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白居易稱讚「甲天下山」的廬山,在冬天卻更勝一籌!

2020-12-15 道士叨事

攝影、撰文:沈海濱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

春天,冰裹桃紅,霧繞青峰,若夢若幻;

夏天,千山滴翠,萬木濃蔭,雲舒雲卷;

秋天,桂子飄香,楓葉流丹,疏峰吐月;

冬天,蒼松傲雪,寒梅破冰,銀裝素裹。

唐代詩人白居易以「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八個字道出廬山的精髓。

廬山不但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為其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廬山是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傑作,包括羅馬式與哥德式的教堂、拜佔庭式建築、日本式建築和伊斯蘭教清真寺等。

 隆冬廬山秀麗端莊

 這裡銀裝素裹,置身於清冽的空氣中,腳下的雪路咯吱作響,心生愜意。

九江市區到廬山山頂36公裡,正常驅車1小時即可到達登山驛站,也就是廬山景區的中心--牯嶺鎮。

我們來到小鎮時正好遇到了廬山的第一場雪。

平臺上有放飛的白鴿,人們拍照、賞雪、追逐嬉戲。

如琴湖景色秀麗

如琴湖因形狀如同提琴而得名,眼前的如琴湖,隨便按下快門都是醉人的風景。

我想國畫大師張大千用《廬山圖》作為封筆之作自有他的原因。

如琴湖前面一點就到了花徑,花徑在唐代時,被譽為「匡廬第一境」。

到了廬山,花徑不能不去。雪後的花徑,似夢似幻、美如仙境。沿著秀美的如琴湖畔一路走來,在湖光山色間,有一石門,石門上方刻著「花徑」二字,兩側是「花開山寺,詠留詩人」的石刻對聯,這就是著名的白司馬花徑了。

唐朝詩人白居易被貶九江任司馬後,帶著仕途坎坷的憂愁來到了廬山。當他看見大林寺內豔麗的桃花剛剛盛開,而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謝時,詩興大發。在花徑內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只可惜現在是隆冬時節,在這裡看不到任何一種花,

連傲雪的寒梅也不見了蹤影。

從花徑出來後,步行二三十米,即可進入錦繡谷。

雖是隆冬時節,可谷內卻錦繡依舊。無需雲霧繚繞,無需百花爭豔,僅青翠間點綴些許枯黃,便可使人賞心悅目了。挺拔的青松、刺天的枯枝,倒比春夏更能顯出廬山的豪氣。

無限風光在險峰

這時節,廬山沒有了任何的遮掩,千峰爭雄,如刀劈斧削一般;萬壑競險,似鬼斧神工造就。峰壑爭秀,譜寫了千山萬壑如詩如畫的大地圖騰

沿著蜿蜒的石階,我們來到了險峰。靠著險峰的護欄,極目四顧,山下村落星羅棋布,九江秀色盡收眼底。毛主席在《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一詩中寫道——「暮色蒼茫看勁松, 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 無限風光在險峰。」其中的險峰,就是廬山。印象中毛主席有一張坐在藤椅上在險峰拍的相片,笑容滿面。

走馬觀花般的遊玩了如琴湖和花徑,走到正路上就是錦繡谷的入口,這是個觀看如琴湖的湖心亭和錦繡谷裡面的天橋的極佳位置。進了錦繡谷不一會就走到上面的天橋,這裡秀麗壯美。再往前就是獅子崖,欣賞完了獅子崖一路走下來就是仙人洞所在。

在仙人洞真實體會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錦繡谷裡,我同一起來的當地朋友玩起了打雪仗,走一路打一路,互相追逐著。雪的黏度不夠,攥成的雪團殺傷力一般,但打完一路雪仗,全身發熱,連手套都可以不戴。

廬山同心鎖

在這路途上偶遇「好運石」,來之前就做過功課,比如圍繞石頭從左往右轉一圈會有財運,轉兩圈會有官運。

夕照雲海

在即將走出錦繡谷的時候,攀上了海拔1025米的「險峰」,深淵絕壁,異常險峻。後來我到仙人洞著名的圓形石門前,相傳仙人洞是唐代名道呂洞賓修煉成仙的地方,現在洞內是道教的道觀,供奉著太上老君。

