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安慶消息 「沒花一分錢,我家的水衝式廁所就改造完成了,輕輕一按,既乾淨又方便,真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提起家中用上的水衝式廁所,宜秀區大橋街道象山村婁戶組貧困戶曹鳳霞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說起以前的廁所,曹鳳霞感受頗深。「上個世紀90年代的廁所,都是茅廁,一個茅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三邊,一塊布簾遮半邊。一到下雨天,上廁所還得打傘,腳下更是溼滑,就怕一個不小心給掉進糞坑裡。你別說,小時候真的有孩子掉進去過,那時候的廁所,不僅髒臭還不安全。」曹鳳霞對象山村扶貧專幹說。
判斷一個村是否文明,是否富裕,從廁所上面就能夠看出來。象山村位於安慶市宜秀區北部,距離安慶市區10公裡,毗鄰高速入口及安慶民航機場,機場大道穿村而過,交通便捷,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村轄10個村民組,居民戶557餘戶,人口140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83人。於2017年全部實現脫貧。2018及2019年象山村依託」美麗鄉村」政策開始了對象山村中心村3個村民組進行「廁所革命」,所有中心村貧困戶旱廁改成了水衝廁所,現在中心村裡的衛生面貌徹底改變,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現在好了,政府出錢幫我修了水衝式廁所,還在廁所裡面裝上了太陽能燈,再也不用擔心颳風下雨,也不用半夜打手電筒出門了,蹲在裡面解手真是安逸。」象山村桃園組貧困戶黃仲奇說。
「衛生改廁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對老百姓來說是件好事,可以讓農村家庭用上乾淨無味的衛生廁所,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也是重塑農村文明新風重要舉措,讓群眾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象山村委會主任潘宜順說。
象山村依託」美麗鄉村」政策進行「廁所革命」只是安慶市宜秀區大橋街道農村改廁的一個縮影。小廁所連著大民生。據了解,宜秀區紮實開展人居環境提升民生工程改造,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先易後難」的原則,穩步實施農村改廁工作。宜秀區根據農戶房屋結構、地形地貌、家庭情況以及實際需求,因地制宜,確定改廁模式,分門別類,實行一戶一策。對改廁戶的檔案做好審查、驗收、歸檔,並安排專職人員進行「一戶一檔」系統錄入。
象山村充分利用廣播、村微信政策宣傳群、上門入戶等方式,宣傳農村改廁的優惠政策,積極鼓勵一部分家庭條件好,衛生意識強,有改廁意願的貧困戶率先進行改廁,抓點帶面,號召群眾參與到改廁施工、監督管理等工作中來,提高群眾參與度和工作透明度。目前,象山村新改造廁所170個,投入上級撥款和村自籌資金共計85萬元。下一步計劃對接宜秀區相關部門,準備對剩下的7個村民組進行「廁所革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象山村的老百姓都會用上乾淨衛生的水衝式廁所。(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