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下滑,應收高企,正和生態上市尋破局之法|IPO研究院

2020-12-11 每日財報網

超8成募集資金用於補充運營,可以說是非常缺錢了。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劉雨辰

「環保產業流動資金的市場周轉環境很不樂觀,部分大型環保公司出現資金鍊斷裂。」,這是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天津工業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去年發布的一個報告的結論。在此背景之下,很多業內公司尋求上市融資。

近期,據證監會官網顯示,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和生態」)首發申請將上會。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公司此次募集資金達14.52億元,但有12.1億元用於補充運營資金,可以說是非常缺錢了。

據《每日財報》了解,正和生態設立於1997年12月,前身為秦皇島市通達萬盛裝飾有限公司,最初從事園林裝飾業務,2009年,公司提出「濱水戰略」,由園林景觀拓展成濱水生態治理、生態修復及景觀建設,兩年後,公司由河北遷址「北京」並完成更名。

需求疲軟盈利下滑,應收高企費用穩增

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工業佔比的不斷增加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市場;在環保政策的推動下,社會環保投資有所增長,但並未完全抵消經濟下行和環保產業資金周轉率下滑的負面影響。

從環保產業整體來看,我國環保產業在經歷了2015年和2016年的快速成長後,2017年和2018年都出現了增長放緩趨勢,產業發展基礎、發展環境和發展能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資金周轉和利潤增長情況都不理想,環保產業融資難的狀況仍未得到顯著改善。進入2019年,環保行業可謂遭遇了「中年危機」。

市場需求的相對疲弱、融資端的壓力,疊加2018年對環保行業帶來的震蕩仍需時日消化等多重因素影響,行業整體的業績和股價走勢均處於低谷,正和生態的經營狀況也反映出了這一問題。

2017年至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8.71億元、13.14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為1.1億元、1.42億元,維持了增長狀態,但到了2019年,公司的營收為10.23億元,同比下降14.86%,淨利潤9633.74萬元,同比下滑了32.39%。

對於業績的下滑,正和生態給出的解釋是:2018年及2019年在我國金融「去槓桿」、「嚴監管」的宏觀環境下,經濟增速下行,作為行業下遊主要客戶的地方政府的融資和償債支付能力下降;2019年銀行信貸緊縮、社會融資渠道不暢,行業內公司普遍面臨資金壓力。

說到資金壓力,正和生態的現金流狀況也比較堪憂,過去三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0.70億元、-4.88億元、-2.23億元,每年都有巨額資金流出。

事實上,資金的匱乏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營收並沒有轉換成現金,而是以應收帳款的形式存在。2017年-2019年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9.77億元、12.53億元及15.13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62.86%、54.09%及54.68%。

也就是說,正和生態有一半以上的資產是應收帳款,這一比例確實太高了,一旦發生壞帳,對於公司的衝擊將會是非常大的。

對此正和生態向《每日財報》表示,2017年度公司以EPC項目為主,經營性現金流為正;2018年度公司承接了PPP項目,由於建設期公司合併報表下SPV對公司的建設付款不計入經營活動現金流,公司需要進行建設資金投入,其中需要一定比例資本金投入,同時剩餘資金需要通過融資解決,公司需承擔建設期利息,在建設期內對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EPC模式下,公司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建設資金,業主按照項目進度確認產值後按照合同約定付款比例付款,對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受上述因素綜合影響,公司2018年及2019年經營性現金流為負。

鑑於PPP項目對於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影響較大,公司仍將審慎承接PPP業務。同時,公司將堅持布局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核心城市群,提高EPC模式收入的佔比,增強談判能力,改善現金流。

《每日財報》注意到,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時,正和生態的成本費用卻在快速增長。2017-2019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975.40萬元、1715.20萬元和3846.88萬元,報告期內基本上增長率三倍,管理費用分別為10354.11萬元、15574.49萬元和15339.98萬元。

但《每日財報》發現,雖然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大幅增加,但同期公司的員工數量卻並非同步變化,2017年-2019年,正和生態的員工人數分別為544人、704人和649人,去年甚至出現了下滑,也就是說,費用上漲的本質是人均薪酬和福利的上漲,但這又和行業整體面臨下行壓力的大環境產生矛盾。

