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軍在當時和世界其他國家海軍相比是什麼水平?

2020-12-11 老周新視野

李三萬

摘要:說起北洋海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海軍實力最強的時候,對於北洋海軍在當時世界各國海軍排名,就有好幾種說法,更被認為是亞洲第一,那麼北洋海軍在當時世界到底算是什麼水平?

圖1:北洋海軍的全家福

說起1888年成軍的北洋海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海軍實力最強的時候。因此常常很有自豪感,對於北洋海軍在當時世界各國海軍中的排名就有好幾種說法,分別是世界第六、第八和第十,那麼北洋海軍在當時世界上到底算是什麼水平?

就以北洋海軍成軍時的1888年來看,世界海軍實力排名榜依次是: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美國、奧地利、荷蘭,中國北洋海軍最多也就是第十位,而此時日本海軍的實力還在中國之後,第十一位。

至於第六位的說法,來自簡氏年鑑上的排名,其實很簡單,簡氏年鑑並不是按照各國海軍的規模,而是根據各國的國名開頭字母排列的,大清海軍因為照字母開頭排列,所以排名很靠前。

圖2:停泊在威海衛軍港裡的北洋海軍

另外,還有種說法是北洋水師成軍時的1888年,當時擁有鐵甲艦(戰列艦)的國家不多,所以排名是世界第八。但當時的智利海軍,雖然沒有鐵甲艦,但巡洋艦性能先進,綜合實力就不比北洋海軍差。

另外,還必須說明,這個排名是計算整個國家海軍,清朝除了北洋海軍,還有南洋海軍,所以如果只計算北洋海軍的話,排名還要再往後。

至於說北洋海軍亞洲第一,那就更沒有意義了,因為當時亞洲獨立國家本來就很少,而擁有海軍的國家就只有中國和日本兩家了,和今天的亞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所以實際上,當時的亞洲第一也就是中國和日本輪流坐莊,而且沒幾年,日本就趕上了中國,佔據了亞洲第一的寶座。

圖3:甲午海戰時的日軍艦隊,實力已經超過了北洋海軍

而且這個排名只是計算海軍作戰艦艇的排水量,評價戰鬥力的指標有很多,例如艦艇的平均航速、裝甲艦佔全部作戰艦艇的比例、鋼鐵戰艦與木質戰艦的比例、大口徑火炮的數量和平均射速、速射炮在所有火炮中的比例、魚雷管數量等等。如果按照這些標準來看的話,北洋海軍就要差很多了。

北洋海軍的戰艦在甲午戰爭的時候已經非常落後了,特別是炮彈填裝的還是黑火藥,火炮大都是架退式火炮,鍋爐也因為長期使用而接近報廢,導致航速根本達不到預定水準,用的煤是非常差的開灤有煙煤……

圖4:北洋海軍的艦炮已經落伍了

北洋海軍唯一還能令人稱許的也就是水兵的素質了,特別是主力艦上的水兵,在甲午海戰中,北洋海軍150毫米的架退式火炮,比日本海軍120毫米的速射炮射速更快,命中率更高。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北洋海軍官兵素質高,操艦都是用的洋文,主要戰艦的管帶都是留學英國等等。但是自從總教習琅威理離開之後,北洋海軍的訓練和軍紀就都一落千丈,再無往日的雄風。

圖5:北洋海軍的水兵

另外,還應該看到,在大東溝海戰開打時候,英國遠東艦隊在附近觀戰的就有1艘百夫長級、2艘7000噸的埃德加級、1艘6000噸的奧蘭多級、2艘3500噸的阿波羅級。

可以說簡直就是一個大人在看中日兩個小孩子打架。如果英國願意,就附近的軍艦,就足以同時和大東溝的中日兩軍艦隊一起開戰!

所以一直沉湎於北洋海軍是世界第六、第八還是第十有意義嗎?反而應該學學日本,也就四十年光景,到了二戰時日本海軍的實力,已經可以傲視英國了,這才是應有的精神範兒!

