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王進喜手跡,非常罕見

2020-12-15 騰訊網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祖籍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羌白鎮焦家村),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石油工人。

  講進步不要忘了黨,講本領不要忘了群眾。講成績不要忘了大多數,講缺點不要忘了自己。講現在不要割斷歷史。

  大慶油田

  王進喜

  我是個普通工人,沒啥本事,就是為國家打了幾口井,一切成績和榮譽都是黨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記差距。

  點擊小程序進入淳道字畫商城

  

  文章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遊覽 黑龍江省 大慶市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鐵人王進喜是大慶油田的一位普通鑽井工人,但是他卻用自己樸實奉獻的精神感動了整個中國,他曾經用自己的身軀攪拌泥漿堵住了井噴,從而被贊為「鐵人」。王進喜的一生是短暫的,他因為胃癌,在47歲就離開了我們,但大慶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優秀楷模,就修建了一座王進喜紀念館。
  • 鐵人王進喜的國慶歲月
    鐵人王進喜的國慶歲月 2020-10-02 14: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書再憶鐵人王進喜
    新書再憶鐵人王進喜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1月16日16:36   人民網大慶11月16日電(汪波蔡萍)11月15日,是鐵人王進喜逝世
  • 「鐵人」回家鄉——張懷德回憶王進喜
    今年75歲的張懷德是土生土長的玉門市赤金鎮人,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酒泉市鐵人精神研究會理事,玉門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玉門市政協文史委原主任、玉門市文聯原副主席。 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張懷德筆耕不輟,先後寫了《鐵人王進喜》(銀河出版社,1997年)、《英雄鐵人》(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玉門史話》(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永遠的豐碑——鐵人王進喜》(玉門市政協出版)、20集電視劇劇本《鐵人王進喜》(2002年創作)等有關「鐵人」的作品。
  • 鐵人王進喜塑像落成紀實
    為何選擇此時落成鐵人王進喜塑像?為何選擇創作這樣的鐵人形象?石油精神是學校特色育人的重要內容,鐵人精神是石油精神的典型化和人格化,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15日是鐵人王進喜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日,在中石大校園樹立石油精神代表性人物王進喜的雕塑,契合學校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油文化的價值追求。「在校園塑立鐵人王進喜像,使其成為學校彰顯辦學理念、熔鑄師生品格、提升文化品質的新載體!」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相關工作方案。
  •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上演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上演12月11日,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縣上演。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由市委宣傳部、玉門油田黨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鐵人精神研究會指導,肅州區委宣傳部、玉門市委宣傳部組織,鐵人精神研究會理事、劇作家何奇編寫劇本,秦腔藝術家馬友仙、李東橋擔任藝術指導,70多名演職人員歷經數月傾力打造,以傳承「鐵人」精神為主線,歌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忘我拼搏的崇高精神和為國家分憂、為民族爭光的愛國主義情懷
  • 鐵人王進喜雕像在玉門新市區落成
    鐵人王進喜雕像在玉門新市區落成  鐵人王進喜雕像揭幕。蘭州晨報通訊員 藺曉燕 攝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玉門訊(通訊員 藺曉燕 首席記者 董開煒)1月19日,「鐵人王進喜」雕像正式在玉門新市區建成揭幕。
  • 電影《鐵人王進喜》人民大會堂首映
    10月12日,電影《鐵人王進喜》在人民大會堂全國首映,許多觀眾流著熱淚看完影片。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韓學鍵在首映座談會上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對前來出席電影《鐵人王進喜》首映式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感謝影片全體演職人員所付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韓學鍵說,電影《鐵人王進喜》既是一部弘揚時代主旋律的優秀影片,又是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生動教材。
  • 王進喜迷霧:「鐵人的事跡都是真的」?
    這首詩以宋振明名義發表過,但最開始是王進喜喊號子喊出來的。被大家稱作王進喜「秘書」的孫寶範對南都稱,「王進喜的那些詩,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寫的。個別找知識分子潤色了一下。」   2010年11月15日,和40年前的舉國哀榮比起來,這一天,冥冥中的「鐵人」王進喜顯得有些落寞。   當日,在甘肅玉門市,進行了「爭做新時期鐵人」誓師活動。
