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保護法》促進和保障流域協同治理

2021-01-21 中國環境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該法將於3月1日起施行。

  注重流域治理的協同是該法一個重要特點和亮點。該法總則16個條文就有10個條文直接涉及流域協同,分則各章也有許多條文從主體上協同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流域與區域、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關係,對象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全要素的系統治理,方式上推動有序協同、整體聯動。

  將協同治理的思想融入法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了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流域治理應從流域是統一的生態系統出發,開展系統治理。在第三條中規定,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應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保護應當堅持統籌協調、系統治理。

  人與流域也是生命共同體,流域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應遵循流域生態規律,不搞大開發。流域的整體性也決定了流域的上中下遊、左右岸、河湖關係、河海關係是命運共同體,流域治理應統籌協調多元利益訴求,共抓大保護,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的流域治理格局。

  建立健全聯動工作機制,明確落實協調機制責任

  明確落實協調機制的責任。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國家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的決策,按照職責分工負責長江保護相關工作。長江流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的責任。長江流域各級河湖長負責長江保護相關工作。

  建立具體協作機制。長江流域相關地方根據需要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定、規劃編制、監督執法等方面建立協作機制,協同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與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相銜接,加強對長江流域船舶、港口、礦山、化工廠、尾礦庫等發生的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的應急管理。

  建立健全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長江流域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長江流域河道非法採砂聯合執法工作。

  公眾廣泛參與機制。國家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參與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資源合理利用、促進綠色發展的活動。

  建立流域資源環境基礎資料庫和信息共享機制

  包括定期組織長江流域土地、礦產、水流、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資源狀況調查,建立資源基礎資料庫;每十年組織一次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狀況普查,或者根據需要組織開展專項調查,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檔案;對水生生物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等重要棲息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在已經建立的臺站和監測項目基礎上,健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水文、氣象、航運、自然災害等監測網絡體系和監測信息共享機制。

  建立健全長江流域信息共享系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規定,共享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以及管理執法等信息。

  設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和開展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影響的第三方評估、分析、論證等工作。國家長江流域協調機制設立專家諮詢委員會,組織專業機構和人員對長江流域重大發展戰略、政策、規劃等開展科學技術等專業諮詢。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開展長江流域建設項目、重要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相關規劃等對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影響的第三方評估、分析、論證等工作。

  流域生態系統整體修復,發展戰略協同落實

  堅持流域生態系統整體性修復。國家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國務院自然資源、水行政、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林業和草原等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制定長江流域河湖岸線修復規範,確定岸線修復指標。

  開展河湖協同修復。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組織實施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的河湖水系連通修複方案,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制定並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長江流域河湖水系連通修複方案,逐步改善長江流域河湖連通狀況,恢復河湖生態流量,維護河湖水系生態功能。

  開展河海協同修復。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長江河口所在地政府按照陸海統籌、河海聯動的要求,制定實施長江河口生態環境修復和其他保護措施方案,加強對水、沙、鹽、潮灘、生物種群的綜合監測,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和倒灌,維護長江河口良好生態功能。

  國務院和長江流域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長江流域城鄉融合發展。

  總之,該法將「協同」融入立法設計中,通過制度規範、促進和保障流域協同治理,開啟了流域協同法治的序幕,將為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者系廣西玉林師範學院法學教授

 

