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物 | 「小巴大王」馬亞木的工商鋪王國

2021-01-11 觀點地產網

觀點地產網 近日,一向行事低調的香港「資深工商鋪投資人」馬亞木出了一次風頭。

儘管此前已被列為中環中心的五大股東之一,但很少人料到他這次出手是如此的闊綽。

4月16日,市場消息指出,備受矚目的中環中心75%權益交易即將正式交割。目前一眾準業主達成分樓共識,項目業權分布釋出最終定案。據稱,47層的寫字樓將主要由5位大股東分攤。

其中,馬亞木就佔了13個樓層,包括68、69及78樓等一些風景非常好的單位,為層數最多的一位。

之前一直被傳為最大買家的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及新晉女首富金利豐集團朱太就分別獲得9層、7層樓面。

另外,中國港澳臺僑和平發展總會會長盧文瑞則佔5層。其餘13層樓面,則落入以「磁帶大王」陳秉志為首的買家,包括有蔡志忠、張順宜等。

去年長實以402億港元出售中環中心,呎價約3.3萬港元,這座豪華寫字樓每層樓面約2.5萬平方呎,所以每層樓面購入價大約為8.25億港元。

按此計算,馬亞木此次投資保守估計超過107億港元。

除自有資金外,消息人士指,五位股東的貸款來自於由大摩為首組成的銀團,成員有高盛及新加坡主權基金GIC。

香港「小巴大王」

香港,是一個富商雲集的世界。

事實上,馬亞木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叫「小巴大王」。他是全香港最大規模的專線小巴經營商——冠榮車行的經營者,由於擁有最多的專線小巴及小巴路線,所以名聲在外。

根據香港運輸署於2013年進行的一次統計,他名下車隊共擁有646部「minivan」,數目是全港各小巴集團之冠。而按當時每個小巴牌照市值590萬港元計算,車隊總值就接近38億港元。

但若要追本溯源,「小巴大王」的故事還要從糧食業開始說起。

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馬亞木十七歲便隻身到香港謀生,在紅磡落腳,住在由大環山木屋區改建而成的徙置樓裡。

1952年創立「廣發隆」米行和洗衣店,但繁重工作都交他人代勞。馬亞木曾透露,當時自己經常「邊上班邊打瞌睡」,米行營運主要靠送米上樓服務招徠,而這些都交由長子馬僑生負責。

米價之漲落,反映著時勢的穩亂和收成的豐歉。當時香港並非太平盛世,糧食短缺,馬氏家族藉機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

手頭積聚十萬計鈔票,馬亞木苦於為資金尋找出路。當時適逢交通改革,香港政府將普通非法客車轉為「黑白階磚仔客車」繼續以載客為主營業,實行牌車分離,當時牌價約5000至8000港元,已經是司機工人工資的幾十倍。

最終,香港在1970年推出白牌車合法化政策,由政府發牌。作為管制,小巴數量受到限制,4350輛的限制亦延於當年制定。同時,手持該類牌照者,可自由轉讓。

冠榮車行亦於1970年代,由馬氏家族與友人合資創立,沿用米業義會方式集資,當時牌價約2萬港元。

1977專線小巴法例前,馬亞木已積累20多個牌照。此後,其於1979年投得黃大仙往慈雲山37號專線服務,自此一帆風順。至今手握全港專線小巴的絕大部分利潤。

即便如此,近年來小巴業的衰落是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馬亞木及馬僑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吐苦水,直言行業經營前景日趨暗淡,「做小巴簡直就像在做乞丐」。

2013年3月,大約有一百輛的士及小巴通過慢駛遊行,前往香港政府總部請願,希望港府全面檢討鐵路政策,提出過急及過度發展的鐵路項目扼殺了小巴與的士的生存空間。

2016年6月,香港公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主席張漢華更將紅色小巴稱為,將會逐漸消失的「夕陽行業」。

馬氏工商鋪王國

在這種際遇下,馬亞木為保住家族資產,攜馬僑生大舉進入地產行業,把握低位吸納商鋪。生意也由原先主打小巴業務,轉型為主打投資業務。

馬僑生在2016年接受訪問時曾回憶,千禧年小巴業務佔家族資產約七成,其餘三成為物業資產。不過隨著樓市穩健發展,家族資產已升值至約300億港元,分布亦逆轉,物業資產比例已升至佔七成,小巴業務僅佔約三成。

