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14:11:10 來源:慢新聞-重慶晚報
時間:2011年5月8日
事件:沙坪垻火車站送走最後一班綠皮車,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慢新聞—重慶晚報消息,「哐當哐當」的聲響,空氣裡夾雜著汗水與方便麵的味道,車廂座位上、過道裡,塞得滿滿的乘客和行李,擠趟廁所,幾米的路程來回需要十幾分鐘......
上個世紀,這樣的「綠皮車」和擁擠不堪的火車站場景,無數次的離別與歸來,承載著那個時代的印記。
六年前的5月8日早晨,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聲,沙坪垻火車站送走了最後一班列車——5608次列車,由菜園壩開出經沙坪垻火車站開往南充。火車「哐當哐當」的聲音,消失在這個運營31年的火車站。
漫長的旅程,甜美的回憶
「90年代初,我考到北京念大學,那時候在沙坪垻站上車,父親送別的背影至今留在腦海。」如今,沙坪垻土生土長的張蘭早已為人母,兒子也在念大學。
回憶總是心酸而快樂。「記得那時每次從沙坪垻站出發,每節車廂內塞得滿滿的人和行李,每到飯點,空氣中總會交織著複雜的味道——泡麵味兒、臭腳味兒、汗水味兒、滷雞蛋的味兒等,一路上,不敢喝水,最怕的就是上廁所,來回一趟太艱難,更害怕的是回來座位也沒了。每一次出行就是一場硬仗。」張蘭說,這樣的體驗,也只有那個時代才有。如今,火車提速,越來越快,來不及感受就已到達目的地。
「那時候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要坐硬座火車,而如今卻又是滿滿的懷念,有時候甚至還期待旅程漫長點,再次回到五味雜陳的車廂,體驗一把青春記憶。」張蘭說。
黃金時代,日發送1萬餘人
沙坪垻區站西路,至今保留著「沙鐵村」的地名。隨著沙坪垻火車站封閉改造,鐵路職工搬遷到各地,曾經的沙鐵村居委會也不復存在了。當年,這座車站輝煌的時候,大量的鐵路職工是被羨慕的對象。那時候,很多人想「吃鐵路飯」或者「嫁個鐵路飯」。
沙坪垻火車站修建於1979年,當時的車站,除信號樓外,沒有規範的候車室和售票廳,基礎設施簡陋。它原名叫「重慶北站」,在現在的重慶火車北站建成後,沙坪垻的這個火車站就讓出了自己的名字,改為了「沙坪垻火車站」。
據了解,1990年1月開始,位於菜園壩的重慶火車站擴建,沙坪垻火車站成為了重要的分流始發車站。當年,春運沙坪垻站第一次開通從該站始發的重慶到北京、鄭州、武昌的直通列車,加上部分春運臨客列車在沙站始發,日發送旅客最高峰達到1萬餘人,年發送旅客120萬人,這也是沙坪垻火車站最輝煌的時期。
「以前的沙鐵村基本上都是鐵路職工,後來有職工賣了房,搬遷到外地,也不斷有新居民搬進來,即便如此,到了2010年,依舊還有70%以上的『原住民』住在這裡。」曾在沙鐵村居委會當過社區主任的吳倫育告訴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當年這座車站輝煌時,大量鐵路職工都是被羨慕的對象。「不僅鐵路職工有優越感,他們的子女也有優越感。」吳倫育說。
客運量下滑,降為四等車站
有30多年歷史的沙坪垻火車站,同嘉陵江索道一樣,是重慶人心中難忘的回憶。隨著時代的變遷,重慶客運中心已遷移到位於龍頭寺的重慶北站。2011年5月8日,隨著最後一趟開往南充的綠皮火車駛出,沙坪垻站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隨著重慶第二客運站——龍頭寺火車站運行,重慶擁有兩個條件較完善的客運車站,逐漸,沙坪垻站的旅客發送業務被分流到龍頭寺火車站,而開往武昌、鄭州、烏魯木齊、太原、廣州的列車也被移到龍頭寺始發,途中不再經過沙坪垻車站。
1990年的沙坪垻火車站,春運沙坪垻站第一次開通從該站始發的重慶到北京、鄭州、武昌的直通列車,迎來它最輝煌的時期。到了1993年,始發列車又陸續搬回了菜園壩,沙坪垻火車站又成為一個過路站點。
2006年重慶北火車站啟用後,沙坪垻站的客流迅速萎縮。2010年,沙坪垻火車站年客運量下滑至25萬人。
2011年,沙坪垻火車站只餘下兩對列車,分別是:清晨7:50,從重慶到南充的5608次列車,沿途停靠北碚、華鎣、廣安等;早晨8:16的K9402次列車,沿途停靠江津、白沙、永川、榮昌等,終點站是雲南昭通。
2011年3月,沙坪垻火車站從「三等車站」降為「四等車站」,是主城最小的火車客站了。同年,它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成為重慶人心中的一抹記憶。
涅槃重生:年底開進成渝客專
2011年5月8日,送走沙坪垻火車站最後一班綠皮火車後,這裡開始封閉改造。2012年12月28日,沙坪垻鐵路綜合交通樞紐改造工程開工,這也意味著沙坪垻火車站涅槃重生,迎來新機遇。
如今,沙坪垻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如火如荼地進行,按時間節點,本月開始鋪軌,8月底9月初開始鎖軌,11月份進行聯調聯試,成渝客專預計在今年底開進沙坪垻。
未來,這裡將是集高鐵、軌道、公交、計程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工具為一體的綜合換乘樞紐。市民乘高鐵到此後,不出大樓,便能輕鬆換乘軌道、公交等多種交通工具。
「高鐵、軌道、公交、計程車都將在地下運行。市民經過沙坪垻火車站時,將再看不到一條條鐵軌,也聽不到火車通過時帶來的噪聲了。」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均設置在地下,共7層,每層具有不同的交通功能。
此外,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還對車站周邊站東路、站南路等8條市政交通道路實施新建和改建,緩解三峽廣場商圈核心交通壓力。
48層高雙子樓成新地標 綜合樞紐建在地下,沙坪垻火車站上蓋部分,將建造兩棟雙子塔樓——雙子塔A座和雙子塔B座,兩棟樓都是48層。同時,上蓋將拓展三峽廣場,新建購物娛樂設施。
完工後的沙坪垻火車站,將擁有兩座拔地而起的雙子樓,加上周邊的商業裙樓,重慶新的生活地標也將隨之誕生。一般的高鐵站除了站房外,便沒有其他功能,而沙坪垻站的上蓋不僅具有商業功能,還將原來一分為二的三峽廣場和石碾碟片區連成一片。
據悉,三峽廣場現有面積0.27平方公裡,加蓋後的面積將擴大到0.74平方公裡,整塊區域的空間得到了適度擴展。火車站的加蓋,不僅擴大了三峽廣場的面積,還大大增加了商業面積,並且擁有高鐵、軌道交通等交通換乘體系,加上新增的商業用地,沙區也將發展高端服務業、五星級酒店、高端寫字樓。
除了雙子塔,在附近還將建五星級酒店、高檔寫字樓,沙坪垻商圈的商業環境也將得到極大改善。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原標題:六年前的今晨,沙坪垻火車站送走最後一班綠皮車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