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福州的兩位海軍總司令

2020-12-15 福州印象

福州是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都市,在晚清時期左宗棠、沈葆楨兩位清朝高官在福州馬尾創辦了馬尾船政學堂,因此在近現代大部分海軍將領都是福州人。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兩位福州的海軍總司令。

薩鎮冰

薩鎮冰(1859—1952年),出身於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薩氏家族。中國近代著名的海軍將領。薩鎮冰先後擔任過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等重要軍職,還曾代理過國務總理,海軍上將。

1933年11月他支持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贊成反蔣抗日的主張。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到南洋和後方川、黔、湘、滇、桂、陝、甘等省宣傳抗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等職。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中方的慘敗,讓薩鎮冰在教習的崗位上坐立難安,他多次請求上前線。7月,日本海軍在鴨綠江口豐島突襲北洋水師艦隊,挑起甲午戰爭。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威海衛之戰打響,薩鎮冰奉命駐守日島。月底,日軍炮火集中打向日島,薩鎮冰堅持反擊,英勇抵抗了11天。

陳紹寬

陳紹寬,1889年出生在,福州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人,曾任民國海軍部部長、海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海軍一級上將。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是全國政協第1屆委員、全國人大第1、2、3屆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終年80歲。

著名的江陰海戰就是他指揮的。江陰保衛戰中的海上戰役,自1937年8月16日江陰大戰 拉開序幕開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前後共歷時108日,是抗日戰爭中罕見的陸海空三棲立體作戰,也是抗戰期間唯一一次海軍戰役;長年威震中國海疆的艦隊,一部份在煙臺自沉,主力則全數沉在江陰,是中日甲午戰爭以來最重大的損失。保衛江陰封鎖線的戰鬥阻遏了日軍沿長江西進的企圖,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保護了長江下遊軍政機關、工礦企業向四川大後方的安全轉移,為國民政府以空間換取時間持久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後來拒絕打內戰,辭職返鄉,隱居福州倉山城門臚雷村。他也是第一位中國人提出建航空母艦的人。

