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快速翻臺,中式快餐找到了突破口。
轉型
洋快餐不斷進行市場擴張,且正在調整食譜做出本土味,這讓正迅速成長的中式快餐感到了壓力,中式快餐改為自選的食堂式不過是一次自我救贖
快捷
中式快餐的就餐時間普遍都控制在15分鐘左右,而傳統中餐館的就餐時間達到40-60分鐘,中式快餐能翻臺8次,而普通餐館在2-3次,中式快餐平均每人消費在15元
未來
中式快餐未來可能搬到合適的廠區,為企業職工提供便捷的中式快餐。在傳統商圈市場已經逐漸飽和之後,企業職工餐飲市場將成為中式快餐連鎖競爭的焦點
午餐就希望能找個 環 境 好 的地方,順便能休息下。」在市中心上班的王小姐雖然節約,但卻從不虧待自己的午餐,經常下館子,「價格高一點,但必須菜好吃。」
最近挑剔的王小姐,每天中午11點半就呼喚同事,「中午又去『食堂』哈,現在還在滿20元省5元。」
其實王小姐所提的「食堂」並不是由單位開設的,而是近段時間在成都各商圈逐漸走紅的「食堂」式中式快餐,由於快捷方便,選擇性大,加上剛剛入市促銷力度大,生意頗為火爆。王小姐雖然 11 點半就翹班去排隊,但還是排在了繞了三圈的S形隊伍最後。
壹
快餐逆襲
白領放棄餐館
王小姐在一家本地企業工作,過著典型白領生活,三五個同事午飯一起「打平夥」,討論完近期的宮鬥劇、婆媳故事後又為明天中午吃什麼商量起來。
一天中午正吃著飯,王小姐的同事極力推薦明天中午去試試大米先生或者順旺基,「有你愛吃的魚和玉米,我們還能拼著吃,三個人都能吃十多種菜。」拗不過同事的再三推薦,王小姐走進了順旺基。
「我們三個人11個菜,一共只花了69元錢。」每個菜平均才6塊錢,如果要在其他中餐館,11個菜非兩三百元不可。第二天,王小姐再次嘗試了隔壁的大米先生,同樣讓她頗為驚喜。「這兩家店味道都將就,但價格太實惠了,而且選擇還多。」
新店遇排隊
今年初,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的唐立文聯合了幾個朋友共同投資,在北大街開設了一家中式快餐店。「這附近寫字樓和單位都比較多。」唐立文和朋友投資了10多萬元做了裝修,快餐店很快開業了。
「我們每天提供30多個品種的菜品,一頓飯只花五六塊錢就可以吃飽,花二十來塊錢就可以吃得很豐盛。」唐立文回憶說,剛開業那幾天,擔心人氣不夠,就針對素菜和例湯進行免費促銷。但快餐店一開業,中午都有上千人就餐,排隊的人都能排到門外去,巨大的人流量,讓唐立文頗感欣慰,唐立文指著旁邊的一排店鋪說:「這邊各色個體中餐館一片,但來我們店就餐的顧客卻從來沒少過。」
貳
自我救贖
鄉村基變身大米先生是「小賭」搶客
肯德基賣油條豆漿、麥當勞嘗試銷售米飯,必勝客做炒飯……洋快餐正在調整食譜作出本土味。同時,洋快餐連鎖餐飲企業陸續在國內各大城市開放連鎖加盟,進行市場擴張,這讓近幾年正迅速成長的中式快餐感到了壓力,「中式快餐單品利潤肯定不如洋快餐,同時前幾年擴張太快,而管理和創新都沒跟上,這一兩年增長明顯乏力。」成都餐飲業資深人士譚先生稱,中式快餐改為自選的食堂式不過是一次自我救贖。「中式快餐內外交困,不創新只有萎縮。」
鄉村基的兄弟品牌、大米先生其市場部負責人的說法也印證了這一點,「顧客越來越希望掌握自主選擇權,而自助式快餐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希望能夠打開白領細分市場。」
順旺基成都分公司總經理邸到偉,一年前把順旺基帶入成都,他認為自助式的快餐迎合了顧客對午餐掌控的需求,而以前配套式的中式快餐,因為菜品單一已經落後。
但大米先生進入成都數個月後,目前僅有3家門店,其中位於太升南路和福興街的兩家店都是原有鄉村基門店重新裝修而來。
