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期間,蔣介石開出每月50萬元高價,北洋政府海軍全部倒戈

2020-12-15 讀萬卷書破萬仞浪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建設近代海軍

清朝末年,在歐洲列強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曾經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不得不開啟閉關鎖國的大門,並將目光投向一望無際的海洋。為了避免一味的被動挨打,清政府試圖通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籌建自己的近代海軍,投入巨資購買和仿製各類軍艦。

中法戰爭中,福建水師損失慘重

清朝海軍剛剛興起就遭遇滅頂之災

1867年,李鴻章在上海成立江南製造總局,先後造成10餘艘船艦;擔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也在福建設立福州船政局,建成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船艦修造廠,至1884年已先後修造大小船艦30餘艘。加上清政府從國外訂購的數十艘軍艦,北洋、南洋、福建水師相繼建立,分別由北洋大臣、南洋大臣和閩浙總督指揮。

然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造的大清海軍卻不堪重用。先是福建水師在1884年中法戰爭中遭到法國艦隊偷襲,11艘戰艦或沉或傷,造船廠及大量岸防設施悉數遭到炮擊而毀壞;10年後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實力最強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艦隊主要基地旅順港也被日軍攻佔。從此,清朝海軍陷入了十數年的沉寂期。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清朝滅亡後,殘餘海軍勢力一分為三

1907年,清政府決意重振海軍,在陸軍部設立了海軍處,1910年又改為海軍部,並籌集1.6億兩白銀專門向列強購買軍艦。但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剛剛起步的海軍建設再次戛然而止,剩餘的艦艇由於沒有固定的地盤,只能依附於不同的軍閥勢力,逐漸劃分成了3個派系:一是依附於張作霖奉系的東北海軍,二是歸屬孫中山廣州革命政府的粵系海軍,三是勢力最強的中央海軍,直接聽命於北洋軍閥勢力把持的北京政府。

其中,東北海軍建立之初,艦艇多是張作霖憑藉雄厚財力自行購買或改建的,但其主力仍是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俘虜收編的直系渤海艦隊,因此其也是北洋軍閥勢力繼承清末海軍的衣缽。粵系海軍也是從北洋軍閥海軍中分裂出來的,1917年護法戰爭中,時任海軍總長的程璧光響應孫中山先生「護法」號召,率領部分艦艇南下廣州組建而成。

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軍閥割據時代

勢力最強的中央海軍長期駐紮福建沿海

中央海軍雖然聽命於北京,但其主力並不在北方駐紮。由於其源頭為福州船政學堂,與福建淵源極深,因此中央海軍主力第一艦隊長期駐泊於福建馬尾港和長門、廈門等要塞,其艦隊司令陳季良還同時代行閩廈警備司令職務。此外,其第二艦隊由於負責保護長江水道,因此長期駐紮南京。海軍總司令部則設在上海,總司令楊樹莊親自坐鎮高昌廟總司令部擔任指揮。

北伐之初,中央海軍聽命於吳佩孚、孫傳芳,但由於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吳、孫兩部軍隊則一潰千裡,長江中下遊及東南沿海已經盡數易手,中央海軍的高層眼見北洋軍閥勢力已經朝不保夕,也開始為自己尋找出路。總司令楊樹莊在上海觀察了全盤形勢之後,認為中央海軍唯有反戈一擊才有生存的可能,遂決定全員歸附北伐軍。

北伐戰爭中直系奉系等軍閥被消滅

蔣介石重金收買北洋軍閥海軍

同時,北伐軍在長江沿岸作戰期間,時時刻刻感到水面遊弋的艦艇威脅,但廣州國民政府下轄的粵系海軍偏偏力量弱小,僅「中山」「飛鷹」兩艦尚有一定戰力,其餘皆老舊不堪,毫無戰鬥力可言。因此,精於權謀的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對中央海軍採取了拉攏的策略。

中央海軍願意歸附,蔣介石有意拉攏,雙方想法不謀而合,很快開始了派員聯絡、對面談判的階段。一番討價還價之後,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中央海軍與1927年3月24日宣布易幟,全部加入國民革命軍。蔣介石則在其易幟後每月定期支付50萬元薪餉經費;同時,成立福建省政府,由楊樹莊擔任省主席。