對此正和生態向《每日財報》表示,公司2018年銷售費用增長較快主要系2018年公司啟動全國戰略布局,銷售人員數量較2017年大幅增加;再加上,公司市場向京津冀晉、長三角區域、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銷售區域轉移,導致銷售人員結構發生變化,平均薪酬有所提高。

信披真實性存疑,訴訟違規頻出

《每日財報》注意到,正和生態招股書中披露的某些信息並不可靠。根據招股書,正和生態過去三年未繳納社保人數為12人、10人和9人,未繳納公積金人數為169人、112人和7人,公司報告期各期需補繳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金額分別為48.57萬元、48萬元和9.58萬元,這些數據和員工工資水平並不匹配。

拿2017年的數據進行測算,當年未繳金額為48.47萬元,169人未繳公積金,折合每人每年未繳納公積金金額為2868.05元,按照公積金按工資5%的最低標準測測算出員工年均最高工資僅有57360.95元。

但披露的信息顯示,2017-2019年,公司生產人員平均年薪為12.55萬元、17.94萬元和16.52萬元,銷售人員平均年薪為28.92萬元、36.04萬元和45.67萬元,管理人員的平均年薪分別為38.56萬元、33.45萬元和33.78萬元,這和推算數據相差數倍,顯然不是誤差造成的。

對此正和生態向《每日財報》表示,公司2017年未繳公積金的員工主要系公司工程項目、設計部門及職能部門的初級員工或新進員工,該部分員工的平均薪酬相對較低;

此外,補繳公積金的繳費基礎與所披露的平均年薪也存在差異,如新入職員工按照試用期工資繳納,其他員工按照上年度月均工資進行繳納。因此,以補繳金額倒推的平均工資與報告期所披露的平均年薪不存在可比性。

事實上,根據以往的信息,正和生態不止一次的出現違法違規的行為,僅2017年一年,正和生態就發生了4起違法違規行為,其中兩起為正和生態通州分公司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以及增值稅逾期申報7天。

此外,當時還在股轉系統掛牌的正和生態還發生了「未在2016年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四個月內編制並披露年度報告」的事項,被股轉公司出具了警示函。

2017年末,當時即將終止掛牌的正和生態又因信息披露違規被股轉公司出具了監管意見函。這些「汙點」的存在也讓人們不得不對正和生態招股書的信披數據產生質疑。

另一方面,正和生態在2020年所面臨的訴訟猛增,根據招股書,2019年的時候,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存在50萬元以上尚未了結的訴訟僅1起,但到了2020年,公司發生重大訴訟金額在50萬以上的達21起,增加了20起,涉及金額達25965.6萬元,尚未了結的13起,其中,作為原告的10起,作為被告的3起。

對此正和生態向《每日財報》表示,公司報告期發生或雖在報告期外發生但仍對公司產生較大影響的訴訟或仲裁的相關案件共有21起。

其中,公司作為原告/申請人的有14起,被告/被申請人均為國家機關或國有企業,主要是公司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公司長帳齡應收帳款問題,該等案件不會對公司的日常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相關焦點

