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都之一的北京,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無數的遊客來到北京故宮,八達嶺長城,圓明園,頤和園,以及各種公園遊覽。今日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北京的一座王府,這是我國唯一向世界開放的清代王府,而且這座王府規模巨大,歷史悠久,堪稱清代半部歷史,這就是北京的恭王府。
古代人修建宅邸非常注重風水,而位於北京西城區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京城的絕佳位置。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裡曾一度是和珅、慶親王永璘的居所,後來恭親王奕忻成為該居所的第三任主任,也因此得名「恭王府」。恭王府是清代規模最大的王府,史書上對它有過這樣的描寫:月牙河上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無怪乎歷代朝廷忠臣皆居之。恭王府除了規模宏大外,還經歷了清王朝從鼎盛到衰亡的歷史過程,故有「一恭王府,半部清史」之稱。
恭王府是我國保存較為完整的王府建築群,規模巨大,約6萬平方米,有各類建築群落30餘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整個建築分成兩部分:前南為宅邸,北為花園。在恭王府的花園裡,一草一木成山成石,無不精巧,無不從容。淡紫的花串散落出陣陣清香,瀰漫了整個院落。百年一遇的藤蘿依然繁盛,歷史卻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不禁感慨萬千,世事無常。文化就是一把斧頭,歷史就是一把筆。景色秀麗,墨汁乾涸,王府靜靜坐在這層層疊疊的樹蔭下,湖面波光粼粼。
恭王府位於前海西街,明清時期在這裡建有眾多建築,極具韻味。嘉樂堂是和珅時期建造的,乾隆帝賜給和珅的,這是王府的祭場,供奉著許多牌位。西門外題「靜含太古」,內題「秀挹恆春」,意指喧囂中取太古之靜,頗具道家意境。舊戲裡,文雅之聲從未斷,臺上的朱紅場門後面,生旦淨未醜扮百年,卻仍未墮落。即使是經歷了生死存亡的浩劫,也不能改變書生的傲骨。恭王府內建築精巧,規格之高,不僅有多寶格,隔牆裝點,還有仙閣、神殿等帶毗盧帽的祭灶,與宮廷別無二致。
信步遊蕩在王府中,或登上王府屋頂的小城牆,掃視殿前的飛鳥;或鑽入殿前殿後的神獸洞穴,撫摸祈福石上的福字;或攀巖坐石觀「福堂」,嗅著古老而潮溼的竹柱,剎那間,只覺天地這方寸間精緻如瓷,光陰似飛簷走壁。風兒陣陣竹梁的芳香,忽然神清氣爽,又看了一眼山石花草,又懶又乏。無怪乎有墨客遊於此:「舊夢,驚鴻一瞥,擾芳菲步。今夜重遊,舞弄影,只添新竹。
這座恭王府的面積實在太大了,想仔細看看,可能一天都不夠。由恭王府的建築精巧到布局的劃分,都可以看出三代人對於這一居所的重視程度,有些建築工藝確實令人嘆為觀止。來觀看的小夥伴們一定要做好準備,因為這裡風景奇特,看得眼花繚亂。
常言道,讀書萬卷,行萬裡。今天,閱讀萬卷書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很苛刻了,行萬裡路的人很多。這樣"走萬裡路"增加閱歷的方式,似乎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同學們,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