北伐軍中只有「中山」艦可堪一戰

相關焦點

  • 北洋、民國、抗戰、解放,中國海軍陸戰隊興衰史
    17世紀中期,英國建立了海軍步兵團。此後,俄國、葡萄牙、法國、西班牙、美國等先後建立了海軍陸戰團或海軍陸戰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陸戰隊迅速發展,各國的海軍陸戰隊在登陸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海軍陸戰隊最早起源於北洋海軍警衛隊。辛亥革命時廣東革命軍也曾組建海軍陸戰隊。1914年民國政府組建了海軍陸戰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於1953年建立海軍陸戰師。
  • 他是國民黨海軍締造者,建國後選擇留在大陸,最後結局怎樣?
    江陰保衛戰是中國海軍歷史上的一次悲慘的壯舉,這支原本飽受國民唾罵的軍隊在民族大義面前展現出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說起這支海軍,那麼就必須要提到陳紹寬,很多人對他不勝了解,但凡想要了解中國海軍歷史的人,就一定要了解陳紹寬。
  • 1949年10月1日,蔣介石在幹什麼?
    蔣夫人到達美國後,國務卿馬歇爾只「願意」以「私人朋友」身份會見第一夫人,而不是以政府的名義,使蔣介石感到十分失望。美國禮賓司對第一夫人的到來沒有表示出特別的熱情,迎接蔣夫人的儘是一些二流官員。宋美齡發回國內的第一封電報極為簡短:「沒有人對我們感興趣。」   蔣夫人苦等了九天之後,杜魯門總統才同意接見。
  • 毀譽參半的「西北王」:七次倒戈,他都倒向了誰?
    馮玉祥是真正的西北大佬,巔峰時期領導的軍隊規模達40萬,兩倍於馬步芳,他的勢力範圍坐擁西北五省,歷經北洋軍閥時期,蔣介石執政時期,再到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被人稱為「西北王」。馮玉祥有許多外號,其中就響亮的是「倒戈將軍」,為什麼叫他「倒戈將軍」呢?今天我們就細數一下馮玉祥經歷的七次倒戈。
  • 蔣介石堅決北伐,日本製造濟南慘案,中國軍民死傷1.7萬
    蔣介石公開另立政府,屬於嚴重的分裂行為,武漢方面以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集團當然絕不允許,立刻宣布開除蔣介石黨籍並予以通緝,武漢和南京公開分裂對峙,史稱「寧漢分裂」。 軍閥大敵當前,蔣介石和汪精衛卻兄弟鬩牆,武漢方面和南京方面,眼看就要火併一場。
  • 民國17位一級上將,僅一位來自海軍,他是誰?
    這件事讓北洋政府看到了陳紹寬的能力,不久之後就提拔他為艦長,陳紹寬在參觀歐洲戰場時北洋政府宣布對德戰爭,於是他立刻加入英軍,參與戰爭。這次作戰經歷為他日後發展中國自己的海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916年北洋政府宣布加入協約國對德奧宣戰,陳紹寬立即加入了英國潛艇部隊,參加了著名的日德蘭海戰,成為唯一一個參加一戰歐洲海戰的中國軍人。後來,陳紹寬作為民國海軍要員,多次提出修建中國的航空母艦,雖然這在當時只是空想,但陳紹寬的航母理論,也讓他成為「中國航母之父」。
  • 從北洋水師走出來的民國海軍總長,用一生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變遷
    而有一個老人,則是幸運地,他從北洋水師,到民國海軍,再到新中國的部隊,他最起碼看到了中國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昌盛的,這個老人就是薩鎮冰。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他的名字,因為在甲午海戰中,鄧世昌、林永升這樣為國捐軀的愛國將領更讓人們所熟知,但他卻是非常的有名。薩鎮冰是福建的色目人,這個民族出了很多的名人,而他就是其中的一個。
  • 「北洋艦隊」陰影下的近代海軍
    陳悅先生,對中國海軍歷史有所興趣的朋友都不會陌生,最近剛剛公映的影片《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他還是三位擔任歷史、軍事顧問的學者之一。此前陳悅已有中國近代海軍題材的系列作品《北洋海軍艦船志》、《近代國造艦船志》面世,這本《清末海軍艦船志》從時代上看,是緊緊銜接《北洋艦隊艦船志》的,同時也構成了近代海軍系列三部曲。
  • 福州人文旅遊指南 | 福州船政局、海軍篇 (二)
    2、北洋時期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充滿正統觀點的海軍領袖薩鎮冰稱病離艦,海軍隨之易幟起義,革命後中國隨即進入軍閥混戰時期,閩系海軍的鞏固和發展在北洋政府時期奠定基礎,同時一直靠中央經費維繫的海軍也面臨分化、重組。
  • 民國還有海軍?6萬噸排水量小到只有日本的零頭,還分成好幾派
    但是甲午海戰後,中國的海軍就跟不上時代潮流了。清政府的海防線漫長,所以還是需要軍艦來填補海防的空虛。通過租借、購買、建造等方式,也算是恢復了些元氣。而民國海軍,就繼承了這支清末海軍。辛亥革命勝利後,各項事宜都提上了日程。海軍也是一樣,民國政府特地建成了海軍部。海軍部的部長就是巡洋艦「海籌」號的艦長黃鐘瑛。後面的事情各位也清楚,「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很快就下臺了,接替他的就是袁世凱的北京政府。