  •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上演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上演12月11日,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縣上演。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由市委宣傳部、玉門油田黨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鐵人精神研究會指導,肅州區委宣傳部、玉門市委宣傳部組織,鐵人精神研究會理事、劇作家何奇編寫劇本,秦腔藝術家馬友仙、李東橋擔任藝術指導,70多名演職人員歷經數月傾力打造,以傳承「鐵人」精神為主線,歌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忘我拼搏的崇高精神和為國家分憂
  •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精彩上演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縣精彩上演,一句激人奮進的怒吼,將演出推向高潮。據了解,大型現代秦腔劇《鐵人王進喜》由酒泉市委宣傳部、酒泉玉門油田黨委宣傳部、酒泉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鐵人精神研究會指導,酒泉市肅州區委宣傳部、酒泉玉門市委宣傳部組織,鐵人精神研究會理事、劇作家何奇編寫劇本,並聘請秦腔藝術家馬友仙、李東橋擔任藝術指導,70多名演職人員歷經數月傾力打造
  • 你看過鐵人王進喜的筆記嗎?
    大家都聽說過鐵人王進喜的故事,他的很多語錄得到廣泛的流傳,也是得益於王進喜留存下來的筆記本。鐵人王進喜工作和生活中都隨身帶著筆記本。王進喜的筆記本都寫了有什麼呢?不如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從王進喜留下的詩句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鐵人不畏困難的精神。生病時王進喜廉潔自律,任何時刻心中總是想著組織和他人。1970年春天,正在玉門油田開會的鐵人王進喜突然發生了嚴重的胃痙攣,各種治療措施都用上了也不見效,之後他去往北京檢查。1970年4月,鐵人在北京301醫院被確診為胃癌。
  • 大型現代秦腔劇《鐵人王進喜》在酒泉市舉行首演
    中新網甘肅新聞11月6日電 據酒泉日報報導,11月5日下午,由酒泉市委宣傳部、市鐵人精神研究會牽頭指導創作編排的大型現代秦腔劇《鐵人王進喜》首場匯報演出在酒泉劇院精彩上演。  吳仰東、塞力克、唐培宏、李麗、胡曉華等市領導觀看演出。
  • 紀念鐵人王進喜逝世50周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1月15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鐵人王進喜離開我們已經整整50年了紀念是為了更好的銘記當天鐵人故裡玉門、鐵人精神的發源地大慶紛紛舉辦紀念活動11月15日,紀念王進喜逝世50周年座談會在玉門市召開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開展「永遠的鐵人 紅色的記憶」主題紀念活動
  • 【民族脊梁】鐵人王進喜:用生命踐行誓言
    坐落在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裡參觀者絡繹不絕,館內的錄音機前,十幾位來自黑龍江省大慶市方曉社區黨員服務站的老同志們排著隊,輪流拿起聽筒傾聽鐵人當年在人民大會堂作報告的實況錄音。「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 同曦隊參觀「王進喜紀念館」,學習「鐵人精神」
    虎撲9月1日訊 今天上午,同曦隊教練組和全體球員一起參觀了「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感受鐵人王進喜的「鐵人精神」和「大慶精神」。1960年,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
  • 《鐵人王進喜》導演馬岱山在美國斬獲「最高榮譽」
    ,我國唯一一部反映企業「主旋律」影片《鐵人王進喜》捧回了該電影節「最高榮譽」——最佳影片獎,並作為唯一一部閉幕式電影進行現場放映,在當地產生強烈反響。電影《鐵人王進喜》導演馬岱山鐵人王進喜是大慶人的傑出代表,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他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
  • 酒泉劇作家何奇和他創作的大型秦腔劇《鐵人王進喜》
    近日,記者採訪了《鐵人王進喜》編劇何奇,聽他講述劇本創作的感悟。記者:何老師,大型現代秦腔劇《鐵人王進喜》創作的初衷是什麼?何奇:王進喜出生在酒泉玉門市赤金鎮,是從酒泉大地上成長起來的英雄,他為祖國石油工業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不朽功勳,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
  • 血肉之軀鑄就中國力量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館長孫志剛談傳承弘揚鐵人...
    原標題:血肉之軀鑄就中國力量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館長孫志剛談傳承弘揚鐵人精神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廳。   9月10日17時,省委省政府進一步貫徹落實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會與會同志來到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鐵人王進喜紀念館:讓「鐵人精神」生生不...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於靈爽):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而建成的。該紀念館於2006年9月26日大慶油田發現47周年紀念日開館,是我國第一座工人紀念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為主題,以鐵人王進喜生平事跡為主線,以大慶石油發展歷史為副線,集中展示了鐵人王進喜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崇高精神的感人事跡,對傳播「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