,原為粵海關俱樂部。房屋頗具英國地方建築特色,由於其牆面均用紅磚,白色勾縫,故俗稱紅樓
沙面大街14號。為天主教堂,是法國哥德式建築。整座建築基本為明黃色,間以白色,風格純正
沙面南街50號,原為瑞記洋行(德國)。外牆主色調為淺藍色,裝飾線腳為白色,搭配協調
解放後,沙面幾乎沒有蓋過新樓,那150多座西式建築也保存完好。沙面建築群於1990年被核定為全國近代優秀建築單位,1996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這裡就像一顆明珠,閃爍在白鵝潭。
(來源:《廣東民俗大典》、《百年廣州》、廣州市國家檔案館編著《沙面》)
編輯:陳秋瑩
廣東檔案
(微信號:gddawx)
長按或掃碼關注
— 廣東省檔案館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