出仙人洞往上坡的地方就是御碑亭,是朱元璋為了感激幫助過他奪取天下的功臣而建立

過仙人洞,便出了錦繡谷,冬日的廬山,遊客較少,一路走來,偌大的公路只有寥寥幾個遊客步行。

第二天,向含鄱口進發,含鄱口是含鄱嶺和漢陽峰之間形成的一個巨大壑口。臺階上方是含鄱亭,很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過印記。此處是觀「銜遠山,吞鄱陽,大有一口吸進鄱陽湖」的最佳觀景處。爬上旁邊挺拔陡峭的梨頭尖,遠眺巍峨壯闊的五老峰和遼闊無邊的鄱陽湖,來一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千奇霧凇精美如畫

從含鄱口往牯嶺鎮上回,首先不得錯過蘆林湖。蘆林湖本是廬山最大的屯積冰雪的谷地,1954年築壩成湖。白山碧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為廬山添了一處勝景。毛主席曾多次於該湖中遊泳。

蘆林湖岸邊是毛主席故居,是1961年、1970年中共廬山會議期間毛主席在廬山下榻的地方。1985年改成廬山博物館,裡面主要陳列關於廬山的文化歷史圖片

從博物館出來向北走上2公裡,就來到會議舊址。

廬山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在於其雄偉、浩瀚的自然奇觀,而且它還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和厚重的政治積澱。自1926年12月蔣介石從好漢坡上廬山起,這座山就變成了一座政治山。1937年7月17日,盧溝橋事變第11天,蔣介石在廬山發表《廬山宣言》,中華民族的抗日決心從這裡傳向世界。

冬日,滿山玉樹銀花,仿佛掉進一片銀色世界。可以欣賞「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冬季美景

廬山的冬日,還有一道奇特景色——「霧凇」。

霧凇,是濃溼的霧氣與冷空氣相聚,凍結在物體上的積冰

這些凝附在叢叢灌木樹上的冰花,就像是在從海底移植到這裡來的大片大片的珊瑚林。霧凇以它依生在各種不同姿態的樹枝上而變化無窮。有的像梨花放華,有的像牡丹吐蕊,有的像玉菊怒放,有的像白玫撒嬌,在這白色的花圃裡,它們各展風彩,成為一幅妙筆丹青的群芳圖。

廬山霧凇雨凇複合奇觀

冬日的廬山,其境、其景、其情、其韻都堪稱江南一絕。一場大雪,使這裡成為一片浩瀚無垠的白色海洋。原本的蟠蟠群峰、蒼蒼林木、峨峨樓臺……全都變成嬌嫩的白色「浪濤」。那白得晶瑩剔透的浪濤,如鶴如鵝般一群群在這浪濤中浮蕩。

那高掛萬木之上的雨凇(冰凌)、霧凇(松掛)冰瑩玉潔,璀燦耀目,好一派「千崖冰玉裡,萬峰水晶中」的北國風光。步入其中,凝神雪花飄渺,遠處隱約空濛,近處清明沉靜,令人立即進入一個「廬山冬韻」神話般的境界,奇妙非常。