相關焦點

  • 北洋海軍號稱世界第四,為何慘敗於日本聯合艦隊?
    文/寂寞的紅酒北洋海軍,也叫北洋水師,是晚清時期由洋務派重金打造的一支新式艦隊。北洋艦隊總投資超過3000萬兩白銀,1888年成軍時,擁有主力艦25艘,其中性能先進、火力兇猛的鐵甲艦就有3艘,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海軍,世界排名第八,在國外甚至將北洋海軍排到了世界第四。
  • 「北洋艦隊」陰影下的近代海軍
    舉步維艱的重建之路  《清末海軍艦船志》的風格,秉承一貫之風,對於從「飛霆」號魚雷炮艦起到「舞風」、「聯鯨」號專用座艦,所有甲午後訂購的清末艦艇逐一進行詳細介紹。此外,還就《北洋艦隊艦船志》與《近代國造艦船志》中有所涉及,但是未立專章的「廣乙」級魚雷炮艦,以附錄形式加以補記。其行文之風格還是一如既往地將當時整個世界的造艦技術背景,被介紹艦船的淵源作出了詳盡解析。
  • 甲午戰前北洋艦隊已落後於日本海軍
    在這方面,很多網友都說我們當時擁有「鎮遠」「定遠」兩艘排水量7000噸的「遠東第一鐵艦」,噸位方面不應是短板。但據戰後統計,此戰中國北洋艦隊參戰艦艇10艘,總噸位35139噸;日本海軍參戰艦艇12艘,總噸位40840噸,高於北洋海軍。因為中國北洋艦隊除了「鎮遠」「定遠」兩艦外,其他主力艦艇噸位均低於日本主力艦艇。
  • 北洋水師的「定遠」級鐵甲艦,在當時的世界上到底是什麼水平
    而「定遠」艦毀於1895年2月10日,「鎮遠」艦則被日軍掠去,於1911年4月1日被日本海軍除籍。因此「定遠」級鐵甲艦服役的時間前後有差不多20多年。而19世紀後期海軍技術進步很快,每6-8年技術就差不多要相差一代。因此「定遠」級鐵甲艦在不同時期內,其在世界上的水平也並不相同。
  • 如果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炮彈沒摻沙子能打贏日軍嗎
    當時中國比較成規模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和天津機器局只能製造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實心彈,而開花彈則只能依賴於從外國進口。1890年戶部以海軍規模已具和國家度支艱難為由要求暫停海軍從國外購買軍火,所以北洋海軍所裝備的炮彈是以老式的實心彈為主。然而就在北洋海軍停止外購軍火的1890年以後世界海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裝備技術和戰術思想的革命性變化。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另外,北洋海軍還有超勇、揚威等二艘撞擊巡洋艦,以及鎮東南西北中邊等6艘小噸位的蚊炮船。這些軍艦的一大特色就是:艦首對敵、航速偏慢、防護偏重。 但是這種配置的艦隊在當年非常盛行,除了北洋海軍之外,英德海軍在鐵甲艦時代也是這樣的,按當時北洋海軍各艦航速來看,平均最大航速只有14節左右,機動性嚴重不足。
  • 甲午戰爭和中國海軍的近代化
    面對日益嚴重的海防危機,清政府逐步改變了重陸輕海的國防思想,將海防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上議事日程,同時接受了「師夷長技」的主張,認識到引進西方先進海軍技術裝備的必要。觀念的更新帶來了海軍建設的進步。從19世紀60年代到甲午戰爭前,中國海軍近代化建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就。南洋海軍、福建海軍、廣東海軍初具規模,具有當時亞洲第一流近代化裝備水平的北洋海軍於1888年正式成軍。
  • 其實甲午戰爭前,北洋海軍每艘軍艦都處於令人擔憂的狀態
    當發現小型軍艦很難真正做到和鐵甲艦角勝負於大洋之後,中國又在1881 年從德國訂購了一等鐵甲艦「定遠」「鎮遠」。中法戰爭後,北洋水師又陸續從歐洲訂購了一批穹甲、裝甲巡洋艦及魚雷艇。至1888 年成軍時,北洋海軍的艦船實力超過了日本海軍,位居亞洲第一。
  •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夾縫雁行陣
    在北洋海軍中,提督丁汝昌是主抓全局的行政事務官員,北洋海軍的日常訓練、戰術運用等海軍專業技術事務主要由船政學堂畢業的左翼總兵林泰曾和右翼總兵劉步蟾共同處理,二人都是總兵、翼長,林泰曾木訥、文弱, 但家世背景不凡(姑父是原船政大臣沈葆楨、叔公是原兩廣總督林則徐),而劉步蟾性格剛烈、強勢,實際上在軍中的地位凌駕於林泰曾之上
  • 北洋海軍定遠鐵甲艦炮管晾曬衣服的謠言是怎麼來的?