  • 國光信息IPO前突擊分紅,應收帳款高企現金流吃緊靠貸款度日
    文|GPLP犀牛財經 肖兔2020年12月31日,江蘇國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光信息」)申請科創板上市獲受理。招股書顯示,國光信息成立於2000年,主營業務為智能終端和電磁屏蔽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註冊資本為1.01億元,實控人為常州市國資委,控制54.42%的股權。
  • 淨利潤依賴出口退稅,盈利能力難「斷奶」,野馬電池如何馳騁IPO?
    「南孚電池,一節更比六節強」、「玩具車用完,遙控還可以接著用」等耳熟能詳的廣告詞背後,是南孚電池壟斷性的市場地位和過硬的質量。也正因為如此,南孚之外的電池企業,只能在夾縫中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大部分選擇了遠走海外,比如野馬電池。
  • 應收帳款與上市公司的隱含風險
    APEX所欠的應收帳款佔四川長虹2004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已高達50.42%,收入和盈利的真實性本身已存在極大的隱患。  應收帳款是反映上市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盈利真實狀態的重要指標之一。投資者比較關註上市公司的帳面盈利的增減,而對帳面盈利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關注不夠。
  • 晶片概念股格科微衝科創 負債高企盈利承壓丨IPO稜鏡
    (即格科微有限公司,下稱格科微)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獲上交所正式受理,該公司此次募資金額高達69.60億元。這一融資規模目前在科創板受理企業中排在第四位,僅次於中芯國際、中國通號和鐵建重工。資料顯示,格科微是一家設立於境外開曼群島的紅籌控股公司,實際運營子公司為格科微香港、格科微上海和格科微浙江等,主要從事CMOS圖像傳感器和顯示驅動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 惠發股份淨利降三成帳面資金不足億元 應收帳款淨增額超營收淨增額...
    長江商報記者 魏度    主營速凍調理肉製品龍頭企業惠發股份(603536.SH)藉助上市仍未逃脫盈利能力下滑的命運。    今年三季報顯示,惠發股份實現的淨利潤為2023.45萬元,同比下降三成。    起家於山東省諸城市的的惠發股份於去年6月上市,當年,出人意料地出現了淨利潤大幅增長勢頭。
  • 古井貢酒淨利下滑兩成 白酒業五年最大定增疑點重重
    今年一季度,古井貢酒營收淨利雙雙下滑,雖然有疫情因素,但投資者擔心,隨著次高端白酒競爭加劇,公司業績面臨更嚴峻挑戰。此外,這家白酒企業打算花費89.24億元建設約1830畝釀酒生態園區。這筆錢接近三大白酒上市公司近5年投資額總和,也是酒企近5年投資之最。該項令人生疑的投資將使公司資金鍊承壓。
  • 財說|古井貢酒淨利下滑二成,白酒業五年最大投資疑點重重
    今年一季度,古井貢酒營收淨利雙雙下滑,雖然有疫情因素,但投資者擔心,隨著次高端白酒競爭加劇,公司業績面臨更嚴峻挑戰。此外,這家白酒企業打算花費89.24億元建設約1830畝釀酒生態園區。這筆錢接近三大白酒上市公司近5年投資額總和,也是酒企近5年投資之最。該項令人生疑的投資將使公司資金鍊承壓。
  • 真彩文具衝刺IPO 盈利下滑或成隱憂
    摘要 【真彩文具衝刺IPO 盈利下滑或成隱憂】繼廣博股份 、齊心集團 、晨光文具之後,A股市場將迎來又一家國內知名文具製造商真彩文具。
  • 「工程評估第一股」瑞捷諮詢IPO:踩雷「黑馬」泰禾集團 應收款達淨...
    瑞捷諮詢主要為各大房企提供專業的工程評估、駐場管理和管理諮詢服務。一旦上市,瑞捷諮詢將衝擊「工程評估第一股」。招股書顯示,瑞捷諮詢的房企客戶眾多,包括碧桂園、萬科、融創、綠城等龍頭。不過,也包括泰禾集團這類暴雷的房企。  近年來,國家下了極大的決心和毅力堅持「房住不炒」。目前,即使國內一線頂級房企的資金壓力也很大。
  • 依圖科技三年虧損超70億,資不抵債要靠上市補血?|IPO研究院
    在資本趨於理性下依圖科技要如何突破盈利難題靠自身補血?出品|每日財報作者|鄭新即便是資本熱切追隨的風口,也逃不開盈利指標的禁錮。故事和概念只是具備誘惑性的開端,商業化落地才是人工智慧企業需要面對的難題。五六年前的高歌猛進,到如今的因不斷燒錢虧損褪下的光環,都不過是在講述資本市場殘酷的真諦,決定企業生死權限的最終不過其商業變現能力。
  • 天士力生物IPO:一款產品「打」天下 短期內難以盈利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2017-2019年,天士力生物營收快速增長,但依賴於單一產品,公司尚未實現盈利,且存在毛利率下滑、新藥研發風險大等問題。優勢方面,企業可以集中精力發力一點,以打造高質量產品,提高競爭優勢,相對眾多產品一同上市,單一產品的研發成本、營銷成本等支出較低;劣勢方面,單一產品表現和公司業績直接掛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普佑克的需求增速放緩,或者遭遇質量、聲譽受損,將會對天士力生物的營收和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 業績下滑、「回款漩渦」,曲江文旅如何破局「門票經濟」?