雪後的廬山美輪美奐,不虛此行

相關焦點

  • 尋訪白居易廬山草堂遺址
    :54        華夏經緯網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在歷代讚美廬山的詩文中,沒有比白居易這八個字評價更高、流傳更廣、影響更大的了。這句話,出自白居易的散文名篇《廬山草堂記》。公元815年10月,白居易貶謫江州,任司馬,是閒官。第二年,他就在廬山北香爐峰下,與東林寺毗鄰的山中,築起五架三間草堂。落成之日,二十二位文人雅士和高僧來賀喜,酒酣飯飽茶足之後,詩人以神來之筆,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記」,稱草堂一帶「其境勝絕,又甲廬山」。文人雅好山水。在廬山,白居易比早他四百年的陶淵明瀟灑。
  • 詩行天下|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關於廬山的淵源,最為後人信服的一種來自《豫章舊志》中記載: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均崇拜道教。一日,匡俗與吳仙道人同遊廬山,被廬山涼爽的氣候、絢麗的風光所迷戀,便在山上築廬升煙,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後匡俗成仙升天,人去廬空,眾弟子睹廬生悲,情切哭之,為紀念先師,故稱此山為廬山。
  • 這首《廬山瀑布》,白居易說直追李白,蘇軾評為惡詩,您怎麼看?
    唐詩中寫廬山瀑布著名的,除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還有徐凝的《廬山瀑布》,今天小編要說的主要是徐凝的《廬山瀑布》。廬山瀑布 徐凝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廬山開先瀑布徐凝這首詩的第一個推崇者是白居易,白居易認為徐凝這首詩,不可超越,比肩李白。
  • 夏季廬山與冬季廬山
    夏季廬山與冬季廬山廬山,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山峰。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的白居易曾隱居在此;東晉詩人陶淵明也隱居在廬山腳下,她所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為現在朗朗上口的千古佳句。「南山」便是指廬山,表達了詩人對鄉間田園生活的悠然自得與愜意。詩仙李白曾遊歷於此,面對廬山瀑布的奇麗景觀,不禁讚嘆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後世之人也因這句千古絕句跑來廬山遊玩,只為一眼目睹廬山瀑布的奇觀。
  • 江州司馬白居易的隱居之地:廬山草堂
    唐代,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陸陸續續被開發建設,以名山為最,士人們各處尋找地方,依著優美風景,紛紛建置別墅園林,其中以白居易的廬山草堂最具代表性,影響意義深遠。白居易貶官江州,有一天到廬山旅遊,行至香爐峰下,被雲山霧水,清泉靈石所吸引,喜歡的不得了,於是就在這裡建了一座草堂,也就是別墅。他還專門寫 了《廬山草堂記》,記錄了別墅園林的選址、建築、環境、景觀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受。園林基址在香爐峰側,遺愛寺南的一塊地段,他說這裡白石鑿鑿,清流潺潺,松如翠傘,竹如美玉。
  • 治癒系的廬山:白居易仕途不順,一朝聞道,世上便多了個白樂天
    連坊間也這樣說「古人上廬山,是因為司馬遷,現代人上廬山,多數則是李白的『日照香爐』和蘇軾的『不識真面目』」,但光從這三人去看廬山,就真的能夠「識見廬山真容」嗎?恐怕未必吧,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治癒系的廬山,故事的主人公呢?叫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一位相當拔群的現實主義詩人。
  • 這些年,我走過的名山大川之廬山
    提及廬山,人們想到的關鍵字無非就是雄、奇、險、秀,但真正觸發記憶點的還是那些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一生好入名山遊的李白,無疑是最具廬山情結的大詩人,曾五次遊覽廬山,留下數篇口碑載道的詩作,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道盡了廬山瀑布之壯美,也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北宋文壇領袖蘇軾另闢蹊徑,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便將主旨帶到了哲理的高度,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讓人回味無窮;而白居易寫下中國園林學的奠基之作《廬山草堂記》
  • 避暑廬山,探訪白居易的幽雅花徑,自然靜謐的如琴湖
    廬山錦繡谷入口,大路左側,如琴湖畔,就是著名的廬山花徑。花徑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任江州(九江)司馬時,於公元816年登廬山遊覽。時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卻桃花盛開,白居易有感吟詩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故後人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並建造了「景白亭」。1988年在園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慶製作的白居易石像立於湖畔。花徑亭中一橫石上刻有「花徑」二字,傳說系白居易手書。如琴湖形如提琴,故名,有曲橋通往湖心島。
  • 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都寫了廬山詩,你最愛哪首
    廬山,位於江西九江,以雄、奇、險、秀著稱於世。古往今來,不少詩人為它駐足停留、寫下詩篇,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與廬山的自然風光一起,構成了其亙古永恆的美。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等詩人都曾留下千古聞名的廬山詩,你覺得哪首最好?
  • 白居易在廬山草堂時,經常去這個地方問道
