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觀賞植物生長的自然條件
一、光照
光照是製造營養物質的能源,沒有光,光合作用就不能進行。一般來說,光照充足,光合作用旺盛,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多,花卉體內乾物質積累就多,生長發育就健壯。因此,大多數觀賞植物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條件下,才能花繁葉,光照強度對花卉的影響不同種類要求不同,主要是由原產地的氣類的花卉對光照強度候所形成的。光照強度的要受地理位置、地勢及雲量和雨量的影響。如原產熱帶和亞熱帶的花卉,由於當地陰雨天氣較多,大量的雲霧使空氣透明度大大降低,因而形成光照強度較弱的自然狀況;溫帶的花棄,因當地降雨量較少,多為晴明天氣,因而形成光照較強的自然狀況。種類繁多的花卉由於原產地的光照條件不同,因此對光照強度的要求差別很大。根據花棄對光照強度要求的不同,可分為3種:
1、陽性花卉只有在全光照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的花卉。這類花卉需要充足的光照,不耐庇蔭,光照不足生長發育不良,如多數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多肉多漿類及木本花卉。大部分觀花、觀果類均屬於陽性花卉。
2、陰性花卉要求在適度的庇蔭或散射光條件下才能正常的生長發育,不能忍受陽光的強烈直射。生長期間一般要求80%庇蔭度的環境條件。這類花卉原產在叢林疏陰地帶如杜鵑、山茶、龜背竹、萬年青等。
3、中性花卉這類花卉對光照強度的要求介於上述二者之間,在光照充足或稍蔭蔽的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發育。要使生長健壯,也必須有充足的光照,只是不耐夏季強光直射。與陽性花卉的根本區別,就是在夏日的高溫酷暑期需要適度遮蔭,如扶桑、鳳仙、天門冬等。光照的強弱對花卉開花時間也有很大影響,如半支蓮必須在強光下開花,仙人球在傍晚開放,牽牛花清晨開放,曇花則在深夜開放。光照同時也影響花期的長短,如曇花開花時間僅3小時。
二、光照長度對花卉的影響花卉開花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如早春開花的迎春,秋季開花的菊花,是由於受光照長短影響的緣故。菊花在夜長晝短的秋冬季節開花,紫茉莉在夜短晝長的夏季開花,花卉這種對日照時間長短的反應,稱為光周期現象。根據花卉通過光照階段對光周期的反應,可分為2種類型:
1、長日照花卉這類花卉需要每天的日照時數在12小時以上才能開始花芽分化,進而現蕾、開花。一般每天日照時數在14h以上有利於促進花芽分化。許多春夏季開花的花卉,多屬於長日照花卉,如木植鳶尾翠菊等。這類花卉日照越長發育越快,開花越早。短日照花卉,這類花卉每天日照時數必須在12小時以下才能進入花芽分化,現蕾開花。當每天的日照時間減少到1小時以下方可開始進行花芽分化,如菊花、一品紅等,在長日照條件下只能進行營養生長,不能進行花芽分化,入秋後隨著日照時數的減少開始進入花芽分化。
2、中日照花卉這類花卉對日照長短的反應不敏感,只要溫度適應,一年四季均可開花,如月季、香石竹、扶桑、天竺葵等。了解和掌握各類花卉的光周期特性,可以根據人們的需要,人為的控制開花期。
三、水分
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花卉植株內90%是水分;水是花卉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只有溶解於水時才能被花卉吸收利用,體內各種生理機能活動也必須在水的參與下才能進行;花卉依靠葉面的蒸騰作用來調節自身體溫,主要是水分的作用。因此,沒有水花卉就不能生存。不同種類花卉對水分的要求花卉對水分需要量和它的原產地水分條件有關。原產於熱帶和熱帶雨林的花卉需水量較多,原產於幹早地區的需水量較少;葉子大、質地柔軟、光滑無毛的花卉需水量多,葉子小、質地硬、表面具蠟質層或密生茸毛的花卉需水量少。根據不同種類花卉對水分的要求,分為2類:
1、水生花卉長期生長在水中或沼澤地的花卉,如荷花、睡蓮、王蓮、千屈菜等。這類花卉植株體內具有發達的通氣組織,通過通氣組織使根部與上部的莖葉進行氣體交換,因此,它們適於水中生長。
2、溼生花卉需要生長在潮溼環境條件下的花卉,如蕨類、海芋、喜林茅等。這類花卉在生長期間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溼度,否則會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在栽培管理上應掌握寧溼勿幹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