相關焦點

  • 《長江保護法》揭開母親河保護新篇章
    《長江保護法》體現了新時代黨中央對長江流域發展的戰略部署,體現了長江汙染問題治理與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的雙贏原則。其內容契合了長江流域的特點,應合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時代脈搏。《長江保護法》充分體現了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草案)》的說明
    而「長江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尚未建立,長江保護法制進程滯後」,必須從長江流域系統性和特殊性出發,制定一部具有針對性、特殊性和系統性的長江保護法,加強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治理,切實保障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促進長江流域綠色發展。
  • 我國出臺長江保護法守護母親河
    我國出臺長江保護法守護母親河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高敬)歷經三次審議,長江保護法來了!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這部法律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長江保護法包括總則、規劃與管控、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綠色發展、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和附則9章,共96條。
  • 我國首部流域法律,將為保護長江帶來什麼
    於文軒:長江保護法從規劃與管控、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綠色發展、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不僅為長江流域保護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治基礎,也為我國其他地區流域治理提供了重要經驗。
  • 守護母親河 長江保護法正式出臺
    針對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問題,法律明確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針對長江流域非法採砂問題,法律提出,嚴格控制採砂區域、採砂總量和採砂區域內的採砂船舶數量,禁止在長江流域禁止採砂區和禁止採砂期從事採砂活動。
  • 中國大力推進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綠色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中國從頂層設計、經濟轉型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推動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改善,正探索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位於長江上遊和中遊交界處的湖北省宜昌市,屬於長江流域生態敏感區。當地有名的化工企業——田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三年前關停了。
  •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五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20年12月2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目 錄第一章 總 則第二章 規劃與管控第三章 資源保護第四章 水汙染防治第五章 生態環境修復第六章 綠色發展第七章 保障與監督第八章
  • 丁海中代表:制定「長江開發保護法」迫在眉睫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朱治德、周立民)「長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產業帶,其領域經濟總量佔全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強, 開發並保護長江關係到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近年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雖有所遏制,但長江的保護和治理形勢依然嚴峻。」安徽省馬鞍山市市委書記丁海中代表呼籲,制定「長江開發保護法」已迫在眉睫。
  • 最高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服務保障...
    《白皮書》介紹了檢察機關推動機制建設、提升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能力水平的情況。包括上下一體,加大辦案督導指導力度;加強跨流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形成長江保護「一盤棋」;加強跨部門協作,推動構建多元共治格局;注重探索創新,完善生態環境公益保護機制等。《白皮書》指出,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工作仍需進一步做實、做深、做精。
  • 以法之名保護好長江母親河
    焦點一:為什麼要制定長江保護法——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草案提出,為了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治理,促進資源高效合理利用,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制定本法。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高虎城在作草案說明時說,要針對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破壞的突出問題,把生態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通過保障自然資源高效合理利用,防範和糾正各種影響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行為,實現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支撐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目的。制定一部全面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法律,針對長江特定區域、特定問題採取特別制度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第八章 法律責任第九章 附則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制定本法。第六條 長江流域相關地方根據需要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定、規劃編制、監督執法等方面建立協作機制,協同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全文發布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將生態水量納入年度水量調度計劃,保證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保障枯水期和魚類產卵期生態流量、重要湖泊的水量和水位,保障長江河口鹹淡水平衡。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加強長江流域禁捕執法工作,嚴厲查處電魚、毒魚、炸魚等破壞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捕撈行為。  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退捕漁民的補償、轉產和社會保障工作。
  • 綠色發展·協作保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19)
    2019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最高檢)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工作部署,聚焦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以首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成果《關於長江經濟帶檢察機關辦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案件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
  • 以流域治理推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重視流域文化與流域治理一以貫之。總書記強調:「長江、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那麼,流域文化與文明的形成有怎樣的關係?流域文化對於流域治理有怎樣的意義?
  •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滿懷對母親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長江、黃河沿線視察調研,為母親河生態治理和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掌舵領航。  把脈母親河,司法智慧的強效注入不可或缺。為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先後出臺《關於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司法保障的意見》;2020年6月5日環境日當天,發布《關於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不斷滿足母親河永續發展的司法需求。
  • 長江保護法通過!水質監測設備將迎來更多需求
    為推動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這部法律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長江保護法包括總則、規劃與管控、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綠色發展、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和附則9章,共96條。
  • 共繪新時代「萬裡長江美麗畫卷」 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論壇執委會主任童建明出席開幕式並強調,檢察機關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既要帶頭嚴格依法履職,又要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以法治的力量促進「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童建明指出,這次論壇是最高檢黨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的一個重要安排。
  • 姚愛興:建議組建黃河水權交易中心 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
    但這一戰略的實施面臨難題和短板不少,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愛興提案建議:加強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系統規劃和管理,實施分區分類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健全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協調機制,治理目標納入環保考核機制, 建立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建立健全黃河大保護大治理的法治保障,啟動建設黃河高質量發展生態經濟帶,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的。
  • 堅持「共抓」促長江流域綠色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一步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部署,以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為根本,加強區域綠色協調發展頂層設計,結合區位特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強化工業結構調整及空間布局管控,積極探索新時期綠色城鎮化發展道路。遵循長江流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制定各類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協調推動流域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