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撰文:沈海濱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
春天,冰裹桃紅,霧繞青峰,若夢若幻;
夏天,千山滴翠,萬木濃蔭,雲舒雲卷;
秋天,桂子飄香,楓葉流丹,疏峰吐月;
冬天,蒼松傲雪,寒梅破冰,銀裝素裹。
唐代詩人白居易以「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八個字道出廬山的精髓。
廬山不但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為其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廬山是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傑作,包括羅馬式與哥德式的教堂、拜佔庭式建築、日本式建築和伊斯蘭教清真寺等。
隆冬廬山秀麗端莊
這裡銀裝素裹,置身於清冽的空氣中,腳下的雪路咯吱作響,心生愜意。
九江市區到廬山山頂36公裡,正常驅車1小時即可到達登山驛站,也就是廬山景區的中心--牯嶺鎮。
我們來到小鎮時正好遇到了廬山的第一場雪。
平臺上有放飛的白鴿,人們拍照、賞雪、追逐嬉戲。
如琴湖景色秀麗
如琴湖因形狀如同提琴而得名,眼前的如琴湖,隨便按下快門都是醉人的風景。
我想國畫大師張大千用《廬山圖》作為封筆之作自有他的原因。
如琴湖前面一點就到了花徑,花徑在唐代時,被譽為「匡廬第一境」。
到了廬山,花徑不能不去。雪後的花徑,似夢似幻、美如仙境。沿著秀美的如琴湖畔一路走來,在湖光山色間,有一石門,石門上方刻著「花徑」二字,兩側是「花開山寺,詠留詩人」的石刻對聯,這就是著名的白司馬花徑了。
唐朝詩人白居易被貶九江任司馬後,帶著仕途坎坷的憂愁來到了廬山。當他看見大林寺內豔麗的桃花剛剛盛開,而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謝時,詩興大發。在花徑內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只可惜現在是隆冬時節,在這裡看不到任何一種花,
連傲雪的寒梅也不見了蹤影。
從花徑出來後,步行二三十米,即可進入錦繡谷。
雖是隆冬時節,可谷內卻錦繡依舊。無需雲霧繚繞,無需百花爭豔,僅青翠間點綴些許枯黃,便可使人賞心悅目了。挺拔的青松、刺天的枯枝,倒比春夏更能顯出廬山的豪氣。
無限風光在險峰
這時節,廬山沒有了任何的遮掩,千峰爭雄,如刀劈斧削一般;萬壑競險,似鬼斧神工造就。峰壑爭秀,譜寫了千山萬壑如詩如畫的大地圖騰
沿著蜿蜒的石階,我們來到了險峰。靠著險峰的護欄,極目四顧,山下村落星羅棋布,九江秀色盡收眼底。毛主席在《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一詩中寫道——「暮色蒼茫看勁松, 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 無限風光在險峰。」其中的險峰,就是廬山。印象中毛主席有一張坐在藤椅上在險峰拍的相片,笑容滿面。
走馬觀花般的遊玩了如琴湖和花徑,走到正路上就是錦繡谷的入口,這是個觀看如琴湖的湖心亭和錦繡谷裡面的天橋的極佳位置。進了錦繡谷不一會就走到上面的天橋,這裡秀麗壯美。再往前就是獅子崖,欣賞完了獅子崖一路走下來就是仙人洞所在。
在仙人洞真實體會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錦繡谷裡,我同一起來的當地朋友玩起了打雪仗,走一路打一路,互相追逐著。雪的黏度不夠,攥成的雪團殺傷力一般,但打完一路雪仗,全身發熱,連手套都可以不戴。
廬山同心鎖
在這路途上偶遇「好運石」,來之前就做過功課,比如圍繞石頭從左往右轉一圈會有財運,轉兩圈會有官運。
夕照雲海
在即將走出錦繡谷的時候,攀上了海拔1025米的「險峰」,深淵絕壁,異常險峻。後來我到仙人洞著名的圓形石門前,相傳仙人洞是唐代名道呂洞賓修煉成仙的地方,現在洞內是道教的道觀,供奉著太上老君。
出仙人洞往上坡的地方就是御碑亭,是朱元璋為了感激幫助過他奪取天下的功臣而建立
過仙人洞,便出了錦繡谷,冬日的廬山,遊客較少,一路走來,偌大的公路只有寥寥幾個遊客步行。
第二天,向含鄱口進發,含鄱口是含鄱嶺和漢陽峰之間形成的一個巨大壑口。臺階上方是含鄱亭,很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過印記。此處是觀「銜遠山,吞鄱陽,大有一口吸進鄱陽湖」的最佳觀景處。爬上旁邊挺拔陡峭的梨頭尖,遠眺巍峨壯闊的五老峰和遼闊無邊的鄱陽湖,來一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千奇霧凇精美如畫
從含鄱口往牯嶺鎮上回,首先不得錯過蘆林湖。蘆林湖本是廬山最大的屯積冰雪的谷地,1954年築壩成湖。白山碧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為廬山添了一處勝景。毛主席曾多次於該湖中遊泳。
蘆林湖岸邊是毛主席故居,是1961年、1970年中共廬山會議期間毛主席在廬山下榻的地方。1985年改成廬山博物館,裡面主要陳列關於廬山的文化歷史圖片
從博物館出來向北走上2公裡,就來到會議舊址。
廬山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在於其雄偉、浩瀚的自然奇觀,而且它還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和厚重的政治積澱。自1926年12月蔣介石從好漢坡上廬山起,這座山就變成了一座政治山。1937年7月17日,盧溝橋事變第11天,蔣介石在廬山發表《廬山宣言》,中華民族的抗日決心從這裡傳向世界。
冬日,滿山玉樹銀花,仿佛掉進一片銀色世界。可以欣賞「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冬季美景
廬山的冬日,還有一道奇特景色——「霧凇」。
霧凇,是濃溼的霧氣與冷空氣相聚,凍結在物體上的積冰
這些凝附在叢叢灌木樹上的冰花,就像是在從海底移植到這裡來的大片大片的珊瑚林。霧凇以它依生在各種不同姿態的樹枝上而變化無窮。有的像梨花放華,有的像牡丹吐蕊,有的像玉菊怒放,有的像白玫撒嬌,在這白色的花圃裡,它們各展風彩,成為一幅妙筆丹青的群芳圖。
廬山霧凇雨凇複合奇觀
冬日的廬山,其境、其景、其情、其韻都堪稱江南一絕。一場大雪,使這裡成為一片浩瀚無垠的白色海洋。原本的蟠蟠群峰、蒼蒼林木、峨峨樓臺……全都變成嬌嫩的白色「浪濤」。那白得晶瑩剔透的浪濤,如鶴如鵝般一群群在這浪濤中浮蕩。
那高掛萬木之上的雨凇(冰凌)、霧凇(松掛)冰瑩玉潔,璀燦耀目,好一派「千崖冰玉裡,萬峰水晶中」的北國風光。步入其中,凝神雪花飄渺,遠處隱約空濛,近處清明沉靜,令人立即進入一個「廬山冬韻」神話般的境界,奇妙非常。
雪後的廬山美輪美奐,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