馬氏家族堅持的兩個投資理念十分簡單,即是「人棄我取」,「有入無出」。

低買高賣是投資的金科玉律,道理無人不曉,但真正敢於低位入貨的人卻少之又少。據了解,沙士期間,該家族就曾涉資近20億港元購入多個鋪位物業。

馬僑生坦言:「當時經濟差,基本上什麼鋪都會買」。而該批商鋪至今已升值超過7倍。

至於「有入無出」,這也是有香港鋪王之稱的梁紹鴻採取的戰略。這位身價33億美元的富豪,現時在香港尖沙嘴、旺角等一線地段,擁有逾150個商鋪。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馬亞木目前旗下最主要的投資物業包括,商業樓宇方面有,銅鑼灣怡和街60至62號全幢 ,購入價6億港元;葵湧石蔭商場,購入價8.8億港元;葵興商場,購入價4.4億港元;粉嶺嘉福商場,購入價5.9億港元等。

商鋪方面有,黃大仙龍翔道120號地下2號鋪,購入價6880萬港元;牛頭角道五十五號地下C、D鋪,購入價1.55億港元;中環威靈頓街73號地下連閣樓,購入價7950萬港元等。

當中,大部分都是多年前就已經購下,期間甚少進行出售。

港媒報導,此次斥資百億港元購下的中環中心13層寫字樓,馬亞木也表示打算作長期持貨收租。

房地產業在香港經濟中擁有主導地位,這是一個被詬病已久的問題。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香港大多數地產富豪的早期生意,從馬亞木的米鋪及洗衣行、李嘉誠的塑膠花,到劉鑾雄的電風扇廠,均是各種各樣的實業。

如今面對港幣震蕩,不少人重提港島金融界需要把更多關注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發改委曾表示,房地產如果是炒買炒賣,就不屬於實體經濟。香港的情況大抵如此。

工銀國際分析師程實及錢智俊日前撰稿稱,目前港幣的問題部分在於,隨著香港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持續收緊,房市的港幣融資需求「舊力已衰」,而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需求「新力未強」。