相關焦點

  • 他是近代海軍第一人,既是清朝海軍總司令,又是民國海軍總司令
    在中國近代海軍的歷史上,有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他的一生經歷了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四個皇帝,然後穿過北洋軍閥時期、國民政府時期,一直活到了新中國成立,既擔任過清朝海軍總司令(海軍統制),又擔任過民國海軍總司令(海軍總長)。這位縱橫一生的傳奇人物,名叫薩鎮冰。
  • 他是國民黨海軍總司令,老蔣命令他北上,他卻南下,後來呢?
    他是老資格的海軍將領,晚清時就加入海軍,曾任國民黨海軍總司令,也有人讚譽他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解放戰爭時期,老蔣命令他北上,他卻南下。 今天就和大家說說他。 他叫陳紹寬,福建閩縣人。
  • 福州人文旅遊指南 | 福州船政局、海軍篇 (二)
    「1920年7月,中國海軍部共有職員330人,其中福州市人有145人,接近一半,海軍總長是福州人薩鎮冰,六大司中五司長為福州人:軍衡司司長王兼知、軍務司司長陳恩燾、軍學司司長李景曦、軍需司司長林葆綸、軍法司司長鄭寶菁。」「1936年9月,中國海軍部有職員235 人,其中福州人有166人,佔了70%。
  • 臺灣前「海軍總司令」:兩岸應攜手維護海權
    中新社福州9月14日電 (林春茵)多位臺灣退役將軍9月14日在福州表示,紀念沈葆楨戍臺建臺140周年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兩岸可通過共同歷史記憶建立互信,攜手維護海權。當天,海峽兩岸各界公祭福建戍守臺灣將士活動在福州馬尾區舉行,這是兩岸各界共同紀念沈葆楨戍臺建臺14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 原臺灣海軍總司令葉昌桐回訪桐梓海校舊址
    10月12日,原臺灣海軍總司令葉昌桐到曾經學習過的桐梓海校回訪
  • 臺灣「海軍總司令部」
    「海軍總司令部」成立於1945年,當時的海軍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美國不僅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淘汰下來或行將退役的軍艦「贈送」給國民黨南京當局,而且還為蔣軍訓練海軍官兵。國民黨政權赴臺後,「海軍總司令部」部隨之遷往臺灣。其主要任務是負責組建和訓練海軍。並通過其下轄各司令部和各軍區來統御指揮海軍。
  • 逃跑將軍兼旱鴨子的桂永清是怎麼混成國民黨海軍總司令的?
    1938年,中國軍隊在蘭封會戰中被日軍擊敗,直接導致了抗戰三大慘之一的「花園口決堤」。而蘭封會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蔣介石的嫡系大將桂永清的棄城而逃,桂永清也因此被稱為「逃跑將軍」。奇怪的是,「逃跑將軍」桂永清幾年後一躍成為國民黨的海軍總司令。更重要的是,桂永清不僅本人是個旱鴨子,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海戰的知識和經驗。那麼桂永清是怎麼混成國民黨海軍總司令的呢?桂永清畢業於黃埔軍校,既是「復興社」大佬又是陳誠「土木系」的幹將。最重要的是,桂永清對蔣介石非常忠誠,曾吹捧蔣介石是「中國的希特勒」。
  • 他是近代海軍之父,歷任三朝海軍司令,為新中國海軍做出重要貢獻
    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爺爺奶奶、有的家裡還有曾爺爺曾奶奶為我們一遍又一遍的講述著過去的中國,講著他們的過去講著國家的昨天,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表情他們為自己是中國人驕傲,為中國的變化而自豪,爺爺奶奶們就是我國上個世紀的歷史見證人。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個人也是我們國家歷史變化的見證人,他是中國近代海軍史上的傳奇人物。
  • 「海軍總司令」桂永清,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臺兒莊大捷後,蔣介石放棄了自己的「三日亡國」言論,覺得中國有機會與日本決一死戰。因此蔣介石調動各路部隊前往徐州,計劃在徐州與日本人展開決戰。這正中日本人下懷,日本也想與中國速戰速決,因此也集結各路大軍前往徐州,徐州會戰一觸即發。
  • 一生不打內戰的海軍元老薩鎮冰
    我們緬懷為祖國的解放、人民的自由流血犧牲的先烈,也不應忘記曾有這麼一些愛國者——他們身處國民黨陣營,或是為中國共產黨救國救民的真情和能力所打動,或是為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經過思想鬥爭,毅然走向光明。他們的最終抉擇,把新中國分娩的陣痛降到最低。本報將陸續刊出文章,介紹這些愛國者鮮為人知的故事。本期介紹的是中國海軍著名將領薩鎮冰。
  • 民國海軍艦艇監造官,代表中國參與起草聯合國憲章的起義將領
    中國早期海軍是在恥辱的近代史中不斷崛起發展起來的,也正是為了國家和民族復興、「以夷制夷」的路子,沒落的清政府開始逐漸重視現代化海軍的建設,並赤以巨資,無奈的是保守、落後的思想以及思維邏輯禁錮了新式海軍的發展,但卻未停止不斷革新、痛定思痛、發展的腳步。
  • 「軍購弊案」今天偵結 前臺灣 「海軍總司令」被控(07.05)
    當前位置: > 專題 > 新聞臺灣 > 尹清楓命案 「軍購弊案」今天偵結 前臺灣 「海軍總司令」被控(07.05)
  • 中國近代海軍化石級的元老人物——薩鎮冰
    出生於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薩氏家族。先後擔任過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等重要軍職,還曾代理過國務總理。他94年人生的輝煌時代在前清。民國以後建樹不多。此間,亦有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武昌首義的戰時出走;1913年的鎮壓反袁起義;1917年的阻止駐滬海軍南下擁孫;1926年北伐時期的棄職引退等引人爭議的經歷。
  • 士兵為將軍蓋被子,將軍讓他做了女婿,後來此兵培養出海軍總司令
    後來,此兵更是培養出了一個海軍總司令。這是怎麼回事?1951年,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後打進了漢城,一老者得知此事,回想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當即作詩一首: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遊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 福州酒庫巷走出的海軍陸戰隊將領,多重身份在福建屹立不倒
    在中國東南地區的福建省,由於地理位置以及歷史上遠洋、海上貿易的興起,在船舶、海事等相關方面積澱深厚、優勢突出,以至於在中國近現代海軍發展歷程中,從人員、培訓、指揮機構都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可以說沒有福建人的海軍得塌下半邊天,有著類似於「無湘不成軍」的說法。
  • 他是國民黨海軍總司令,因拒內戰而被老蔣撤職,建國後擔任何職?
    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和日軍一般都是陸地作戰,可是國民政府明明有海軍的,那麼到底國民黨的海軍和日軍交過火嗎?其實確實打過仗,而且結果確實是非常的慘烈,這就是1937年8月16日爆發的江陰保衛戰。
  • 蔣介石鐵衛隊桂永清,宦海沉浮,如何當上民國海軍總司令
    海軍桂永清召開師以上軍官緊急會議,研究作戰部署,親到第一線督戰。全軍將士浴血奮戰,傷亡5000餘人,仍未能攻克該城。日軍見難以堅守,從南門突圍,逃向考城。蔣介石1946年國民黨重建海軍總司令部,因曾英國學習海軍軍事,桂永清任海軍總司令,積極擴大海軍編制,不過內戰期間,國民黨海軍卻失利連連。
  • 清朝海軍總司令薩鎮冰:為抗日籌措軍餉,聽聞戰爭勝利老淚縱橫
    如果要追溯中國最早的海軍,那麼北洋水師應該排得上名次。遺憾的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中,這一支海軍全軍覆沒,當時的海軍部隊成員被悉數革職。薩鎮冰是北洋水師的一員,他曾經是第一批留學英國的海軍學員。(圖)載洵(中),薩鎮冰(右三)等赴歐洲考察海軍所幸,薩鎮冰得到了張之洞的賞識,張之洞提拔他做了吳淞炮臺的臺官。與此同時,清朝的海軍隊伍也開始重整。薩鎮冰被推薦成為幫統。重新回到海軍隊伍的他重獲新生,靠著自己的能力成為了清朝海軍的總司令。
  • 北伐期間,蔣介石開出每月50萬元高價,北洋政府海軍全部倒戈
    ,先後造成10餘艘船艦;擔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也在福建設立福州船政局,建成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船艦修造廠,至1884年已先後修造大小船艦30餘艘。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軍閥割據時代勢力最強的中央海軍長期駐紮福建沿海中央海軍雖然聽命於北京,
  • 防守炮臺6年的海軍戰將,接收日本軍艦,起義留用將領中的傳奇
    中國海軍的歷史,幾乎是與中國近現代的國力水平、國家命運同呼吸、共患難,攜手一步步從艱難中走來,隨著國力的日漸強盛與繁榮,時下的人民海軍整體實力才有了飛躍式的發展。由於,近代中國政治社會長期處於斷亂與紛爭狀態,倒戈、叛變、跳槽、歸附正朔早已成為舊中國各政府派系海軍官兵嚴重再正常不過的事,甚至有的時候自己都不能左右得了所在陣營,最終在以蔣某人為首的國民政府統一中國境內後,各路海軍派系才逐漸回歸到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