    ——選自《舊唐書-白居易傳》白居易建廬山草堂後,以之為落腳點,遍遊廬山風景名勝,並廣交山上的高僧。經常與東、西二林的長老在草堂聚會,談禪論文。東林寺是廬山的第一座佛寺,始建於東晉年間,創建者慧遠,是一位亦佛亦儒、學問精深的高僧,他精研佛理,擅長詩文。
  • 「失落」的廬山大林寺,白居易曾寫下名篇,如今竟成「水晶宮」
    提起廬山,大家絕對不會感到陌生,畢竟,我們從小都是聽著詩人的名篇長大的,而廬山作為古來聖賢們的心頭好,自然有不少讚美它的著作流傳於世。譬如詩仙李白,就曾經五次來訪,留下十四首詩篇,最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是那首《望廬山瀑布》了;而北宋年間的蘇軾蘇東坡,也有《題西林壁》廣為傳播;就連陶淵明,據說他的《桃花源記》也是在廬山受到啟發而作。廬山對於文人墨客的吸引力,由此可見一斑。
  • 2011年我在廬山欣賞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同時當上一回將軍
    文/白巖居士2011年4月28日,我到了江西廬山。作為旅遊的一名小白,我並未做過關於廬山的任何功課,對於它,認識不深。只是曉得,它是避暑的一個好地方。一天的行程,其實也是走走看看,很多地方,我都拍幾張照片,後來留存,表示人生到此一遊而已。
  • 中國旅遊景點廬山,廬山的自然氣候和特點,名副其實的清涼世界
    上一篇分享了廬山的由來,今天來說說廬山的自然氣候和特點,詩人白居易描繪廬山盛景時寫到「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這種敘述正恰當地描述了廬山的自然氣候和特點。廬山屬於自然山地氣候,山澗幽雅,環境幽靜,不同的平坦地形,形成了特殊的差異。
  • 你可曾見過廬山白雪皚皚的模樣?今年這個冬天,不妨去看看
    廬山夏意清涼,更是知名避暑勝地,孰不知廬山冬韻百媚,心旌留連,才能領略到「南國冬韻、冰雪廬山」的意境。冬日的廬山玉雪寒梅、銀裝素裹,不僅充滿詩意,更多了一份如夢如幻之美。冰雪廬山,驚豔了冬日的時光。每年12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廬山有長達三個月的冰雪期,這個季節裡,下雪的機會比較多,山地的氣候異常複雜多變,多雲霧,因此,構成廬山冬季的冰雪景觀也就豐富多彩,變化萬千。廬山上的冬天是由飛雪、積雪、霧凇(樹掛)、雨凇(冰凌)、冰瀑布等多種形態、立體交叉、混合而成的冰雪山水畫,可與北疆冰雪風光媲美。
  • 品味廬山景,體會廬山情,廬山旅遊攻略!
    廬山其實並不大,廬山的美應該就是在於它的交通便捷吧,特別是在古代,眾所周知古代交通十分不發達,而很多高山都是相當峻險的,想廬山這般簡單的名山確實不多,與其說廬山是一個旅遊勝地,倒不如說廬山是一個避暑山莊,古代不足多少文人詩豪來到這裡,在這裡留下了流傳千古的絕世詩詞!至今在課本中都能看見關於廬山的詩句!
  • 廬山三日遊,識得廬山真面目!
    含鄱口—五老峰—三疊泉 DAY3 白鹿洞書院—秀峰 廬山花徑 花徑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牯嶺街西南方向2公裡處,曾是廬山大林寺所在地。白居易被貶任江州(九江)司馬時,曾來廬山遊覽,當時正值暮春,白居易有感於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桃花仍盛開,故人們也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並建造了「景白亭」。
  •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白居易認為不及小詩人,迷弟蘇軾寫詩痛罵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白居易認為不及小詩人,迷弟蘇軾寫詩痛罵李白意味著什麼?李白這個名字就意味著盛唐的半邊天。曾經有人說過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更有人說李白是酒中仙,是謫仙人。______《望廬山瀑布》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相信大家小學的時候都已經學過了,這首詩就是非常經典的七言,這首詩的大氣磅礴,仙風道骨,簡直是詩句中罕見的。無論是其中的三千尺,還是落九天,都體現出了李白的磅礴大氣還有豐富的想像力。但是有一個小詩人想要超越李白,他甚至對李白有些同行相妒的情節。一位詩人叫徐凝,當時李白已經逝去很多年了。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仙境也不過如此
    廬山還是著名的避暑勝地,夏天的時候來這裡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廬山上有一個小鎮叫「牯嶺」,英文名被人們稱cooling,就是涼爽的意思,每年夏天來這裡避暑的人可謂是數不勝數,暑假期間就是廬山的尖峰時間段,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這座小鎮漸漸地變成了一副城市的模樣,1996年的時候,廬山被列入為世界遺產名錄,接著在2004年的時候,廬山又申報地質公園,現在已經是國家5A級的景區了,對於廬山的稱讚可謂是數不勝數
  • 來廬山遊玩,這些景點千萬不要錯過
    廬山以雄、奇、險、秀著稱於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廬山神奇的景色。廬山的美,被歷代文人墨客所稱讚,其中著名的有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五老峰地處廬山東南部,因山的絕頂被埡口所斷,形成五座並列的山峰,猶如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而得名,李白曾在這裡留下一首千古絕唱:「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岀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 白居易在此寫下名詩,如今卻深埋水庫下
    可見擁有湖光山色的廬山,地理位置是多麼的優越。無數文人騷客登臨廬山,在此留下了珍貴的丹青墨筆。唐朝詩仙李白五次登臨廬山,留下了14首詩篇,其中最著名非《望廬山瀑布》莫屬。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廬山遊玩後,寫下了《題西林壁》流傳千古。陶淵明一生都在圍繞廬山進行創作,據說它的《桃花源記》就是將廬山的康王谷作為創作背景。除了這些,唐朝詩人白居易也曾在廬山留下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