    提起甲午海戰和北洋海軍,人們總是很沉痛,近幾十年裡,關於中國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原因,有很多論述,一個令人耳熟能詳的事例就是「大炮晾曬衣服」傳說,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大炮晾衣服這件事表明北洋海軍紀律鬆懈,軍紀敗壞、毫無戰鬥力。然而,這其實是虛構謠傳的段子。
  • 「北洋艦隊」陰影下的近代海軍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舉步維艱的重建之路  《清末海軍艦船志》的風格,秉承一貫之風,對於從「飛霆」號魚雷炮艦起到「舞風」、「聯鯨」號專用座艦,所有甲午後訂購的清末艦艇逐一進行詳細介紹。此外,還就《北洋艦隊艦船志》與《近代國造艦船志》中有所涉及,但是未立專章的「廣乙」級魚雷炮艦,以附錄形式加以補記。其行文之風格還是一如既往地將當時整個世界的造艦技術背景,被介紹艦船的淵源作出了詳盡解析。
  • 甲午戰爭後,重建的北洋海軍實力如何?
    1888年,經過清廷多年的籌備,北洋海軍成立了。這支艦隊規模不小,主要戰艦達到了25艘,再加上輔助軍艦、運輸船等將近百艘。 北洋艦隊各主要的艦長以及高級軍官,幾乎全都是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的,還曾到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
  • 看看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的差距,才知道甲午海戰為何贏不了
    在這場中日海軍的巔峰對決中,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輸的一敗塗地,日本海軍最終獲得了黃海海戰的勝利。對於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人們向來眾說紛紜,一直爭執不下。實際上看看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的差距,就知道甲午海戰為何北洋水師會輸的一敗塗地。我們都知道,海上作戰的主力是軍艦,而決定軍艦性能的主要有四大要素:噸位、航速、火力和裝甲。
  • 北洋海軍 天津昭忠祠建造記(下)
    劉冠雄和陳兆鏘、藍建樞都曾是北洋海軍的軍官,參加過甲午的相關海戰。因這封呈文,海軍內部有人想起此前在天津曾建有一所北洋海軍昭忠祠。由此海軍開始調查此事。  當時海軍部請大沽造船所所長吳毓麟(字秋舫)就近詳查,吳毓麟則通過天津縣行政公署協助,該公署1920年3月29日回復稱:  經前工程局已有丈明土地計地二十一畝三分一釐,遂向警察廳工程科詢問,據云繪有圖和圖說存檔,照曬一紙,交付持往調查。
  • 歷史的印跡|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沈葆楨和李鴻章同朝為官,也是李鴻章海防建設的堅定支持者。最終也是李鴻章,完成了沈葆楨的遺願。1880年,清廷和德國籤訂購艦合同。當時徐建寅被派往德國監造軍艦。徐建寅是晚清少有的科學家,他的父親徐壽曾在1865年參與製造出中國第一艘蒸汽動力船——黃鵠號。
  • 歷史的印跡 | 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1879年,晚清名臣沈葆楨去世,臨終前遺疏上奏:「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買鐵艦船一事,至今無及矣。
  • 1894甲午戰爭:日本海軍對北洋水師的完美復仇
    於是,就牢牢地記住了1894年,和那場影響了中國近代史進程的戰爭。關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歷年以來涉及的書籍、影視作品堪稱汗牛充棟。各種觀點,眾說紛紜,不一而足。如果我們進行簡單地梳理,會發現這場戰爭實際上是日本對北洋水師的一場復仇之戰。那得從1886年說起。
  • 北洋水師亞洲第一,民國海軍為啥約等於0?民國:軍閥太多了
    同樣是抵禦日本,北洋水師能打海戰,抗戰為啥只能設「路障」?文/孤寂寒光甲午海戰是我們永遠的痛,但是從另一層面看,甲午海戰是一場近代海軍的激烈戰爭。如果我們沒有裝備精良的北洋水師,哪裡能鬧出這麼大動靜?同樣是海上入侵,當淞滬會戰時,我國海軍只能通過鑿沉船隻堵住長江來抵禦日軍。雖然政府不同了,差距為啥如此之大呢?跟國情很相關。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放眼整個19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強國當屬英國。英國的造船水平和能力也是首屈一指。