同時有評論表示,如果香港快速跟隨美國加息,樓市會存在比較大的風險。因為,香港目前的租金回報率不到2%,如果繼續加息,樓市的吸引力定會降低。

當然,矛盾在於,每逢經濟情況下行時期,往往適合「人棄我取」、趁低吸納。包括馬氏家族在內的不少投資者,在商業角度,或許正在等待這樣一個機會。

觀點人物: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人物的故事,還有他和她的商業傳奇與沉浮。

相關焦點

  • 這位潮汕人成香港小巴大王!
    原來馬亞木是香港小巴大王的名字,他和李嘉誠、劉鑾雄是老鄉,是全香港最大規模的專線小巴經營商——冠榮車行的經營者,他擁有最多的專線小巴及小巴路線,所以名聲在外。 直至67暴動後,他聽聞政府會發牌給白牌車,當時他覺得白牌車的生意又很好賺,所以便與友人成立了冠榮車行,收購多個當時價值5000元至8000元的小巴牌照。現在馬亞木及兒子已經擁有600多輛小巴,60條專線,單是小巴牌照已值80億港元了。   馬亞木出生於廣東潮州,在他十七歲時便隻身到香港謀生。
  • 這位潮商以」懶惰致富「,成香港小巴大王!
    原來馬亞木是香港小巴大王的名字,他和李嘉誠、劉鑾雄是老鄉,是全香港最大規模的專線小巴經營商——冠榮車行的經營者,他擁有最多的專線小巴及小巴路線,所以名聲在外。 直至67暴動後,他聽聞政府會發牌給白牌車,當時他覺得白牌車的生意又很好賺,所以便與友人成立了冠榮車行,收購多個當時價值5000元至8000元的小巴牌照。現在馬亞木及兒子已經擁有600多輛小巴,60條專線,單是小巴牌照已值80億港元了。   馬亞木出生於廣東潮州,在他十七歲時便隻身到香港謀生。
  • 傳「鋪王」鄧成波出售香港尖沙咀太極大樓85%業權予 「小巴大王」
    觀點地產網訊:9月26日港媒消息,香港「鋪王」鄧成波以約6.8億港元出售尖沙咀柯士甸道太極大樓85%業權,新買家為「小巴大王」馬亞木,預計該項目將重建成酒店或商廈。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尖沙咀柯士甸道太極大樓85.42%業權由鄧成波家族持有,項目地盤面積約5441平方呎,位於柯士甸道,面向九龍木球會。鄧成波家族在去年6月購入該物業的81%業權,加上本身已持部分住宅單位,業權比例增加,早前已推出市場放售。
  • 香港中環中心「小巴大王」出租12個單元 租金83-95港元/尺
    房訊網訊:香港媒體8月9日消息,「小巴大王」馬亞木計劃將其持有的香港中環中心12個寫字樓單元進行放租,意向租金介於83-95港元/尺。  消息稱,上述12個單元分布在不同樓層,面積介於1735-6317平方尺,即約192.78-701.89平方米。
  • 靠賣大米起家, 今擁香港646部小巴, 還花110億接手李嘉誠的物業
    比如像電力大王米高嘉道理,珠寶大亨鄭裕彤,股市狙擊手劉鑾雄,還有玩具大王蔡志明,當然不能缺少曾經的塑料花大王李嘉誠。不過這些都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但是還有一個人,他跟李嘉誠、劉鑾雄是老鄉,而且也都是做實業起家的,不過卻很少人知道的,他就是馬亞木。他如今是全香港最大規模的專線小巴經營商,被譽為小巴士大王。
  • 中原(工商鋪)料明年香港工商鋪買賣量及金額有兩至三成增長
    原標題:中原(工商鋪)料明年香港工商鋪買賣量及金額有兩至三成增長   12月16日,中原(工商鋪)
  • 中原:料下半年工商鋪整體買賣4300宗 較上半年上升3.31%
    7月11日下午,中原地產(需求面積:50-100平方米)旗下中原(工商鋪)相關人士於記者會上表示,預計下半年香港工商鋪表現會價升量穩。   中原披露的數據顯示,在大手放盤供應增多情況下,香港工商鋪成為投資者入市對象,今年上半年市場共錄得121宗逾億元的大手成交,帶動整體工商鋪總成交金額上揚至80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近六成。
  • 中原(工商鋪)料港下月核心區商鋪空置率會見改善
    原標題:中原(工商鋪)料港下月核心區商鋪空置率會見改善   9月3日,中原(工商鋪)數據顯示,8月鋪位租務
  • 香港9月份共錄得約378宗工商鋪買賣成交 按月升一成
    香港工商鋪物業價格經歷長時間調整,市場逐漸適應市況,尤其鋪市已漸離谷底不遠,因而加快投資者入市步伐,帶動整體交投量向上。   10月6日,中原(工商鋪)董事總經理潘志明表示,根據中原(工商鋪)數據顯示,9月份市場共錄得約378宗工商鋪買賣成交,對比8月上升約一成;而由於去年9月處於社會不穩時期,當時投資氣氛一般,因而令本月數字按年同期對比有約45%升幅,反映市場已逐漸適應市況,對入市信心遞增。
  • 中原(工商鋪):香港1月共錄約152宗買賣成交 按月跌三成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1月31日,中原(工商鋪)資料顯示,新年長假期加上疫情影響,投資市場持續低迷,1月香港工商鋪共錄得約152宗買賣成交,總成交金額約34.84億港元,對比上月分別下跌約33%及19%,按年跌幅則均超過一半。
  • 中原:香港工商鋪全年買賣成交4784宗 價量跌逾四成
    原標題:【本港樓市】中原:工商鋪全年買賣成交4784宗,價量跌逾四成   中原(工商鋪)資料顯示,2019全年共錄得約4784宗買賣
  • 美聯料下半年香港整體工商鋪買賣有望反彈 全年最少見4000宗
    主要因量化寬鬆,市場流動性充足,估計投資者會投放資金予香港工商鋪市場,以對衝現金貶值。加上中慨股回流香港上市會增加對寫字樓的需求,利好市場下半年發展。預計香港下半年成交宗數有約2600-3000宗,比上半年最少增加85%;而全年則因上半年成交量低,只有1409宗,故拖累全年同比下跌6%-15%至4000-4400宗。
  • 《悠哉日常大王》中的主要人物你記得嗎?
    《悠哉日常大王》中的主要人物你記得嗎?《悠哉日常大王》是日本漫畫家あっと創作的漫畫。描述由於父母的工作關係而遷居到鄉下地方的一條螢,與越谷姐妹、宮內姐妹等人的日常故事。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主要人物都有誰吧!一條螢《悠哉日常大王》人物之一一條螢,《悠哉日常大王》人物之一。
  • 觀點人物 | 「鋪王」鄧成波生財之道
    觀點地產網 香港地少人多,蜂屯蟻聚的龐大旅客團,擁有傳統消費習慣的本地人,締造了一個零售業發達的大都會。強大的消費力支撐著高昂的租金,商鋪成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物業。由此,又誕生出一批職業工商鋪炒家。香港有很多位「鋪王」,鄧成波是名頭最響亮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