  • 重建後的北洋水師之命運
    在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新北洋水師置身事外,參加「東南互保」協議。4艘海龍級驅逐艦因維修留在船廠,未參加「東南互保」,在打退敵多次進攻後,被八國聯軍俘獲。1909年,清廷海軍部整編全國海軍,將能夠出海作戰的艦艇編為巡洋艦隊,內河作戰艦艇編為長江艦隊。新北洋水師各艦被編入巡洋艦隊。
  • 鼎盛時擁兵40萬,人生中8次倒戈,結局慘死海上,馮玉祥究竟如何
    當然,僅僅7年後,已成為直系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再次趁著「第二次直奉戰爭」進行了第四次倒戈,在1924年10月接受了張學良50萬銀元的賄賂,發動北京政變囚禁了曹錕,向吳佩孚背後捅刀,推翻了直系曹錕政府,並宣布脫離北洋軍系,改編所部為「國民軍」,電邀請孫中山北上。
  • 中國近代海軍化石級的元老人物——薩鎮冰
    先後擔任過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等重要軍職,還曾代理過國務總理。他94年人生的輝煌時代在前清。民國以後建樹不多。此間,亦有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武昌首義的戰時出走;1913年的鎮壓反袁起義;1917年的阻止駐滬海軍南下擁孫;1926年北伐時期的棄職引退等引人爭議的經歷。
  • 此人是第一任臺灣行政長官,被蔣介石下令槍決,死後墓地遭人噴字
    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決的國軍將領很多,有臨陣脫逃的、有怕死投向日本人的。但要數下蔣介石處決的國軍上將,大家恐怕沒知道幾個,有大家熟知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渠,牆頭草的漢奸石友三等。這位同學不是別人,他是陳儀的浙江老鄉,後來更是主宰了陳儀的生命,此人便是蔣介石。但陳儀和蔣介石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回國之後的陳儀入了清軍,並在軍隊擔任教官一職,而蔣介石一直跟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活動。辛亥革命爆發之後,陳儀擁護浙江新軍脫離清政府,被任命為浙江都督府軍政司司長,不久前往海軍大元帥辦公室任職。
  • 吳佩孚背信棄義,鯨吞湖南,蔣介石:這是北伐的天賜良機
    只要自己麾下的大軍開入湖南,打成一鍋粥的趙恆惕和唐生智怎麼阻攔?湖南這塊風水寶地註定是要落在自己手裡的!趙恆惕自以為有了吳玉帥的背書,唐生智果然起兵,趙恆惕節節敗退,很快就逃出了湖南,期間他連連向吳佩孚求援,但是吳佩孚卻沒有派出一兵一卒。
  • 段祺瑞晚年為何受到蔣介石的厚待?除了師生情分,還有個重要原因
    和北伐的對象一樣,也是前校長段祺瑞的皖系勢力。這次北伐風起雲湧,很快就把吳佩孚、孫傳芳集團的主力殲滅了。儘管蔣介石從未與段祺瑞交過手,但雙方政治立場和信仰迥異,足以令段祺瑞大為不快。一九二八年,蔣介石二度北伐,段祺瑞與徐世昌、王士珍、曹錕等北洋元老聯合發動了所謂的「和平運動」。舉行南北和會的呼籲是為了阻止北伐。
  • 「北洋艦隊」陰影下的近代海軍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陳悅先生,對中國海軍歷史有所興趣的朋友都不會陌生,最近剛剛公映的影片《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他還是三位擔任歷史、軍事顧問的學者之一。此前陳悅已有中國近代海軍題材的系列作品《北洋海軍艦船志》、《近代國造艦船志》面世,這本《清末海軍艦船志》從時代上看,是緊緊銜接《北洋艦隊艦船志》的,同時也構成了近代海軍系列三部曲。
  • 甲午戰爭後,重建的北洋海軍實力如何?
    1888年,經過清廷多年的籌備,北洋海軍成立了。這支艦隊規模不小,主要戰艦達到了25艘,再加上輔助軍艦、運輸船等將近百艘。 北洋艦隊各主要的艦長以及高級軍官,幾乎全都是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的,還曾到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
  • 北洋海軍在當時和世界其他國家海軍相比是什麼水平?
    圖1:北洋海軍的全家福說起1888年成軍的北洋海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海軍實力最強的時候。因此常常很有自豪感,對於北洋海軍在當時世界各國海軍中的排名就有好幾種說法,分別是世界第六、第八和第十,那麼北洋海軍在當時世界上到底算是什麼水平?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一些將領因為這一點對他不滿,以致出現韓復榘、石友三這樣的倒戈將領。 馮玉祥 蔣介石對馮玉祥說,只要支持他的話,每月給他軍餉多少萬元,這一點對馮玉祥誘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