    與此同時,該公司應收帳款卻一直居高不下,截至今年6月末,應收帳款總額達6.32億元,同比增長24.2%,佔流動資產比重近6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下滑189%,由此前的3360萬元降至-2995萬元。數據背後,曲江文旅過於依賴「門票經濟」和當地旅遊資源的弊端日益暴露。
  • 迦南智能「帶病」闖關:應收帳款遠超當期營收 持續盈利能力遭發審...
    原標題:IPO動態|迦南智能「帶病」闖關:應收帳款遠超當期營收,持續盈利能力遭發審委質疑   近日,
  • 傳藝科技1.71億收購拓展產業鏈 標的8400萬淨資產七成為應收帳款
    備受質疑的是,東莞美泰似乎不是一家資產優質公司,經營業績不穩定,淨資產只有8444.74萬元,而超過七成還是應收帳款。同時,跟大多數溢價併購重組設定有業績對賭外,傳藝科技此次收購的交易對方並不涉及業績承諾。  去年4月上市的傳藝科技規模不大,主營筆記本電腦鍵盤零組件,業務結構較為單一。為了拓展產業鏈,提升競爭力,傳藝科技謀求擴張。
  • 存量經濟時代,茶店茶館盈利如何破局?
    存量經濟時代,茶店茶館盈利如何破局?據東莞茶業從業者曝出來的消息:2017年的數據,僅東莞藏茶就有30萬噸之巨。從2011年到2019年的茶葉庫存數據來看,已經超過200萬噸。茶葉市場份額:2017年、2018年、2019年,茶葉的內銷金額分別是2353、2661、2739億元,增長為308億元、78億元,銷售金額下滑明顯。茶葉銷售單價:2017年、2018年、2019年,茶葉的內銷單價每千克分別是129.4、139.3、135.3元,增長為9.4元、-4.0元,銷售單價出現了負增長。
  • 冠中生態IPO:報告期涉44起法律糾紛 應收帳款高企難言「冠軍」
    近期,國內植被恢復技術領航者青島冠中生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中生態」)申報在創業板上市,並在9月4日成功上會。招股說明書顯示,冠中生態成立於2000年,主要從事生態環境建設業務,具體包括以植被恢復為主的生態修復業務以及部分園林綠化和市政公用等城市環境建設業務,屬於「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行業」。
  • 盟升電子IPO:客戶高度集中,輕研發重銷售,持續盈利面臨挑戰
    不過,京達財經查閱招股書發現,雖然盟升電子已跨過科創板上市的最大門檻,但應收帳款高企,客戶集中度高,輕研發重銷售等問題依然是不可忽視的「攔路虎」。客戶集中度高,應收帳款高企盟升電子成立於2013年,主營業務為衛星導航、衛星通信終端設備研發、製造、銷售和技術服務。
  • 利和興IPO:業績斷崖式下滑,疑遭大客戶華為拋棄
    本文系富凱IPO財經解讀公司第318期,本期關注深圳市利和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和興」)。深圳市利和興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據了解,深圳市利和興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於成為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領先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提供商。
  • 「科創板醫美第一股」華熙生物:收入數據自相矛盾 應收高企研發...
    公司目前形成了透明質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原料、醫療終端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三大主營業務。2019年,華熙生物上市的第一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實現營業收入18 .86億元,同比增長49.28 %;歸母淨利潤5. 86億元;同比增長38 .16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3. 65億元,同比減少17 .50 %。
  • 大客戶在歐洲盈利靠退稅 萬代股份業績「過山車」如何闖關IPO
    如此狀況,倘若公司上市「美夢成真」,可如何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公司大部分盈利都是靠出口退稅,自身的盈利能力則備受質疑。就相關問題,《投資者網》聯繫萬代股份,公司只是籠統稱:「請以我司公開信息披露文件為準。」「過山車」般的業績若提及萬代股份,或許市場人士相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