「將成熟的鄉村基品牌門店換成知名度較小的大米先生,存在一定的風險。」成都美食文化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沈文華認為,消費者要接受一個新鮮事物必須經過長期的培養。但如果一成不變,就很難贏得市場,大米先生可以看作是鄉村基的一次「小賭」。
翻臺率是普通餐館 4 倍
記者在同一個中午就餐的尖峰時段,分別前往福興街的大米先生和鄰近的一家中餐館。統計後發現,白領們在大米先生的就餐時間普遍都控制在15分鐘左右,而傳統中餐館的就餐時間達到40-60分鐘,在11點半到1點半的午餐就餐時段,大米先生能翻臺8次,而普通餐館在2-3次,自選式快餐翻臺率高了近4倍。
在大米先生記者統計了近三十個消費者,平均每人消費在15元,大米先生店內約有160個就餐位,能夠接待1300餘人,僅在午餐時段就能入帳近2萬元。而能容納100人同時就餐的傳統中餐館,午餐時段按照每桌100元的消費,僅能入帳四五千元。
叄
貼身肉搏
門對門競爭
進入成都市場不到一年,自選式中式快餐門店就已經短兵相接。在春熙路商圈的福興街上,大米先生和順旺基做起了鄰居,甚至比麥當勞和肯德基挨得還要近。「門對門的競爭將是必然。」成都餐飲協會副秘書長何書分析指出,如果沒有足夠大的人流量,自選式快餐很難生存,因此中式快餐必須選擇繁華商圈、寫字樓聚集區、火車站等地開店。
「不斷激烈的競爭最終將使黃金口岸的店鋪越來越緊張。」沈文華說,已經站穩腳跟的快餐連鎖將牢牢佔據這個市場,後來者想要再進入將遭遇很大的阻力,或許會就此丟掉競爭機會。
拿規模拼利潤
在北大街唐立文經營店鋪近一年後,他發現中式快餐雖然人氣火爆但相反每個月還會虧損。唐立文稱每收入100元錢,其中40元用在了購買食材、30元付了房租、10元發了工資,最後剩下的20元還要負擔水電氣費、設備折舊等。
同樣的招數,連鎖的大米先生和順旺基顯然玩得更好。「規模採購和規模化的物流配送,能夠讓食材的成本降低。」成都餐飲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何書表示,自選式中式快餐實際上還是舊瓶裝新酒,多年前便被市民用腳投票的食堂的模式之所以能夠盈利,依靠的依然是連鎖快餐企業一直具備中式快餐轉型的優勢,僅食材便能比單一門店便宜20%以上。而單一門店的自選式中式快餐,缺乏一定的規模,無法通過規模效應盈利。
肆
路在何方
企業食堂將成競爭焦點
「如果晚餐時段的顧客和午餐一樣多就好了。」唐立文頗為惆悵地告訴記者,下午下班後,即便是工作繁忙的白領不是回家吃飯就是和朋友在外就餐,能繼續在公司附近吃飯的上班族頂多只有午餐時的三分之一。「火鍋、中餐、乾鍋……成都人晚餐什麼都吃,唯獨很少人選擇中式快餐。」
即使是處於黃金口岸的順旺基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晚餐時段排隊就餐的情況很少出現。「無論中式快餐還是洋快餐,晚餐時段都是軟肋。」大米先生市場部負責人表示,雖然晚餐就餐人數相對較少,但基本達到標準。大米先生也試圖通過一些針對晚餐聚會的產品打破僵局。
「一個微小的創新就將贏得市場。」何書告訴記者,中式快餐連鎖在經過十多年的競爭後,再要想創新已經變得日益困難,自選式快餐能夠快速站穩腳跟並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鋪開,就是適當提高了參與性和體驗性。
微創新的現實也讓企業加快了創新的步伐。「明年我們將重點針對大型企業進行合作。」大米先生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將會把大米先生搬到合適的廠區,為企業職工提供便捷的中式快餐。
何書指出,在傳統商圈市場已經逐漸飽和之後,企業職工餐飲市場將成為中式快餐連鎖競爭的焦點。「企業員工的就餐人數相對固定,便於進行成本管理;場地租金也相對商圈便宜數倍。」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